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说话的方圆艺术 > 第二章 会说服人话能拔钉子头

第二章 会说服人话能拔钉子头(1 / 1)

所谓钉子头,也就是不那么好说话的主儿:蛮横无理胡搅蛮缠、认死理儿难以沟通、居高临下不通融,等等。对这种人你想以圆胜之,他根本不吃你这一套,这时候不妨祭出“方”字旗,来个以硬碰硬,直到他低头为止。他说话嘴硬我义正词严有些人说话嘴硬,但因为自己也知道事没做在理上,说话自也气短,只是强词夺理而已,这时候只要你义正词严、针锋相对,保准他退避三舍。上个世纪20年代初,冯玉祥将军任陕西督军,一天,美国亚洲古物调查团的安德里和一位英国人高士林私自到终南山打猎,打死了两条珍贵的野牛。他们洋洋自得,回到西安来见冯督军。冯督军在帐篷内会见他们。他们十分得意地述说了行猎的收获,以为冯将军会赞赏他们的枪法。只见冯督军听着听着眉头就皱了起来。冯督军问:“你们到终南山打猎,曾和谁打过招呼?你们领到许可证没有?”

这两位洋人骄横惯了,居然不把冯督军放在眼里,他们十分傲慢地说:“我们打的是无主野牛,所以不用通知任何人!”

冯督军—听,更加生气,慷慨激愤地驳斥他们说:“终南山是陕西的辖地,野牛是我国领土内的东西,怎么会是无主的呢?你们不通知地方官府,私自行猎,这是违法的行为,你们知道吗?”

他们不服,辩解说:“我们此次到陕西,贵国外交部发给的护照上,明明写着准许携带猎枪字样,可见,我们行猎已蒙贵国政府的允许。怎么会是私自行猎呢?”

冯督军立即反问:“准许你们携带猎枪,就是准许你们行猎吗?若是准许你们携带手枪,那你们岂不是要在中国境内随意杀人罗!”

美国人安德里自知理屈,便沉默不言,而英国人高士林仍狡辩说:“我在中国已经15年,所到的地方从来没有不准许行猎的!再说,中国的法律也没有不准行猎的条文。”

“中国法律上没有不准外国人行猎的条文,难道又具有准许外国人打猎的条文吗?”

冯玉祥慷慨激昂地质问道:“你15年前没有遇到过官府禁止你行猎,那是他们睡着了。现在我们陕西的地方官没有睡着。我负有国家人民交托的保土维权之任,我就非禁止不可!”

在冯玉祥将军慷慨激昂的正义面前,两个外国人无言以对,只好低头认罪,并请求饶恕他们,以后再也不重犯。有些时候,有的人因为有某种权势或优势便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甚至以某种邪恶的手段践踏人间公理和社会公德,对付这种事也一样要义正辞严,当堂断喝。因为不管坏人怎么坏,在公理和道德面前他们也会有所畏缩的。这就叫邪不压正。当今社会也有一些不知深浅的人,好在公众场合聚众闹事,一方面污辱人格,一方面寻衅滋事,对于这种人也要毫不客气,予以痛击。中纪委常委刘丽英到某县查处一起案件,驱车返回时,突然被300多名闹事的群众拦住了汽车。在一些人的煽动下,不明真相的群众要求公布调查结果,有的甚至谩骂动手。在这种群情激愤的情况下,靠一般讲理是无济于事的。于是她来了个下马威,面对乱哄哄的人群,用十分威严的口气大喝道:“我是奉命来执行任务的,不是来发动群众的,村有村规,国有国法。法律不允许把调查的情况公开,你们的要求是无理的。你们辱骂国家的办案人员,拦截车辆,妨碍公务,也是法律不允许的。”

