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如意借赤霄一事,震动最大的并非是刘隆,反而是一旁的岐山剑使元文都以及那一伙剑林弟子。
想不到威名赫赫的帝道之剑竟然就在他们岐山,而且就掌握在刘隆的手中,关于这个消息,他们可是头一次听说。
身为剑修,自然很清楚一把好剑意味着什么,元文都手中的奔雷剑乃是当世名剑,乃是岐山为数不多的几把好剑之一,但是跟赤霄一比,却又算不得什么。
赤霄剑不仅品阶更高,乃是传世名剑之流,更重要的还是其名望,因为乃是高祖皇帝佩剑,经过真龙之气的蕴养,威力更是上了一个档次,同时还能够镇压国运,对付那些身具国运的官员修士更是具有莫大威能。
靠着这样的威势,赤霄剑已然能够和那些千古名剑一争高下,当今世上,千古名剑不出,赤霄剑便可称得上是第一名剑。
身为一名用剑之人,谁不想要得到这样的宝剑。
就算抛开这些不谈,赤霄剑本身便是一把能够媲美圣级文宝的宝剑,放在任何人的手中,都能够发挥出莫大的威能,有了一柄这样的神器,就算是圣级的高手,也能够挑战一下大圣境界的大能。
刘如意这个时候一脸期待的望着刘隆,他跟随刘隆也有一段时间,很清楚刘隆的个性,只要是关于大汉国运的事情,刘隆都会显得十分在意。
更不用说这一次还是事关皇位之争,刘隆就算无法干涉,至少也会显得十分重视。
最起码刘隆也不希望大汉因此而动乱起来,因而刘如意有很大的把握说服刘隆,就算请不动他出山,请出赤霄剑也是一样。
有了赤霄剑在手,刘启的名望便能够达到一个极高的地步,要知道在当今天下,高祖皇帝的影响力可还未曾有丝毫的变弱,毫不客气的说,只要拥有赤霄剑的人登高一呼,绝对是从者云集。
对于其他人而言,赤霄剑不过只是一柄神兵,但是对于他们这样的皇室弟子,赤霄剑所代表的可不仅仅只是一把名剑,还是他皇室的正统。
之前有传言说得道圣石碑者得天下,刘恒显得并不在意,原因便是因为他皇室之中用够赤霄剑,身为帝道之剑,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比它更具代表性。
刘隆低头沉吟了好一会,最终他突然抬头,眼中闪过一道精光,直视着刘如意道:“赤霄剑也不是不能借给你,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件事。”
刘如意听完之后顿时大喜,连忙答应道:“只要师傅愿意借赤霄剑一用,别说一件,再多的事我也答应。”
刘隆这个时候却是低沉的笑了笑:“先别急着答应,听我说完,我可以把赤霄借给你,但是这剑只能由你来掌握,用完之后也不必还我,今后你便是这赤霄剑的持有者。”
“什么意思?”刘如意脸色一变,就连元文都他们也不禁凝神聆听了起来。
“我要你继承圣公之位,替我看守这大汉的龙脉。”刘隆话音一落,众人不由得纷纷惊呼出声。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刘隆竟然打着这个注意。
若是换做其他皇室弟子,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莫大的荣耀,可是对于刘如意而言,这却是一道难题。
身为刘启之子,刘启若是登基,以刘如意的身份,绝对能够登上太子之位,毕竟刘启如今可还没有嫡长子。
可是一旦刘如意答应刘隆,接替圣公之位,那这一切跟他就再没有任何的关系,今后他都得跟刘隆一样,常年待在岐山,照看着龙脉,而且今后也不能出现在人前。
甚至于在皇室之内,也不会再出现刘如意这个名字,他继承的不仅仅是圣公之位,还有圣公之名。
听完刘隆的话,不光是刘如意沉默了下来,便是元文都也被这个消息给震惊了,这样的大事,竟然就当着他们的面说出来,会不会有什么不妥。
不过很快他便发现自己想多了,刘隆根本就没有将他们给放在眼里,或者说刘隆是故意说给他们听的,好让他们将这个消息传回给岐山的高层。
恐怕岐山的高层如今也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因而在刘如意闯入岐山这么久,也不见他们出现,仅仅就只出现一个文师,还是太子派来阻拦刘如意的。
“容,容我考虑考虑。”刘如意这个时候开始显得有些犹豫。
毕竟这可是事关他终身大事,圣公虽然是皇室内隐藏的最高战力,权力也是极大,只是跟太子还是没办法相比。
