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唐朝那些事儿 > 第二十九章【文治武功】

第二十九章【文治武功】(1 / 1)

在历史学家那里,隋炀帝杨广是一个被贴上亡国暴君的标签、遗臭万年的皇帝;而唐太宗李世民则是一位顶着千古明君的盛名、为历代歌功颂德的皇帝。

两人看似遥不可及,但实际上,隋炀帝曾经离成为唐太宗那样的盛世贤主非常近,在文治武功方面,隋炀帝的能力也并不逊于唐太宗。一样英姿飒爽的青年英主隋炀帝年少时就展露出过人的军政才华。

年仅2o岁时,他被父亲隋文帝杨坚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一举平定偏安江南的南朝陈国,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混乱时代,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统一,可谓意气风。

唐太宗也是少年英主,自幼就通晓军政之事,并施计巧逼父亲李渊于晋阳起兵,举起反隋大旗,并一直担当唐军南征北战的主力军,对唐王朝的建立与展立下了开创之功。

而且,隋炀帝还有比唐太宗更胜一筹的创举。他刚当上皇帝就不遗余力地开始了开凿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等规模巨大的工程。

这些工程虽然有滥用民力、过于奢靡铺张之嫌,但是对中国南北的沟通,对中原统治的巩固,对中国经济重心由关中到中原再到南方的转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力,体现了隋炀帝的远见卓识。

影响中国千年的科举制也是隋炀帝的创举。科举制虽有天然弊端,但是其重视才学而不重门第的选官方式,给下层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极大地扩大了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对封建王朝的兴盛与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唐太宗在创举方面就相对有所欠缺。

他做的只是将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隋代制度进一步完善,合并州县,整修隋朝荒废的水利事业,力促农业展等休养生息的事业。旗鼓相当的开疆拓土之功

开疆拓土是隋炀帝一生的事业。他一登基就举兵大败契丹,随后,又攻灭了吐谷浑,向西开拓了数千里疆域,将今天的青海省大部纳入中原王朝的正式行政区划中,完成了以往中原帝王从未实现的事业。

此后,他亲率大军远赴河西走廊的大漠边关张掖郡进行西巡。这次西巡在历史上绝无仅有,隋炀帝也成为历代中原帝王抵达西北最远的一个。这次西巡威震边疆各国,使其纷纷臣服。

直到隋朝即将灭亡的前夕,仍有为数众多的藩国臣服于隋,可见当时威力之盛。

唐太宗则完成了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不过,唐太宗并没有像隋炀帝那样,一味地采用武力征服,而是对边疆民族实行民族自治、和亲、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等安抚政策。这也使他获得了边疆民族的更大尊崇,并获得了“天可汗”的称号。

这也体现了隋炀帝和唐太宗的区别,虽然唐太宗拓疆不及隋炀帝,但其在政策上的智慧胜出一筹。

隋炀帝与唐太宗的差距隋炀帝之所以没能成为受世人景仰的圣君,要从唐太宗最为后人推崇的知人善用、纳谏如流说起。

正因为唐太宗的善于纳谏,他的身边才有大批谏臣、能臣涌现,这也体现了唐太宗作为政治家的博大胸怀,放宽言路,利于进取。

隋炀帝在历史上留下的却多是嫉贤妒能的故事。其实,隋朝历经隋文帝开皇之治的开明统治之后,能人志士很多,但是隋炀帝对朝中贤臣心怀忌惮,只是一味严防位高大臣的膨胀。

他认为朝中谏臣只是想通过进谏博取政治名声,对其极为反感,稍有不顺就会以各种借口将其治罪。言路的堵塞让皇帝难以准确了解下情,使其种种举措都建立在不适当的民情、民力之上,因此招致民怨沸腾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难以承受的国力之伤隋炀帝只是隋朝第二代皇帝,虽然经历上一**皇之治的盛世,但是这个刚刚结束几百年大分裂的王朝,还太年轻,虽然隋朝的国库已够丰盈,但是这个王朝还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在人力、物力、军力、人心向背上的积累还远远不够。

隋炀帝显然没有考虑到长期战争对社会带来的破坏力和民众的承受力,就像一个无知的“富二代”一样,仰仗着上一辈积累的巨大社会财富,从一登基就肆无忌惮地进行无休止的战争。

的确,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而来,大隋的江山越来越广阔,但是大隋短暂积累的国力,却难以承受战争之重。