接着刘丽英义正词严地介绍了《民法》、《刑法》,说明了妨碍公务罪等法律内容。刘丽英以法律为武器,一声棒喝,把闹事群众震慑住了。在你洞明对方故意耍弄手腕欲寻衅挑事时,就可抓住要害,先发制人,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这不啻于给对方以“当头棒喝”,给他一个下马威,制服对方,从而避免冲撞的发生或升级。总之,只要你站在正义的一方,大可不必怕这怕那不敢说话,而是应大胆地说清事实,摆明道理,让他气短,让他理亏,最后让他服输认错。说话敢于以硬气挫其傲气面对一些头脑发昏、狂妄至极者,采用强硬的态度,严厉的言辞,予以坚决的反击,就可以压倒对方,创造奇迹。有些地位高高在上的人,平常颐指气使惯了,对什么人说话都显得傲慢无礼,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傲慢。那么怎么才能在跟这种人交往过程中让其傲慢有所收敛,使自己得到起码的尊重呢?东周时期,齐宣王是个骄横、喜欢虚荣的人,据《战国策》记载,有一次齐宣王召见颜蜀,便碰了一个铁钉子。齐宣王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露出骄横之态呼道:“蜀,走过来!”

颜蜀对此很不满。他也学着齐宣王那高贵的样子,竟然对齐宣王呼道:“王,走过来!”

齐宣王气得发抖。左右侍臣慌了,对他喝斥道:“王是人君,你是人臣,王叫你过来,天经地义;你叫王走过来,难道可以吗?”

颜蜀不慌不忙地辩道:“若论道理应该可以。我若走过去,是仰慕王的势利;而我呼王过来,则是让王表示趋奉贤士。我觉得与其叫我做仰慕势利之事,倒不如让王做趋奉贤士的好君王!”

齐宣王尽管心里明白,但面对颜蜀这等爱君爱国的高论也不好发作。一场险情就这样过去了。这里,颜蜀如果对齐宣王的骄横无礼忍气吞声,则作为以清高自命的士人很没有面子,这时候你和颜悦色地要求、请求、哀求他的尊重恐怕只会为其所耻笑。但是宣王毕竟是一国国君,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仅仅做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恐怕不仅说服不了他还会为其所害,所以,颜蜀的说话技巧是先以硬话给其当头一棒,让其警醒——哦,这个人跟一般人不一样!接下来就要做出合理的解释,让他明白并接受“我需要得到尊重”这一主观诉求,目的才算达到。由此可见,硬气,在这种情境下是说话技巧的第一步,接下来的以理服人才更关键。但如果你的地位与其相当,则不必顾忌那么多,大可只顾一棒子把其打醒即可。民国时大汉奸汪精卫有一个被称为“女狂人”的性格乖戾狂暴的老婆——陈璧君。说她又狂又怪,实在一点不过分:她会对上门的客人颐指气使,让客人给她拿这样拿那样,要客人低三下四地侍候她;她会叫汪精卫的秘书老爷们去做那些老妈子丫头们做的事,例如买出恭用的草纸。有时,她怪脾气一发,就非得要那些秘书老爷们亲自出马,立即办到不可。她甚至会当着许多客人的面,大叫一声:“我要吐痰了,秘书给我捧痰盂!”

要是秘书出手稍迟一点,就会遭她臭骂一顿,骂人时手指会直指对方的鼻子。更有甚者,有时竟做出要客人为她捧痰盂,让她吐痰的事来。如果客人不答应,她非骂个狗血喷头不可,连祖宗八代都会骂到。有一次,这“女狂人”的“狂”性竟发到革命元勋廖仲凯先生的夫人何香凝的头上来了。那次,何香凝正在汪家与陈璧君交谈,陈忽然喉咙发痒,想要吐痰,居然随口而出,狂妄无忌地对何香凝大声喝道:“拿痰盂来,老娘要吐痰了!”

被国人尊称为革命母亲的德高望重的何香凝,性格刚烈,怎能受此奇辱!她满面怒色,拍案而起,厉声痛骂道:“你是个什么东西,竟要我为你捧痰盂?”

“女狂人”热昏了的头脑,像被泼了一盆冷水,面对正义凛然、气宇轩昂的何香凝愣住了。何香凝双目圆睁,用手直指惊呆了的“女狂人”的鼻子,来个“以牙还牙”,学陈璧君的腔调,声色俱厉地大喝一声:“我要吐痰了!陈璧君,你快为我捧痰盂来!”

