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亮剑生存法则 > 第十六章 亮剑出招要进退有序

第十六章 亮剑出招要进退有序(1 / 1)

剑术讲究步法,也就是要讲进退。进是追求对敌胜利的需要,退也是保存力量的必要策略。李云龙进时可以率师部几十号人冲到敌军的腹心地带,退时也有舍弃一个主力团的断腕之举。只知进的人是一介莽夫,进退有序的人才是亮剑、用剑的高手。1.维护与还击合为一体李云龙非常清楚什么时候该退却,什么时候该反击,他退却时,对方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反击时,则会让对方为自己的肆意冒犯而后悔不已。他判断该不该还击的标准就是对方的行为是否对自己造成了原则上的伤害。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碰到很多冲突、矛盾,而李云龙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我们就很有启示。一个人处于现实之中,其实就是处在了一个多重的矛盾“磁场”里,如自身的、自身与外界以及外界因素之间的各种层次大小不一的矛盾冲突。所有这些,倘若处理不好,足以让人失去举动的方寸。在NBA1985—1986赛季结束时,乔丹的左脚有一点儿微伤,公牛队经理克劳斯对乔丹说:“你是公牛队的财产,我们有权告诉你,你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

这一句话足以冒犯乔丹神圣的个人原则,他有些恼怒,但是,良好的个人修养使得他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气。他在自传中说:“他们说,如果我去参加任何比赛,他们将处罚我。我回答说:‘你们不能控制我的时间,夏季是我的时间,每年8个月我为公牛效力,但我不是任何人的财产。’几周后,他们听说我要去拉斯维加斯参加一场球赛。当我到拉斯维加斯后,克劳斯送来了一个小条说:我们知道你不会参赛,但如果你参赛,我们将处以最高的罚金。我火了。我到场上一看,见到克劳斯一帮人正在前排座位上,他们是要监视我。这时,北卡罗莱纳队正在更衣室里更衣,我走进更衣室说道:‘给我球衣。’我参加了比赛,他们真想罚我,但我有‘为爱打球而打球’特殊规定的保护,他们未能得逞。克劳斯一帮人把每一个人都当作可吃的肉一样对待,他们也想这样对待我。”

乔丹继续写道:“我从来不是为金钱而打球的。对杰里·劳恩斯多夫(公牛队老板)而言,钱永远是一个问题。他们不知道的是我的自尊心,他们不能触犯的正是我的自尊心。我有我的自尊心,不管人们说什么或做什么,都不能改变我的自尊心。”