旷日持久的战争让大隋的子民陷入难以想象的贫困与无比沉重的徭役深渊,动乱的星火随时可燃,而高高在上的隋炀帝却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站到了火山的顶端。

随着不堪其苦的百姓揭竿而起,这个还没形成深厚底蕴的年轻王朝,并没有像历史上那些经过几代累积的王朝那样,经历几次危机还能残喘,而是很快就失去了凝聚力,变成一盘散沙。

随着隋炀帝被部下逼死,大隋就二世而终,而逼死隋炀帝的正是从前朝刚转化过来不久的贵族势力。反观唐太宗,同为第二代皇帝,却深刻反思了隋朝短暂而亡的历史教训,领悟到君民的鱼水关系,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力恢复隋末遭到破坏的社会经济,在他执政时期,国家出现“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为日后大唐到达“开元盛世”的顶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八壹中文網

结局无关作为亡国之君,隋炀帝常常被后代史家拿其个人品性说事。隋炀帝的个人品格的确一直为后人所不齿,不管他弑父登基的宫廷传闻是真是假,他总是洗脱不了沾血的嫌疑,再加上其**父亲嫔妃的艳闻,以及其奢靡**的性格,就让后人毫不犹豫地给他的品行下了定论,就是道德沦丧,毫无廉耻可言。

但其实,古代帝王不奢侈**者甚少,而弑亲夺权的也大有人在,在这方面,隋炀帝不算最无耻的一个。就算是一代明君唐太宗,其登基之路也是充满血腥气味的。但这些却极少被后世史家提及,甚至有意回避,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一个帝王,成功与否,要看其政绩,文治武功和对后世的贡献影响,最后才是后世评论。

杨广就是这样帝王,尽管他是个亡国之君,尽管他谥号为炀(炀是中国皇帝里面谥号最差的),尽管后人把他当做昏君暴君典型,把他与秦二世嬴胡亥比较,但是不可否认,杨广无论政绩,文治武功,后世影响和贡献,都是中国历史皇帝之最,他在位十三年,完成了其他帝王一辈子甚至几代君王都完成不了的伟业,如果杨广生命止步于大业六年,或者他的脚步止步于大业六年,那么他很有可能将会与秦皇汉武,三皇五帝并列。

杨广是被后人诬陷,乱写,而且野史最多的君王之一,他是一个聪明、热情、热爱生活的人,更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男人。如果在大业五年“及时”去世,隋炀帝就会成为中国历史上功业最显赫的帝王之一。导致他身败名裂的主要原因,是成为“子孙万代莫能窥”的千古一帝的雄心催促他把车开得太快,终于车毁人亡。

说实话,都说盛唐,唐朝是中国最繁华时代,但是毫不客气说,没有隋炀帝,唐朝也起不来,唐朝最鼎盛莫过贞观之治,但是和杨广的大业年间比起来差太多了。连续四年大赦天下,多次普免钱粮,可是财富仍然滚滚而来,人口不断高增长。

这一年的统计数字汇报上来,隋朝疆域共有五百九十个郡、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县,朝廷控制的民户达到八百九十万户,全国统计出的人口四千六百零三万人。《资治通鉴》说:“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然而1o年后,唐初人口骤降为2oo万户,损失接近7/9。其间社会变化之惨烈,堪称人间地狱。再过2o年,至李世民贞观十三年(639年),人口3o4万户,1235万人。再过115年,到李隆基天宝十三年(754年)的时候,全国人口才恢复到9o7万户,5288万人,唐王朝的强盛也达到顶点。而次年,安禄山叛乱,又是人间地狱。安史之乱后,至李豫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仅剩29o万户,169o万人,十年间减少人口36oo万。

都说杨广残暴,好淫,但是就看实际的,大业难得不必贞观强吗???而且杨广多次减免赋税,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富强。

这是经济和社会,在看杨广文治武功方面的作为,杨广2o岁挂帅平陈,要知道陈可以是长江天险做天然屏障,当年苻坚百万大家都未曾拿下,年仅2o岁的杨广凭借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并且更加可贵的是在拿下陈以后对国库还陈的资源进行保护。博得隋文帝以及天下百姓的肯定“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水浒之大宋摄政王 寒门崛起朱平安朱守义 奴利 大唐:开局反了武则天 戍边三年,朱元璋请我当皇帝! 红楼之挽天倾有几个女主 战辽东 穿越隋唐之我是特种兵 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皇帝!安静l 红楼之挽天倾百度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