这话如同一声惊雷,陈璧君呆若木鸡,双眼直竖,两手发抖,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何香凝紧追不放,提高嗓门,加重语气,严厉地说道:“你算个什么东西!敢这样放肆?老实说,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我都有资格要你做这事!快去!”

陈璧君尽管“狂”,这时却被何香凝声色俱厉的痛斥慑服了。她哭丧着脸,惶惶如丧家之犬,连哭带叫地溜走了。由此可见,面对一些头脑发昏、狂妄至极者,采用强硬的态度,严厉的言辞,予以坚决的反击,就可以压倒对方,创造奇迹。找到对方害怕的软肋有的人处于有利地位,认为只要自己提出要求,别人的东西就会如愿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对这种人你实力不济,要从实力上见真章自然不行。应该意识到,他能威胁于你靠的是实力,而你也一定可以找到可以威胁到他的软肋。你以硬气的态度发出威胁,就可能达到挫其锐气的目的。战国时代,各国争雄,互相侵扰,为了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一大批善于辞令的谋臣辩士便应运而生。一天,秦王派人去告诉安陵君:秦国愿意用土地500里来换安陵。安陵君说:“承蒙大王照顾,用大的换小的,真是好极了!不过,我们的土地是祖先传下来的,我不敢调换。”

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为了说服秦王,安陵君派唐睢出使秦国。唐睢来到秦国,拜见秦王。秦王十分傲慢地对唐睢说:“我用500里的地方来换安陵,安陵君却拒绝我,这是什么道理?况且,秦国已经灭掉韩国、魏国,安陵君只有50里的地方却偏偏存在,是因为他是个谨慎的人,我没有把他放在心上的缘故。如今我用十倍的土地来扩大安陵君的地盘,他却违抗我,这不是轻视我吗?”

唐睢说:“不,不是这样。安陵君从祖宗那里继承的土地要永远保住它,即使拿1000里土地也不敢调换,何况只有500里呢?!”

秦王听了甚为恼怒,说:“你可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睢说:“我没有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一发怒,会使百万尸首横地,鲜血流淌千里!”

唐睢说:“大王可曾听过布衣之士发怒吗?”

秦王说:“布衣之士发怒,想来也不过是扔掉帽子,空手赤脚,用脑袋撞地罢了!”

唐睢说:“这是常人的发怒,不是士人的发怒。……如果布衣之士非要发怒不可,倒在地上的尸体虽只两具,流血不过五步,可是天下的人都要穿上丧服。现在是时候了!”

说完,拔出宝剑,跃起身来。秦王吓得变了脸色,耸身长跪,向唐睢道歉,说:“先生请坐。我明白了,韩、魏两国所以灭亡,而安陵只有50里还能存在,就因为有你先生在啊!”

秦王用500里换安陵君的50里领地,显然是个政治阴谋:安陵君如果同意交换,500里地很显然不能到手,反而失去了祖传的“根据地”;如果不同意交换,则背上了违抗轻视秦国的罪名,也会被吞并。安陵君芨芨可危!然而先秦时代,“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唐睢胸有成竹,以布衣之士发怒相对,用“倒地尸体两具”对“百万尸首横地”,用“流血不过五步”对“鲜血流淌千里”。结果是士人之怒会使天下人都要穿丧服,同时拔剑跃身,宣称“是时候了!”

吓得秦王连连道歉,放弃了侵吞安陵的计划。没有唐睢的针锋相对,安陵君怎么能自保呢?说“硬”话主要不是去批驳对方论点的错误,指责对方的可笑或荒谬,而是用与其方论相类、相对或相反的论点去制服对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寸土不让,占据制高点,这样就能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威震对方。例如有一次孙中山先生在访友途中,遇到一位卖假药的郎中,该人自诩药丹神效。路人围观如堵,中山先生恐人受骗,当众揭发他药足以害人,众皆哗然。这江胡客见对方不过是年轻学生,居然敢来挑衅,极为愤怒,随手捡起一块石头,凶狠地对他说:“你不信,我将你的脚当场打断,再为你整好。”

