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学会学习 > 3)别越走越窄

3)别越走越窄(1 / 1)

打开思路当人们处于封闭心理时,他的思想就被关闭了,而不愿再接受新信息、新思想和新经验,他拒绝来自任何地方的材料,这其中当然包括有价值的材料,因此思维固守在原来的框框中,当然无法超越。当自己心胸开阔的时候,便对所有的事物持有开放的态度。这时的思维便会处于高度运转状态,你可能找到解决难题的新方法,发现了曾被忽略的素材;也可能从被遗忘的角落里翻出几个往日放弃的创想,并对它产生新的兴趣,愿意为之努力奋斗一番。也就是说,当你打开思考的大门时,材料会源源不断地涌进来。如果不能保持心胸开阔,如果不是不断地扩大对一个课题、一个话题、一个想法或者一种探索的兴趣,一位天才也许永远也不会发现或发明任何东西。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天才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敢于冲破时代的已有成果,取得其领域内的新突破、新成果,同样,也为科学、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梵高从印象派和日本版画中获得灵感,梵高自己绘画时又都远超越了它们,他的作品更有力、更彻底,甚至更辽阔,充满了更多的感情与力量。梵高用他的作品解读人们的心灵,希望人们像他那样感受生命,认识生命的种种沧桑,他将自己投入这个世界中。在梵高的思想领域中,似乎从未有过与外界的屏障,他总是避开热闹,接收来自各方面的素材,并积极寻找他所乐于表现的主题。他超凡的吸收与表现铸就了他在绘画史上卓越的地位,虽然他因超前而未被同时代接受造成了悲剧人物的命运,但他的名声并非得益于此,他能把生活中的丑陋与混浊表现成美丽与节制,他的作品既原始,又有天分,这都源于他对周围方方面面的感受、对自己的心灵的感受。由此可见,打开思路,保持与外界的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创新想法是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一个思维总局限在固定范围内的人,一个墨守成规的人,一个从不听取他人意见、只知道拒绝外界信息的人,也就注定了他无法拥有天才般的思考方式。然而这种状况同样是可以改变的,首先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你对一些不太熟悉的事物是如何反应的?是否很少考虑架起一座桥来连接它和自己?2.你会在认识一个新事物时,让自己对它的期盼和设想影响自己对它最终的看法吗?3.你总是在不停地读书,吸收知识而从未想过突破、创立自己的新想法吗?4.对待与己不同的见解或建议,是否不加考虑地首先回答一个“不”字?5.你似乎缺乏好奇心,对于新奇事物缺乏兴趣?假如对于上面5个问题,你的回答多数是肯定的话,那么你就有封闭性思维的习惯或至少是有这种倾向。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你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注意以外,还可借助外物或家人的辅助不时锻炼自己,避免思想上的封闭。寻找一些代表心胸开放或封闭的图像,然后利用它们来做拼贴画或自己喜欢的东西。例如:一条流动的小溪对应于一个干涸的河床;一株高大美丽缀满果实的果树对应于一株干裂、空心的枯木;或者仅仅是一个拇指向上的手势对应于拇指向下的手势。接着,在你与他人讨论一个话题时,或在你做一项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用这些象征性的图案标示自己每个阶段的思考状况,当完成谈话或工作时,再来分析一下这两类图案的分布状况,从中总结出是否有闭塞心理阻碍或影响了你的表达、你的决策的做出,从而吸取教训,在下次同类事情中注意。这样,你便可以简单地标记出每个心理闭塞的时刻,想办法使你的头脑不再进入暂时或习惯性封闭。而且,假如你画出了开放和封闭心理的那些图,你就可以利用这些图,使它们成为灯塔,帮助你避开阻挡你的成长或者阻拦你的机遇的暗礁。给自己创造一片广阔的心灵天空现在来想一想,一天中你是否有时间沉入自己的世界,即使很短的一段时间也可以:观察你喜欢的植物、动物,思考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只是站在窗口忘记所有的工作,看看蓝天白云,让思维从外界的一切跳出来,转入完全安静的自我空间。假如,你没有这个习惯,那你急需为自己挖掘出这样一片天地,你可以让自己迷失在一些钟爱的东西中,那时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发现自己身在何处,然后再回到现实中,此时的你将会是一个全新的你。外界的工作学习通常会消磨掉一些活跃的细胞,如果你不时常更新自己的思维环境,所有的一切都会逐步走入刻板的重复而毫无新意可言。