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都不算什么,主要的是,只要李世民带着人在关中大地观光旅游一番,让老百姓知道知道唐公真的来了,让老百姓们看到唐公的军队,是不抢老百姓的,而且老百姓要是没有吃,人家唐公的部队还给您吃的。
于是老百姓一致认为唐公的军队素质高,文化水平高(主要表现是不欺压百姓,也不见得有多高的文化),从来不抢我们,比那些政府军和黑社会组织强多了,是一支真正可以依靠的部队。
于是就这样李渊的部队和李渊本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建立了光辉、伟大的形象。事实也却是如此,在那个军阀割据的时代,论能够和老百姓和睦相处的军阀,老百姓衷心拥护的军阀的确不对。
杨广的政府军绝对不是,朱桀不是(这哥们吃人,管他叫哥们是笔误),李密的瓦岗军不是,王世充的郑军更加不是,萧铣的梁军只能算是(虽然萧铣本人爱护百姓,他手下大将可就不那么爱护百姓了),只有李渊的唐军做到了,如果找一个和唐军在这方面差不多的军队。也有,并不是没有。就是窦建德的夏军。
虽然李世民观光旅游,但是他可不像现在的某些领导,大吃二喝,公款吃喝,而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争取民心。没有特权意识和特权行为,这对于一个可以随意使用特权的人来说,是非常难道的一件事。
李世民和士兵同甘共苦,士兵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士兵住在哪里,他就住在哪里;对自己就像对待一个普通战士一样,这个传统一直保持了很多年,直到他当上皇帝(实际上我认为他的这个传统一直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在坚持着,只不过当了皇帝后以另外一种方式坚持着)。
我认为这样才是一个好的统帅,只有这样的统帅将士们才会死心塌的的跟着他。说句这样的话,有这样的统帅即使向前走明知是打败仗。士兵们也会一往无前的,而且会将明明已经注定失败的战争给打赢了。
其实士兵的要求很简单,一点也不难办到,只有两个字——公平。毕竟统帅和皇帝不是同一种职业。虽然统帅和皇帝这两种职业常常可以相互转换。但是如果一个皇帝认为当皇帝和当统帅是一样的,他就大错特错了,他的皇帝也当不长久。
后堂庄宗李存勖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李世民带着人在隋朝都大兴城外,一阵转悠,遇见不服的就打。遇见投降的就收,另一路人马在刘弘基和殷开山的率领下向西挺进,采取和李世民一样的策略。最重要的是给了老百姓一个非常好的印象,基本上稳定了关中的局势。
每天都有隋朝政府官吏向李渊投降。要知道谁当皇帝对于老百姓来说并不重要,关键是能让他们在吃饱饭的基础上可以老婆孩子热炕头,大多数人也就知足了,只有极个别的造反狂会没事找事。在这里,有一个人前来投奔,李世民非常高兴,当即委以重任。
这个人——房玄龄。单靠李世民一个人是无法开创贞观之治的。他有着一个团队,是这个团队和他一起努力,一起奋斗。我们姑且称之为贞观团队,房玄龄就是贞观团队中的代表人物。
还有一个人叫杜如晦,“房谋杜断”这个词语也许你听过,没有听过也没有关系,说的就是房玄龄和杜如晦。房玄龄善谋,杜如晦善断,通俗一点就是房玄龄这个人鬼点子多,杜如晦这个人办事利索。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决断。
李世民的团队建设值得每一个后代的统治者学习,值得每一个想通过团队做事情的人学习追逐梦想的道路,没有达到之前,是不允许停止的
杨广进攻高句丽的的时候。命令大将卫玄辅佐代王杨侑留守京师。卫玄,字文昇。这哥们还是有一定实力的,杨玄感叛乱的时候,参与平叛,建立大功,被杨广赞誉为“社稷之臣。”
事实证明。杨广的眼光不怎么样,要说“社稷之臣”,不需要你一定要有匡扶社稷的能力,毕竟隋王朝在杨广英明的带领下已经积重难返,不是一个人所能够改变的。
但是当国家陷于危难之中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结果不一定是好的,但是你得去努力,这才是所谓的“社稷之臣”应该做的。不能救国,则应殉国!这并不是某个人的硬性规定,而是只有做到了这样才有资格被称为“社稷之臣”。
那么让我们看看这位被杨广誉为“社稷之臣”的仁兄的所作所为,就知道杨广不仅喜欢折腾,看人的眼光也很有问题。人民不堪压迫,纷纷起兵,黑社会组织越来越多,小者聚众抢劫,大者攻城掠地。
面对这样的现实卫文昇采取的措施,四个字——束手无策。李渊起兵太原,兵向长安,扬言直入关中,卫文昇听到这个消息,由于害怕被牵连采取的措施,三个字——撂挑子。爱找谁找谁吧,反正我是不干了,于是声称自己有病,在家养病,连官都不当了。
当李渊大军打进长安的时候,卫文昇因为害怕——死了,应该是被被吓死的。就这样的一个人,杨广把都托付于他,想保住都都难。卫文昇是这样一种状态,杨侑肯定是指望不上他了,幸好还有两个人,告诉杨侑:“不要害怕,我们帮你。”
