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儿,这风力水车有何不同?”
“父皇,风力水车靠风力推动水车,从池里汲水。分为风车和水车两部分。”
李佑来到风车跟前,指着上面的帆布丰富。
“这台风车有十扇风帆,灵感来自帆船地帆。风车转动带动中间的转动装置,推动水车旋转,水转入顶部地木渠,再顺流而下。”
李世民二人恍然大悟,此等巧思,难能可贵。
若是全国推广,那大唐今后的粮食产量肯定会有所提升。
“齐王殿下,聪明过人,福慧双修,下官佩服。”
“长孙大人谬赞,不过是些微末小计,能帮到百姓,本王就很开心了。”
回到王府,李佑打开系统,发现进度条显示6%。
看来还需要些时日,才能完成任务。
不过今日测试效果很好,李世民又亲眼见到,应该很快有大动作。
现在正好播种时节,正是需要这些工具之时,只要大力推广,必定能完成任务。
李佑退出系统,刚准备换衣服,子玥进来禀报。
“殿下,宫里派人来传旨,已经在前院候着了。”
二人立马出去接旨,这次李世民赏赐李佑黄金万两和许多珍宝,升为工部司朗中。
工部司朗中为从五品,需要每日上朝,李佑一阵哀嚎,看来躲不过了,还是的日日上朝。
不过,现在他住的近,也不用太早起床。
长安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太阳下山后,击鼓八百下,谓之“净街鼓”。
鼓声停后,城内各坊闭门,人们必须在家中不准外出,所以李佑每日天都睡得很早。
第二日寅时三刻,李佑被子玥叫醒。
李佑睡眼惺忪,神情恍惚,还不到凌晨四点,也太折磨人了。
今日是他第一次上朝,难免不习惯,可他还是坚持起来,开始洗漱。
上朝需要穿朝服,若是起来晚了,就不能在卯时前到达长乐门了。
穿戴完毕后,李佑骑马来到长乐门前。
此时长乐门前已经聚集不少官员,卯时一道,宫门大开。
行至太极门,由御史引导,按规定的次序入朝。
进入太极殿,站好位置后,众臣安静地等待李世民的到来。
李佑往龙座看去,侍御官员站立与御座前,羽扇相合,看不到后面的御座。
过了会儿,李世民在后宫走出,坐定后,侍御官员撤开羽扇。
这还是李佑第一次进太极殿上朝,感觉十分新鲜。
待众人请安后,早朝正是开始。
刘尚书出列,开始上奏。
“启禀陛下,工部近日新改良了三件生产工具,风力水车,曲辕犁和秧马,可以极大减轻农夫在劳作过程中的痛苦,望陛下下旨,全国推广。”
刘尚书说完,挺了挺胸膛。
还不等李世民说话,吏部侍郎就出言阻止。
“陛下,生产工具改良不过是小事,何须朝廷上下配合。若是工具有用,百姓自然会相互转告,根本无需朝廷插手。”
不少官员都十分认同,工部的小事都拿到陛下面前,也太不懂事了,耽误他们上奏。
刘尚书听了,立刻出来反驳。
“陛下,臣不认为这是小事。我们入朝为官,一切都是为了百姓。农业是我朝重中之重,只要与土地,种地相关的,都是国家大事。”
“臣在工部多年,接触的农户不少,种田艰难,粮食来之不易,既然我们改造出合适的工具,就应该大力推广,为广大百姓减轻痛苦。”
刘尚书的话,并没有什么效果,不少人把他看做跳梁小丑。
“陛下,刘尚书说的好。可这些东西还没有经过检验,就大肆推广。若最后证实没有用处,岂不让百姓笑话,影响朝廷的声誉。”
“臣建议先小范围推广,若是有成效再说。”
工部的人狠狠的瞪着他,恨不得把他的嘴堵上。
李佑见这些人想坏他好事,立刻开口反击。
“秦大人,此言差矣。这三件工具都是本王亲自设计,经过多次测试,才让刘尚书上报的。”
“还没有搞清楚,就先下定论,也太不把父皇放在眼里了。”
秦大人没行到齐王会出来反驳,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都别吵了,”李世民出言阻止:“这次工部改造的工具确实不错,朕和长孙无忌都亲眼见证,在场的农民都亲自使用,确实能省力,为农夫减轻劳作的痛苦。”
“朕决定,将在各地大力推广风力水车,把全国的水利工程都利用起来,改善一些偏远地方缺水的困境,助他们种出更多的粮食。”
“另外,只要是种植水稻的区域,都推广曲辕犁和秧马。朕相信,今年大唐的水稻一定丰收。”
李世民旨意一出,在场的官员纷纷附和,早已没有刚刚的剑拔弩张。
除了李佑以外,工部的人都挺直腰板,喜出望外。
刘尚书之所以要在朝堂提起此事,是新让所有人都知道,粮食产量与工部工作相关,丰收有工部的功劳。
退朝之前,李世民还宣布了提李佑为从五品工部朗中的旨意。
很快,新科状元齐王李佑立功的消息传遍了长安。
百姓们知道后,都跑到曲江池观看风力水车,称齐王殿下爱民如子,心系百姓,是他们的大恩人。。。
长安城内的学子们都十分惊讶,没想到齐王殿下不止文采飞扬,还聪明过人,半个月不到,就解决了农耕之事,简直是天下学子的楷模。
而那些准备栓选的新科进士,第一次知道自己与齐王的差距。
之前还想着文学成就比不过齐王,至少他们可以努力做实事,用政绩弥补。
可他们还没如栓选,齐王殿下就立了功,从从八品主事,直接升为从五品郎中。
为了尽快推广农具,李世民集合六部和各地官员的力量,派工部的人去各地指导,争取用最快的速度,让农户享受到新农居带来的便利。
江南,鱼米之乡。这里的百姓大多种植水稻,一年两季。
柳主事负责江南各地的农具推广。一到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