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命的倭寇也算是倒霉,正巧与台州知府李希年带着的三百人撞上了。
知府是没有卫所指挥权的,短时间能凑出个三百人出来已经是极限。
让李希年震惊的是他居然看到几十个人在追着数百倭寇杀,这真是让他大开了一回眼界。
从幼年开始他就一直听着倭寇的凶残长大,这么多年来他还是第一次看到凶残的倭寇狼狈溃逃。
“杀!!给我杀!!放箭!!!”
刚行动就遇上了倭寇,李希年心里那叫一个激动。
他知道这是天下掉下来的功劳,战报呈到京师之后,他李希年就算是进入了储君的视线了。
箭雨一波接一波地齐射,让本就狼狈不堪的倭寇更加痛苦,逃命的方向也变得慌不择路,不少人直接选择了跪地投降。
连人数上的优势的都没有了,他们已经看不到逃出生天的希望。
这边的李希年捡了个大礼包,另一边的张荣也不甘示弱。
他将三千人分成了十股,四处张网之下,就为了不让有一个倭寇逃脱,花再大的代价,他也要做到将来犯的倭寇一个不留。
说来也巧,张荣与倭寇相遇的地方正是离台州不远的花街,这地方现在还没什么名气,因为戚继光此时还没有出生。
虽然张荣不是戚继光这样的杀倭专业人士,但从小耳濡目染之下他对海事和倭寇丝毫不陌生。
如今狭路相逢,他没有多说一句话,直接就对倭寇发起了攻击,对于必死之人,他连给个好脸色都欠奉。
“砰、砰、砰。。。。”
专业军队出手,放出来的就不止是箭矢了,而是火铳和弓箭的联合攻击,仅一轮攻击就打得倭寇抱头鼠窜。
现在大明的卫所制还在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和一百年后那个机构臃肿,缺少训练、大吃空饷的卫所之兵有着天壤之别。
虽然很多人都是初临战阵,但对于打仗他们从不缺乏必胜的信心。
这种信心是建立在大明军队战无不胜的基础上的,将军虽已年老,但所留下的余光依然还在发热。
蓝玉的封狼居胥,更是将大明武人的心气提升到了极致。
三百人对五百人的战斗没有任何悬念,完全是一边倒的屠杀,整场战斗仅持续了半个小时不到就落下了帷幕。
被俘虏的倭寇仅余一百多人,其他的全部都被杀死,没有一个活口,而明军阵亡的仅仅九人。
“将军饶命啊!小人原是台州府人氏,此次劫掠完全是被倭人逼迫,还请将军明察啊!”
张荣正在指挥手下打扫战场,突然听到不远处有求救声传来。
转头一看,就看到一个年不过三十的青壮正用可怜的眼神看着他。
对于甘愿与倭寇为伍的人,张荣是打心底里看不起的,不管是什么原因。
“哼!好一个为倭人所逼,我来问你!你是不是张士诚败军之后,想要以我大明子民之名苟活性命!”
“冤枉啊将军!小人怎会是这等罪人之后,洪武二十二年倭寇掳走我等一千余人,小人正是其中之一。”
不管眼前之人如何诉说,张荣的脸色都没有丝毫变化。
君命已下,这些前来劫掠的人无论是何原因,都注定难逃一死。
“不必多言!这次我张荣奉大明储君之命前来剿倭,君命不可违,凡劫掠我大明之贼者!!一个不留!”
求饶的青年男子这才明白为何眼前之兵有如此战力,原来是来自京师的精锐之兵。
新上任的大明储君他有所耳闻,不过一个十几岁的孩童罢了,没想到一上任就要拿倭人开刀祭旗。
“哈哈哈!!!好个一个不留啊!!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杀性,真不愧是朱重八的后代,那小儿是要把我们赶尽杀绝啊!”
听到张荣坚定的话语,刚才求饶的青年也不装了,他就是张士诚部将的后代,名为张怀义。不仅如此,他还是张士诚胞弟张士德最小的儿子,当年常州城破时他才刚满月。
从他懂事起就只能看着茫茫大海,虽然知道故乡在何处,却只能借助海盗的身份踏足那片陌生的地方,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
“果然是张士诚的余孽!此等把戏岂能逃过太孙殿下的慧眼!来呀!此贼讪谤皇上与太孙殿下,实在是罪不容诛,将此贼交予台州的锦衣卫,行千刀万剐之刑!”
张荣没想到还真遇上了张士诚部下之后,既然眼前之人如此年轻,那就说明张士诚当年那些部将贼心不死,如今遇上了绝没有放过之理,更不要说这些人竟还勾结倭寇,那更是罪加一等。
听到即将落入锦衣卫之手,张怀义当场便要咬舌自尽。
虽然从小漂泊在海外,但他太清楚锦衣卫的手段了,整个大明都闻之色变,更不要说他这等叛贼之后。
“咔擦!”
一声脆响,张怀义的下巴直接被卸掉了,很明显他身边的老兵发现了不对劲,及时阻止了他的咬舌之举。
“现在知道怕了?晚了!!倭寇害我沿海之民无数,人人得而诛之,你既是张士诚部下之后,不仅不思己罪,还为祸自己乡里,简直是罪无可恕!”
“噗嗤!”
愤怒之下,张荣直接挥刀砍下了一颗从他不远处押过的倭寇脑袋。
众人还没搞清楚发生什么事,一颗圆滚滚的头颅就掉滚落在地,武士的秃头造型在滚落的过程中来了个翻盖,横样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带走吧!这些畜生反正都要死,留几个活口明正典刑就可以了,要不了那么多人。”
张荣擦拭了一下刀口上的鲜血,毫不在意地说道。
反正都一个不留了,砍个脑袋消消气也好。
初战告捷,张荣没有停留在原地,带着剩下的二百多人向着下一个目的地赶去。八壹中文網
也在此时,朱允熥赦免张士诚残部的诏命到达了台州,上面加盖的还是皇帝的玺印。
张怀义被押送到台州城门口时,恰好看到了诏命。
当看到大明要赦免他们这些人的罪责之后,他的内心五味杂陈。
他没想到新任的皇太孙会有如此魄力,也如此地精于算计。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赦免他们,他知道他们与倭人的内讧是肯定的事情。
而且此诏命一出,他们自己人也将不再是一条心。
没有人喜欢一直漂泊在大海之上,如今能有机会认祖归宗,肯定会有人向朝廷告密。
此举还真的是一箭双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