个人空间中很多东西都是有待发展的,而且因为属于自己,所以没有任何强迫和压抑,那是任想像力驰骋的旷野,你对外界反应的一些动机就源于此,或者解决难题的一个点子在你不经意间就从中跳了出来。有时,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还会产生某种全新而完整的设计。它们都代表了你的热情所在,那么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回忆的机会?做了波托马克河畔普通公民的华盛顿,离开了戎马和政治生涯,生活别有一番滋味。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策划了西部开发计划。1783年~1784年的冬天异常寒冷,厚厚的冰雪一度将弗农山庄裹于银装之中。回到家里的华盛顿因天气不便,对外社交骤然减少,遂享受起多年难得的静谧来。他深有感触地写道:“我体会到了一个肩挑重担而精疲力竭的人,在经过千里迢迢步履艰难的旅行后终于到达终点时的轻松之感。”

1784年2月1日,华盛顿将自己离职以来的感受以明快的笔调告诉了大西洋彼岸的拉法叶特:“亲爱的侯爵,我终于成了波托马克河畔的一位普通百姓了。在我自己的葡萄架和果树下乘荫纳凉,听不到军营的喧嚷,也见不到公务的繁忙。我此刻正享受着宁静而快乐的生活。而这种快乐是那些孜孜不倦地追逐功名的军人们,那些朝思暮想着图谋策划、不惜灭他国以谋私利的政客们,那些时时刻刻察言观色以博君王一笑的谀臣们所无法理解的。我不仅仅辞去了所有的公务,而且内心也得到了彻底解脱。我盼望能独自散步,心满意足地走我自己的生活道路。我将知足而常乐。亲爱的朋友,这就是我对未来的安排。我将随着生命的溪流缓缓流淌,直到与我的父辈共寝九泉。”

这时,他有了充裕的时间来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天气转暖后,华盛顿的弗农山庄又开始宾客盈门。华盛顿对农业实验一向很感兴趣,非常注意国外在农畜业方面的实验进展情况。但是,他从不愿意为这些刊物写稿。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位业余爱好者,若做出这种举动,会给人以“出风头”之嫌。华盛顿在进行农业实验时并不囿于听农业技术理论,而是灵活地将这些理论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当时他的实验的主要方向是:种植适用于做奶牛的饲料的牧草,饲养良种羊,探索保持土壤肥力的轮作制,培育优良骡种等。为此,他专门在庄园内建立一座“植物园”——一块种子试验田,对各种植物和种子进行培育。经过不断的探索,这位种植园主终于建立起一套适合于弗吉尼亚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的轮作制度。为了充实自己的生活,华盛顿还热心于环境的布置,精心改进他的园林布局,他将常青藤移植到屋檐下面以攀墙而上。他的庄园里遍种着铁杉、冬青、蔷薇等美观而常绿的植物,以便在冬天到来时,仍然能够保持一片令人爽心悦目的翠绿。宁静而丰富的田园生活给华盛顿带来了许多乐趣,又为他提供了清新的思维空间。后来,他又想到在革命前他曾经得到的西部大片土地。于是,他准备去西部考察一番,并准备在那片他多次踏过的荒芜的土地上再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1784年9月1日,弗吉尼亚已进入初秋时节,他踏上了西行的道路。此番他要去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看看俄亥俄河和大瞳诺河河畔属于他的3000英亩的土地。在整个西行过程中,华盛顿特别仔细地观察了向西注入俄亥俄河的各条小河的走向以及这些小河与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各河流可通航河段之间的距离。多年来,他一直在心中酝酿着一个宏伟计划:在波托马克河与俄亥俄河之间开辟一条短捷的运输线路,以便加强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带的联系。这次考察更加强了华盛顿在这方面的想法。他发现,原来荒凉的俄亥俄河岔口地区如今已住满了新来的移民。这种形势虽有利于这一地区的经济开发,另一方面在他看来却存在着潜在的政治危险。因为这些新移民中许多人是对美利坚合众国没有什么感情的外来移民。从当时的形势看,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水系向人们提供了可将西部地区的农产品运出去的水上通道。然而对美国方面不利的是,它的北方、南方和西部分别被英国、西班牙、法国所包围。以上便利于交通的水系也发源于英属加拿大,流经法属路易斯安那,最后从西班牙控制区流入墨西哥湾。在华盛顿看来,如果西部的移民们为了寻找贸易出路而与英国人或西班牙人结成联盟,他们就可能成为美国的危险邻居。他们沿着密西西比河向南,可以便利地将各种物品运出去。而他们与东部各州的联系却非易事。除了经由崎岖而漫长的陆路运输外,他们没有别的办法将各种农产品运往东部地区。