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手段激进又愚蠢的削藩,不说先拿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开刀,而是先拿其他藩王下手,而且被削的藩王并没有什么好下场,还有一个甚至自焚而死,那还是建文帝的亲叔父呢,就这燕王不反等着送命吗?
这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改革了,当然,凭他一个人肯定做不到这个地步,他也是有名师指导的,方孝孺、齐泰、黄子澄,建文帝朱允炆的三位名师,鼎鼎有名的大儒,也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建文帝朱允炆才能完成如此之多创举。
这几位老师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儒学大神,书读得很多,你要让他说四书五经,估计都能倒背如流。但是这些人也有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理想主义,一个劲儿地想要恢复周礼、恢复传统,却不知道这是在倒行逆施。
可以说,朱允炆确实是个好学生,老师的话他全都听,是好的也听,馊主意也听。这些主意理论上好听,而在实践方面,结果我们已经看到了,手握一百多万中央军,却打不过800人起兵的燕王。
这就是建文帝朱允炆,一个读书读傻了,特别理想主义的皇帝!”
明朝朱元璋位面,看着自己的孙子把自个儿定好的政策全霍霍掉了,差点气晕过去,他知道这孙儿仁善,甚至还有些迂腐,所以他也尽力去给他铺好了路,但没想到他是这么执政的,生生把自个儿的江山给葬送了,难怪老四能上位了。
明成祖朱棣则看着后世的评点哈哈大笑,“后世,明白人也!”一直被那些儒家骂作得位不正的他,虽说不惧这些言论,但总归心理梗着,现在后世这一评点出来,世人都会明白这朱允炆确实不堪为帝。
建文帝朱允炆则脸色青一阵白一阵,他一直以为燕王是乱臣贼子,一直有心造反,却不曾想到竟是自个儿的愚蠢才白白送了大好江山给叔父燕王,那现在改革改还是不改削藩,削还是不削?该怎么削?老师们的话该不该听?朱允炆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春秋位面,孔子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建文帝想以周礼治国,这本也是他岌岌一生想要实现的大同社会,可现实却打了他们一个大大的耳光,建文帝朱允炆把自己的江山作没了。这期间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这建文帝朱允炆执政细节的问题吗?就如同后世所言,还是周礼已经不适用后面的朝代了?
“哎,可惜,这位建文帝只知套用周礼,却不懂通变的道理,治国之道,知易行难。”沉思许久,孔夫子还是微微摇了摇头,这位建文帝想法是好的,但论治国之道实在不足挂齿,其用周礼治国不行不代表周礼不行,礼为人之根本。
但孔子心中还是不由升起一丝歆羡的情绪,身在春秋乱世,各国均以争霸为第一要务,无国愿意倚重周礼,后世,生活安定,人人重儒,这样的朝代这样的国君多了,大同社会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