其时,先生身着蓝布宽袖长衫,反背双手,右手拿着半截甘蔗,一时急中生智,将它藏入袖内,举起来对准江湖客说:“这有什么稀奇,看我先一枪打碎你的脑袋,再来将你整好。”

对方一听,真被唬住了,他搞不清中山先生的底细,信以为真,一时惊惶失措,经众人劝解而罢。说话对付无赖可以后发制人无赖式的人和事恐怕谁都遇到过。有些人做事钻进脑袋不顾腚,一副泼皮架式。而且这种人很善于虚张声势,无理还要搅三分,总想着靠一上来的气势镇住对方或者干脆死磨硬泡,能赖就赖。对付这样的无赖就得分清情况,区别对待。“嗨,棉毛衫,每件4元!”

一汉子的高声吆喝,吸引一女青年从其摊位上挑了一件。她付了款,转身欲走,那汉子急忙拦住曰:“哎,还差6元。”

女青年大惑不解:“每件4元,我只要了一件,不是已经付给你4元了吗?”

那汉子狡黠地一笑:“哪里哟,我喊的是‘每件10元’。”

女青年愤然道:“我明明听的是‘4元’,现在你又说‘10元’,这不是存心欺骗吗?”

那汉子眼睛凶狠地一瞪,大吼道:“谁欺骗你了?我喊的就是10元!”

女青年有些惶恐,瑟瑟地说:“10元?那我不要了,退钱给我吧。”

那汉子气势汹汹地指着女青年:“你要耍我?今天我还没开张,你就要触我的霉头?休想!说要就得要!快点,再补6元来!”

那神情,似乎要把女青年一口吞下。女青年难以脱身,不料她不急不忙反倒哈哈大笑起来:“你吓唬谁呀?你自己看看,这种棉毛衫,能值10元吗?给你4元,都已经抬举你了。”

“我要的是10元,你为啥给4元?”

“我听见你喊的就是4元。从目前的行市来说,顶多也就这个价。”

“我喊的就是10元,你自己听错了,你怪谁。”

“‘4’和‘10’,在声音上是有明显区别的。如果要存心敲诈顾客,故意混淆它们在发音上的某些近似,即使占点便宜也只能得逞一时,最终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谁敲诈了?我吃亏不吃亏,关你啥事?”

“啊哟,你做生意难道不是为了赚钱?要赚钱,最起码的一点,就得讲信誉。硬要把‘4’说成是‘10’,这不是敲诈是什么?不顾信誉。你生意还做得下去吗?今天我就是给了你10元,你还能敲诈得了第二个吗?”

“我……我喊的,是10……10……元。”

“现在,不管你喊的是‘4元’,还是‘10元’,市场的买卖双方,都是依质论价的。像这种棉毛衫,如果你喊10元,我绝不会买,可以说,任何人都不会买。这一点,你是比我更明白的。”

“真……的,我喊的是……10元,你又没还价,就表明你同意我喊的价了?”

“好,就算你喊的是10元。我付4元给你,就表明我认为它只值这个价,这难道不是一种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还价吗?还用得着多说话吗?要是你觉得不合算,你可以不卖;同样,你硬要10元,我也可以不买。这是市场交易的起码原则。强买、强卖,都是违法的。你想去工商所的话,我陪你!”