乔丹发火了。他用自己的行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并取得了成功。在这里,乔丹维护自我尊严与挣钱,遵照内心指示与反击公牛队经理与老板,都构成了冲突矛盾,任何失之偏颇的举动,都有可能造成只能得其一或干脆都失去。因此,能将维护自我与反击对手巧妙地合为一体,便是找到了矛盾的平衡点的最佳策略。可贵的是,乔丹做到了,取舍得失在他那里被理智地处理,从而使他将自我的损害降到了最低点。这是对具体的事情而言。面对人生的整体状态,我们显然都想把它调整到最好的程度。但为什么在绝大多数的时候,有许多人却常常陷入紧张甚至痛苦呢?仔细探究一下,这一切恐怕都是因为他们自己“选择”让身外的人和事来烦扰、伤害自己。试想,如果你能对于那些越惹越麻烦的事物转过背去,你将永远不知道烦恼是何种滋味。就像有些人什么事都要说闲话,他们总是说大话,一切事情都要看得很严重,制造争执和神秘感。其实你完全不必把牢骚放在心上,否则就会让自己没来由地忧心忡忡,把应该抛诸脑后的忧虑放在心上,这是舍本逐末的行为。许多事情在当时看起来很重要,其实如果不予理会,也只是无关紧要的事;而有一些事情原本是琐碎的,如果你去注意,它却变得不容忽视。事情在开始时很容易处理,但是到后来可就使人棘手了。有时,药方就是致病根源;让事情自然发展是人生最令人满意的法则。记住:是你选择让事情来烦你。你大可以轻松地选择不去注意那些恼人的冒犯者,不去考虑琐碎而且不值得你关心的事务,这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你不予回应的事就无法拖住你,无法让你陷入徒劳无益的纠葛,这样不会伤到你的尊严。对付恼人的小角色,教训他们的最好方法就是不理不睬,抛之脑后。学着打出轻蔑这张牌,如此一来,就是由你界定冲突的状况,一切都是依照你的条件来进行。这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姿态:维护自我与反击对手在你手里合为一体,你尽可以轻松应对任何人和事。注意瞧瞧这套战术如何激怒别人——他们的作为大半是要引起你的注意,当你不理不睬时,他们便会被挫折得踉踉跄跄。与其不经心地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让别人察觉你是多么的关心、焦虑,因而让问题显得更严重,不如扮出不屑一顾的贵族姿态,不必屈就自己承认问题的存在,往往明智得多。懂得如何丢出轻蔑这张牌,这是最“圆滑”的报复。因为有许多人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有杰出的对手,我们根本对他们一无所知。没有一种报复比得上遗忘,因为这埋葬了那些毫无价值的人,使其默默无闻归于尘土。所以,我们不妨效仿一下李云龙处理矛盾的方法:对于琐碎、微不足道的骚扰和冒犯,强而有力、动作过猛的回击就是浪费自己的功力;而对于非还击不可的冒犯,不做反应也近乎苟且忍辱。所以,面对那些我们所必须面对的一切,将自我维护与反击对手二者巧妙平衡处理,就像一个一手拿矛,一手持盾的士兵那样,攻防有致,稳扎稳打,也许算得上是一种最为高明的人生兵法。2.越是高手越要学会含而不露大战过后,敌军指挥官毫不知道将自己打的一败涂地的李云龙是何许人也,这也间接反映了李云龙露中有隐,他在战场上出尽风头,但在权力与职位上却甘于淡泊。一个聪明人不单要能够进取,也要懂得自保,一手持矛攻击别人的同时,另一只手也该牢牢握紧盾牌,提防别人的攻击。一般而言,在某一方面很“有两下子”的人,往往会很容易赢得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容易实现自己心目中的人生目标,或者他本身就已经面带笑容地站在胜利的终点上了。然而,在他的出击进取已经取得这样的成果之后,他手中那把锋利的“矛”又该如何处置呢?刀枪入库,这显然违背了“征途险恶、矛不离手”的基本原则;那么乘胜再战、一往无前呢?这或许很符合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然而,有一项必须注意的事项千万不能忘,那就是必须给自己再配备上合适的盾牌;即使在此之前,已经一路奋不顾身地冲杀过来了,但此时,在更高级别的“战斗”之中,更需要为自己尽可能多加几道“保险”。要知道,越是高手,所遭遇的对手的杀伤力也就会越强大。隋代薛道衡,十三岁时即能讲《左氏春秋》,在隋高祖时,做内史侍郎,炀帝时任潘州刺史。大业五年,被召还京,上《高祖颂》。炀帝看了很不高兴,说:“这只是文词漂亮而已!”

炀帝为什么持如此态度呢?因为他本人正是一个自认文才高而傲视天下之士的人,并且嫉妒心极强,不想让别人超过自己。御史大夫乘机说道衡自负才气,不听训示,有无君之心。于是炀帝便下令把道衡绞死。天下人都认为道衡死得冤枉。其实这不正是因为他的“矛”足够锋利而相应地“盾”却不够坚固而导致命丧黄泉的吗?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庄子》中提出“意怠”哲学。“意怠”是一种很会鼓动翅膀的鸟,别的方面毫无出众之处。别的鸟飞,它也跟着飞;傍晚归巢,它也跟着归巢。队伍前进时它从不争先,后退时也从不落后。吃东西时不抢食、不脱队,因此很少受到威胁。表面看来,这种生存方式显得有些保守,但是仔细想想,这样做也许是最可取的。凡事预先留条退路,不过分炫耀自己的才能,这种人才不会犯大错。这是现代高度竞争的社会里,看似平庸,却是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的一种方法。南朝刘宋王僧虔,是东晋王导的孙子。宋文帝时官为太子中庶子,武帝时为尚书令。年纪很轻的时候,僧虔就以善写隶书闻名。宋文帝看到他写在白扇上面的字,曾赞叹道:“不仅是字超过了王献之,风度气质也超过了他。”

当擅长书法的宋孝武帝即位后,想一人以书名闻天下时,僧虔便不敢再露出自己的真迹了,而是常常把字写得很差,因此而得以平安无事。所以说,越是手中之“矛”锋利无比的人,越是有必要把自己护身的“盾”打造得更为坚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二者相得益彰,而不是相反。在西汉时洛阳有一位男子因与人结怨而处境困难。许多在当地有头脸的人出面当和事佬,但对方一句话也听不进去,最后只好请大侠郭解出面。为了排解纠纷,郭解晚上悄悄地造访对方,热心地进行劝服,对方逐渐答应让步了。这时,如果是普通人,一定会以对方的转变而沾沾自喜,但郭解却不然。他对那位接受劝解的人说:“我听说你对前几次的调解都不肯接受,这次很荣幸能接受我的调解。不过,身为外地人的我,却压倒本地有名望的人,成功地排解了你们的纠纷,这实在是违背常理。因此,我希望你这次就当作我的调解失败,等到我回去,再由当地的有威望的人来调解时才接受,怎么样?”

