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末,天气转寒,落叶纷纷。
中央皇庭传出一道令人心凉的消息,云溪国叛臣,飞云王四王子燕禄山,被人刺杀!
叛军“铁头王”刘庆云当场毙命,其余部将投降朝廷。
诸侯使者全部被被斩,丽水府不战而归。
此消息一出,天下皆惊,谁也没料到会是这种结局。
一代豪强“铁头王”,就此殒命于刺客剑下。
《帝国日报》撰文称:诸侯反臣的末日到了,黎明终将属于大炎!
炎都百姓夹道庆贺,朝廷官员举杯庆贺。
一时间,感叹者有之,唏嘘者有之,拍手称快者亦有之,而对于三十八路诸侯而言,这无异于一场噩耗!
“靖难”大军的核心力量,云溪国部队就这么没了。
他们一路轻装前进,根本就没有携带太多粮草辎重,为的就是不给朝廷反应的机会,快速冲垮所有防线。
然后三十八路大军集结丽水府,依靠丽水府的钱粮进行补给。
只是谁也没想到,最后一道关卡如此难打,不仅损失惨重,还仅仅攻破了两座关卡。
与此同时,丽水府也丢了!
然而这还不算完,更大的噩耗随后纷纷传来。
十月三十日,庆府城四路反贼投靠朝廷,举兵奔赴炎都,誓要包围皇庭。
十月三十一日,青州城、牧原县、淮扬府等各路反贼纷纷投降,打着朝廷的旗号向平阳山城和永山镇进发。
十一月初,七十二路诸侯联合发声,支持朝廷镇压反叛,并且严厉谴责诸侯暴行。
而靠近皇庭的十七位诸侯国,得到皇帝圣旨,出兵封路,截断叛臣生路。
如今三十八路大军,一半安扎在平阳山城,一半驻守在永山镇,谁也不敢在往前走了。
永山镇,一处宽阔的宅院。
庭院幽静,落叶纷纷,三十八路诸侯代表分列左右,而坐在首席之人。
并非最强诸侯国野原国大将——阿鲁达,而是毕子国庄毕王,李承高!
这次造反之战,他举全国之兵迎战,已经退无可退。
而座下诸侯代表,一个个面容窘迫。
“这仗不能再打了,我们干脆投降算了,朝廷大军越来越多,我们再打下去没有任何胜算!”
“眼下粮草空虚,兵马难饱,我们连饭都吃不上了,还打什么?早上我就喝了一碗小米粥!”
“不行,必须死战到底,我们好不容易打到这里,距离炎都不过百里,只要我们有决心,一定能打下来!”
“打个屁,你攻城的时候没损失多少人,我的人都死了,连我家将军都被炸死了,我们阿育王国不打了,我们投降!”
“……”
诸侯代表议论纷纷,投降有之,抵抗有之,不过整体而言,气氛略显悲观。
坐在台下的阿鲁达看向李承高,问道:“敢问庄毕王,您怎么看?”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安静下来,齐齐望向李承高。
这里数他的地位最高,而且一向以博览群书闻名于诸侯,算得上是诸侯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个。
李承高轻咳一声,说道:“孤的意思很简单:继续打!”
“孤的见解有三点,其一,我们远道而来,兵势强盛,虽然最后遭遇了一点挫折,不过整体上士气十分饱满。”
“其二,永山镇和平阳山城已经被攻下,我们眼前只有一个目标,炎都!只要攻克炎都,天下都会支持我们!”
“其三,我们缺粮,天气遇冷。长时间驻军不动,我军要么饿死,要么冻死;即便是现在回师,路途遥远,粮草辎重也无法满足,还是会饿死!”
“综合以上三点,孤认为,必须打下去,而且是不死不休的打!”
众人听完,顿时陷入一片沉默。
李承高说的话,大家都明白,现如今摆在诸侯联军眼前只有一条活路:置之死地而后生!
“那我们投降就不行吗?”阿育王国新使者站了出来,“以朝廷的仁慈,只要我们发誓效忠,相信皇帝陛下一定会宽恕我们的过错。”
各路诸侯立刻投出“看傻子”一样的目光,死死盯着阿育王国使者。
李承高冷笑一声,说道:“黄口小儿,你懂什么国家大事!你以为这是个人恩怨吗?道个歉就能得到原谅?!”
“老皇帝什么秉性,你们难道不清楚吗?”
“大炎国统一初年,四百多个诸侯国,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已经灭了五十多个!”
