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注》?”李闻道一脸疑惑地将这本书给翻开,翻开以后李闻道才发现,刚刚方正所说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在上面找到。
李闻道越看越震撼,此等神书,他之前怎么不知道?
“此书作者……朱逸?朱逸是谁?之前怎么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么一号人物?”李闻道问道。
这时,方正脸上露出了迟疑的神色,李闻道注意到了他脸上的表情,说道:“你知道此人是谁?”
方正有些不确定地说道:“此前我下山采买的时候,好像听说过此人的名字,他好像是珍宝阁的东家。”
“珍宝阁?商行?”李闻道有些惊讶地说道。
“此人是个商人?”赵长生问道。
“好像是。”方正也不是很确定,按理说一个商人怎么可能写出这种著作?
听到方正的话,李闻道沉吟了一下,随后说道:“此书刚刚发行,所以那群喇嘛不是很清楚,但等他们以后知道了,估计还要继续来挑战,方师弟,你赶快去将此人找到,确认他到底是不是这本注解的作者,如果是的话,无论付出任何代价也要将他请到道观里来,哪怕当个挂名长老也好。”
方正闻言,点了点头。
……
此时,京城里。
汤和与朱元璋就像两个寻常人家的老人,走在大街上。
看着街面上百姓们的欢声笑语,孩童嬉戏,汤和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和朱元璋在泥巴地里打滚的样子,当时他们也是这般天真无邪,不被世事所打扰。
“哎,一晃咱俩都这么岁数了,但是身边的人却都一一离去。”汤和颇为感慨地说道,有些缅怀。
“是啊……”朱元璋神色落寞。
不光是身边的老伙计,包括自己的子孙后代也都一一离自己而去。
先是马皇后,然后是太子,到前不久的沐英,这些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可都先自己一步离去。
想到这儿,朱元璋不由得鼻头一酸,眼眶里充满了泪花。
“走了,都走了,就剩咱自己了。”
听到朱元璋的话,汤和安慰道:“你不还有你那几个儿孙吗?看开点。”
朱元璋点头道:“是啊,还有咱儿孙。”
说到这儿,朱元璋想起了朱逸,嘴角忍不住泛起微笑。
随后他看向汤和,说道:“待会儿咱带你去见那个人,你可不要被吓到,在那小子面前,你叫咱黄老爷就行,不要暴露了。”
听朱元璋说得神秘,汤和不由得有些好奇:“不就是去见那个商人吗?搞得这么神神秘秘的。”
朱元璋笑道:“呆会儿你就知道了,汤和,我先给你提个醒,你可不要被吓到了。”
“哈哈,陛下放心,我汤和一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汤和一脸自信地说道。
很快,朱元璋和汤和便来到了朱逸家中,但是仆从们告诉朱元璋,朱逸去了盐山。
朱逸是个闲不住的性格,一回到家以后,他就去盐山上了。
听到仆从的话,朱元璋和汤和两人便又往盐山而去。
“那小子回来以后就去盐山上面倒腾,也不知道让自己休息一下。”朱元璋笑道。
“陛下,老臣听说这盐山附近被改造得天翻地覆,老早就想见识一下了。”汤和说道。
之前他一直在中都凤阳那边,此次也是听说沐英死了,再加上朝廷打了胜仗,特地过来看看朱元璋。
现在朱元璋身边,当年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已经不多了,汤和是少有的还和朱元璋经常联系的老伙计,而且两人之间的关系还不错。
这其实也是汤和够聪明,他不像其他人那样,什么都想争。
他不争,就呆在凤阳安心养老就行了,每天养养鱼,溜溜鸟,偶尔进京来和朱元璋叙叙旧。
也是这个原因,导致他现在反而是一众兄弟里面活得最滋润的。
汤和才算是真正活明白的那个。
……
此时另一边,盐山上。
朱逸看着一片成熟的番薯地,心中大喜。
种了这么久的番薯,终于成熟了!
现在只要有足够的地,将这番薯在大明推广起来,大明就再也不会缺粮了!
至少就目前这点人来说,番薯足够养活。
这时,恰好朱元璋和汤和两人也赶了过来。
“大孙!在忙活什么呢?”朱元璋喊道。
朱逸转过头来,惊喜道:“老爷子,你来啦!咦,这位是?”
朱逸看向朱元璋身旁的汤和。
此时汤和脸上的表情早已呆住了。
这……
难怪老爷子会喊此人大孙,这人和雄英长得也太像了吧?
汤和对朱雄英的印象极为深刻,朱雄英一直是朱元璋最为疼爱的一个孙儿。
刚出生的时候,汤和还抱过他。
从小朱雄英和汤和的关系也是极好,汤和怎么可能不记得朱雄英?
汤和看了看朱逸,又看了看朱元璋,心中有种难以置信的猜测。
“老爷子,难道……”汤和一脸像是见了鬼似的问道。
朱元璋知道汤和想问什么,笑着点了点头。
汤和顿时瞪大了眼睛。
此人居然真的是雄英!
真的是雄英啊!
可是雄英那孩子不是八岁那年就死了吗?
为什么会突然复活?
也不怪汤和不敢相信,实在是这件事情太诡异了,八岁那年就死了的人,突然复活,这任谁都觉得难以置信。
然而事实就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不信,既然朱元璋敢这么肯定,想必之前就已经调查清楚了。
汤和震惊过后,身子忍不住开始颤抖,老泪纵横道:“居然是真的……真的是……”
朱元璋能理解汤和的激动,这老家伙当年可也是十分疼爱雄英的,如今故人再次出现在自己面前,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
朱元璋拍了拍汤和的肩膀,看向朱逸说道:“这老头子是咱大明的信国公,汤和,咱以前打仗的时候,他可是咱的老上司。”
朱元璋这话没有骗朱逸,汤和以前确实就是朱元璋的老上司。
听到朱元璋的话后,朱逸赶紧向汤和行了一礼:“晚辈见过信国公。”
汤和见状,欣慰地笑了笑,把朱逸扶起来,说道:“好娃子,叫我汤爷爷就行了,不用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