这种做法看起来实在是异于常人,但细想起来,难道不正是一种使自己免遭众人嫉恨的明智之举吗?如此既保护了自己,又留下了为人称道的功绩。谁能说郭解不是大智之人呢?比较起来,那些极力显示自己的“矛”锋利,身上却一无遮拦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愚若智啊。3.出招要动静结合亮剑出招归根结底,目的只是一个,那就是一方面能让自己朝着预定的成功目标贴近,并最终猎取到手;另一方面,就是要保证在这个过程之中,能把各种外来的打击和潜在的危险降到最低。这也正是李云龙能赢得辉煌战果的原因所在。这种战术将动与静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矛”“盾”并用,攻守兼备。在人生角斗场上,高手们各显其能,他们用自己的成功结果充分印证了这一策略的“先进性”。历史上这样的实例可谓不胜枚举。唐高祖李渊建立唐王朝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勾结,多次陷害立有大功的秦王李世民,兄弟间一场生死拼杀在所难免。李世民身边的文臣武将屡次进言,劝李世民早作打算,抢先动手。李世民每到这个时候,便会面带苦容,叹息不止,说:“我们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弟,纵是他们的不对,我又怎么忍心呢?还是委屈一下吧,时日一长,他们也许会知错而改,一切烟消云散。”

别人都十分着急,深怪他心有仁念,坐失良机。李世民对此如若未闻,暗中却把他心腹的将领尉迟敬德等人找来,对他们说:“你们的好心,我岂能不知?不过现在我们安排未妥,事无头绪,又怎能草率行事呢?事若不密,为人察觉,只怕我们先得人头落地了。还望各位详作筹划,切勿泄露。”

高手出招不会乱舞一通,还是要讲究进退,讲究动静结合,这样才能你它一招制敌,提高做事的成效。李世民边忍边动,加紧布置。由于他表面从容安静,处处示弱,李建成、李元吉果真被欺骗,暗中得意。他们按部就班,一步步地实施整倒李世民的计划,只想假以时日,不愁大事不成。不久,有报说突厥兵犯境,李建成便保举李元吉为帅,带兵迎敌。李元吉又乘势请求李渊把秦王李世民的兵马归他指挥,李渊答应了他的要求。李世民和他的文臣武将一眼便看穿了他们的阴谋,李世民见群情激奋,故做痛苦的模样安抚众人说:“皇上既已同意,看来我只能束手待毙了。这是天意,我又能怎么样呢?”

众人见此,信以为真,不禁泣泪苦劝;有的还要告辞而去,以示抗议。只有几个知情者以目示意,不露声色。这时又有人进来密告李世民,说太子与齐王早已定下计谋,只等李世民等人给齐王出征送行时,便要密伏勇士,趁机全部杀光,然后太子登位,封齐王为太弟。众人听此,皆发怒喝,情绪更为激动。李世民见火候已到,这才长叹一声,对众人说:“我是被逼如此,各位都是明证。事已至此,只有先发制人,我们才能铲除强敌保全性命。”

李世民分兵派将,伏兵于玄武门。第二天,李建成、李元吉上朝在此经过,伏兵齐出,他们二人猝不及防,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死,李元吉被尉迟敬德砍杀。没过多久,李渊便让位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李世民的这种表面静止,暗中动手的“矛”、“盾”并用策略,可谓一箭双雕。一是麻痹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二是激起了手下文臣武将的义愤情绪,待时机一到,自然一举成功。倘若明着与之对抗,则不但要大大损耗自己的力量,也会因此招来非议,于名声有害。与这种“静”与“动”的策略相似,兵法上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则更让敌人出乎意料,防不胜防。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四十万大军挺进关中,意欲攻下咸阳。这里土地肥沃,是秦王朝的核心地区,所以秦兵把守得很牢。进至函谷关时,他才获悉,刘邦的十万大军早已攻占了咸阳城,并自立为关中王了。因为当时农民起义军领袖楚怀王曾许诺:反秦的起义军中,谁第一个攻下咸阳,谁就为关中王。刘邦的战绩激怒了项羽。他率兵逼进关中,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东面)扎下营寨,并宣称要消灭刘邦。这时,刘邦在兵力上处于劣势,不能与项羽对抗。所以他亲赴鸿门想稳住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刘邦。席间,项羽的谋士范增示意项羽的堂弟项庄在刘邦座前舞剑,企图乘机刺杀他。因为在范增看来,今后刘邦必将是项羽的劲敌。但由于张良和樊哙的保护,刘邦在终席前以“如厕”为借口,逃离了项羽的营寨。结果,刘邦把咸阳和关中让给了项羽。项羽则在公元前206年自封“西楚霸王”。他的势力范围在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地区,并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中国其余地区被分为十八个封地。项羽希望刘邦离他愈远愈好。于是就把汉中封给了刘邦,也就是今四川东部和西部地区以及陕西的西南部地区,再加上湖北一小部。刘邦也就因此获得“汉中王”的称号。自此也就有了汉朝的国号和年号。为了防备刘邦今后有非分之想,项羽把与汉中相邻的关中分成了三部分,分别封给三个秦朝降将。直接与刘邦相接的雍王就是原秦将章邯。这样一来,刘邦不得不离开关中。在从关中迁往汉中途中,他命人将途中的一条一百多里长的栈道烧毁。此举一方面可以防止诸侯,特别是章邯军队的入侵,另一方面也可以迷惑项羽,似乎刘邦再也无意回关中了。过了不久,还是在公元前206年这一年,没有得到项羽分封的田荣在原先齐国地区起兵反对项羽。刘邦命韩信做好进攻关中的准备。为了蒙骗敌人,韩信派一些士兵前去修复栈道。章邯得知,觉得十分好笑,说:“想用这么几个人把栈道重新修好,简直像儿戏一般。”