“你们觉得,那些诸侯国都是怎么亡的?孤告诉你们,都是我们的皇帝陛下找各种借口剿灭的!”
李承高越说越激动,直接拍案而起,游走在众人之间,指点江山。
“老皇帝看似仁慈,封王纳侯不过是不得已罢了,要不是他年事已高,被灭的诸侯国恐怕会更多!”
“孤夙夜忧惮,不得安眠,日日战战兢兢,生怕老皇帝哪天不顺眼,就把我毕子国灭了!”
“如若不然,孤何必冒死造反?”
众人闻言,齐齐地下了头,他们代表诸侯王而来,其实并不懂得诸侯王内心的恐慌。
不过,朝廷多次以各种理由剿灭诸侯并非什么秘密。
比如有的诸侯国纳贡的礼物不好,引得老皇帝大怒,直接发兵,灭国废王。
也有的诸侯因为选送的美女不符合皇帝审美,直接被屠!
还有的更加倒霉,老诸侯刚死,王子们相互争夺王位,闹到了老皇帝耳朵里,直接把王号剥夺了,几位王子全部贬为庶民。
这种情况,直到老皇帝连续重病数次之后,才逐渐得以缓和下来。
诸侯们知道,不是老皇帝不想杀,而是实在没精力了。
这时候,野原国大将阿鲁达也站了起来,举起弯刀喊道:“我支持庄毕王,攻打炎都,与朝廷决一死战!”
“我也支持,不死不休!”
“我们已经无路可退,别无选择,只能死战!”
“那就打吧,不是他死就是我亡,本将军愿意为了我王战死疆场!”
“…….”
诸侯们纷纷起立,举手支持。
一旁犹豫不决的阿育王国使者,也不得不站了起来,“既然如此,那就打吧!”
然而就在此时,一名士兵忽然破门而入,喊道:“不好了大王,朝廷的军队打过来了!”
“什么?!!”
四座皆惊,众人纷纷跟在李承高身后,向着院外走去。
与此同时,永山镇南城墙外,二十里处,一支绵延无尽的大军正在快速向北进发。
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尘烟四起,旌旗遮天。
士兵们精神焕发,兵器锋锐。
军队正前方,燕云中一身金鳞龙甲,威武不凡。
旁边跟着大将军张轩,以及一干将领,其中就包括已经宣告死亡的刘庆云。
这一战,燕云中选择御驾亲征。
张轩老脸微皱,建议道:“陛下,前锋凶险,微臣还是带您坐镇后方吧!”
燕云中摇了摇头,说道:“朕要亲眼看到这些诸侯灭亡!”
“可是…..”张轩眼神犹豫。
其实他并不赞成老皇帝出兵,现如今叛军已经是困兽犹斗,粮草稀缺,只要坚壁清野,不与应战,叛军自然溃败。
即便是叛军想要强攻炎都,依靠炎都城高墙厚的优势,就是拖上一个月时间都够了。
据他得到的情报,叛军的粮食连十天都支撑不了。
更何况,马上天寒地冻,这些士兵没有补给,不饿死也要冻死。
按照他的想法,完全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后的胜利。
这个时候出兵迎战,明显有些多此一举。
然而,燕云中不仅选择了出兵迎战,还直接放弃守城优势,主动攻城。
这样一来,即便是朝廷能打败叛军,损失也绝对不小。
只是燕云中坚持如此,他也只能照做。
燕云中淡淡一笑:“你还在质疑朕的决定?”
“臣不敢!”张轩连忙拱手,只是脸上的表情却出卖了他。
不仅仅是张轩,其他将领也对老皇帝的战术十分不解,曾找过张轩商议,全部都被回绝。
燕云中也不生气,反而问道:“朕问你们一个问题,如果海上有一群海盗,我们是把他们引上岸容易打死,还是在海上容易打死!”
众将闻言,顿时像小学生一样纷纷挠头思考。
张轩率先说道:“以微臣之见,当然是上岸容易杀死,只要他们上岸,我们就能利用兵力优势,将他们逐一斩杀,一个不留!”
其他将领纷纷点头赞同。
燕云中笑了笑,说道:“可如果海盗靠岸之后,不与应战,反而四散奔逃,到处烧杀抢掠怎么办?”
“那就派兵抓啊,他们兵力分散,更好对付!”有将领天真地答道。
“话是这么说,敌人的兵力分散了,可我们的兵力其实也分散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