“好好好,便宜你了,算我倒楣……”女青年力挽狂澜是因为她瞅准了,大凡无赖怕什么——一怕理,二怕法。不难看出,开始时,由于那汉子的无赖,使她处于困境之中。但她坚信自己并没有听错,对手是在敲诈,很快就调整好自己的战术:只有坚定不移地揭露他,击中他的要害,并以法律为自己撑腰,才能扭转颓势,战而胜之。硬里也可以来点软有些时候对某些对象,光来硬的会激其死抗硬顶,光来软的他又会欺你无能,这就需要软的硬的一起上,软中带硬,硬中带软,通过权衡作出选择。这是说话方圆之道最典型的应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生活中有人因为不得已而一头撞南墙或铤而走险,如果不能及时制止,往往就会给社会及个人带来预想不到的危害。所以针对这种状况下的人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尽快地放弃不正当的想法和行为。而劝其放弃错误行为的最佳方法便是软硬两手一起上。在康熙年间,三藩做乱,吴三桂手下有一员战将韩大任,率部在湖南与清军作战失利后退到福建准备攻打汀州。当时在福建与叛军作战的清军统帅康王杰书欲发兵武力进剿。这时,康王的属下吴兴祚出来反对发兵进剿,主张招抚。此人见多识广,口若悬河,很得康王信任,康王也考虑到兵力不足,于是便采纳吴兴祚的意见,派吴前往叛军驻地招抚韩大任。吴兴祚带了几个随从,快马加鞭来到叛军驻地。他一见到韩大任,便嚎啕大哭起来,把韩大任搞个莫名其妙,忙问缘由。吴兴祚面带悲伤开诚布公地说:“我这次来是专为吊唁您而来的,叫我怎能不哭?”

韩大任忙问:“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吴兴柞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将军你所以威行天下,是由于吴王对您格外器重。现在吴王把兵权交给您,深信不疑,实指望您建功立业,广占天下,可是您几年间却寸功未建,损失惨重,吴王现在还能看重您吗!现在您又冒险准备攻打汀州,可汀州守军早已严阵以待,您觉得以疲惫之师攻打精锐军队能够打胜吗?如果一旦战败,吴王还能原谅您吗?所以我说将军死期已近,前来预先吊唁。”

听完吴兴祚的一席话,韩大任低头不语,沉默片刻,韩大任问吴兴祚:“你看我归顺康王怎么样?”

吴兴祚一看时机已经成熟,忙说:“我这次来就是受康王的委派来劝说将军归顺的,将军如能够弃暗投明归顺国家,当是建功立业的绝好时机。”

一番话终于说服了韩大任,使韩大任带领数万军队归附了朝廷。铤而走险的人大多都有后悔之意,只不过在没有退路的前提下才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你能晓以利害,并加以安抚,一般情况下是都能诱导成功的。1977年8月,克罗地亚人劫持了美国环球公司从纽约拉瓜得机场至芝加哥奥赫本的一架班机,在与机组人员僵持不下之时,飞机兜了一个大圈,越过蒙特利尔、纽芬兰、沙浓,最终降落在巴黎戴高乐机场。在这里,法国警察打瘪了飞机的轮胎。飞机停了3天,劫机者同警方僵持不下,法国警方向劫机者发出最后通牒:“喂,伙计们!你们能够做你们想做的任何事情,但美国警察已到了。如果你们放下武器同他们一块回美国去,你们将会判处不超过2至4年徒刑。这也可能意味着你们也许在10个月左右释放。”

法国警察停顿片刻,目的是让劫机者将这些话听进去。接着又喊:“但是,如果我们不得不逮捕你们的话,按我们的法律,你们将被判死刑,那么你们愿意走哪条路呢?”

劫机者被迫投降了。本例中的劫机者一方面因为机组人员的抗衡和警方的追捕而无法达到预定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不清楚警方的态度而不敢轻易放下武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痛苦局面。法国警察在劝说中明确地向对方指出了两条道路:投降或者顽抗,投降的结果是10个月左右的徒刑,而顽抗的结果只能是死刑。面对这两条迥异的道路,早已心慌意乱的劫机者识相地选择了弃械投降。对铤而走险者最忌的一招就是不留退路。俗话说一不做,二不休,搬倒葫芦撒了油,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人乎。所以,说话办事中,凡遇有一头撞南墙的人切记不可把话说绝,否则物极必反,会把一个本来可以有挽救余地的人或事逼向绝路。因势利导可谓“方”得其所我们说“啃硬骨头”,是指说话的对象已经跟你站在了敌对面。要说服“敌人”更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这时候就可以用一些不软不硬的话,因势利导,让他顺着自己的思路来思考问题,最终让对方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有一年楚国攻打吴国,吴国势单力薄,吴王派沮卫给楚军送一份厚礼,顺便了解一点军情。谁知沮卫给楚兵抓住了,把他绑得紧紧的,说要杀了他,拿来衅鼓(杀牲口,用血涂新鼓上的缝隙)。面对死神,沮卫不慌不忙,面无惧色。楚将惊奇地问他:“你出发前占卜过吗?”

