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帝国的朝阳 > 第157章 国之忠臣(第三更,求月票)

第157章 国之忠臣(第三更,求月票)(1 / 1)

被恭王与军机大臣们犹如众星拱月般地簇拥着李鸿章,并没有因此而飘然,不过表面上看起来神情却是极为激动,可于心底却在这有如“闹剧”般的欢迎中,更加警惕起来,那《布告全国电》虽是一纸,但直接扎到了朝廷那根脆弱的神经过。

或许李鸿章没有考虑过汉或满的问题,至少没有认真考虑过,但诸王的这般做态,却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终归是个汉人。

待到走进宁寿宫的时候,表面激动非常的李鸿章慢慢的冷静下来,这时已经有内侍通禀了,的,立刻,里面传出一句女人声音:

“叫他进来吧!”

是太后!

李鸿章知道这是皇太后开的金口,他下意识地正了正衣冠,挺直身躯。太监走到门边,嘶哑着喉咙喊:“传李鸿章!”

两个太监打起明黄缎棉帘,李鸿章弯腰进门,走前两步,双腿跪下:

“臣李鸿章恭请圣安!见过太后、见过皇上!”

作为汉臣,李鸿章自然不会同样也不能自称奴才,当然内心深处亦不屑称之奴才,而朝廷也有意无意的未将其抬入旗籍。

“李鸿章免礼,赐座。”

这一次是慈禧坐前的光绪,论到治国光绪的能力自然远不及慈禧,这会碰到这种事情,亦也只能求助太后,这本应“颐养天年”的慈禧,这不得不再次出山了。

李鸿章摘下插着双眼花翎的珊瑚红顶帽,将它放在右手边,低下头去,高声说:

“臣李鸿章叩谢天恩!”

然后一连叩了三个头,青砖地出三下沉厚的响声。叩完后,他站起来,右手托着大帽子,向前走数步,在一旁的软凳上虚座着,相比于过去,李鸿章似乎更加谨慎了,这也由不得他不谨慎,先前的旗籍权贵的作派,已经让他的内心生出警惕之意。

片刻之间,这宫内却是阒寂无声。李鸿章额头上沁出细细的汗珠,不过心底却是十分平静。

“李鸿章,事情你都已经知道了?”

分许的沉默后,慈禧终于开腔了。

“是的,太后。”

李鸿章趁此机会抬起头来,向前面迅扫了一眼,然后赶紧垂下,答道。

“臣已经知道了。”

就这一眼,他已将面前的布局看清楚了。皇上端坐在宝座一旁,身材似乎较瘦弱,面孔苍白,一脸稚气,眼睛望着远远的门帘子,并不看他。一层薄薄的黄幔帐后则坐着太后。

“这事你怎么看?”慈禧太后又问。

“当调重兵剿寇。”

李鸿章用六个字作了回答,便没再有多余的话来。

“这剿是当剿,李鸿章这北洋衙门能调多少兵?”

慈禧太后的声音不大。

“回太后话,三月内,可调万五千人。”

李鸿章直截了当的回答道,他倒是不觉得的这有什么,现在淮军驻防全国,能在三个月内调万五千人往杭州,已经是最大的能力了。

“哦,李鸿章你辛苦了!”

慈禧并没有说其它,对于多年来努力维持各利益集团势力均衡的她来说,现在她需要的李鸿章的态度。

“为朝廷办事,臣焉敢不尽力。”

见慈禧太后并没有就三个月的时间上查问下去,李鸿章略松了一口气。

“这北洋水师现在操办的如何了?”

话题一转,慈禧太后在问了。

“回太后话,北洋水师操练甚得章法,”

李鸿章连忙答道。

“此次往琉球,亦得英吉利海军舰队官长赞之。。”

“这些年,李鸿章你也是劳苦功高的,这是众所皆知的事情。”

慈禧太后继续点了句。

“这操练水师,你也是下了功夫的,有些人拿购新舰一事弹劾你李鸿章,可却忘了你是为朝廷办差,为朝廷办差的人,朝廷自会给他撑腰的……”

这句话与其说是在点军舰,倒不如说,是在安抚李鸿章,越是到了这份上,有些话就越不能明说,就像那旗汉之分一样,大家都知道那是事实,可却不能说。

“国朝若是没有李鸿章你在那办事,还不知这时局能成什么模样!”

慈禧继续说着,而光绪则在那里听着,这会他显得有些迷茫,为何太后与李鸿章只是提了一句清剿之事,两人便不再提及此事了似乎相比之事,杭州一事反倒不重要了。慈禧与李鸿章一问一答的用了半个钟头说话之后,慈禧又问道。

“李鸿章,你以为当前之事,当如何处之!”