华盛顿因此认为,倘若能用一条短程运输车道将俄亥俄水系与波托马克河联结起来,就可以将西部贸易路线引向东部地区,密切西部与东部的联系,同时可以将西部农产品经密西西比河进入墨西哥湾运往美国东部各港口的航程大大缩短,改由波托马克河直接运往美国东部沿海地区。因此,这一计划包含有政治和商业两个方面的目的。华盛顿的宏伟计划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华盛顿也全身心投入了航运开发计划,然而,这一计划要付诸实施并非易事,存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但在华盛顿的积极努力和参与之下,这些问题都很快得到了解决。许多人会抱怨每天生活的压力,使得他们没时间再去思考自己的事情,其实,你可以回想一下,你有许多时间可以利用,它们都是小块小块的,所以容易被忽略。一般情况下,人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中,稍有时间就首先想到休息,将手脚思想都停下来。于是,一段时间就成了空白。而这段空白正是我们可以利用起来的。这时的休息便是沉入自我世界,完全放开想像,任思维驰骋,这也是你应该学会的一项技能。营造自己的心理空间还可以通过想像一个特别的工作或学习场景,让它教你如何创新和交流来完成。首先思考一下哪些是可以影响你的情绪、激情和自我感觉的条件?而在这些条件组成的环境里你能高效地获得和处理信息,但在其他环境里却办不到。例如,你可以看一幅能使自己感觉静谧、空阔的风景画。利用它为自己创造一个特别的空间,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并再次补充你的精神,就因为天空和迷茫的峡谷让你感到自由和宽广。你完全可以利用想像力为自己探索创造一些类似的环境,前提是只要你能将自己融入其中,甚至迷失其中。假如你的想像力太疲倦了,无法想像一些遥远而温暖的地方,或无法营造一个虚拟的场景,随便看看周围也行——你的房间、报纸、电视,总会有一些包含价值的发现。很多素材其实就在身边,只要腾出一个心理的空间,使自己在那里完成精神的成长,实现内心的平静就可以了。建立这样一个现实和虚拟环境的元素很多。你可以不断地去寻找,用来丰富你的心理空间,并将不同空间应用于不同需要。如果你工作太过疲倦,因而对生活感到压力重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景:你坐在一个敞开的、没有时间概念的世界的边缘,然后完全地放松自己,在这一切中飘荡。或者,为解决某个问题而绞尽脑汁的时候,可以想像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让自己消失在里面,同时,把这个神奇的空间与手头上的问题连接起来,然后利用这种连接来帮助你在一个新平面上看待事物,是否能有一些新的发现?创造自己的心理空间,特别是要学会应用它,让它成为你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积累多种信息是打开思路的基础21世纪,“信息”成了各种书籍与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信息化浪潮”、“信息经济”、“信息技术”等词语不断闪现在我们眼前,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拥有信息的多少成为机会和财富的象征,而掌握信息的人往往显得更有能力,易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因为有了信息的积累,思路就会随之拓宽,就有可能掌握到更多的知识。“信息爆炸”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机会,可以说在当今社会中,谁获取的信息最多,谁就是这个社会的成功者。因为每一条信息会为我们开启一扇机会之门,使我们通向成功。如果我们知道美国商界巨子阿曼德·哈默的故事,也许就会对信息有全新的看法。哈默在16岁时,已决定不再从家里要钱,自己开始挣钱了。一天他在大街上散步,看中一辆标价185美元的双人敞篷汽车,而这笔钱对他不是个小数目。突然他想起两天前曾在一幅广告中看到一家工厂找人送圣诞糖果的启事,现在买下这辆车,不正好去应聘那份工作吗?想到这里,他马上找到哥哥借了钱,买下了这辆车,并立即与那家工厂联系,接手了那份工作,为一位富商送圣诞糖果。两周后,他还清了哥哥的钱,自己也有了些小钱。第一次生意给他很多启示,他认识到,只要留心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的现象,并利用好这种很小的信息,再加上努力工作,就能获得大多数自己想要的东西。哈默在大学学习期间,父亲让他帮忙管理一个濒于破产的制药厂,同时父亲要求他不要放弃学业,将经商与学习结合起来。他接受了这个充满挑战的机会。18岁的他贷款买下了药厂合伙人的全部股份,掌握了药厂的实权,同时,大胆改革药厂的经营方针。经过一番苦心经营,在大学毕业前,他已是拥有百万美元的大学生富翁了。