其实韩信并非真的打算从栈道进攻关中。就在重修栈道开始后不久,他已率领刘邦军队的主力从一条小路,即故道(今陕西凤翔西北)迂回到了陈仓。章邯仓促应战,结果大败。这种做法似乎有明里一套,暗中一套的嫌疑,然而原来就不无残酷的人生战场上,这种以动为“矛”进攻、以静为“盾”护驾的招式,既是颇有实效的,也是不应加以否定的,李云龙的成功已经印证了这一点。其实现实中的人情和算计不正是虚虚实实、捉摸不定的吗?如果不能去很好地运用适当的策略应对,就会被无情地挤竞出来,更不要说掌控局势,夺取最终的胜利了。4.虚实中的进退招法兵法上讲究“虚而实之,实而虚之”。李云龙虽未读过军校,对这一战术却也颇为精通。他可以将手中的兵器全部隐藏起来,迷惑最狡猾的对手。这种疑兵之计不可谓不高。这种策略同样适用于人生竞技场,只有把握了虚实进退之道才能各种情况下应对自如。“矛”与“盾”作为人生战场上的一种兵器,不管如何,只要一拿出来,就理所当然地会引起对手的警觉和防备,并且会想尽一切办法将其破解掉。因此,善于将“矛”“盾”的功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出来的高手,往往会制造出一种虚实不定的形势,在对手的不知不觉中,将他的攻击化解掉,而同时又给其以致命的打击。民国时期,在上海有家当铺。掌柜的是位年逾六旬的老师傅,他经营当铺已四五十年,收徒不下百余人,同行中人都尊敬地称他老前辈。然而,这位老前辈谨慎一生,疏忽一时,在一次典当中受了骗。一日午后,老前辈静坐于柜中。这时忽来一人,郑重地取出一颗大似豆、且精圆光润的冬珠,要求典当。老前辈细细品鉴之下,认定那冬珠乃千金珍品,遂邀请来人入内室商量质价。来人坚决索要500元,老前辈还以300元,双方讨价还价。最后,来人声称急用钱,请老前辈加到450元,另以小珠20颗再质50元,凑成500元。他顺手取出珠一颗,说道:“其他19颗等我回店取来。”

老前辈答应了。过不多时,那人果然手持一盒又来,把小盒递给老前辈,说道:“这盒里共50粒,请您细细选之。”

老前辈全神贯注地在盒内精选小珍珠,那人则在一旁冷嘲热讽,继而说道:“您的缜密,可谓到家了,还是请您先收起冬珠,不要光在小珠上斤斤计较,须知我一周之后,即来赎取的。”

老前辈闻言,顿时感到惭愧,忙将大小珠一起收藏,然后取出钞票,交给对方。那人走后,老前辈遂将冬珠重新审视一番,顿时大惊失色:原来所谓冬珠系赝品。老前辈努力回忆方才之情景,断定骗子所持求质珍珠是真的,后来利用挑选小珠的机会,以同样的假珠换了真珠。老前辈受了诈骗,心中怏怏不乐,更觉从此名声扫地。为了挽回名声和那笔钱款,他陡生一计:他用假货骗我,我也以假珠骗他。想到这里,遂去谒见典东,自请辞职。临行的前一日,老前辈忽然发了大批请帖,将典当同行和珠宝业中的代表,共100余人,邀至某大餐馆设宴话别。席间,老前辈取出伪珠,道出原委,客人们接过珍珠相互传观,连连称赞那冬珠制造精巧,虽然是假货,但很难分辨。老前辈起身,对众宾客道:“老夫一世英名,断送于此;毕生积蓄,赔了一半。这是我一时疏忽,咎由自取,不须怨天尤人;但是那个骗子手握如此精巧的伪珠,更用种种骗术乘机以进,老夫恐怕众人上当受骗,所以在我辞职归家之前捣碎此珠,斩草除根,永绝后患,以解我心头之气!”

