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韦安平忽然想到了一个合适的词语,脱口而出道:“培养军队,就跟培养人才一样,都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
“更何况,军队乃重中之重,无论花费多大的力气进行改革,都一点也不为过。”
“朕当然明白。”
李世民点了点头,随即苦笑道:“只是没想到先生一开口,就给朕出了个难题。”
“其实,这么改革也是为了陛下和朝廷着想。”
韦安平继续说道:“自从有了火枪之后,军队的战斗力变得更加强悍……要是没有绝对的忠诚,恐怕陛下以后都不敢去军营了。”
“嗯?不错,先生提醒的是!”
李世民也忽然醒悟过来,瞬间想起了火枪和火炮的巨大威力。
限于火器的产量,如今基本上只有北衙禁军才能装备最先进的火器。
而北衙禁军的忠诚,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李世民对于自身的安全,并没有太大的担忧。
但如果以后军队换装,有更多的军队开始装备上火器……要是有不够忠诚,或者心生不满的家伙拿到了火器,说不定会对皇室造成威胁。
刺杀皇帝这种事,可不是开玩笑的。
别说是这个时代,就算在后世……堂堂前任首相,也一样挡不住来自身后的子弹。
“看来,列装火器之事只能推迟了。”
李世民想了想道:“除了禁军,其他军队都不能列装。”
“这是应该的。”韦安平点头答应。
火器是他捣鼓出来的。
要是李世民被他弄出来的火器,刺杀了……那才叫天大的笑话呢。
韦安平可不想背这个锅。
“对了,既然要提升军队的素质和信念,那这事就交给先生了。”
李世民笑着说道:“论宣传,恐怕整个朝廷都没有人能比得过先生。”
“这可不一定。”韦安平笑着回答道:“宣讲司中的年轻人,就做的十分不错。”
“先生说的是冯勋?”
“正是。”
“可他太过年轻,不够沉稳。”李世民皱眉道。
“年轻才有激情。”韦安平反驳道:“年轻人没有世俗的累赘,不会被官场的风气影响,足够热血和激情,更有行动能力……我觉得让他来,肯定比我做得更好。”
“先生可不要开玩笑,此事关系重大……”
“我没有开玩笑。”韦安平认真说道:“一旦改革军制,军中大多也都是年轻人……只有年轻人,才能更懂年轻人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而我这种一点都没有在军队待过的家伙,又怎么知道军队中的士卒,最需要什么呢?”
“那照先生这么说,岂不是要让冯勋去军中待几年?”李世民笑问道。
“也可以。”
韦安平认真思考了一下,点头道:“如果陛下有意让他做事,那就应该好好地锻炼他。”
“此事……容我再想想。”
李世民没有立刻答应,毕竟这是关乎国家的大事。
对于军队的宣传,他也不知道该从何做起……虽然韦安平说得很好听,但这些事情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
贸然去做,只能是两眼一抹黑。
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也行。”
韦安平点了点头。
“但先生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吧?”李世民又说道:“先生擅长戏剧,不如再写一部如何?”
“写什么?”韦安平犹豫了一下。
说实话,他现在暂时还没有什么好素材,心里也没有想要讲的故事。
硬要去写的话,也不知道该从何入手。
“就写一部《重八传奇》如何?”李世民问道。
“写重八跟随陛下打天下的故事?”
“也行。”
李世民想了想,点头同意道:“只要先生别乱写,少一些关于朕的戏份,就没问题。”
“那好,我尽量试试。”
韦安平当场点头答应下来。
在这之前,他未尝没有想过写这部分,但以前这些都是“碰都不能碰的滑梯”。
现在李世民竟然允许他去写……看来经历了这些年,李世民也变得大度了。
不对……是他的根基稳固了才对。
韦安平忽然想到:李世民登基已经将近十年,统治根基早已稳固,更何况太上皇也已经没了。
这个世上再也没人能威胁到他的皇位。
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放开,好像并没有什么不行的。
“朕等着先生的剧本。”李世民笑吟吟回复道。
说完了正事,韦安平很快便告辞离开了。
回到家中,他立刻把赵四郎叫了过来。
“阿郎,唤我何事?”
“给你一个任务。”
“阿郎请讲。”
“去一趟荆州,看看荆州都督的家属,过得十分还好……要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就尽量出手帮助一下。”韦安平仔细吩咐道。
“呃……荆州都督的家属,为何要阿郎帮忙?”
赵四郎听得一脸懵逼……之前也没听说过荆州都督,跟自家王府有什么交集啊。
毕竟,武士彟很早之前就离京外任了,这些年一直都在外当官,跟韦安平几乎没什么交集。
“别问那么多。”
韦安平板着脸,没好气道:“你只要记住我的任务就行了。另外,此事不可外泄。”
“是。”赵四郎连忙点头答应。
“记住了,是任何家属。”韦安平又补充了一句。
“是。”
送走了赵四郎之后,韦安平这才松了口气,随即自嘲一笑。
“我这么做,算不算是为国捐躯?”
几天之后,大唐著名的音韵学家、大儒陆法言,终于抵达了长安。
据带他前来的侍从说,对方看完了他的信件和作品后,立刻就动身前来长安,中途也没怎么休息。
恨不得一天之内,就飞到长安来。
如今,陆法言终于抵达,韦安平自然也要亲自为其接风洗尘。
事后,得知了陆法言在京城没有住所,韦安平就把王府的一个院子腾出来,让他在自家王府居住。
休息了两天之后,陆法言终于主动提出,要跟韦安平探讨注音之事。
于是,韦安平便把颜师古和李丽质叫来,几人一起聚集与学堂,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开始了大唐拼音的第一次学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