这两个人——左翎卫将军阴世师和京兆郡丞骨仪。这二位的心是好心,是一片敬忠报国的忠心,他们也想挽大厦于将崩,建立万世不朽的功业,可是他们不知道人是要有自知之明的。
很明显他们不是那个材料。他们之所以这样自信,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还有一个筹码,河东的屈突通能来救他们。
是的。当听见长安被围的消息后,屈突通迅的带领军队前来救援,然后的事情之前说过,屈突通被刘文静挡在永丰仓外,最后屈突通很无奈的投降。杨侑还是个孩子,卫文昇不管事,很明显是一个老滑头。阴世师、骨仪虽然想帮忙,但是他们没有那个能力,唯一能指望上的屈突通,还被人家拦着不让过。八壹中文網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渊命令进攻长安。李渊留下刘文静防御屈突通,命令李建成和自己率领大军前往长安,李世民与李建成会师于长安城下,李渊的各路部队都到齐了,一共有二十多万。十月十四日。完成了对长安的合围,李建成所属部队围东面和南面,李世民所属部队围东面和北面。
十月十七日,李渊进入安兴坊,安兴坊在长安城内。据考古工作者测定,隋长安城(当时叫大兴城)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6、7公里。
这样的的范围,需要相当多的兵力才有能力防守,当时在长安的隋军兵力有限。根本无力防守,所以李渊进攻长安,主要是进攻皇城和宫城。从十月十四日开始围城,直到十月二十七日李渊才下命令攻城。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这是一个极其严肃的政治问题,我们先来回答一个看似与题目无关,实际上却有着很大关系的问题。李渊起兵打的是什么旗号?这个问题,之前就有了答案。恭喜你,答对了,就是这个答案——尊隋。既然要尊隋,就是承认了自己还是隋朝的臣子。虽然他要干的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
但是政治就是这么回事,即使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只要还没有翻脸。就不能说破。李渊对长安只围不攻,是想让杨侑乖乖的把城池交出来。
毕竟臣子和主子动刀动枪的总不太好,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动用武力,李渊是这样想的。能不用暴力解决,就尽量不用暴力。因为名声很重要。李渊希望运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以便他能名正言顺,轻而易举的进入长安。
很明显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杨侑是个孩子(13岁)没有错,但是他不傻,他知道李渊没有他自己说的那么好,什么让我当皇帝呀,分明是想打着我的旗号,出去忽悠人,然乎再把我一脚踹下去,还想让我出去接你进来,告诉你不可能。
等了十几天也不见有什么动静,李渊等不了了,什么名声呀,先不管了,我有手里有部队,我就是老大,杨侑一个小屁孩还想和我斗,于是李渊下令攻城。当李渊进攻长安的时候,只有阴世师和骨仪乘城据守,两个人还是很顽强的,一直战斗在第一线,激励士卒,指挥作战。无论怎样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无法改变结局,最多可以延长一下长安被攻下的时间,为杨侑跑路做准备。
这位王爷虽然年龄小,却经历坎坷,意志坚定(他爷爷交给他一个烂摊子,意志想不坚定都难),丝毫没有要跑路的意思,而是静静等待着,等待着那个满口谎言的政治骗子,站在他面前对他说:“皇上,我来晚了”。在自己的面前好好演一场戏,戏的主角是自己和那个骗子,观众则是全天下的百姓。
等戏演完了,我也就可以退场了,杨侑默默的这样想着,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这场戏就会开演。阴世师和骨仪通过艰辛的努力,确实延长了时间,自从十月二十七日开始攻城,直到十一月九日,一个军头从景风门附近先登程,冲入城中,城池才告破。
顺便说一下,这个军头叫雷永吉,他登城的景风门是皇城的东门,属于李建成的战线。因此有些人根据这一点就说,李建成建立了进入长安的第一功,其能力和李世民是一个档次的,因为不是李世民的部属先进入皇城。
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先建立进入长安第一功的不是李建成而是雷永吉;第二,李建成的部属带头攻入长安,李建成有一定的功劳,但这个功劳不大,更不应该被夸大;第三,由此认定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能力是同一水平的,实在太轻率了。