言毕,手持铁锤,猛力一击,伪珠顿时粉碎,座客掌声四起,老前辈仰头哈哈大笑。随后宾主干杯,尽情畅饮。第二天,老前辈佯装身体不舒服,暂缓动身。中午,忽来一人,将手中的当票交予店员,要求核算本利。店员接过一看,正是老前辈受骗的那笔生意!心里不免一惊,昨日那颗伪珠已被当众捣碎,这可怎么办!想到这里忙入内室找老前辈,惊叫道:“老前辈,大事不好了,那人来赎冬珠了。”

老前辈听了,大喜道:“他果然来了,我知道他一定得来!”

当即取出原珠,让店员交还来人。那人端详了好一会,默默无言,转身离去。这时,店员很感奇怪,昨日眼见此珠已被击碎,今日怎会完整如初?原来,昨日席间传观的是那人的原物。而后砸碎的,则是预先准备好的另一颗假珠。在座诸人并没觉察到,但那骗子听到这个消息,贪心再起,故而持票取赎,意图借此大敲竹杠,哪里知道却中了老前辈的圈套!与狡猾的对手周旋不但要虚招实招并用,而且要“矛”与“盾”齐上阵,攻中有防,防中带攻,虚实相间,攻防结合,才能让对手对自己既无懈可击,又难以招架。民国骁将蔡锷将军,在与袁世凯斗智中,把虚实相间的矛盾兵法应用得可谓是滴水不漏。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想拉态度“暧昧”的蔡锷入伙,便以组阁为由,召其进京。蔡锷抱着放弃主义的态度,整天饮酒狎妓,在八大胡同流连忘返。尽管如此,袁仍不放心,每天都要派密探监视蔡锷的行踪。不久,袁氏称帝,蔡锷内心作痛却不动声色,也欣然劝进,晓谕部下拥戴帝制。蔡锷还整天与袁氏帮凶六君子、五财神、八大金刚等人周旋,甚至帮助筹备登基大典。袁氏疑虑稍减,并拿出巨款收买蔡锷。蔡锷暗中把钱存下以做日后大举经费,表面上更是沉溺于酒色,还经常留宿名妓小凤仙之处,甚至为此闹到法庭要与夫人离婚。这下子,袁世凯放心了,把密探全部撤掉。对此,蔡锷仍没什么反应,反而整日忙于广置田产,修造房屋,收集古玩,连公府召见也难得一见他的影子。一天傍晚,蔡锷在小凤仙的住所举行宴会,遍请六君子、五财神等人,席间欢声笑语、丝竹齐鸣,加上猜拳行令,谑浪欢呼,一派花天酒地之象。蔡将军大饮大嚼,兴致欲狂,终于酩酊大醉,呕吐狼藉,来宾们也都酒意十足,畅然散去。次日天未破晓,小凤仙推醒蔡锷说:“时间已经到了。”

蔡将军猛然而起,悄然离去,赴天津,去日本,转道海上至云南。至云南独立,其他各省继起响应,人们方才领悟其深远之计。蔡锷将军之所以纵情声色,购置田产,与妻子离婚等等,都不过是故意掩饰自己的真实面目,麻痹老奸巨猾的袁世凯,以为日后脱身做掩护之“盾”。对此,老奸巨猾的袁世凯毫无察觉,等达到目的后,手中长矛锋芒毕露时,袁氏也只能梦醒无奈,徒然懊悔。看来,“矛”与“盾”在特定环境下的应用,也是很需要讲究策略的。因为处于复杂条件下的我们,即使有利矛坚盾,也总是不能随心所欲;很大程度上,对手的实力和“狡猾指数”才是我们灵活运用每一种策略的依据,这一点,应是必须加以注意的问题。5.无敌高手的剑从不出鞘李云龙从来就没有争权夺利,与人攀比之心,遇到可敬的对手,他会赞叹一句“是条汉子!”

对于自己的战友,他只在乎谁能抢到硬仗打,却从不在职位高低上计较,换句话说他只把自己视为对手,从不挺着脖子跟别人较劲。这种精神对现代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能少几分争强好胜之心的话,很多人也就不会那么心累。人人都有攀比之心:希望自己比别人强,比别人出名;希望自己是个大人物。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人们就开始拼命地去“攻城掠地”,有的甚至把自己弄得头破血流。但到了最后,却往往会发现,除了“累”和“茫然”以外,自己竟一无所得,害人不浅啊!几年前,马思尼自己创业当老板,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不料,就在公司的业绩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突然决定把公司交给太太经营,自己则转到一家大企业上班,月薪骤减为6000美元。为此,太太一度无法理解他:“你们男人到底在想什么?”

