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义节度使李筠,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后汉初年,曾在镇州驱赶过辽将耶律麻荅,因此有盛名播于世上。?八一?中文◆?网.ww.?郭威在世时,李筠就已经官至昭义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了。
柴荣即位后,李筠因抗击北汉之功,又加封侍中。到恭帝柴宗训即位后,又进一步将李筠加封为检校太尉。李筠坐镇潞州达八年之久,位高权重,在地方藩镇中是仅次于天雄节度使符彦卿的重量级人物。
对于李筠这等实权人物,赵匡胤当然不会给与轻视,他一上台就遣使赴潞州将李筠加封为中书令。然而李筠却对赵匡胤篡位之事愤恨不已,听说赵匡胤遣使过来,当时就要拒绝。
这是一个明显的反叛行为,所以手下人都齐声劝阻他说:“大帅,咱们潞州虽说有那么几块地盘几条枪,但跟强大的中央政府比较起来,就如同是汪洋大海中的一粒小水滴,根本就干不过人家,所以还是忍了吧!”
李筠在手下人等的苦劝之下,这才勉强放使者入城,但接旨的时候又出了意外。本来按照规矩,臣子接皇帝的旨意应奏乐、设香案,行跪拜之礼。
但等音乐奏起,香案摆齐之后,李筠却不肯下跪,反而神情悲怆地木然站于中央。使者见势不妙,不敢言声。左右人等也有预感要出大事,可当着来使的面也不便劝阻。
就在这时,李筠突然大喊一声,命人请出了后周太祖郭威的画像挂在墙上,然后就匍匐在地,对着郭威的画像开始号啕痛哭。
这一来,把李筠的那些手下吓得是魂飞魄散,急忙围过来对使者解释道:“大使莫怪!我们大帅喝高了,肯定是喝高了。他这人酒量不行,不喝正好,一喝就高。高了就耍酒疯。老毛病了,绝对不是对朝廷不敬。”
来使也不傻,见这架势,立刻就全明白过来了。但这是在人家的地盘上,也不敢惹事,只得唯唯诺诺地敷衍过去,又匆匆交了旨意,就回朝复命去了。
这件事。在当时轰动一时,把赵匡胤也搞得十分被动。如果处理他吧!人家只不过捧出先帝的画像哭了两声,似乎也不算出格,要是立刻兴兵讨伐不免会显得自己气量不足。可要是不处理他,又会让人觉得朝廷过于软弱,以后搞不好会有更多的人去效仿他?难道也不加干涉吗?
思来想去之后,赵匡胤决定还是软硬兼施,一面亲手修出一封书信,对李筠加以劝慰安抚,另一面却传李筠的长子李守节入京当皇城使。八?一★中?文?网.ww.■
看得出来。赵匡胤对这个问题的处理还是很灵活,一方面把李筠的面子做足,同时也是为了尽最大努力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但又要李筠派儿子入京为质,手段也很强硬。但就在这个时候,事情却已经向不好的方向展下去了。
这是由于潞州临近北汉,北汉帝刘承钧在得知潞州事件生后,立即修书一封,用蜡丸封好递给李筠,要与他合兵南下,把新生的北宋政权扼杀在摇篮状态。
北汉使者一入潞州。立即就在潞州城内引起一片恐慌。诸将聚在一起对李筠苦苦劝阻,大意就是说眼下中央政府很好很强大,北汉又是世仇,大帅如果想引北汉来对抗强大的中央政府。无异于自寻死路。
李筠的长子李守节更是几番跪倒在地,对李筠哭泣劝阻。然而李筠自从听说赵匡胤称帝的消息后,在精神上就受到了很强烈地刺激,主要临床表现为冒失、暴躁、焦虑不安,有典型的内分泌失调症状。
这里一方面可能由于李筠对后周确实很有感情,觉得自己受恩深重。如果就这样归顺了赵匡胤,死后见了郭威和柴荣难免有点不好意思。而另一方面,李筠是成名多年的大人物,他在后汉年间就已经独当一面了,那时赵匡胤不过就是郭威帐下的一个大头兵,地位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可几年工夫下来,赵匡胤一路扶摇直上,竟然当上了皇帝,这个变化又实在让李筠接受不了。所以李筠在见到北汉的使者后,不顾众将的非议,一意孤行,将此事一口答应下来。而且为了这次造反计划的顺利实施,竟然真本着舍不得老婆套不到流氓的精神,把长子李守节派往京师察看动静。
然而到李守节入京之时,李筠准备联合北汉造反的消息已是尽人皆知,所以赵匡胤一见到李守节便揶揄道:“皇太子,你怎么来这里了,着急入住兴圣宫吗?”
