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嘎吱嘎吱的往前,坐在里面的游七掀起帘子,看着周围光秃秃的土地。
这里的土地并不肥沃,只有那些沿着河流的土地才能看到一些生机,其他地方,贫瘠的厉害,没有肥力,就连野草也不愿多长。
老远就看到了竖立在大地上的炼铁高炉,这些炉子并不高,在没有多少阻碍物的万历年间,还是很容易看到。
“那种东西应该叫做水泥,实在想不明白,水泥是个什么东西,水和泥混在一起,不就是稀泥吗?这种东西能有什么用?!”游七小声嘀咕着。
张居正知道陈增在这里干什么,之前万历提过一嘴。
不过,张居正也仅仅只是通过字面意思了解,也知道陈增是万历派到这里来的。
早就想让游七过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是之前一直被事情拖累,直到现在才让游七过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究竟是什么东西,会让万历如此重视。
要真是一个小孩子的重视,张居正或许不会太多在意什么,可这个小孩子,不是普通小孩子。
空气中的味道并不好闻,有一股臭味,但游七号不在意。
很快就来到了水泥窑炉附近,陈增在开平卫的动静很大,想要密不透风,那是不可能的事,游七很早就打探清楚了地方在哪。
陈增坐在一间土屋子里喝着茶,不经意间看到了远处的马车。
没有多少在意,接着喝茶。
最近这阵子,总会有这种人过来,想要看看陈增在干什么。
水泥的配方,只有陈增以及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知道,剩下的那些工匠们,只会机械的按照陈增的吩咐做事。
陈增把生产流程拆开,分别安排下去,只需要把知道配方的工匠控制住,就能大大降低泄密的风险。
喝完茶,陈增正准备再倒上一杯,可不经意间的一瞥,让他警惕起来。
他认识游七,张居正的门人,在京师中的名声不低,陈增见过几次。
看着走下马车的游七,陈增急忙把茶杯放下,急匆匆的迎了出去。
“楚滨先生,怎么忽然就来这里了?!”陈增朝着游七迎了过去。
他来干什么?难道是张居正的意思?
为了减少成本,陈增并没有修建围墙,水泥窑炉直接竖在大地上。
游七看到了走过来的陈增,立刻换上了一副笑容:“最近京城中可不太平,在下到处走动走动,也当做是散散心!”
陈增可不信这话,谁散心会来这里?除了高炉之外,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这里可没有什么玩的地方,除了炉子之外,也没什么了。”陈增试探的问道。
游七自然不会说出自己来意,随意的打着哈哈,就指着前方的炉子问道:“这是什么炉子?怎么和那些炼铁的不一样?之前听说,你搞出了一种叫做水泥的东西,价格很便宜,这该不会就是那种水泥?!”
万历之前给张居正他们说过这种东西,游七自然也听说了,只是没有见过,也不知道这种东西的具体情况。
陈增也打着哈哈:“哈哈哈,这炉子具体是什么,杂家也不知道,工匠们的事,咱家一个宦官,又如何得知啊!”
游七没有在乎陈增这话,往炉子前面凑,陈增急忙拽住游七的胳膊,说道:“大老远的来,先喝杯热茶再说,喝杯热茶再说。”
游七被陈增拖进了房子。
接下来的时间里,游七想着近距离看一看,可都被陈增拦住,说什么就是不让近距离观看。
但这也让游七猜到了一些,炉子里面的东西,确实非常重要,如果成本真的有传说中的那么低,将会是一件非常好处无穷的事。
在这里待了没多久,张居正那边就传来消息,让回去一趟,有重要的事。
游七没有停留,急匆匆的回去了,这让陈增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派人将这一消息,传给万历。
......
