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韩变手一摊,很直接地说道,“我只能说尽力而为。”
最有把握治好赵信的,恐怕就是张仲景了,可人家远在江东,韩变只是凭印象记得张仲景当过长沙太守,如今他在没在那里,肯不肯远赴千里来救治赵信,韩变自己也不敢确定。
他只能让周医师尽量先保住赵信的性命,再想办法让人去请张仲景,或是在这期间找到医治伤寒的法子。
治愈赵信,韩变并没有绝对的把握。
听到韩变这么说,赵信眼中的神光顿时黯淡了下去,随后用一种嘲讽的表情看着韩变。
“你想要我二弟投效你,可是你知不知道,若是你治不好我,我死在你府中,你不仅得不到我二弟的投效,反而可能会受到他的迁怒?到时候,你岂不是亏得厉害?”
韩变嘴角微微掠起,赵信说的这种可能,他早就考虑到了。
诚然云哥脾气不像张飞那么暴,可若是赵信去世,他未必会保持住理智,迁怒于韩变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那又如何?赵云虽然很牛,但比起韩变目前的大敌袁绍和公孙瓒来说,身单力薄的他还差了点意思。
反正韩变是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因为这多得罪一个赵云也没什么。
相比起来,得到赵云投效的诱惑远远大于得罪赵云的危险。
还有一点韩变是一直闷在心里的。
之前他想救治赵信完全是想刷赵云的好感度,可现在还是如此吗?
恐怕未必吧,如此一个汉子,如果被病魔打倒了,那也太过可惜了。
他并没有向赵信解释这些,而是说道:“那是我的事,不劳你费心。我现在担心的是,某人一心求死,别到时候明明能活命,却反而一命呜呼的好。”
赵信笑了两声,插着手,很是轻松地说道:“你就放心吧,有蠢货帮我治病,我高兴还来不及,求死做什么?到时候,我若是活下来,就告诉云弟你绑过我,让他替我出气;若是我不幸死了,还有我云弟帮我报仇。对我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我求死做什么?我只希望你,到时候不要哭鼻子。”
韩变也笑了,赵信这么说,那他应该便会配合治疗的,这也让他放心不少。
若是赵信诚心不配合,那就算张仲景现在就站到他面前来,也救不了他。
走出房间,韩变突然又想起,当今世上,医者何其之多,其中庸医固然不少,但有真本事的良医,却也同样很多。
哪怕那些医生本事不如张仲景,但说不定就有谁有一两个好方子,能救赵信。
想到这里,韩变马上回到太守府衙,下达了一个又一个的命令。
第一个命令便是派人去长沙一带寻找张仲景的踪迹,找到之后,便说明情况,请张仲景来常山治病。
若是张仲景不肯来,那也简单,就用跟“请”赵信一样的法子就行了。
虽然这样很对不起张仲景这样一个济世良医,但事急从权,也顾不得这许多了。
第二个命令则是布招贤榜文,重金奖赏能医治伤寒,抑或是能提供相关良方的人。
双管齐下,就不信救不了赵信的性命!
传第二个命令的侍卫刚走出正厅,韩变就猛地一拍脑门。
“我怎么把这事忘了!”
他救赵信的初衷是想招揽赵云,招揽赵云是因为他手下很缺人才。
而在三国历史上,不止一人面临缺乏人才的窘境,而其中一人,便想出了一个招揽贤才的好办法。
那个人便是曹操,办法则是布“求贤令”。
如今自己已经重金求医者了,为何不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布“求贤令”?
无论是武者、文人,还是医者、匠人,只要有足够的才能,便能得到重用。
当然,韩变没有曹操那样的文采,写不出曹操那样的“求贤令”,可是只要他能点出自己“唯才是举”的意图,不也可以起到差不多的效果?
韩变连忙追回之前那个侍卫,随后大踏步走去政厅,寻找闵纯、耿武,向他们说明自己的想法。
对于韩变的想法,两人倒没有多惊讶,在他们看来,韩变所谓的“求贤令”,和他们招募郡守府属吏,并没有多大差别。
而两人成天疲于政事,也感觉非常劳累,早有再多招募人手的想法。
虽然韩变招募医者的想法有些怪,但这种“附加”的条件,两人也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
于是三人一拍即合,找来侍卫,下达命令。
布“求贤令”。
“求贤令”的句义很浅显易懂,中心思想就一点,不管你来自何方,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是不是人,只要你有一定的才能,来到常山,常山一定会重用你。
同时,为了检验“贤者”们的真才实学,一个月之后,真定县郊外,将会举办一次测试。
习武之人同台竞技,文人则用文章、策论之类的方法考察,医者、匠人也都有类似的考察方法。
这篇由韩变定下基调,耿武抄刀润色的“求贤令”很快便新鲜出炉,经多次抄写之后,向四周流传出去。
冀州,邺城,政厅之中,韩馥手里拿着一张纸,看了会儿,递给“身体有恙”的沮授。
沮授接了过来,口中念道:“求贤令:今常山……”
放下那页纸张之后,沮授的嘴角有了一丝笑意。
“公与,你怎么看?”
韩馥问道。
沮授沉吟了一下:“守义的进步很大,他已经意识到人才的重要了,不过嘛。”
顿了一下,沮授才继续说道:“这‘求贤令’的效果……不好说,不好说。”
冀州,清河国,许多人围在一起,仔细得盯着一面墙上的纸张,其中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人看得尤为认真。
“现重金悬赏能治伤寒之医者,若有良方让出,亦有重赏。”
“伤寒吗?”中年人口中喃喃道,“还有几分意思,我便去常山看看。”
并州,太原;兖州,山阳……
冀州周边的州郡,无数人看到了韩变所的“求贤令”。
许多人嗤之以鼻,但心动之人,却也不少。
这些人在思量一番之后,相当一部分人,当机立断,向常山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