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皇长孙 > 第189章 张显宗

第189章 张显宗(1 / 1)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派遣国子监生分赴全国各地,督促吏民兴修水利,到第二年底,全国即修治塘堰四万零九百八十七处,河流四千一百六十二处,陂渠堤岸五千零四十八处。

这本身就是朱元璋自己想出来的方法。

之前便说过,会试要会揣摩考题的思想,出题人的意思。

张顺之,陈伯颜本身水平不差,考上贡生应该不难,难的是如何取得更好的成绩甚至是进入第一甲。

会试的试卷虽然是由礼部官员评定,但最后还是会送往朱元璋审查,如果张顺之和陈伯颜能够答出朱元璋心中的满意答案,这名次还能差吗?

所谓标准答案并非指的这道试题的答案它本该是什么样,而是考官觉得它应该是什么样。

有时候一个人的成就如何,和他的起点也是有很大关系的,朱逸既然决定了要投资陈伯颜两人,那么自然是希望他们的起点越高越好!

如果陈伯颜和张顺之能够进入第一甲,起点无疑就会高别人很多。

听到朱逸的话,张顺之和陈伯颜两人陷入了沉思,虽然此举也有一些弊端,但是比起他们两个的答案来说无疑是要好上了太多。

良久以后,陈伯颜率先回过神来,说道:“朱兄,受教了。”

张顺之此时也反应过来,同样给朱逸行了个礼,说道:“朱兄,受教了。”

目前来说他们两个也的确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与此同时,两人心中对于朱逸也是更加地佩服。

朱逸点了点头,说道:“还有一个月时间就要会试了,希望二位能够将我的话记住。”

朱逸没有点破,但到时候他们到考场上自然就明白了。

听到朱逸的话,陈伯颜二人有些不明白,但也没有多想,只是对朱逸表示了感谢。

此时,另一边。

黄子澄府邸。

黄子澄由于这几日生病,一直卧床在家。

今天黄子澄的府上来了一个年轻人。

他没有继续躺在床上,而是来到大厅里接见这名年轻人。

这年轻人浓眉大眼,长相俊朗,身形挺拔,此时他恭敬地站在黄子澄面前,说道:“学生见过黄大人。”

黄子澄点了点头:“显宗啊,你来啦。”

“学生听闻大人卧病在家,担心不已,一到京城就立马赶来看望大人,不知大人现在好点了没。”张显宗一脸担忧地问道。

黄子澄咳嗽了两声,随后说道:“咳咳,老夫无碍。”

前段时间由于和解缙怄气,黄子澄撑了好几天没去购买无烟煤,结果这一下子直接病了。

后来家中的小厮见黄子澄冻病了,才出去购买了无烟煤,家里这才暖和了点。

一开始黄子澄病得连床都下不了,现在好歹还能下床行走。

“说起来,这京城不愧是我大明之都,有许多别的地方都没有的新奇玩意,学生真是大开眼界。”张显宗说道,“就拿这无烟煤来说,价格如此便宜,但是燃烧时间却比木炭还要长,简直就是神物!此物若是可以推广到全国……”

张显宗本来想着夸一夸京城里的事物,让黄子澄这个京城人产生优越感,但是没想到黄子澄听到张显宗的话后,确实面露不悦之色,直接打断道:“够了!”

张显宗一说无烟煤,黄子澄就想到了解缙,更别说这无烟煤还是朱逸发明的,无论是朱逸还是解缙,都是黄子澄十分厌恶之人,所以现在张显宗提到这个,让黄子澄有些不悦。

张显宗一愣,不知道黄子澄这是怎么了,难道自己说错了什么话吗?