马思尼透露,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对方应允他可以拥有一间单独的办公室,旁边摆着一台音响,每天愉快地听着音乐工作,而这正是他一直最想过的日子。马思尼并不想做大人物,所以他也从不认为自己就一定要当老板,有些事其实可以让别人去做。不过,他观察到大多数人好像都非得做个什么头儿,觉得有个头衔才有面子。有一回,他听到一位年轻的同事要求升头儿,理由是:“我的同学掏名片出来,个个都是头儿,只有我不是,我都被他们比下去了!”

马思尼承认,很多人不能接爱“你比我好,你比我强”,总觉得自己一定要赢过别人。以前,他也有过同样的想法,到后来则发现这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枷锁”。于是,他渐渐学会“欣赏”别人的成就,而不是处处跟别人比。“我跟别人比快乐!”

他说,也许别人比我有钱,做的官比我大,但是,却比我活得辛苦,甚至还要赔上自己的健康和家庭。马思尼说,他这辈子最想做的是当一名“义工”,虽然没有名片也没有头衔,但却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人,“我希望能在五十岁之前,完成这个心愿”。但大多数人往往是以工作和行动来决定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这种人处处以目标为取向,他们在乎实实在在的好处,例如,口袋里有多少钱、开什么车、住什么房子、担任什么职务等等,此外的东西对他们显然不重要了。曾有一个笑话将“开同学会”比喻为“比赛大会”,看看谁的成就比谁好,谁赚的钞票比谁多。“嗯!这家伙这几年混的不错,现在已经爬到总经理的位置了!”

“那小子更风光,有自己的别墅,开的还是八缸名车!”

看到别人比自己混得好,就浑身不自在,顿时觉得矮了一截。有一名中年男士,早年费尽心力,终于拿到博士学位,并且在一所著名的大学里任教,他的名字曾经连续两年荣登《美国名人录》,在学术界享有盛名。提起自己的成就,他最得意的是:“很多当年的同学都很羡慕我!”

当提及他的生活时,他的表情开始转为凝重。他承认自己几乎没有家庭生活:“我一天只睡五个小时,绝大多数的时间都用来做研究。我的太太常和我争吵,女儿也跟我很疏远,我从来没有带他们出去度过一天假,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工作。”

非得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累吗?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唉!你不知道,干我们这一行,不进则退,后面马上就有人追上来了!”

那么,感觉快乐吗?他愣了许久,最后终于说出真话:“凭良心说,我一点都不快乐,我恨死了我现在的工作!我只想好好坐下来,翘着二郎腿,什么事都不做。可是,我简直不敢回头想。以前,我的愿望只是想当一名高中老师。”

也许这种结局的对错我们不好直接评价。不过,下面的这个小故事也许会带给人们在这方面更多的思索: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的武士,成天喜欢到处流浪,并且沿途寻找剑客挑战。由于他的剑术高超,顺利地击败了所有的对手。年轻的剑客听说在北边的远方居住着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剑客,基于一心求胜的心理,年轻剑客决定去寻觅这位传奇人物,和他一较高下。费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在北方遥远的乡下见到了传说中的剑客。年轻的剑客心想:“对方一定是一位相貌堂堂、气质出众的伟大人物。”

谁知,他第一眼看到的竟是衣着邋遢、不修边幅、长相普通、体型瘦小的老头,更出人意料的是,老头的剑已经锈得无法再从剑鞘中拔出来了。年轻剑客上前说明来意,但老头不理他,只管低头专心吃着碗中的食物。忽然间,老头连眼皮都没抬起,伸手用筷子从空中夹住了四只苍蝇,一字排开放在桌子上面,然后继续低着头吃饭。年轻剑客看得目瞪口呆,发现自己根本不可能在剑术上胜过这位老头,他的傲气顿时消失无踪。后来,年轻的剑客拜这位老头为师,多年之后,他的剑也同样锈在剑鞘里。年轻的武士由此觉悟到,他过去其实一直在进行错误的争斗,处处追求武艺和打败别人的能力。然而,真正的争斗应该是与自己的争斗,胜利应该是意识到自我,而不是一定要打败别人。没错,真正的武士应该是李云龙一样的勇士,而不是当一介只会梗着脖子跟别人较劲儿的赳赳武夫。6.做条能大能小的龙意气用事,只能进不能退是用兵的大忌,李云龙就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有时他可以率领几百人阻击敌军,情况不得已时宁可牺牲一个团也不恋战。这说明他的心态确实是非常冷静的。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这种聪明的做事方法,不识时务只知斗一时之气的人绝对算不上英雄。世间的英雄就像龙一样,能大能小,能升能降。大可以吞云吐雾,小可以隐藏于无形;向上升可以升腾于宇宙之间,向下降可以潜伏于大海的深处。俗话说,形势比人强,识时务者为俊杰。龙蛇之蛰,以求存也。只能大不能小,只能算条虫罢了。《三国演义》里有一个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一天,曹操邀刘备入府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过三巡,曹操问刘备:“你周游四方,一定知道当今的英雄,请简单说一说。”

刘备说了几个人的名字,曹操都摇了摇头。曹操接着说:“所谓英雄,就是要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刘备问道:“那么谁能称得上是英雄呢?”

