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这边的日子过得是安宁又平淡,反而京城就没那么平静了。
帝后大婚两年,严皇后也没有诞下一男半女,反倒是受宠的陶婕妤生下了永昌帝的长子。
谢太后在永昌帝偏宠陶婕妤的时候,心里还向着严皇后,可当陶婕妤生下长孙后,谢太后的态度也变了。
在谢太后的默许下,陶婕妤因为生育有功被晋为了贤妃,如果不是贤妃家世太差,永昌帝都想直接晋她为贵妃。
但就算这样,贤妃有子有宠,在宫里也是横着走,就连严皇后都要让她几分。
严皇后早已失宠,永昌帝轻易不踏进坤宁宫,就算一年来一两次也是为了应付谢太后。
严皇后进宫两年,早已对永昌帝不抱幻想,她除了每天去给太后请安后,就窝在宫里读书。
当贤妃有意插手宫务后,严皇后直接将宫权分了一半。
她这样贤惠大度,倒让贤妃找不到扳倒她的理由。
严皇后这里找不到破绽,贤妃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永昌帝身上。
之前她怀孕产子,永昌帝身边多了个受宠的才人,如今贤妃生下儿子,就一心一意想夺回永昌帝的宠爱。
奈何永昌帝喜欢的是娇俏的少女,贤妃生了儿子后,尽管身材恢复的不错,可终究不是少女了。
在贤妃的努力下,永昌帝虽然会经常去她那里,但也晋了两个低位的才人。
贤妃深知自己今天的一切,全都是依靠永昌帝的盛宠,因此对这两个后起的宠妃表面拉拢,暗地里却一直留心她们的肚子。
于是永昌帝的长子出生后两年,后宫再也没有哪个妃嫔能顺利生下皇子或公主。
沈秀尽管远在锦城,但有荣泰传信,她对京城的事情还是有所了解的。
这个贤妃的手段比先帝时候的怡妃可要毒辣多了。
谢太后不是不知道贤妃私底下做的那些好事,可有永昌帝护着,再加上看在大皇子的面上,谢太后也只能敲打贤妃几句。
但贤妃表面顺从,过后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这样直到大皇子三岁,后宫也没有再多出一个皇子。
永昌帝到这时候,也才觉出了一点不对。
明明他的身体没太大问题,没道理一个孩子也生不出来。
他心里有了怀疑的对象,便开始冷落贤妃,但因为大皇子,永昌帝做的并不明显,只是以贤妃要教导大皇子为由,把宫权重新交给了严皇后。
只是严皇后重掌后宫没多久,永昌帝却突然患了种怪病。
卫宴远在锦城,也收到了内阁的文书,要他们这些地方官推荐一些名医到京城给皇帝诊病。
锦城当然是有名医的,这两年卫宴一家有个头疼脑热,都是找一位姓杨的大夫。
只是这位姓杨的大夫年纪大了,卫宴就没有将他列入名单。
沈秀在旁一边给他磨墨,一边问道:“皇上到底得的是什么怪病,竟然连宫里的太医都治不好?”
卫宴道:“内阁的几个学士没有多说,只说皇上头痛难忍,好像是头风之病。”
沈秀听到永昌帝患的是头风之病,便想起了历史上有名的一个人物。
头风之病虽然难治,但也不至于致死。
沈秀只是有点同情永昌帝,年纪轻轻就得了这头风之病,也不知道将来能不能治好,别的就没有多想了。
哪知道事情竟然发展的比她想象中还要复杂,永昌帝只是起初头痛,后来又添了一样皮肤溃烂的病症。
太医们本来就对永昌帝的头疾束手无策,如今又添了一个病症,越发无能为力。
永昌帝从得病到驾崩,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
消息传到锦城,卫宴和沈秀都有些不可置信。
永昌帝才刚过二十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怎么得了个头风病,人就走了。
永昌帝驾崩第二日,谢太后还没反应过来,总觉得眼前这一切都像是在做梦。
她一心沉浸在哀伤中,连三岁的大皇子是什么时候登的基都不知道。
本来大皇子登基为新帝,贤妃就是妥妥的太后。
只是贤妃这个太后没做多久,大皇子就患了场风寒。
贤妃如今只有这一个儿子,自然着紧得很,听说儿子得了风寒,先把服侍的人打了一顿。
哪知道乳母挨了二十大板后,竟然伤重不治,她这一死,直接让小皇帝失去了熟悉的乳母,日夜都在啼哭不止。
贤妃换了很多个乳母,却都哄不好小皇帝。
小皇帝本来就得了风寒,如今加上伤心,病症越来越重。
贤妃此时后悔也晚了,眼睁睁看着小皇帝一日日病重下去。
就这样小皇帝登基不到半个月,就跟着他父皇去了。
小皇帝这一死,前朝顿时乱了。
关键时刻,是已经从伤心中走出来的谢太后力挽狂澜,稳定了局势,并派人去锦城接敦王进宫。
敦王是永昌帝同父同母的兄弟,如今永昌帝驾崩,他确实是新君的最合适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