从北方草原吹来的风,在边墙上面打了一个卷,涌入了蓟镇。
这里驻扎着当今大明最精锐的兵马——戚家军。
生于嘉靖七年的戚继光,如今已经四十五岁,即将步入半百之年。
征战多年,战功赫赫。可他并没有多少张狂,气质内敛而又温良。
前不久,戚继光刚刚结束一场战事。
六月初,北蛮小王子与董狐狸谋划进犯,向朝廷索要赏赐遭到拒绝,于是二人在喜峰口烧杀抢掠。
戚继光得知后率兵前往平乱,差点活捉董狐狸。
不久,董狐狸侵略桃林,被戚继光击退。而后董狐狸的侄子董长昂侵犯界岭,又被击败。
此时的戚继光身上还带着一些血煞气味。
蓟镇镇城总兵府中,戚继光坐于书房内,看着张居正的那封信。
脸色稍稍有些变化。
领兵入京,对于一个镇守边疆的将军而言,这代表着看重,代表着信任。于他而言,也是一个机会。
通过书信内容,戚继光也明白了如今的局面,更知道他去京师的目的。
京营欲乱,以备万一。
以边军入卫,正德年间就发生过,有先例在前,如果做的好的话,将会再上一层楼。
戚继光对于权势,其实并没有太大的追求,能说出“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人,又怎么会贪恋权势?
可如今的天下,想要大有所为,想要报国,就必须要有权势,朝中必须要有人。
这也是他的无奈,即便拥有天大的本事,朝中无人任用,又能如何?
想要报国,就需要权势。这是无解的道路。
很多手下对戚继光甘愿为张居正座下一走狗而感到不满,戚继光是战功赫赫之人,在南方阵斩无数倭寇,功劳显赫,他们认为,戚继光就应该堂堂正正做事,为什么要巴结张居正,自甘下贱?
可是,谁又能明白戚继光心中的苦楚?不给人家当狗,人家凭什么用自己?功劳吗?又有什么用?!
如今的大明朝不就是这样吗?不给张居正当狗,就没有人会用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心中的包袱。
想想确实有些可悲。
放下手中的书信,戚继光在书房中来来回回的走着。
一个小心思,在心里升起。
皇帝年幼,若是能在皇帝面前露露脸,也是极好的。
要是能在皇帝心里留下好印象,以后做事会更加方便些,即使有朝一日张居正失去权势,他也不至于受到牵连。
张居正年龄不小了,而戚继光正值壮年。
应该提前谋划谋划。
思索片刻,戚继光露出了笑容。
张居正当然要稳住,但皇帝那边,更要露脸。
稍作思考,戚继光下定决心,随后走出书房,看向门口的侍卫:“让元崇(戚继光胞弟戚继美的字)过来一趟。”
其中一个侍卫急匆匆的而去。
不久,戚继美赶来:“什么事?这么着急?!”
戚继光道:“去西边的榷场一趟,采买些礼品,记住,不要舍不得银子,买些好东西,越贵越好。”
戚继美一脸纳闷:“这是为何?!”
戚继光说道:“我有大用!”
稍作思考,他将戚继美拉到一旁,小声低语:“元辅来信了,说京营裁撤了很多士兵,这些人恐怕会要作乱,说过几天朝廷调令会过来,让我入京平乱。”
戚继美眉头微皱,脸上写满了忧虑,于是说道:“如今陛下年幼,世人都知兄长是元辅的人,这个节骨眼上入京,恐怕会让人浮想联翩啊。”
他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历史上主弱臣强的例子太多了,假借引军平乱,实则以威逼迫,无数个先例在前,风险有些大。
即便张居正心无二意,可谁又能保证皇帝会不会心生不满?若是以后皇帝清算,那又该如何?
戚继美没有戚继光那么宽阔的胸怀,他要为自己,为兄长,为戚家的未来着想。
“唉!”
戚继光长叹一声,道:“你觉得咱们现在还有选择吗?大明江山至今两百余年,总得做些什么。
我戚家世受皇恩,先祖本一流民,苟活性命于乱世,受太祖高皇帝信任,引为亲兵,功劳不显于公侯,可也得了明威将军的世袭武职。生民艰苦,我戚家受朝廷恩典,没有多少艰苦日子。
今朝廷有事,你我岂能退缩?这江山大好,岂能因怕事而退缩?我虽有些本事,可若不攀附权贵,何来显露的机会。去吧,听我的吧。”
戚继美脸色变了又变,他太了解兄长的性格了,也明白兄长心中的志向。
“唉!”