曹操用手指了指刘备,又指了指自己,说道:“现在天下能称得上是英雄的人,仅你与我两人而已!”

刘备一听,大吃一惊,吓得手中的筷子都掉在了地上。好在此时雷声大作,刘备巧妙地借雷声掩饰住了自己内心的惊恐。刘备为什么会被吓成这样呢?因为他与曹操并不是一条心,他正在韬光养晦,他害怕曹操发现自己的意图。刘备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当然首先在于他脑中始终藏有一股收拾天下的霸气,这股霸气来自于他跟自己斗着一口气,也来自他跟曹操斗着的一口气,这就是做个乱世英雄而不屈居人下。刘备的事业其实就在于他聪明的做事方法,也就是为求存而善于蛰伏。但是,刘备在这一点上与曹操相比毕竟还稍逊一筹。刘备历尽艰辛终于有了东西两川和荆州之地。然而由于关羽的失误,荆州被东吴夺了过去,关羽也被杀害。刘备听说之后,悲愤交加,发誓要为关羽报仇,他要起兵伐吴。刘备的这一决定是建立在冷静的心态之上吗?不是。此时,他完全被自己悲伤和愤怒的心态所控制。赵云劝刘备说:“现在的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曹操虽然死了,但曹丕却篡汉自立为帝,神人共怒。陛下你应该讨伐曹丕,而不应该讨伐东吴。倘若一旦与东吴开战,战争就不可能立刻停止,别的计划就不能实施。望陛下明察。”

赵云的这番话颇有道理,确实是审时度势之言,然而,此时的刘备已彻底向心态屈服了,他已不可能审时度势了。他对赵云说:“孙权杀害了我的义弟,还有其他忠良之士,这是切齿之恨,只有食其肉而灭其族,才能够消除我心中的仇恨。”

赵云又劝说:“曹丕篡汉的仇恨,是大家的仇恨;兄弟之间的仇恨,是私人的仇恨。希望陛下以天下为重。”

刘备答道:“我不为义弟报仇,纵然有万里江山,又有什么意思呢?”

刘备已完全失去了理智,完全失去了审时度势的能力。感情用事的结果常常是彻底的失败。一个人有七情六欲是完全正常的,也是完全应该的,这也是人之为人的特征。所以,我们说:“一个做事不考虑感情的人一定是一个不成熟的人。”

然而,事情是复杂多变的,感情常常左右人们的理智,使人们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做出错误的分析和判断。因此,我们又说:“一个被感情左右的人一定是一个更不成熟的人。”

此时的刘备就是被感情左右了的人。在心态这一点上,他根本就无法与曹操相比。殊不知,曹操一家也曾被人所杀,他也曾有过切齿之恨。曹操平定了青州黄巾军后,声势大振,有了一块稳定的根据地,于是他派人去接自己的父亲曹嵩。曹嵩带着一家老小四十余人途经徐州时,徐州太守陶谦出于一片好心,同时也想借此结纳曹操,便亲自出境迎接曹嵩一家,并大设宴席热情招待,连续两日。一般来说,事情办到这种地步就比较到位了,但陶谦还嫌不够,他还要派兵五百护送。这样一来,好心却办了坏事。护送的这批人原本是黄巾余党,他们只是勉强归顺了陶谦,而陶谦并未给他们任何好处。如今他们看见曹家装载财宝的车辆无数,便起了歹心,半夜杀了曹嵩一家,抢光了所有财产跑掉了。曹操听说之后,咬牙切齿道:“陶谦放纵士兵杀死我父亲,此仇不共戴天!我要尽起大军,洗劫徐州。”

将曹操的遭遇与刘备的情况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刘备仅死了一个义弟关羽,曹操却死了一家老小四十余人,曹操的恨应该更大更强烈。然而,当曹操率军攻打徐州报仇雪恨之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吕布率兵攻破了兖州,占领了濮阳。怎么办?这边大仇未报,那边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如果曹操被复仇的心态所左右,那么,他一定看不出事情的发展趋势,也察觉不出情况的危急,就如同刘备伐吴一样。但曹操毕竟是曹操,他是一个十分冷静沉着的人,也是一个非常会控制自己心态的人。正因如此,他立刻便分析出了情况的严重性,他说:“兖州失去了,这就等于让我们没有了归路,不可不早作打算。”