对于李世民,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很少有人能够和他对比(不过十个吧),对于历史我们要辩证的看待,我们承认李建成没有史书上写的那么差(酗酒无度。荒淫无耻),我们走出这个误区的同时不要走入另一个误区,不要认为李建成和李世民一样的优秀,一样的很有能力。
雷永吉先冲入城中。唐军随后跟进,隋军很快土崩瓦解。李渊进入长安皇城和宫城一切依照刘邦进入咸阳的做法(一如汉初入关故事)。具体做法如下,封闭政府仓库,不拿金银财宝,严肃军纪。士兵不得骚扰百姓。
目的就是告诉那些单纯可爱的人民,我李渊不是为了物质利益而来,我是为了拯救你们,当然了拯救你们的同时,我也要得到我想要的东西,那就是精神利益,只要你们在没事的时候,赞美赞美我的美德,我就知足了。聪明人往往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只是事物的表面,李渊就是这样的一位聪明人。
实际上。李渊要的既不是精神利益也不是物质利益,而是——皇位,这是个非常实惠的位置,只要有了它,无论你想得到精神利益还是物质利益都可以不花力气的得到。
赔本的买卖不能干,要干就干最挣钱的买卖。当唐军攻入皇城的时候,杨侑很无奈,也很无助。无奈的是,作为一个孩子,他没有办法改变现实只有自己默默承受。
无助的是。平时陪在他身边的那些太监和宫女都走了,那些没事的时候总喜欢唧唧歪歪,饱读诗书,自命不凡的大臣也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他第一次体验到了什么叫做事态炎凉,做为一个孩子,这一切不能不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好,还有一个人陪着他,他的老师姚思廉。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杨侑了解到这个平时自己不怎么瞧得起的教书先生。才是最可靠的人。很快,唐军的士兵就进入了杨侑所在的东宫,他们或许不知道这个小孩是一个大人物,态度非常的傲慢,这时姚思廉忍不了了,大喝一声:“唐公不是要拥护代王吗?代王就在这里。”
听见这句话,唐军士兵消停下来,毕竟人家是王爷,唐公还特别强调不允许伤害这个小孩子。等李渊看见杨侑的时候,长安城内的局势已经基本稳定下来,李渊看见杨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哭,先是自己哭,后来是抱着杨侑哭,哭的那叫一个伤心欲绝,比死了亲爹还伤心。不得不佩服李渊的演技,杨侑都有些相信自己的这位长辈是来帮自己的。
可是他没有相信多久,就知道自己错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李渊是在演戏,自己只不过是一个配角,观众是全天下的百姓。李渊办事很利索,能早一天办的事,他从不拖到下一天,十一月九日李渊进入长安,十一日杀了阴世师、骨仪,也是在这个月的十五号,李渊拥立杨侑当皇帝,改元义宁,遥尊千里之外,远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
就这样,这位十三岁的少年天子登上了皇位,他注定是一个傀儡皇帝,他的皇位也注定不会长久,因为历史上一幕幕活着的话剧就摆在那里。杨侑似乎已经预料到了,像他这样的皇帝是不会有什么好结局的。
当然了,做为拥立自己当皇帝的李渊,杨侑是不会亏待的,即使他想亏待,李渊也不答应。于是在杨侑内心很不情愿,表面满脸堆笑的情形下,李渊被任为尚书令(国务院总理)、大丞相(荣誉官衔)、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军委主席)、进封为唐王,在武德殿(为丞相府)办公。
前后只不过六天的时间,李渊的办事度还是蛮快的。之后的李渊更是得寸进尺,欺负人家皇帝年纪小,把大权都揽在自己的手里,只给杨侑留下一个礼仪式的权利——祭祀天地和祭祀祖先。
李渊拿出隋朝仓库里的所有东西赏赐他的部下(注意是所有,一点都没剩,如果能打欠条的话,估计还得欠不少),这倒不是因为李渊多么的大方,而是因为大家都比较现实,从刘文静和裴寂以下一直到普通士兵,大家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你干,吃了不少的哭,受了不少的罪,现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你再不意思意思,实在有点说不过。
事到如今,李渊终于用他的实际行动说明了他封政府仓库的原因,这些东西早晚是我的,我不让抢,谁也别和我抢。
李渊和其他诸侯的区别之一是,其他的诸侯都把自己自己当成客人,没事就上别人家抢东西,反正不是自己的,抢就抢了,也不用心疼;李渊没有把自己当成客人,而是更进一步,直接把自己当成了主人,不是我来抢东西,是我来收回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地上如果掉张脸,你猜李渊会不会捡?
我猜会捡。李渊永远不会嫌自己的脸大,只会嫌自己的脸小。如果你说他不捡也行。那时因为他不要脸。(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