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并不在于说得多么流利,多么滔滔不绝,而是在于是否善于表达真诚。善于在言谈话语间表达出自己的真诚的人,能够把自己的心意传递给听者,使听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打动听者的心;而流畅但缺乏诚意的话语,就像没有生命力的绢花一样,虽然美丽但不鲜活。有一位老师写了一本《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书,出版社没有给他稿费,而是让他自行推销一千册作为报酬。对那位老师来说,这远比讲课要难得多。为了把书推销出去,他在学员队搞了一次演讲,他说:“当老师的在这里推销自己写的书,总不免有些尴尬。不过,如今作者也很难,写了书,还得卖书。出版社一下压给我一千册,稿费一文没有,所以我不推销不行。这本书写得怎样,我自己不好评说。不过有两点可以保证:第一,这本书是我用三年时间完成的,是我心血的结晶;第二,书的内容绝不是东拼西凑抄下来的,是我自己长期思考的见解。前不久,这本书被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评为社科类图书的二等奖,这是获奖证书。说实话,对于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搞推销比写书还觉得难,只是硬着头皮来找大家帮忙。不过,买不买完全自愿,决不强迫。如果觉得这本书对你有用,你又有财力就买一本,算是帮我一个忙。谢谢。”
他的这次演讲立即产生了效果,一次就卖掉了300多册。这位教员不是专职推销员,但是他却获得了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功就在于他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的真诚,赢得了听众的信赖。这再一次说明,在讲话中学会表达真诚要比单纯追求流畅和精彩更重要。面对大众讲话时,诚挚的态度能够直接影响听众的情绪,关系到听众对讲话内容的接受程度。诚挚、热情、坦率的讲话能够吸引听众,能够缩短讲话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使听众始终为讲话者的诚恳坦白所打动,大大增强讲话的实效。邢台地震的第二天,周恩来总理不顾频繁余震的危险,怀着沉重的心情,赶赴灾区看望受灾的群众。当时春寒料峭,裹着沙砾的西北风一阵紧似一阵。总理看到数千名群众迎风坐着等他讲话,当即对县委书记说:“风沙这么大,怎么让老乡们朝着风坐呀?你说,一个人跟几千群众相比,哪一方面更应该照顾?”
接着又用深沉的语调说,“我是作为国家总理来看望受灾群众的,但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你想想,共产党人哪有让群众吃苦在前面自己吃苦在后的道理呢?”
他亲自指挥群众朝南坐下,自己绕过去,站在一个木箱上,迎着漫天风沙向群众讲话。当总理号召灾区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时,群众激动得热泪盈眶,总理讲一句,大家齐声响应一句。当总理讲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你们恢复了生产,重建了家园,我再来看望你们”时,几千名群众一齐站了起来,口号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周总理不愧为卓越的政治家、演说家,他讲话的魅力就在于他善于把共产党人关心人民疾苦的诚挚感情注入自己的讲话之中。这样的讲话当然富有感染力,能够深深地打动灾区群众的心,使群众精神振奋地投入重建家园的工作中。高明的演说家总是用真实的情感、竭诚的态度去呼唤人们的心灵,使它振奋、感化、慰藉、激励。对真善美,热情讴歌;对假丑恶,无情鞭挞。用诚挚的心去弹拨他人的心弦,用善良的灵魂去感化他人的胸怀。让听者闻其言,知其意,见其心,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就会令讲话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产生磁铁般的影响。真诚的态度是成功的交际者的妙诀,也是演说者和听众融为一体、在情感上达到高度一致、在情绪上引起强烈共鸣的妙诀。那种把自己看作是凌驾于他人之上的布道者,或自视为高人一等的儒士、学者,开口就是“我要求你们”“大家必须”“我们应该”这类的命令式词句,或用满口堂而皇之的言辞掩饰自己的真情,听众是绝对反感的。所以,当你说话时,不要忘记满怀真情实感。情感可以熔化坚冰,动情的语言可以消除人与人心灵的隔阂,情理交融的语言可以令人心悦诚服。缺乏真诚,你所说的话就会苍白无力、枯燥乏味。要想打动人心,说服对方,你就需要在你的话语中倾注你的真诚和真情。因此,在说服他人时,真挚的情感和入情入理的说服方式是成功说服对方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