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继续说道:“所以安南入侵大明,就是一个最好的反攻机会,治理一个小国和治理像大明这样的大国不一样,小国的君主很多往往都会被限制了眼界,看不清利害,有时候甚至会做出一些在我们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们真的是蠢吗?”
“不一定,他们只不过是眼界太小罢了。”
“所以,安南才会做出进攻大明的决定,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才能将他们灭国。咱大明是被动反攻,所以我们占着理,这样一番下来,我们绝对是赚的。”
“这天下之事,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都是有迹可循,无论你身处什么样的地位,都得遵循一个框架去做事,如果你敢打破这个框架,那么就会落得和安南一样的下场。”朱元璋意味深长地说道。
“这些东西,你得自己慢慢去领会,现在安南那个地方给你了,你有什么安排?”
朱逸沉吟了一下,说道:“安南那个地方我准备交给胡柳去管理,总的决策由我来下,具体如何执行,让她去执行就可以了,我可没那么多精力。”
朱元璋点了点头:“是的,上位者就要懂得驭人之道,如果事事都亲力亲为,那干脆累死得了。”
“不过你也不要太过放任安南了。”
朱逸点了点头:“那是自然,安南那一块还是很重要的,由安南作为大明的中南半岛,通过安南可以辐射爪哇,占城和琉球等沿海之地,安南的地理位置还是很重要的。”
听到朱逸的话,朱元璋一惊,没想到朱逸的认识还是很清晰的。
“你有这种认识,很不错。这证明你已经具有了一种大局观。”朱元璋满意地说道。
随后朱元璋又问道:“那你对安南这个地方的重建有什么想法没?”
虽然朱元璋将安南交给了朱逸,但是安南以前毕竟是个国家,朱逸虽然有管理珍宝阁的经验,但这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管理一个国家和管理一家商行,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朱元璋还是想听听朱逸的想法。
不过就算朱逸管理得不好,也没事。
就算朱逸把那里折腾得半死,那一片的百姓又不是汉人,半死就半死吧。
这也是朱元璋不介意朱逸将安南交给胡柳去管理的原因。
只要安南还在大明的控制范围之内,大明对占城,真腊诸国和满刺半岛的苏门答腊,旧港,爪哇等国就有强大的影响力,使得他们和大明牢牢地绑定在一起。
在朱元璋看来,打下安南唯一的作用,就是对周边诸国的一种震慑,进一步保证了大明边境的安稳。
朱元璋也从来没想过把安南建设得和大明底下的县郡一样发达,所以朱元璋才会将安南拿去给朱逸练手。
哪怕朱逸只是远程操控,可这对朱逸来说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经验。
可以让朱逸更加熟悉如何去处理一地的政务,以小见大,等将来他即位以后,也能更加地得心应手。
听到老爷子的话,朱逸也有些期待,以往老爷子也教过自己许多治国本领,再加上自己现代人的思维,朱逸也十分期待,自己会将安南治理成什么样子,现在是将这些本领变现的时候。
朱元璋说道:“打下一个政权十分容易,周边的这些小国,只要咱想,全部都可以推平。但是战后的治理工作却是真正困难的工作,以前你可能接触这方面的事情不多,所以感触不多,但是今后等你真正开始治理安南国,你就能明白咱说的话了。”
朱逸点了点头。
这时,朱元璋问道:“所以你打算如何去治理安南?你的第一步准备怎么做?”
朱逸沉吟了一会儿,说道:“第一步,我准备将安南改名。”
听到朱逸的话,朱元璋有些疑惑,他本来还以为朱逸会从当地的军队,医疗,民生开始入手,没想到朱逸居然准备先将安南进行改名。
这让朱元璋不由得有些意外。
朱逸笑道:“将安南改名,或许一开始当地的百姓们还有些无法适应,可是时间长了以后,安南在当地百姓们心中的影响力才会渐渐消失。要想在一个国家建立新的政权,就必须将旧政权的影响力降到最低,如此我们才好展开工作。”
听到朱逸的解释,朱元璋点了点头。
事实上,朱元璋建立了大明以后,也是做出了诸多的措施,来抵消原本蒙古政权对中原的影响,比如那个并不完善的宝钞制度就是朱元璋做出的诸多努力之一。
所以在朱逸解释了以后,朱元璋立马就能明白他的意思了。
之前朱元璋也是当局者迷,这下子反应过来,不禁有些莞尔。
他一脸欣赏地看着朱逸,说道:“你考虑得很仔细,这一点不错,他们现在既然已经是大明的国土,那么自然也是要改名的。”
“可是改啥名比较好呢?”朱元璋问道。
朱逸想了想,说道:“安南国今后将为大明与其他小国交汇通贸之地,不如就叫它交州吧。”
听到朱逸的话,朱元璋蹙眉思考了一会儿,随后点头道:“成!那就叫交州!”
改名事宜还需让专门的人进行负责,朱元璋现在反正也不急,他还得想想,需要给朱逸委派哪些人帮他治理交州。
这其中涉及到的东西很多,急不得。
不过反正现在安南也打下来了,有的是时间。
眼见天色也不早了,朱逸对朱元璋说道:“老爷子,今晚就在我这儿休息吧。我给你端盆水过来,你洗洗脚。”
朱元璋笑着说道:“这些事情让下人来就行了。”
朱逸摇头道:“做儿孙的,给老爷子做这些事情天经地义,没什么的。”
朱元璋笑道:“你小子大道理一套一套的。”
而此时,另一边。
李景隆府邸,书房。
李景隆正捧着一本兵书在看,然而里面的内容却是有些少儿不宜,李景隆看得嘴都笑歪了。
这时,一名管事的来到书房内,说道:“老爷,中山王府来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