不过好在张显宗聪明,见黄子澄有些不悦,也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转头说道:“马上会试将近,学生在黄大人附近租了个房子,以便随时请教大人。”

黄子澄作为朝廷官员,其实还是很希望能够和这些进京的考生多多交流的,毕竟这些人以后都将入朝为官,张显宗考前来请教他,相当于是两人之间建立了一个类似于师生的关系,以后入朝为官,这张显宗也就默认是黄子澄这一派的了。

当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入得了黄子澄的眼,张显宗本身就极其优秀,在此次的会试中甚至有希望取得前三。

历史上张显宗也确实如此,在最后的殿试中取得了榜眼。

如果只是一般人的话,黄子澄估计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而对于张显宗而言,其实也是在拜山头,黄子澄身为翰林院当中的元老级人物,自己来这京城肯定是要拜会一下的。

毕竟等他被录取以后,也是要去翰林院中先实习几年的,等熟悉了政务以后才会被安排去地方。

所以这种关系的建立,对两人而言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听到张显宗的话,黄子澄点了点头。

“平日里若是遇到什么疑惑,可来找老夫,老夫可以为你指点一番。”黄子澄说道。

张显宗笑了笑,答道:“那学生就先谢过大人了。”

黄子澄“嗯”了一声,随后问道:“此次可有信心取得前三?”

张显宗笑了笑,随后说道:“此次进京的考生当中,除许观以外,其余人皆不足为惧。”

“许观。”黄子澄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

许观这个人他也听说过,许观本是贵池人,在之前的县、府、院、乡四场考试当中,全都夺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如果在接下来的会试与殿试之中依旧如此,那么他将是连中六元!

纵观整个科举历史,这样的人都绝无仅有,不过历史上许观也的确做到了,做到“连中三元”的,有十多位,但连中六元、并且是在一届科举中就从解元变成状元的,历史上只有许观一人,堪称中国历史上读书人的传奇。

用现代人的话来说那就是学神!

所以许观其他方面的能力暂且不说,但就考试这方面许观绝对是千古第一人。

所以张显宗忌惮这个许观,倒也正常。

“你稳定发挥就行了,除了许观以外,你还要小心一下一个叫做陈伯颜的人,之前在京城参加乡试的时候他可是取得了第一。”

听到黄子澄的话,张显宗却是不屑一笑:“乡试第一?现在这来京城参加会试的人中最不缺的就是乡试第一。”

黄子澄点了点头:“你有这份信心是好的,不过其实前三之间差别也不大,只要你能取得前三,你的起点就比其他人要高。”

想当年黄子澄也是差点成为状元的人,只可惜殿试作对的时候,他太紧张了,说话磕磕巴巴的,导致他只得了一个探花。

张显宗点了点头,随后和黄子澄请教了两句以后,就离开了。

第一百九十章王朝的循环

要说最近京城里面最有热度的事情是什么,那必然是即将到来的会试了。

全城的百姓几乎都在讨论这件事情。

这日,朱元璋正悠闲地躺在朱逸家的后院,晒着太阳,最近天气总算是有要回暖的迹象,天空也不再下雪了,许多百姓都换上了清凉的夏衫。

朱逸也搬过一个板凳,坐在朱元璋的身旁。

“听说你的家里来了两个即将参加会试的考生?”朱元璋问道。

朱逸点了点头:“之前与这两人结下了善缘,如今他们来考试,反正我家中房间也多,腾出两个给他们住不成问题。”

“你有意拉拢他们?”朱元璋忽然问道。

朱逸倒也没隐瞒,说道:“之前刘文善的事情给我提了个醒,朝中还是得有几个人的,否则我一介商贾,面对朝廷官员的逼迫,只能束手就擒。”

朱元璋说道:“胡说!你不还有咱吗?有咱在,谁敢欺负你?”

朱逸笑了笑:“那也不能老是靠老爷子您吧?而且老是给您找麻烦也不好。”

朱元璋有些生气地说道:“咱愿意让你靠着,怎么?你还嫌麻烦?咱做这么大的官,给咱大孙当个靠山怎么了?有谁敢说半句不是吗?”

