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三人狼狈的回到酸枣,一众诸侯依旧在饮酒高歌,不仅没有宽慰失败的三人,反而还奚落三人太过鲁莽。
无论曹操和刘安如何劝说,说董卓如今在关东,又损失了数千骑兵,是难得的机会,正应当出兵讨董。
如果等董卓退缩关中,就万事皆休了。
但诸侯都置之不闻。
更是以董卓手下士卒强悍为由理直气壮的不出兵。
而不久后果真传来董卓回到关中,只留下手下大将驻守从雒阳到长安的要塞的消息。
“一群庸夫奸臣,安能成事?!”
曹操感到大为寒心,恨不得带兵杀向长安。
但是苦于手下没兵,要先去募兵。
刘安此次损失也很大,也要回幽州募兵。
不过此次募兵后,刘安就不打算来了。
虽然他这次失败了,但他大汉忠臣的姿态也做足了。
再过来和这些诸侯虚与委蛇,可以,但没必要。
临走之前,刘安和曹操、鲍信商量后打算带走徐荣,这是他们的俘虏,他们内部决定就好。
曹操本来只是想把徐荣带回酸枣作为大破董贼的证据。
他本身因为对徐荣不熟,又刚刚大破徐荣,也不觉得其很厉害,就好奇的问:
“子和为何要把他带回去?”
“我只是想以后若有机会,当用徐荣击破吕布才好。”
曹操点点头,他明白刘安的想法。
诸侯们总是奚落他们三人被吕布击破,而对于三人大败徐荣的胜利却不以为然,诸侯们觉得:
“徐荣?一无名之将罢了,鲁莽冒进,被汝等击败也不足为奇。”
“哈哈哈,子和妙想!若是有朝一日能用这徐荣击破吕布,不知道那些狗辈又该是何面目?!”
曹操已经彻底和这些诸侯撕破脸了,他再也不想跟这些外忠内奸的贼子们共处,他后日便要出发去募兵。
“子和,此次一别,望多加保重。”
“孟德,下次,吾等当于雒阳重逢!”
“一言为定!”
诸侯的议论和评价徐荣自然也是知道的。
徐荣当即就屈辱的想要自绝。
还是刘安劝住了他,说道:
“他们都觉得汝是无名之辈,不过是因为汝第一次出兵就败在我手下。
若是汝现在自绝,就真成了他们口中的无名之将,汝甘心吗?”
“不甘心!”
徐荣咬牙切齿,他怎么甘心被人如此轻视。
尊严被践踏的每一刻他都心如刀割。
“那不如归降我,日后用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来证明自己。”
徐荣不说话。
刘安接着说道。
“汝不会还想回董卓处吧,汝折损了几千骑兵,就是回去只怕也没有好下场。
难道汝,真的想成为董卓刀下的一个无名之辈吗?”
“还不如跟着我回幽州,汝的妻子都在幽州吧,这么多年了,不曾想家吗?”
“为何招降我?为何不杀了我?”
自己初战失利,才能未显,更无威名,刘安到底是看中他什么呢?
“杀了汝,旁人只会道我被吕布大败。
而留下汝,日后别人便会知我初战就大败一员名将。”
刘安笑了笑。
“再说了,汝是幽州人,我亦是,家乡俊才我自然是要爱护的。”
幽州人三个字触动了徐荣心里最柔软的那根弦。
在董卓麾下,受尽了凉州人的排挤,他才会急于立功,才会中了圈套。
如果在刘安手下,同为幽州人应该会好相处一点吧。
“徐荣拜见将军。”
刘安坦然接受了徐荣的行礼,徐荣作为降将,又才能未显,他来劝降就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不过徐荣值得刘安的面子。
一个是徐荣的军事能力,善用骑兵。
再一个就是徐荣的身份。
既是降将又是幽州人。
以后刘安还会有很多降将,徐荣就可以作为归降派和幽州元从的纽带。
缓和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
刘安一行人踏上了回到幽州的道路。
而身处酸枣的袁绍也生出了别样的心思。
董卓退回关中后,他本想另立新君。
这样他就可以借着新君的名义,将整个关东割据,然后慢慢蚕食其他诸侯们的势力。
而且还可以用新君的名义和董卓争取南方四郡的赋税来壮大势力。
但是人选却让袁绍犯了难。
本来袁绍心中最满意的人选是刘虞。
美名远扬,德高望重,令众人信服。
而且不善兵事,能够被他控制。
但偏偏刘虞和其他百官被董卓一起带去了关中。
这要是提出立刘虞为新帝,那就是害人了。
对方肯定不会同意,还会写信驳斥他。
而当下除了刘虞,就数刘安的名望高了,但袁绍心里对刘安隐隐有些不满,故而不做考虑。
至于其他人,刘表刘岱之辈,袁绍担心自己控制不住。
而选择一个好控制的,诸侯们肯定也不服气。
比如他曾拿和灵帝一个祖先的河间王刘陔挨个私下试探诸侯,结果众人都不说话。
沉默就是不同意。
只有刘岱事后表示,若袁绍真的有另立的想法,为什么不考虑他呢?
他无论势力还是名望都比刘陔要强得多。
刘岱你猜,我为什么想立毫无名望的河间王刘陔。
袁绍只能沉默片刻,然后岔开话题。
因此,袁绍放弃了另立的想法。
于是另一个想法又冒了出来。
天下割据格局初显,他也是时候该有一块自己的割据地了。
渤海,太小了。
心腹谋士逢纪看出了袁绍的困境,于是私下里跟袁绍说道:
“若要举大事,不占据一州之地,是无法自立的。”
“元图有何高见?”
“如今冀州强大富庶,而韩馥却才能平庸,明公可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