李守节听完之后吓得是魂飞魄散,急忙跪倒在地,辨道:“陛下何处此言?我们父子一向忠心耿耿,这一定是有小人的构陷。●?八?一中文?网■”
赵匡胤说道:“你们的事我都已经知道,你就不要再分辨了。我听说你曾多次劝告李筠不要造反,可他不听,这次把你派来也不过是想借我的手杀掉你。但我不杀你,你回去告诉李筠,就说是我说的,我没当皇帝之前,他想怎么样我都不拦着他,可今天我已经当上了皇帝,他就不能稍微让着我一点吗?造反的事,叫他想清楚再去做。”说着竟然把李守节放了回去。
古时造反是个诛九族的罪过,按理说赵匡胤既然对李筠造反的意图掌握得一清二楚,那么李守节也就只有是死路一条了。
所以到这个时候,就连李守节也搞不清赵匡胤为什么会放过自己。但不管怎么说,他总算是捡回了一条性命,哪还敢再在大梁久留,立即连夜返回潞州向李筠复命。
李筠已是铁心要造反的人,所以在儿子回来之后,立即缉捕昭义监军周光逊送往北汉,同时传檄天下,以讨伐赵匡胤夺权篡位之名起兵造反,紧接着就兵攻袭了泽州,格杀泽州刺史张福,昭义之战正式打响。
李筠就这么反了,不过他这次造反有好几处先天不足。第一是准备不够充分,有过相同经历的朋友们都知道,造反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策划到筹备、运作。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即便是这样都不一定能收到尾款,更何况李筠是靠拍脑门做出的决定,这显然在专业性上就有很大的欠缺。
第二。昭义军虽说是国内的一个重要军镇,但跟强大的北宋王朝比较起来,还相差甚远,单凭一己之力,绝对不能与之抗衡。而李筠引进的外援北汉。又是自己的世仇,感情基础薄弱,虽然双方因暂时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但也免不了又会同床异梦、各怀鬼胎。第三,人心不能归附。
造反是件成王败寇的大事,虽说五代的将士们一直对这项政治运动有着特殊的偏好,但这么大的事情总要让人看见点希望,而李筠在造反前的表现又恰恰让人觉得很失望,这就使手下人觉得跟着他造反只有死路一条,就连他的亲生儿子李守节都表示明确反对。别人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李筠这个人还真是有点犟脾气,尽管遇到了这么多困难,但仍执意造反,而且对造反前景的估计还很乐观。攻夺泽州之后,李筠的从事闾丘仲卿向他建议道:“大帅孤军举事,其势甚危,虽倚河东之援,恐亦不得其力。今大梁兵甲精锐,难与争锋。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怀、孟。塞虎牢,据洛邑,东向而争天下,方为上计!”这就是建议李筠抢在北宋出兵之前。先行占据虎牢关,伺机夺取洛阳,造出一定的声势,其后再图展。
这个计策不能说是十拿九稳,但却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然而李筠却并不肯听信,反而说道:“我乃周朝宿将。与世宗名为君臣,义同手足。禁军之士,都属我旧日袍泽,闻我起事,必定临阵倒戈,又何患大事不成?”可见他盲目乐观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四月十七日,李筠造反的消息就传到了大梁。这件事情对赵匡胤来讲,刚登基就有人造反,当然不能算是件好事。但反过来看,又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这是因为自唐末以来,地方藩镇尾大不掉之势日益明显,往往不肯服从中央的管理。如果赶上强势一点的皇帝,这些藩镇多少能收敛一些。如果皇帝软弱,搞不好还要受藩镇的管理。
