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韩娱超新星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哪里有我的什么功劳啊?

第一百四十九章 哪里有我的什么功劳啊?(1 / 1)

如果你看到了这段话,说明你正在阅读防盗章节。?八一中文w?w?w?.?8818z?w8.?com请前往起点主站订阅本书,谢谢。如果误订了防盗章节,请重新下载,给各位添麻烦了,抱歉——大除夕的,估计大家都没心情看书,所以明天早上再替换正确章节,就这样,大家春节快乐——还有,不给旧梦个大红包吗?

[原文]

五色1令人目盲2;五音3令人耳聋4;五味5令人口爽6;驰骋7畋猎8,令人心狂9;难得之货,令人行妨10;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11,故去彼取此12。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注释]

1五色:指青、黄、赤、白、黑。此指色彩多样。

2目盲:比喻眼花缭乱。

3五音:指宫、商、角、徵、羽。这里指多种多样的音乐声。

4耳聋:比喻听觉不灵敏,分不清五音。

5五味:指酸、苦、甘、辛、咸,这里指多种多样的美味。

6口爽:意思是味觉失灵,生了口病。古代以“爽“为口病的专用名词。

7驰骋:纵横奔走,比喻纵情放荡。

8畋猎:打猎获取动物。畋,音tian,打猎的意思。

9心狂:心旌放荡而不可制止。

10行妨:伤害操行。妨,妨害、伤害。

11为腹不为目:只求温饱安宁,而不为纵情声色之娱。“腹“在这里代表一种简朴宁静的生活方式;“目“代表一种巧伪多欲的生活方式。

12去彼取此: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彼“指“为目“的生活;“此“指“为腹“的生活。

[引语]

对于这一章,人们普遍认为老子是针对奴隶主贵族贪欲奢移、纵情声色而写的,是揭露和劝诫,也是严正警告。但对此章在具体解释时,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说,老子从反对统治阶级腐朽生活出,得出一般结论,即反对一切声色,否定展文化。持此观点的人认为,老子所谓“为腹不为目”的说法,是把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对立起来,是他的愚民思想的一种表现,即只要给人们温饱的生活就可以了,这是彻底的文化否定论。另一种意见认为,老子所说的“五色”、“五声”、“五味”、围猎之乐、难得之货,并非都是精神文明,所以不存在把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对立起来的问题,这些反映了奴隶主贵族糜烂生活那令人目盲、令人耳聋、令人心狂的腐朽文化,这种文化的价值也不过等同于打猎之乐和难得之货。这两种意见都有自己的道理,有理解上的差异,也有学者价值观的区别。不过,此处的争论倒是提醒我们今天在展物质文明的同时,重视精神文明的展,反对物欲横流引起的精神腐蚀。

[评析]

老子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新旧制度相交替、社会动荡不安之际,奴隶主贵族生活日趋腐朽糜烂。他目击了上层社会的生活状况,因而他认为社会的正常生活应当是为“腹”不为“目”,务内而不逐外,但求安饱,不求纵情声色之娱。在此,老子所反对的奴隶主贵族的腐朽生活方式,并不是普通劳动民众的,因为“五色”、“五味”、“五声”、打猎游戏、珍贵物品并不是一般劳动者可以拥有的,而是贵族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认为老子的观点并不是要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对立起来,并不是否定展文化,不像有些学者所言,认为老子的这些观点是他对人类社会现实和历史展所持的狭隘庸俗的反历史观点。他希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外在贪俗的生活。一个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漩涡里,则越会流连忘返,产生自我疏离感,而心灵则会日益空虚。所以,老子才提醒人们要摒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安足清静,确保固有的天性。如今,现代文明高度达,许多人只求声色物欲的满足,价值观、道德观严重扭曲,在许多场合可以普遍看到人心狂的事例。读了本章,令人感慨不已。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应与物质文明同步展,而不是物质文明水平提高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地紧跟其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原文]

宠辱若惊1,贵大患若身2。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3,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4?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5。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注释]

1宠辱:荣宠和侮辱。

2贵大患若身:贵,珍贵、重视。重视大患就像珍贵自己的身体一样。

3宠为下:受到宠爱是光荣的、下等的。

4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为如果我没有身体,有什么大患可言呢?