可是若是刘如意不答应,没有赤霄剑相助,刘启想要限制住藩王,打倒太子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刘隆这个强大的援助,恐怕刘启在皇室内的影响力完全无法跟太子相抗衡。
刘恒虽然让刘启去处置太子,但是不见得刘恒就会帮他,让林正待在刘启的身边,已经算是变相的帮忙,刘恒自然也不会厚此薄彼。
太子刘显的身边,同样也有着一位他所看重的后起之秀,只不过以太子和周家的性格,似乎并不打算将其给摆到明面上来。
“那你认真考虑一下,我就在后山等你。”刘隆也清楚刘如意心中的纠结,他当年是没有了选择,才会如此,刘如意现在还有选择,因此他并不着急。
着急的应该是刘如意,毕竟距离周勃回京也就只有不到两天的时间,留给刘如意考虑的时间已经不多。
也就在这个时候,太子同样得到了这个消息,已经第一时间派人联系上了他在岐山埋下的暗子,想要让他出面阻拦。
太子留在岐山的暗子,不但是岐山的高层之一,而且还是岐山最后一位未露面的八柱门,复圣的嫡系后裔,颜直。
颜直人如其名,乃是岐山刑堂的长老,因而这一次由他出面,元文都并没有感到有多意外。
只不过颜直虽然人在岐山,但是几乎很少在人前露面,知道他的人更是不多,甚至于很多拜入岐山的弟子,也几乎没有怎么听说过他的名头。
但是身为复圣颜回的后裔,他的修为和名望自是不必多说,位列岐山八柱门之一更是无人反驳。
同时他也是岐山之中那些儒家老一代传人的领头人,这些人具都是儒家先贤的后裔,在儒家之中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就算是那些名士大儒在他们的面前,也不敢造次。
要知道他们之中随便抬出一人来,先辈都是响彻天下的大贤,岐山石碑林中的先贤石碑,也基本上都是他们这些人的先祖。
就在刘如意和刘隆分开之后,颜直这个时候便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毕竟刘如意硬闯岐山闹得人尽皆知,岐山若是没有任何的表示也说不过去。
元文都在岐山待了这么长的时间,也只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他也是第一次见到颜直。
得知了颜直的名头之后,刘如意自然不敢大意,连忙行礼:“见过颜先生。”
其余剑林弟子也纷纷行礼,只是作为岐山儒家老一辈的嫡传,颜直对于剑林的人可以说是向来都不怎么对付。
以他为首的那些先贤后代,向来都只看重他们自身所留下的传承,也就是儒家十三经所延伸而来的功法,认为这才是最正统的儒家学说,甚至对于其他人所专研出来的儒家经义,都不见得会认可。
更不用说颜直投靠的可是太子,乃是最具正统的继承人,抛开与剑林的恩怨不谈,他们也不愿意见到刘启上位。
尽管刘启乃是嫡长子,但是真要算起来,代王妃所出的刘显显然更符合他们心目嫡长子的地位。
这一次颜直出面,显然是不打算就这么放过剑林的弟子,更不用手这一次他还有着其他目的。
众所周知,剑林的林正已经是刘启的人,作为剑林最杰出的后辈,剑林的高层自然也是最支持林正的人。
颜直看了一眼元文都,眼神中明显带着一丝责怪之意:“剑林的弟子不好好维护岐山,反而将外人给放进来,待会尔等自行前往刑堂领罚。”
元文都身后的一众剑林弟子不敢反驳,倒是元文都一脸坚定的站了出来:“此事乃是弟子自作主张,跟其他人无关,若是要罚的话便罚弟子一人。”
“不,此事乃是在下的错,跟诸位无关,颜先生若是要怪的话便怪我好了。”刘如意这个时候突然开口道。
颜直神色一寒,冷着脸道:“隐王殿下的处置自有我来处理,不过这乃是我岐山自家的事情,跟隐王殿下无关,规矩便是规矩,谁来也是如此。”
刘如意神色一滞,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位岐山的八柱门竟然如此不给他面子,更重要的是,他隐约感觉到,颜直对他似乎有着极大的敌意。
另一边的元文都却是并不意外,他们跟颜直麾下的势力本就是势如水火,颜直有如此表现倒是十分的正常。
“元文都纵然有错,也轮不到你刑堂来处置,要罚也该由我剑林来罚。”这个时候天空之中突然落下一道剑光,一道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元文都的面前。
“闻师!”元文都脸色一喜,惊呼出声道。
“闻仲,你眼里还有没有岐山。”颜直见到闻仲出现,语气却是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