这种现象贯穿了整个残唐五代,到北宋开国时也没能有多少改变,赵匡胤是个靠兵变起家的皇帝,国内肯定会有大量的藩镇不肯服气,所以他也很需要借用一次机会,树立起自己的威严,以便杀一儆百,那么李筠的这次反叛,就正好给赵匡胤创造出一个杀鸡给猴看的机会。
所以说这件事对于赵匡胤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关键还是在于他是否能把这件事情处理好。
赵匡胤的反应度是非常快的,仅仅两天之后,赵匡胤便派大将石守信、高怀德率先头部队北上迎敌。
而与此同时,北汉方面也迅做出了反应,这是由于李筠在攻夺了泽州之后,立即遣使向北汉主刘承钧求援,要他倾举国之兵南征北宋,由自己作为前军向导。刘承钧闻讯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于是立即在晋阳大阅马步三军,准备出兵与李筠合势。
然而尽管刘承钧的心气很高,可他的臣下们却并不和他一样乐观,北汉的左仆射赵华就奉劝他道:“李筠轻率起事,根本就没有成功的机会,陛下就算为他扫境筹兵,也不见得就能取得胜利。我看还不如消停点,守好咱们这一亩三分地得了。”刘承钧听完很不高兴,根本就不予考虑,立即率大军倾巢而出,开赴潞州。
数日后,刘承钧来到了太平驿(今山西省襄垣县西南),此处已距潞州不远,李筠闻讯后便亲率文武官员前往迎见,这也就是等于正式承认了刘承钧对他的领导权。
刘承钧对李筠也很看重,特许李筠在晋见及呈递奏章时不写姓名,并赐其座位在北汉宰相卫融之上,也算是给李筠加了殊礼。本来这两人都对对方抱以很高的期望,而且对这次合作又都很心诚,但等他们真见了面后,却还是生了不愉快。
这次不愉快的起因是由于李筠看到刘承钧所带的部队人数既少,士气又不高,心里大失所望。
于是就对刘承钧起牢骚,又说自己本来是后周的忠臣,这次是逼不得已才被迫造反,实在是辜负了先主的厚恩,言下之意就是说自己是没有办法才投靠的北汉。这样一来,刘承钧又大为不满,所以在李筠告辞时,便派北汉宣徽使卢赞随李筠南下,去做他的监军。
可这一下又使李筠更为不满,对卢赞带答不理,两人关系搞得非常僵。刘承钧听说此事后,只得又把宰相卫融派去调解,可仍然是无济于事。未曾与宋军交战,李筠与北汉的合作就出现了裂痕,这也预示着他这次造反行为不会十分顺利。
五月三日,李筠留长子李守节驻军守上党,自己则亲率大军三万南下迎敌,并于两日后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遭遇了石守信、高怀德所率的北宋先头部队,两军随即展开交战。
这次交战经过没有详细的记载,但肯定不是象李筠战前预料的那样,那些老部下们一看见他就临阵倒戈,反而在作战时非常卖力。李筠这支主力大军竟然被北宋的先头部队击败,无奈之下,李筠只好率兵先行撤出了战斗。
这个时候,形势对李筠已经很不利了,但是还并没有到山穷水尽之时。因为北宋的大军仍未出动,在昭义境内李筠和北汉的主力部队,如果他能利用这个时机,与北汉联军将石守信这一部击溃,应该说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然而北汉皇帝刘承钧自从与李筠那次相会之后,也对这次南下的前景产生了疑惑,所以始终率军留在太平驿,不肯再往南走。而单靠李筠这一部,又无法将石守信彻底击败。
结果双方在泽州城下对峙了二十多天后,李筠的三万大军竟然又被石守信击败。而这一次,李筠败得更惨,士卒阵亡逾万,就连刘承钧派来的监军卢赞也临阵战死。李筠无力再战,只好带着残部狼狈退守泽州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