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爷子生日这天恰巧是个公休日,金刀会是华东地区的一个大帮派,几乎可以跟上海滩上的青帮、洪门相提并论,并且金刀会的总舵就设在霖州,帮会里的生意据说是以漕运、码头为主,所以跟舒家也算是有点牵扯。
陈老爷子是整个金刀会的总瓢把子、大龙头,所以他过生日全国各地、各个堂口的龙头、当家都来祝贺,可以说是宾客云集。
舒绿跟叶子璋和叶子理到的时候,陈家的湖上花园前已经停满了车了。
湖上花园并不真的是在湖上,它是依湖而建的。青莲湖是霖州东南最漂亮的一处景致,霖州人有句老话:东看青莲湖,西观澄明山。所以说在霖州,这个青莲湖是跟督军府所在的澄明山齐名的。
青莲湖很大,一到春末夏初,满池荷花,荷叶田田,而这个时候荷塘里面就只剩了残叶枯荷。
不过这一塘枯荷丝毫也没有败坏前来祝贺的人的兴致,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互相攀谈。陈家是老式门庭,前来祝贺的人也都尊重十分尊重老人家的习惯。舒绿打眼看过去,几乎所有前来祝贺的人都穿着长衫和旗袍。
叶子璋不知道从哪里听到的风声,也同样穿着石青色的长衫,带着金色边框的眼镜。不过他穿着长衫的样子从后面看起来有点像叶子琛,不过叶子琛那时候太瘦了,不及叶子璋好看。
叶子璋见舒绿一直看他,忍不住脸上有点热,问道:“怎么了?”
舒绿笑了笑:“没什么,就是觉得你穿长衫挺好看的!像个大学里的教书先生!”
叶子理听了没心没肺地笑出来:“你怎么看谁都像教书先生,上次看见陆九爷也这么说!”
他话刚落音,就看见陆铭久从里面迎了出来:“说我什么呢?”
叶子理高兴了:“陆九爷,我大嫂说你穿长衫的样子像个教书先生!哈哈!”
陆铭久也笑起来:“少夫人真是过奖了,我这样不学无术的要是当了教书先生,岂不是要误人子弟?”
舒绿不好意思地笑起来,其实在她看来陆铭久还好听学识渊博的。陆铭久又跟叶子璋打招呼,邀请几个人进去:“今天宾客比较多,招呼不周!二少帅多见谅!”
叶子璋拱手道:“陆九爷太客气了,我们自己招呼自己就好了,你忙!你忙!”
他虽然这样说,陆铭久哪能真的让他自己招呼自己?连忙叫了上次伺候他们茶水的阿岩过来帮着招待,阿岩为人甚是机灵,又很会说话,逗得叶子理哈哈大笑,又答应以后教叶子理几招功夫,将小孩儿哄得团团转,这才带着他们往老太爷那边去了。
陈老爷子住不惯楼房,说楼上不接地气,所以一直住在湖上花园的最东边一个小院子里。至于为什么住在东边,阿岩也做了解释,因为紫气东来,早上第一缕阳光首先照到这个小院。
阿岩道:“别看老爷子这么大年纪了,身体可硬朗呢!每天天不亮就起来了,先是亲自动手烧一壶水,然后打一套拳,等到太阳出来之后,就开始浇灌园子里的花花草草,等这些都忙完了,炉子上的水也开了,老爷子就泡上一壶茶。兴致好的时候还会给自己煮上一碗清汤面。”
舒绿笑着接到:“老爷子可真是个很会生活的人!”他们家也有很大一个花园,可是园子里的花花草草她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修剪,除了请人修剪了一下草坪,清理了一下杂草,其余的时候都是陈东他们几个看着哪根树枝不顺眼就拿剪子剪了,还有就是刘嫂看见院子里的花开得好看,就剪下来插在花瓶里。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一个修剪整齐的小花园里。此时小院子里还是很安静的,只有三三两两的几个老人。叶子璋有些奇怪地问阿岩:“宾客们都不过来拜寿吗?”
“二少帅,还没有到拜寿的时间,拜寿要到晚上,九爷怕您事务繁忙,等不到晚上,所以让小的先带你们过来!”
叶子璋点点头,心中暗暗佩服陆铭久考虑周全,他们确实等不到晚上,待会儿用了饭就得走了。他转头看看舒绿的礼物:“陈老爷子那么老式的人,你准备这样一份礼物会不会让他不高兴?”
舒绿这次准备的是一副国际象棋,还特意跟叶子璋和叶子理显摆过,黑子是用紫檀木做的,白子是用白玉做的,上好的和田籽料。为了这副象棋,她几乎把珍宝阁的老底儿都给掏空了,就连这个小匣子,也是上好的金丝楠木。
所以她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听见叶子璋这样说,立刻反驳道:“送礼讲究的是心意,只要心意到了就好了,况且陈老爷子有那么多徒子徒孙,压根儿就不会记得我,所以我送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贵重,让人觉得我很重视他的生日。”
叶子璋点点头:“确实是这样!”他这次准备的是两方田黄石印章料,质地优良,上好的鸡油黄。
叶子理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他们身后:“这么说我的一点儿都不贵重了?”
舒绿有些吃惊:“你也准备了礼物?”
正说着话,正中的堂屋里面就迎出来好几个老头子,站在中间一个高瘦清癯,身姿硬朗,分明就是那天他们在私房菜馆吃饭时遇到的那个修剪花枝的老人。而站在他旁边的一个,在身量上比他矮了一些,两人的容貌却有三四分相像,这老者也是舒绿的老熟人——被舒绿救了两次的陈岳峙老先生。
其余几个都不认识。
站在正中的老人看见舒绿突然笑起来:“小姑娘,这么快就不认识我了?”
到了这时舒绿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个老人应该就是陈渊渟老先生了,而那天他显然不是偶然出现在那里,一定是听说了督军府的人要去吃饭,所以特意去看的。
舒绿展眉一笑,恭敬地递上自己的礼物:“陈老爷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