也许有人认为我们不如那些商业巨子聪明,对信息不如他们敏感,面对信息社会甚至无所适从。其实,这都是次要的因素,要相信每个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能力都是靠磨练出来的,只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就不会有茫然的感觉,并能拥有敏锐的眼光,在沙子中找到金子。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应该学会培养自己的这种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能力,为自己创设多种成功的可能,而不是越走越窄。在处处充满信息的社会中,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大家不要认为这是一项枯燥的工作,其实这是在积累一个个机会。这就像我们学习知识一样,刚开始谁也不可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专家学者,只能逐步地积累,即使那种非常有天赋的人,也要从积累开始。当我们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就会具有不同寻常的理解力和智慧,就可以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性的东西。信息也就是平时积累的材料,通过我们不断的积累,再与生活两相对照,我们就会发现哪些材料是有价值,哪些是毫无用处的,这样信息就成了我们的有用资源。所以,搜集信息,是很关键的一步。当信息储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它们的相关性,也许单个的信息没什么用处,一结合起来,就有了很高的价值。这就要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这不但是一个清理思路的过程,有时甚至可以发现信息外的一些信息,使我们获得意想不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其实学习就是在智力上的自我准备。在具备了基本的知识之后,进一步以经验为指导,信息所发挥的功能就会是巨大的。所以学习也就是把知识作为一种长久的信息储存起来。比尔·盖茨在投身软件业时,联系自己编写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应用程序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再加上所获得的个人软件行业在市场中仍然很薄弱的信息,于是取得了成功。如果我们主观上缺乏准备,头脑中完全没有捕捉信息这根弦,那么就是有用的信息送到你的面前,也会白白地溜掉。我们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有些人天天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但是他们从未发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他们对信息毫不敏感的原因,在于缺少捕捉信息的意识和紧迫感,通常也懒于去整理自己每天所看到的信息。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常抓不懈、多方收集信息的意识,使自己成为捕捉信息和机遇的有心人。但信息本身千姿百态,有的属于虚假的表象,能阻挡一般人的视野;有的属于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容易被一般人所忽视,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辨真识伪,让信息为己所用,才能有利于我们拓宽思路,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谬误”中走出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错误地表达自己,我们处于错觉的世界中,很多东西并非看上去的样子或人们所理解的样子,为什么呢?除了对事物惟一的定式思维外,我们还经常忽略了事物所代表的更广泛的意义。要寻找这种背后的意义,首先必须否定事物表面上的样子,放开眼界,看到更多的东西。韦罗基奥是当时佛罗伦萨的名画家,对艺术与科学都有极大兴趣。他有着自己的绘画理论,用自己的绘画理论来教授和指导徒弟。在他看来,画画就要有立体美的精确性,一切艺术都必须以一种几何图形为依据,必须具体而完整,不仅要有长度宽度,还要有深度,他是认识到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的第一批意大利艺术家中的一个。他要求绘画一定要有精确的美。他不赞成达·芬奇天马行空式的绘画。“精确!”