“占卜过的。”

“吉凶如何?”

楚将望着被五花大绑的沮卫,洋洋得意地问道。“大吉。”

沮卫的答案正和楚将问话的原意相反。楚将高声大笑:“如今就要杀掉你了,还有什么大吉啊!”

沮卫的答话仍和楚将想的完全相反:“吴王派我来,目的就是要试探你们的态度。如果你们对我以礼相待,那么,吴国就会放松戒备;如果你们杀了我,还拿我的血衅鼓,吴国一定会百倍警惕。这对吴国不正是件天大的好事吗?”

“然而你自己完蛋啦,这怎么能说是大吉呢?”

楚将追问道。沮卫的第三次应答还是和问者意思相反的:“我占卜是问国家前途,并非为我个人。如果杀了我就能保全整个国家,这怎么不是大吉呢?更何况人死了便没有知觉了,拿我来衅鼓对你们有何好处?要是人死了仍有灵魂,那么,我肯定要附在你们的鼓上,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显灵,让你们的战鼓发不出响声,使你们一败涂地!”

楚将听了束手无策,思考再三,总感到杀沮卫衅鼓已一无好处,只得长叹一声说:“算了,放了他吧!”

沮卫以不软不硬的说话技巧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当然并不是非要在性命攸关的时候才使用这一技巧,其要点时让对方觉察不到你的硬与软,而硬与软这两手都已经包含在你的娓娓劝导中了。江湖经验丰富的老钟正是用了这一说话技巧才得以“全身”而退。老钟从河南出差到武汉,有位年轻同事正准备结婚,想买一台高档进口彩电,便托老钟帮忙带回一台大屏幕彩电。到武汉后,老钟听说汉正街的货物美价廉,尤其是小孩子的衣服比商场便宜许多,便想先去逛逛汉正街,给小孙子买几件衣服,再到商场替同事看电视机。到了汉正街,老钟发现果然名不虚传。终于替小孙子选了几套衣服。付完钱老钟正准备走,忽然发现钱包不翼而飞了。这下老钟可着急了,包里有同事的几千元钱!明明刚才付款时才拿出来的,怎么可能一下子就不见了?刚才旁边也没什么人,只有卖衣服的姑娘和自己两人。老钟思考,十有八九是卖衣服的姑娘随手把钱包塞进了衣服堆里。老钟问姑娘:“小同志,看见我的钱包没有?”

姑娘一听,翻了脸:“噢,你是说我拿了?那你去叫警察呀!”

老钟一听,姑娘的口气不对,自己并没有说她拿了,只是询问一下,她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老钟明白,自己只有一个人,一离开小摊,赃物转移,那就再没希望了。如果和她来“硬”的,只会把关系弄僵。于是,他决定来“软”的,他笑了笑说:“我也没说是你拿了,是不是忙中出错,混到衣服堆里去了。”

这话很有分寸,给姑娘下台准备了台阶。这时来人买东西,打断了说话。他摆出了打“持久战”的架式,盯着货摊。姑娘显得有些心神不安。等货摊又只剩他们俩时,他压低声音悄悄地说:“姑娘,我一下子照顾了你五六十元的生意,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我呢?我看你年纪轻轻的,在这个热闹街道摆摊,一个月收入几百上千,信誉要紧呐!”

这话有恳求、有开导、还有暗示,说得姑娘低下了头,显然在进行思想斗争。他继续道:“这钱是小青年托我带结婚用的东西。要是丢了,我一个工薪阶层,哪里赔得起呀!我这一大把年纪了,还出这种事,叫我怎么有脸回去见人呀!姑娘,你就替我仔细找找吧。”

姑娘终于经不住他的恳求,说:“我给你找找看。”

他说:“我知道你会帮助我的。”