朱逸说道:“这样不好,老爷子,您上面可还有个洪武皇帝,洪武皇帝不是最恨这种事情吗?你是什么?你是官,而我是商,官商勾结,虽然您庇护我,不是为了欺压百姓,但这次数多了,名声传到了洪武皇帝的耳朵里,总归不太好。”

“哦?你很了解咱皇帝?”朱元璋忽然问道。

朱逸想了想,说道:“也不算很了解吧。”

“说说,你对咱皇帝是个什么印象。”朱元璋问道。

“咱皇帝啊……”朱逸想了想,说道,“咱皇帝当然是个好皇帝了,大明刚刚建立之时,田野荒芜,经济凋敝,到处都是破烂不堪的景象,就连文化一向发达的汉中地区,也是荒草丛生,虎豹啸吟。”

“洪武皇帝上位以后,励精图治,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到得如今,百姓安居乐业,与元末那会儿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听到朱逸的话,朱元璋十分欣慰,这种话朱元璋不知道听别人说了多少次了,但是如今听朱逸说起,朱元璋却感觉格外地开心。

因为朱逸是不知道他身份的,可是在不知道身份的前提下,朱逸还能如此称赞自己,就证明自己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好孩子,今天你说的这些话,要是被咱陛下听见了,想必他也会很高兴的。”朱元璋说道。

“我不过一平民百姓,随口一句话就能让洪武老爷子高兴了?”朱逸说道。

“平民老百姓怎么了?洪武皇帝做这么多不就是为了老百姓吗?那些个当官的每天吹得天花乱坠,说这世道是什么千古未有的盛世,这些话都信不得,只有老百姓的话才是真实的,老百姓的真实感受如何对皇帝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朱元璋一脸认真地说道。

朱逸点了点头:“你说得对,老爷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国家要想稳定地运行,就离不开老百姓特别是底层百姓的支持。”

如果一个国家的君王和自己国家的百姓离心离德,那么这个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面,每到朝代末年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民不聊生,土地兼并严重,百姓们没有地,活不下去,卖儿卖女那基本都是常事,最后实在没卖的了,没钱买吃的,大家都啃树皮,吃土,更有甚者直接吃人肉,将自己的孩子,老婆杀了吃。

这种在现代看来很难想象的画面,每当王朝末年的时候基本上都会上演。

因为当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填饱肚子都不能保证的时候,足以让他做出很多疯狂的事情。

胆子大的造反,四处抢劫,抢到了就能活下去,抢不到结局也只是一死。

朱元璋当年不就是这样吗?

实在活不下去了,参加起义军,一步步做大,最后不仅活下来了,还成功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王朝。

农民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阶层,明明每天干着最累的活,但过的日子却是最苦的。

每天日升而做,日落而息,每天就被封闭在他那狭小的空间里面,也不接触外界的事物,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把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打理好。

如果是太平之年那还好,可要是遇上点什么天灾,兵乱,那就彻底玩完。

小农经济的脆弱导致他们甚至承受不起任何的意外。

而那些活不下去的农民为了活命,只能将自己手头上的田地卖给地主,自己当个佃户,不过这样一来,命虽然活下来了,可从此以后,自己就是为别人打工。

每年给地主交完粮以后,余下的粮食甚至都不够自己吃的,但不够吃也得忍着,毕竟这些粮食能够让你活下去。

可当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地主对佃户的剥削便愈发严重,严重到甚至都活不下去了的程度,这个时候实在活不下去的农民们就会不再忍受,各地就会爆发农民起义,然后就是迎来一个乱世,农民起义成功,改朝换代,失败,王朝还能再苟延残喘几年,等什么时候起义成功了,王朝就彻底灭亡。

这就像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每过两百年,土地兼并严重的时候,就会爆发农民起义,各地叛乱四起,然后改朝换代。

新生的朝代重新规划土地,势力洗牌,底层百姓分到了地,一开始可能那些大家族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兼并土地,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王朝又陷入到了上一个循环,最终走向灭亡。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逐鹿大明:家父孙传庭梦吴越 北海无碑 大明太孙朱雄英 晚唐浮生全文免费阅读 乱世之王 锦衣长歌 当朝九千岁:娘娘,昨晚对臣还满意吗?凶猛狮子 乱世宏图 晚唐浮生主角势力图 当朝九千岁:娘娘,昨晚对臣还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