他说,“一定要画得精确!要有立体感!”

他批评达·芬奇的画缺乏立体的精确。对于达·芬奇来说,画一只小小的鸡蛋简直易如反掌,然而,他开始并不懂得一只鸡蛋所代表的深刻意义,在他的老师韦罗基奥眼中,达·芬奇画的不是鸡蛋,而是以画几何图形练就基本功,是对画画完美精确的要求。经过老师的解释,达·芬奇完全否定了原来自己脑海中对鸡蛋的单纯概念,使它变成了一种练习工具、进步的阶梯,他的每日勤奋画蛋,也包含着老师对学生勤勉的要求,他的老师很看重学生积极努力、勤奋学习的品格,认为只有不断练习、加强功底才能随心所欲地驾驭手中的画笔,同时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面,畅游在科学和艺术的海洋里。不断地画蛋,既是对基本功的操练、耐心的磨练,也代表了一种勤奋的学习态度,以及对事物广博、浓厚的兴趣。通过画蛋,达·芬奇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他在勤学苦练中不断实践着那只鸡蛋所代表的意义,这种青年时代的经历,影响了他的一生,他不但技艺精湛,为后世留下了《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的传世名作。他爱好广泛,曾涉足军事、建筑、解剖、音乐等诸多领域,并喜爱发明创造,虽然除了绘画之外在其他方面他并未获得什么成就,但其勤奋好思,努力探索的热情可见一斑。对于我们来说,只要稍稍动动脑筋,也可以看到事物所代表的各种不易发觉的含义。将类似的方法扩大到更多的情景之中,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任何事物都很笃定的社会,大家所共同认可的东西,便没有人去挖掘更深的含义,或者说由于刻板的生活和环境,人们失去了联想的习惯,无法展开广阔的思维,寻找更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注意锻炼思考方式,打破已经存在的定论,你必会有所心得。学会以变应变在时势变化时,你不能跟不上“节拍”,应当以变应变,寻找出路,不然你会处于被动地位。要善于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方案,适应现实。审时度势,顺势而变是我们学会学习、学以致用的一种重要表现。我们以曾国藩为例,虽然他并不处在我们这个时代,但从他的一生“三变”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成大事者以变应变的人生策略。曾国藩的处世之道,实际上是一种灵活辩证的处世态度和方法。因此,虽然他处世中勤于功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恪守仁义的宗旨未改,但在做事为人的“形”上,却是一生三变。正是这“三变”蕴含了人们对他的褒贬。但不管怎样,没有这适时的“三变”便不会有他更大的成功。有记载说:曾国藩“一生凡三变,书字初学柳宗元,中年学黄山谷,晚年学李北海,而参以刘石,故挺健之中,愈饶妩媚。”

这是说习字的三变。“其学问初为翰林词赋,即与唐镜海太常游,究心先儒语录,后又为六书之学,博览乾嘉训诂诸书,而不以宋人注经为然。在京为官时以程朱为依归,至出而办理团练军务,又变而为申韩。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

这是说学问上的三变。纵观曾国藩一生的思想倾向,他是以儒家为本,杂以百家为用。上述各家思想,几乎在他的每个时期都有体现。但是,随着形势、处境和地位的变化,各家学说在他思想中体现的强弱程度又有所不同,这些都反映了他深谙各家学说的“权变”之术。曾国藩的同乡好友欧阳兆熊曾经认为,曾国藩的思想一生有三变。早年在京城时信奉儒家,治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时采用法家,晚年功成名就后则转向了老庄的道家。这个说法大体上描绘了曾国藩一生三个时期的重要思想特点。曾国藩扎实的儒学功底,是在做京官这个时期打下的。他用程朱理学敲开了做官的大门之后,并没有把它丢在一边,而是对它进行深入研讨。又由于受到唐鉴、倭仁等理学大师的指点,他在理学素养上更是有了巨大的飞跃。他不仅对理学正纲名教和封建统治秩序的一整套伦理哲学如性、命、理、诚、格、物、致、知等概念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还进行了理学所重视的身心修养的系统训练。