果然,姑娘就坡下驴,翻了一阵子,在衣服堆里“找”出了钱包,羞答答地送还给了他。说话原则宜方,说话方式宜圆硬骨头者有时候跟你也是一家人,只是他一时别不过弯来而固执己见。如果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然可以任他固执,不理他就是了。如果他的固执会耽误事,那么再硬的骨头也得上去啃一啃。这时最好的办法不是跟他争个谁对谁错,而是从他的观点入手,先顺着他说,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利弊,并适时地以情感打动他,让他自己否定自己。战国时期,赵太后刚刚掌权做一国之主,秦国就加紧向赵国进攻。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提出要以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救赵。做母亲的赵太后,不愿意让自己的爱子当人质,这当然也是人之常情。因而,对于大臣们的反复规劝,太后大为恼怒,对臣下说:“你们哪个再来劝我送长安君当人质,我唾他一脸口水。”

左师触龙为了国泰民安,求齐救赵,又必须在太后的火头上去说服这一国之主。于是,他就采用以情感人的办法。见了太后之后,对于送长安君当人质的事他开始时一字不提,而是委婉地询问太后的饮食,关怀体贴地寒暄后,在太后“色少解”的心境下,又提出愿送自己年仅15岁的小儿子入宫做卫士,并说自己年迈,对小儿子十分喜爱云云。当太后问他:“你们男人也爱怜小儿子吗?”

触龙答道:“爱得比妇人还要厉害哩。”

太后笑着说道:“我看还是妇人爱得厉害吧。”

至此,老人爱子之心在双方情感上得到交融,触龙成功地找到了化解太后的怒气,引发其情感的渠道,就是说有了共同的语言,创设了沟通情感的情景。接着,触龙又巧妙地将太后的谈锋引向长安君,他对太后说:“老臣私下认为太后疼爱燕后胜过长安君多啦。”

太后说:“你错了。我疼爱她,哪里比得上长安君。”

这样的回答,正中触龙下怀,他正是要由此生发谈论爱子原则来劝太后的。接过话头,触龙说:“父母疼爱子女,要替他们做长远打算。您老人家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抚摸着她的全身哭个不休,因为她嫁得太远而感到悲伤,真够心疼的。燕后走了以后,您并不是不想念她啊,每当祭祀,总要替她祝福、祈祷;千万不要让她返国呀!这还不是替她做长远打算,希望她有子子孙孙,不断承继王位吗?”

触龙的说法,是从情感上对太后的做法以赞许,太后听了,心里觉得很受用,就点头表示赞同,说:“是这样的。”

触龙继续把话题引申,他问太后:“从现在起算到三代以前,甚至算到赵氏开始建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能够累代封侯至今不绝的还有吗?”

太后说:“没有了。”

触龙又问道:“不光是赵国,就是别国子孙后代继续不断封侯的还有吗?”

太后道:“我不曾听说。”

至此,触龙已将太后的情感完全引到了自己的话题上,于是,他开始以情理交融的攻心战,向太后发起了进攻。触龙说:“这些人啊,近一些的呢,是自身遭到不幸;远一些的呢,还要累及子孙,难道是因为这些封了侯的子孙本身个个不行吗?只是因为他们地位虽高,却没有建立什么功勋,俸禄虽多,却没有什么劳绩,而且还拥有大量的金银财宝。如果太后抬高长安君的地位,给他肥沃的封地,赏赐很多财宝,而不让他及时为国立功,一旦太后去世,长安君怎能在赵国站得住脚呀!我以为太后替长安君打算得不够长远,所以说你疼爱他还比不上疼爱燕后!”

太后终于为触龙的情理所打动,说:“哦,那就听你的安排吧。”

