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十月,南直隶的天渐渐冷了起来。
朱逸现在也变懒了,已经他出门一般都是步行或者骑马,但是现在这天气一冷起来,他也弄了辆马车。
“唉,有钱使人堕落啊……”朱逸感叹道。
早上,朱逸乘坐马车,打算去一趟徐府,如今时间也已经过去这么久了,朱逸想看看黄瓜现在的长势如何。
就在马车往前走着的时候,朱逸听到外面传来一道声音。
“卖报了!卖报了!新鲜出炉的《大明日报》!每份只要十文钱!每份只要十文钱!这位大哥,您要不要买一份?”
朱逸让马三宝停车,掀开窗帘,透过窗子,往外一看,就见四五个十五六岁大的小孩,拿着报纸,正在外面叫卖。
周围的人纷纷被他们吸引了注意力。
“小孩儿,你这报纸是个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什么?”
这时,只见一名身穿儒士服的年轻士子说道。
“先生,这报纸上面有翰林庶吉士解缙解大人的文章,你要不要看看?”
“解大人的文章?给我来一份!”
那名士子一听是解缙的文章,立马来了兴趣。
“喏,给你,一份十文钱!”
士子接过报纸,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头条上面那个醒目的标题,顿时瞪大了眼睛。
“我去,黄大人?这报纸也太大胆了吧,居然敢编排黄大人!我要好好批判批判。”
说完,那名士子便捧着报纸开始看了起来,眼中闪烁着熊熊的八卦之魂。
这时,一旁围观的群众也来了兴趣。
“小娃娃,你这报纸上除了大儒的文章还有啥?”
这时,一个长相粗犷的汉子粗着嗓门儿说道。
“这位大叔,这报纸除了有大儒的文章,还有一些京城周边,最近发生的一些奇闻异事,可有意思了!”
这小孩儿明显脑子比较灵活,知道针对不同的人需要用不同的销售方式。
那长相粗犷的汉子一听,便也说道:“给俺也来份。”
说着,递给了那个小孩十文钱。
很快,小孩儿便被感到好奇的人们给围了起来,纷纷找他购买报纸。
朱逸看了一会儿后,放下了窗帘,朝着马三宝说道:“走吧,去徐府。”
“是,少爷!”
马三宝答应一声,马车继续缓缓开动。
……
徐府,大棚。
此时的大棚里,藤架上已经结出了不少的黄瓜,只是这些黄瓜才刚刚结出来,还比较小,徐妙锦正在帮它们浇水。
这段时间朱逸在忙着报纸和面见占城国使臣的事情,所以一直没怎么来这边查看,如今两件事情差不多都解决了,朱逸才终于有时间过来。
好在徐妙锦在种地这件事情上还比较有灵性,不像平时那样笨,一切都在很顺利地进行着。
“朱逸,你看,这个小黄瓜,好看吗?”徐妙锦指着其中一个黄瓜,笑颜如花地问道。
大棚黄瓜几乎是她一个人在打理,朱逸除了刚开始过来指导两句就再也没有出什么力了,每天的浇水,控温基本上都是她在做。
这其中她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如今看到这些小黄瓜,就好像看到自己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一样,徐妙锦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朱逸点了点头:“好看。”
“嘻嘻。”徐妙锦笑了。
随后,朱逸看了眼小黄瓜,说道:“差不多月中的时候,我们就能吃上新鲜的黄瓜了,到时候你就能拿着他们卖钱了。”
听到朱逸的话,徐妙锦顿时两眼放光,蹭地一下站了起来:“真的吗?太好了!”
她辛辛苦苦这么久,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
这时,小芸掀开门帘,从外面走了进来,喊道:“小姐,大小姐吃早饭了!”
朱逸听到小芸的话,有些诧异地问道:“你连早饭都不吃就跑到大棚里来了?要不要这么拼?”
“起来的时候太早了,当时还没弄早饭。”
说着,徐妙锦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往外面走去。
“小芸,记得找几个人帮我在大棚里看着点儿,有情况随时告诉我。”
“好的,小姐。”小芸应道。
随后,朱逸和徐妙锦两人便往前厅而去。
此时前厅里,一张大桌子摆在中间,上面放着三碗豆浆,几根油条,还有几个馒头,十分家常化的早餐。
魏国公徐达和朱元璋都是一个村里出来的,过惯了苦日子的他们平时在许多生活细节上和以前都没什么区别,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后代同样也在很多方面和普通老百姓一模一样。
而徐妙云此时正坐在桌子旁,手里拿着一份报纸,一边喝着豆浆,一边看着报纸。
朱逸看到这一幕后,有些恍惚,要不是徐妙云此时身上穿着古装,朱逸差点都要以为自己是不是回到了现代。
徐妙锦在水盆里洗了下手,用毛巾擦了擦,随后坐到桌子旁,一脸好奇地问道:“姐姐,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啊?”
“报纸。”徐妙云头也不回地说道。
“报纸是何物?”徐妙锦疑惑道。
“就是记录一些京城周围新鲜事儿的东西。”朱逸替徐妙云回答道。
徐妙云放下手中报纸,看向朱逸问道:“这东西又是你弄出来的吧?”
朱逸笑道:“你怎么知道?”
“因为除了你没人想得出来这种点子。”徐妙云说道。
朱逸点了点头,说道:“这不京察马上要到了吗?我知道朝中的大人们有很多话想说,正好给各位大人们提供一个宣泄的途径。”
徐妙云一脸狐疑地看着朱逸,她总感觉朱逸应该还有其他的目的。
“姐姐,给我看看。”徐妙锦一脸好奇地凑了过去,随后姐妹俩开始一起看了起来。
朱逸则在吃着早餐。
忽然,徐妙锦忿忿不平地说道:“黄子澄那老头真是太可恶了,居然做了这么多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