5此句意为以贵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以爱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引语]

这一章讲的是人的尊严问题。老子强调“贵身”的思想,论述了宠辱对人身的危害。老子认为,一个理想的治者,要在于“贵身”,不胡作妄为。只有珍重自身生命的人,才能珍重天下人的生命,也就可使人们放心地把天下的重责委任于他,让他担当治理天下的任务。在上一章里,老子说到“为腹不为目”的“圣人”,能够“不以宠辱荣患损易其身”,才可以担负天下重任。此章接着说“宠辱若惊”。在他看来,得宠者以得宠为殊荣,为了不致失去殊荣,便在赐宠者面前诚惶诚恐,曲意逢迎。他认为,“宠”和“辱”对于人的尊严之挫伤,并没有两样,受辱固然损伤了自尊,受宠何尝不损害人自身的人格尊严呢?得宠者总觉得受宠是一份意外的殊荣,便担心失去,因而人格尊严无形地受到损害。如果一个人未经受任何辱与宠,那么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保持自己完整、独立的人格。

[评析]

本章所讲关于“贵身”和人的尊严问题,大意是说“圣人”不以宠辱荣患等身外之事易其身,这是接着上一章“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的而言的。凡能够真正做到“为腹不为目”,不为外界荣辱乱心分神者,才有能力担负治理天下的重责。对于本章主旨,王夫之作过如下精辟的挥。他说:“众人纳天下于身,至人外其身于天下。夫不见纳天下者,有必至之忧患乎?宠至若惊,辱来若惊,则是纳天下者,纳惊以自滑也。大患在天下,纳而贵之与身等。夫身且为患,而贵患以为重累之身,是纳患以自梏也。惟无身者,以耳任耳,不为天下听;以目任目,不为天下视;吾之耳目静,而天下之视听不荧,惊患去已,而消于天下,是以百姓履籍而不匹倾。”(王夫之:《老子衍》)

一般人对于身体的宠辱荣患十分看重,甚至于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过自身的生命。人生在世,难免要与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打交道。许多人是以荣庞和功利名禄为人生最高理想,目的就是为享荣华富贵、福祐子孙。总之,人活着就是为了寿、名、位、货等身边之物。对于功名利禄,可说是人人都需要。但是,把它摆在什么位置上,人与人的态度就不同了。如果你把它摆在比生命还要宝贵的位置之上,那就大错特错了。老子从“贵身”的角度出,认为生命远过贵于名利荣宠,要清静寡欲,一切声色货利之事,皆无所动于中,然后可以受天下之重寄,而为万民所托命。这种态度基本上是正确的。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1;听之不闻,名曰希2;搏之不得,名曰微3。此三者不可致诘4,故混而为一5。其上不徼6,其下不昧7,绳绳兮8不可名,复归于无物9。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10。迎之不见其,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11。能知古始,是谓道纪12。

[译文]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注释]

1夷:无色。

2希:无声。

3微:无形。以上夷、希、微三个名词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感官无法把握住“道“。这三个名词都是幽而不显的意思。

4致诘:诘,音ji(阳平),意为追问、究问、反问。致诘意为思议。

5一:本章的一指“道“。

6徼:音jiao(上声)。清白、清晰、光明之意。

7昧:阴暗。

8绳绳:不清楚、纷芸不绝。

9无物:无形状的物,即“道“。

10惚恍:若有若无,闪烁不定。

11有:指具体事物。

12古始:宇宙的原始,或“道“的初始。

13道纪:“道“的纲纪,即“道“的规律。

[引语]

本章是描述“道”体的。在第六章和第八章,分别以具体的形象——山谷和水,来比喻道的虚空和柔弱。本章以抽象的理解,来描述“道”的性质,并讲到运用“道”的规律。在这里,“道”即是“一”。在前面几章中,老子所说过的“道”有两种内涵,一是指物质世界的实体,即宇宙本体;一是指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这两者之间实际是相互联系的。本章所讲的“一”(即“道”)包含有以上所讲“道”的两方面内涵。老子描述了“道”的虚无飘渺,不可感知,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然而又是确实存在的,是所谓“无状之状,无物不象”。“道”有其自身的变化运动规律,掌握这种规律,便是了解具体事物的根本。

[评析]

脱于具体事物之上的“道”,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形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无边无际地无古无今地存在着,时隐时现,难以命名。“道”不是普通意义的物,是没有形体可见的东西。在此,老子用经验世界的一些概念对它加以解释,然后又一一否定,反衬出“道”的深微奥秘之处。但是“道”的普遍规律自古以来就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要认识和把握现实存在的个别事物,就必须把握“道”的运动规律,认识“道”的普遍原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从今天起当首富 程队,你家夫人会捉鬼 神秘复苏:开局拿下何月莲 科技王朝 被拒99次高冷校花哭着要嫁给我 人生重启二十年西瓜是水果 武医赘婿 重生之江州往事 不安的妻子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免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