至此,触龙完成了说服过程,太后接受了建议,派长安君去齐做了人质。心理学认为,人有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即理性世界和情感世界,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伴随,情感是沟通的桥梁。在论辩中,善于并巧妙地运用情感技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征服对手,征服听众,使他们不由自主地成为情感的“俘虏”。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说的“动人心者莫先于情”,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在上面这个例子中,触龙就是以情为先,攻心为上,以自身的情感优势化解赵太后的谈锋,将谈话的内容引入自己巧妙选择的“情感战场”,以情寓理,情理交融,进而说服太后接受了建议,取得论辩的成功。以方圆之道对付难啃的第三者如今第三者插足的电视剧常见于荧屏,我们看到妻子发现第三者的迹象后,对丈夫不依不饶,对情敌恶语相向,结果十有八九把只是逢场作戏或一时冲动惹上情债的丈夫推向了第三者一边。也难怪,即使妻子能冷静处理,情场上想把情敌说退谈何容易,这就需要掌握一些特定的说话技巧。何莉是一家大报的记者,事业心比较强,经常要出去采访,回到家里又忙着家务和工作,和丈夫的交流有所减少。有一天,何莉没出差,难得一家人都在一起度周末。儿子忽然问:“妈妈,怎么你在家里,林阿姨就不来玩了?”

“林阿姨是谁?”

何莉问丈夫。“是我们单位刚分来的大学生。”

丈夫不好意思,脸有点红。何莉没有再追问了,只是哄着儿子说:“下次我们请林阿姨来玩,好吗?”

何莉想想自己对丈夫如此信赖,可竟……思前想后,心里很难受。真想和丈夫大吵一顿,或者离婚算了。过了一会,何莉情绪冷静多了,认识到自己经常在外,对儿子和丈夫照顾很不够。何况自己并不能肯定丈夫和林的关系。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和丈夫闹,倒显得自己没理由了。晚饭,她今天特别地没让保姆做,自己麻利地弄了几个丈夫最爱吃的菜。晚上,她把孩子哄睡之后,偎着丈夫靠在床上,轻轻地说:“我经常外出采访,让你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实在太难为你了。我不在时你肯定好寂寞,就像我孤零零一个人睡在旅馆里一样。现在我靠在你身上才觉得好踏实,没有你的支持,我的工作一天也做不好。”

丈夫一声不吭,怜爱地抚摸着何莉的头。何莉轻问:“我们周末一起请她来吃晚饭好吗?”

丈夫面有难色。“你还不放心我吗,我不会让你为难的,更不会为难她。”

周末,何莉又一次亲自下厨。林来了,何莉热情地进行了款待。临走时,何莉特地让丈夫看孩子,自己独自一人把小林送下楼,拉着她的手说:“怪我自己太工作狂了,对周(何莉的丈夫)缺乏照顾,谢谢你常来带我们宝宝玩,也帮着照顾小周。看你这样温柔可爱,不知道哪个小伙会有福气娶到你。好了,不远送你啦,有空欢迎常来玩。”

一席话让林又是感激又是惭愧。后来,林找了个帅气的男友,他们与何莉夫妇都成了好朋友。两个有情人经过热恋组成了家庭,标志两人的关系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但这并非意味着两个人的爱情进入了保险箱,爱情之花仍然需要精心照顾。现在,异性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婚外恋作为一个问题提到了夫妇双方的面前。这里讲一下作为一位妻子如何看待这些事情呢?首先,要信任丈夫,这也是对自己有信心的表现,夫妻之间相互信任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美德,同时也是维持双方良好情感的前提条件之一。相反地,猜疑只会增加彼此的隔阂。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妻子一味地猜疑、指责丈夫,反而容易把丈夫推向别人的怀抱。但是,也不能过于对丈夫和异性的交往粗心大意,要学会帮助丈夫把握好交往的尺度。有时夫妻两地分居或经常分离也容易给人以可乘之机。何莉面对丈夫和小林的暧昧关系,没有失去理智,大吵大闹,“家丑外扬”,而是给双方都留下了面子。面对丈夫,何莉以情动人,首先向丈夫道歉:自己工作太忙,没有尽到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同时也表白:自己出差在外也很辛苦、寂寞,很思念家。面对小林的一番话,则是绵里藏针,既热情有礼貌,同时也暗示对方小周是有妇之人,让对方把握好交往的尺度。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妖孽强龙 兽魂是蝌蚪?我反手召唤神龙! 我的28岁傲娇女总裁 神豪系统:恋爱十倍返现 与舔狗的不解之缘 金蓄源集团 重金求子上错床,美女总裁赖上我 无维者 傲世医仙 离婚后,我成了前妻高攀不起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