这种身心修养在儒家是一种“内圣”的功夫,通过这种克己的“内圣”功夫,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他还发挥了儒家的“外王”之道,主张经世致用。唐鉴曾对他说,经济即经世致用包括在义理之中,曾国藩完全赞成并大大地加以发挥。他非常重视对现实问题的考察,重视研究解决的办法,提出了不少改革措施。曾国藩对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的深入研求,是他这个时期的重要思想特点,而对于这一套理论、方法的运用,则贯穿了他整个一生。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返回故里,很快就组建了一支湘军。在对待起义军和管理湘军的问题上,他的一系列主张措施表现为他对法家严刑峻法思想的极力推崇。他提出要“纯用重典”,认为非采取烈火般的手段不能为治。而且,他还向朝廷表示,即使由此而得残忍严酷之名,也在所不辞。他确实也是这样做的,他设立审案局,对所捕农民严刑拷打,任意杀戮。他还规定,不纳粮者,一经抓获,就地正法。在他看来,儒家的“中庸”之道,在这个时候是行不通的。他在1852年2月《与魁联》的信中解释说:“在公寓内设立了审案局,10天之内已处斩了5个人。世风不厚之后,人们各自都怀有不安分的心思,一些恶人造谣惑众,希望天下大乱而去作恶为害,稍微对他们宽大仁慈些,他们就更加嚣张放肆,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在都市抢劫,将官府君长视同无物。不拿严厉的刑法处治他们,那么,坏人就会纷纷而起,酿成大祸就无法收拾了。因此,哪怕只能起一丁点的作用,也要用残酷的措施来挽回这败坏已久的社会风气。读书人哪里喜欢大开杀戒,关键是被眼下的形势所逼迫的,不这样就无法铲除强暴,从而安抚我们软弱的人民。这一点,我与您的施政方针,恐怕比较吻合吧!”

曾国藩在为官方面,恪守的却是“清静无为”的老庄思想。他常表示,于名利之处,须存退让之心。太平天国败局已定,即将大功告成之时,这种思想愈加强烈,一种兔死狗烹的危机感时常萦绕在心头。他写信给弟弟说,自古以来,权高名重之人没有几个能有善终,而要将权力推让几成,才能保持晚节,天京攻陷之后,曾国藩便立即遣散湘军,并做功成身退的打算,以免除清政府的疑忌。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思想倾向,说明曾国藩善于从诸子百家中吸取养分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容闳说,曾国藩是“旧教育中之典型人物”。无疑,在曾国藩身上,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基因,正是这些基因,才使曾国藩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三个不朽”人物之一和最后一个精神偶像。世谓曾国藩以禹墨为体,老庄为用,实则曾国藩在1858年以前以禹墨为体,申韩为用。在1858年以后,始改而趋巽顺。如果我们将曾国藩的一生处世划分为三个阶段,我们能发现其中各有特点:第一阶段,为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时期,第二阶段,为擘画经营,功德圆满之时;第三阶段,为自慨自抑,持盈保泰,不在胜人处求强的平和时期。由此可见,正是曾国藩一生“三变”才成全了他的大业!通过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之所以求变,是因为他深谋远虑和老练成熟。一个人的事业越大,所遭遇的种种人与人的冲突就会越大,一个人如果没有和人打交道的高超技巧,没有把各种情况都考虑周全的头脑,灵活应变的手段,就根本无法驾驭大的局面,将很难成大事。从阅历中提炼社会经验,恰恰是我们年轻人最缺少的东西,所以我们走向社会之后,尤其要强化对社会经验的学习。一个人能看清自己的现状,心态就会平衡许多,就能以一种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和认识这个世界,并且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无维者 妖孽强龙 重金求子上错床,美女总裁赖上我 金蓄源集团 离婚后,我成了前妻高攀不起的神 傲世医仙 神豪系统:恋爱十倍返现 兽魂是蝌蚪?我反手召唤神龙! 与舔狗的不解之缘 我的28岁傲娇女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