这也许是第二次问,但实际上第一次问等于没问,之间的一问一答,是在告诉李鸿章,朝廷是相信他的,对此李鸿章焉能不知,在第二次问后,便如实的说道。

“这些年臣蒙太后、皇上恩典于北洋作官。”

答到这里,李鸿章的脸上依然不见一丝波澜,但话中却稍点了一个事实——自己是北洋大臣,不是南洋大臣,更不是闽浙总督。

“臣以为当前之局,当由闽浙总督卞宝第、两江总督刘坤一两人处置,可节调两地精锐进剿之,北洋可居后策应!”

“哦!”

听着李鸿章这么说,慈禧沉默了一会儿,方才对皇上说道:

“皇上,就照此办吧,即刻传旨闽浙总督卞宝第、两江总督刘坤一,差其节调闽浙、两江之精锐,前赴杭州进剿乱逆……”

说罢慈禧又看了一眼李鸿章,轻声问道。

“嗯!着令他们要从剿灭杭州叛乱,切不可成漫延之势!”

慈禧太后说话时向李鸿章扫了一眼,若是这杭州叛乱不能从平下,只怕这大清的江山……可这调兵遣将的事儿,总是耗时耗力,这大清没修几条铁路!想到这,她却念及了过去奉折上提及的铁路的好来,不过这会再提,也已经晚了。

“李鸿章,那杭州逆为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你以为当如何处置!”

好了,最重要的问题来了!

实际上,如何处置湖北巡抚谭继洵甚至比如何剿灭乱逆还要重要,稍之不妥,就有可能激起旗汉权贵间的不满,尤其是汉人疆吏的不满,对此慈禧只得慎之又慎。

“湖北巡抚谭继洵教子不当,当革!”

吐出最后两字,李鸿章便垂下眼帘不再说话,这两字实际上也表明了一个态度,准确的来说是汉臣的态度。

教子不当!

好一个教子不当!

尽管于心底感叹一声,但慈禧沉思了一会才点头道。

“传旨湖北巡抚谭继洵革职,勒令回籍,交地方官管束!”

若是搁在几十年前,别说是湖北巡抚谭继洵,纵是军机大臣之子犯逆,那砍掉脑袋都是最轻的,若是搁在乾隆爷那会,没准就要诛九族,可现在听着太后的这一声旨意,门外候着的王公们禁不住在心下叹着“旗威陨落”,自从捻之乱后,这朝廷便一日不如一日了,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之类的汉臣,只能令其互相为制,以维持汉臣疆吏间的平衡,而朝廷则居中而用,如此方才能维持朝廷体面。

纵是现在,谭继洵的儿子公然造起反来,朝廷处置起来亦不得不征求汉臣疆吏的意见,明明是诛九族的罪,一句革职便告事了了,可不谓之笑话。

可,谁都笑不出来!

反观恭王奕訢这会反倒是垂着那眼皮,全是一副没听到殿内传出的对答声一般,他只是站在那,全是一副心神安定状,可在内心里却又是一阵冷笑,这些人甚至都不知道,在这个时候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诛谭家九族重要,还是平定逆乱重要?

纵是奕訢看过那《布告全国电》,也被吓的三魂不在,深知满汉大防的他又岂不知,那布告告的是满汉之间最敏感的那根弦,过去乱时,如若匪中有人有这种远见,又岂会……可现在,作为满洲的恭王,奕訢心知无论经如何,这逆乱必须平定。

而当李鸿章提到三个月以及应由两江、闽浙处置此时事,他便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重新出山的机会,就在眼前,就看能不能把握了。

“李鸿章,前些日子,这北洋海军不是护着6师复琉球嘛,本宫寻思着,这琉球的事儿既然差不多了,那不若把水师调派到杭州,直接把6营送过去,想来会快些!”

虽说慈禧已经年近六十,但能在这宫里凭着后宫出位,虽说会做一些糊涂事,但心思细密又岂是一般人所能相比,不过只是几口气的功夫,便已经安排好了一切。这会她之所以提及北洋水师,却是在告诉李鸿章,你们汉臣疆吏的面子,给你们顾下了,现在轮到你们去体典朝廷了。

“回太后话,这琉球虽说大事已定,可派往琉球6师是靠租用洋船运去,若要调派6师水路前往,恐需租用洋船,洋行者素不体贴朝廷,若是不给足银子,只恐其不意派船往杭州……”

李鸿章倒是没有拒绝,而是直截了当的说到了事儿,租船要银子,想要租船,得朝廷先给银子。

“这军事大事,自然不能顾虑着花银子,该给的人家的银子,不要少给了,省得少花了银子耽误了大事!李鸿章,这事还是得靠你去办,朝廷现在银钱窘急,恐怕还是得靠你去想办法,当年你没让朝廷失望,现在自然也不会让朝廷失望。”

慈禧的一句话,等于又像当年一样,把财权交给了李鸿章,至于他怎么筹款,是借是筹,那就是他的全权了。(未完待续。)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唐:开局奖励核潜艇 三国之开局成王 表哥快跑 海贼之超人系船团 元末我为王 大海商 三国之风起汉末 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亮剑:开局特种兵,打造无敌军团 诸天:从北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