于是,曹操便放弃了复仇的计划,拔寨退兵,去收复兖州了。曹操的这个决定正确吗?当然正确,因为,这个决定没有受他复仇心态的任何影响,完全建立在自己冷静的心态之上。因此,曹操能够摆脱这次危机,保住了自己的地盘和势力。与曹操截然相反,刘备伐吴的计划完全建立在复仇心态之上。这一心态使他不可能对局势做出客观准确的认识。他没有认识到东吴经营时间已经很长,孙权善用贤人,上下团结一心,绝对不像刘璋之辈那样柔弱;与此同时,北边曹丕虎视眈眈,随时都可能向刘备的蜀汉政权发动攻击,而自己的政权才刚刚建立不久,还需要进一步稳定人心;从大局来看,三国鼎立,魏国强大,蜀吴弱小,只有连吴抗魏,才能长治久安。然而,刘备根本就顾不得这一切,只凭自己复仇的心态而制定实施了伐吴的计划。因此,其失败是注定的。从某种角度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人是能够成为云中龙还是草中虫,是大龙还是小龙,不仅仅是你有无志气,还由你做事是否聪明决定的。7.实用为本是最简单的生存规则李云龙没有学过正统的战略战术,所以他的战术都是以实用为本的,就像他的刀法一样,没有花哨的招术,每一刀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如果被繁琐的规则束缚住了,他就很难品尝到胜利的甜美,套句名言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有限的,职位是有限的,成名的机会是有限的,财富是有限的,甚至美丽的女性都是有限的。这比如一只苹果放在那儿,它的大小是固定的,分吃的人数是固定的,有人多吃一口,就必然有人少吃一口,有人多吃两口,就会有一个人吃不到。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那些会混事的人把那只苹果给抢走了,他吃不完可以扔掉,而其他人只有看着别人啃吃香甜苹果的份,自知抢夺不过,就只能指望着别人分一点给自己。那些会混事的人无所顾忌,无所畏惧,无所约束,占去了本来可以属于其他人的名望、地位、财富、美女,使富有的更为富有,贫穷的更为贫穷,就像《圣经·马太福音》里说的:“那已有的要让他拥有更多,那没有的,连他仅有的也要夺去。”

但是,如果我们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只听从来自我们内心的那个声音:我要成功,我要幸福,勇敢地把这些准则抛到一边,管他周围的人怎样看我,我只要以我的成功与幸福为目标,义无反顾地在人生旅途上坚定地前进,那样幸福和成功也就指日可待。由此不难看出,人们之所以能够成功,乃是因为他们彻底突破了一切拘束人们为人处世过程中的种种禁忌,彻底解放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那些成功者所钻的空子就是当大家遵循一些规则的时候,他却突然跳出来,不遵守那个规则。那个给曹操盖被子的士兵,还以为曹操是睡着了,睡着的人不可能跳起来杀人的,但曹操不仅公开宣布自己清醒时可以杀人,睡梦中亦能杀人,为了制造这个假相,防止刺客行刺,他竟然在睡梦中跳起来,一剑刺死前来给他盖被子的士兵。所以杨修说:丞相不在梦中,你在梦中啊!这个故事里那个士兵的处境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处境。我们按规矩办事,虽醒犹梦,而曹操之类既醒着,又不按规则行事,当然斗他不过的。把自己的事业成功放在首位,而不是把那些虚伪的道德准则、大而不当的理论、原则凌驾于我们的头脑之上,这是处世哲学的基本,更是求人办事必须迈出的第一步。没什么了不起,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可能会投你以惊异的目光,继而会愤怒的批评你,然后设置种种障碍反对你、阻挠你,但只要不理会他们,你就可以达成自己的目的。爱因斯坦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伟大的人总遇到平庸者的反对”。庄子在《逍遥游》里也用大鹏鸟和小麻雀的比喻说明了这种情况。无数成功的例子都告诉我们: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是一条至理明言。既然我们人人都要去求人办事,只要你敢于跨出第一点,那你就已经是一个精通生存哲学法的勇士了。讲求实用为本的规则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它有着非常具体的内容。我们知道,斗气不过是为了自我实现,其目标是追求成功。这本身没有善恶之分,是非之辨。只是当两个人同时竞争同一目标时,才会发生矛盾。而普天之下,与你争夺同一利益的人到处都是,你要想办事成功,只有像李云龙一样大胆地运用这些最简单、朴素的生存规则,先人一步,等对方反应过来的时候,你早已在享受成功的果实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恐怖民俗从黄皮子开始 枭雄1990落笔生 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山区农夫 直播:地府跑刀,开局偷走生死簿宿命一狙 盗天 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起点 穿越女频:开局套路美艳女反派倚天外 重生成神尊大人的心尖宠 和前妻说不爱 从夏洛特烦恼开始的文娱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