长长的叹息一声,刚才的那些疑惑尽数在叹息声中消散。
戚继美朝着戚继光拱了拱手,随后头也不回的走了。
望着戚继美的身影,戚继光脸上多了几分苦笑。
在朝做官,就是如此。天大的本事,也要有人使。倘若能实现满腔抱负,当狗,又如何呢?
戚继光就是这样的人,伟大,而又卑微。
……
戚继美去的很快,当朝廷调令抵达蓟镇时,戚继美带着大包小包回到了镇城。
此番入京,戚继光并不打算带着自己的弟弟。
董狐狸前不久刚刚寇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这个关键点上,只能让戚继美留守蓟镇。
大风起兮云飞扬,秋意更浓了,每逢秋冬季节,从草原上吹起来的风总会卷着黄沙向南弥漫。
蓟镇城外,戚继光骑着战马,回身望了一眼城门下的戚继美,随后统领两千兵马走入了风沙中。
戚家军总兵力仅有六千,这两千兵马,足以应付京营乱军。
“戚”字大旗在风中漫卷,赤红色的胖袄犹如熊熊烈火,要将这世间的污浊烧光。
戚继光眯起了眼睛,胯下的战马步履坚定。
从蓟镇到京师两百余里,戚继光走了两天,在这秋意渐浓的时节里到了京城之外。
兵部左侍郎殷正茂在官道上早已等候多时。
官道尽头出现了一团火,殷正茂笑了,戚继光来了。
“诸位,他来了!”殷正茂望向身后的随从,笑了起来。
一匹快马,驶出队伍,朝着殷正茂这边而来。
翻身下马,行至殷正茂身前,拱手行礼,声音洪亮:“末将乃蓟镇沌营标下左营游击吴惟忠,奉总兵之令,前来核查!”
说罢,从身上取出自己的身份明证,关防堪合,交给了殷正茂。
殷正茂接过一看,声音洪亮的道:“终于到了!”
把这些东西还给了吴惟忠,殷正茂又吴惟忠看了看他的凭证,道:“告诉你家总兵,就说兵部左侍郎殷正茂在此等候!”
“得令!”
吴惟忠翻身上马,打马而去。
片刻后,戚继光带着随从,脱离队伍,急匆匆的来到了殷正茂面前。
“兵部令:蓟镇兵马沿官道就地驻扎,等候命令,就食粮草,由兵部供应!”
殷正茂拿着兵部的调令,看着面前的戚继光。
准确来说,这是万历的旨意。
万历借谭纶之手,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此时,戚继光还不能进京,得先让那些旧卒乱一段时间再说。
戚继光领下了命令。
就在殷正茂准备率领随从离开时,却被戚继光叫住:
“诸位大人远道而来,乃是在下的荣幸,在下备了一些小礼,不成敬意,还望收下!”
说罢,朝着身后的随从使了一个手势。
几个小木车在驮马的带动下,往这边而来。
殷正茂望着戚继光脸上的笑容,想起了这个将军的风评。
本事是有的,但太过钻营。
今日一见,确实如此。
殷正茂的那些随从有些意动,白来的东西,干嘛不要?
殷正茂却正色道:“本官职责所在,乃为朝廷做事,岂能受私人所托?将军武勇,何必如此行径?告辞!”
说罢,坐上马车扬长而去。
望着离去的众人,戚继光没有什么在意,让人把东西全部带回去,就地驻扎。
脸色看的多了,也就无所谓了。
戚家军军纪严明,营地很快就安扎完毕,等候命令。
皇宫中的万历也得知了这个消息,心中不免有些期待。
那是戚继光,是重视火器,既有领兵之才,又有练兵之能的将领。
他的功劳,不应只是后世课本上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