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朝前,众人在宫外候着,隔着老远胤禛都能感受到胤禩的欢喜,嘴角一直上翘着。
胤禛刚想上前同胤禛说话,就瞧见胤禟、胤䄉朝胤禩走去。
“见八哥这般高兴,定然是八嫂平安生产了,恭喜八哥。”胤禟上前笑着说道。
胤䄉也跟着胤禟,“恭喜八哥。”
胤禩调整了一下面容,依旧是往日那样温和的模样,只是今日的笑更真诚些。
“多谢九弟、十弟,两天后小阿哥洗三,九弟、十弟一定要来,八哥请你们喝酒。”
胤禟笑着应下,“弟弟一定到,沾沾八哥的喜气。”
“是该沾沾,你和董鄂格格订婚也快两年了,今年是该成婚了。”
说起成婚,胤禟的嘴角也翘了翘,他长得好,他未来福晋长的也好,日后不管是生个阿哥还是格格,定是不会差。
胤䄉的脸色变了变,随后又挂上了熟悉的笑,依旧是那个憨人十阿哥。
胤禩眼尖,瞧见了胤䄉的变化,只是见他很快的调整过来了,胤禩意味深长的看了胤䄉一眼,也就只当没瞧见。
胤禟用手肘撞了撞胤䄉,他知道胤䄉不喜欢他的未来的嫡福晋,如今在乾西五所,十阿哥府里最得宠的就是郭络罗氏了。
胤禛将视线挪开,不再关注这三人,反正两人的府邸紧挨着,下府衙回去再恭喜也成,洗三的时候也是要过去贺喜的。
丁益从船上下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换了副模样。去年上船的时候丁益还是有些肉的,毕竟当了几个月的商贾,没少吃好的。
但出海一年,整个人都瘦了,精瘦精瘦的,还晒黑了,活像码头上干苦力的劳工。
刚出海那段时间,可真的受了大罪了,带出门的二十来个人基本都水土不服,各种生病,险些就被船老大扔下海喂鲨鱼了。
“爷,好不容易回来了,您怎么还失神?”
丁益看着热闹的广州十三行,“只是太久没回来,有些近乡情怯。”
小厮不明白,这还没到老家呢。
“您也太拼了,咱们苏州做生意的那么多,没见哪家东家亲自出海的,还非得去那蛮荒之地。”
小厮有几分抱怨,若非丁益这么拼,他也不至于离家这么久。
丁益玩笑着打量了小厮一眼,这个小厮是从苏州带来的,不是贝勒爷的人,带来不过是全了自己苏州商贾的人设罢了。
看来是没必要留了,改日让贝勒爷寻个忠心的换了他便是。
小厮见东家这般打量自己,心下一紧,后面一想不过是个商贾,又松了一口气。
胤禛年前送来的信,他一直到年后才收到,一收到信便马不停蹄的赶回来了,出去一年了,是该给贝勒爷复命了。
胤禩长子洗三这天,宫里惠妃、良嫔都送来了贺礼,良嫔若不是不方便出宫,都恨不得亲自前来。
直郡王也带了贺礼前来,太子没亲自来,只是派人送了礼。
胤禛夫妻二人也来了,布顺达和胤禛在前院分开,她去后院看看八福晋。
布顺达来的时候,后院已经围了不少福晋了,八福晋头戴着厚厚的抹额,瞧见布顺达踏进来的时候,眼睛都亮了。
“四嫂,你怀着身子,快坐。”
布顺达扶着腰坐下,“瞧瞧你这做了额涅了就是不一样。”
“我就是进门太迟了,没机会见见嫂子之前的模样。”乌希哈被布顺达打趣了,她可是要打趣回来的。
三福晋有些酸,“四弟妹以前可是咱们这些皇子福晋里头最有福气的,如今瞧来还是八弟妹最有福气,现在谁不知道八弟妹生孩子,八阿哥吓得走都走不稳。”
布顺达只微微弯了弯唇,乌希哈佯装害羞的低下了头。
五福晋和七福晋只坐着没说什么,她们俩跟自家爷关系不算多亲密,更是没有孩子,若不是没办法避开,洗三、满月她们都恨不得不来。
三福晋瞧着五福晋和七福晋,这泥菩萨的样子,布顺达和乌希哈又不搭话也没意思了,心里撇撇嘴,怪不得五贝勒府、七贝勒府里侧福晋都要翻天了。
布顺达见气氛尴尬,“快将小阿哥抱出来也让我们这些做伯母的瞧瞧。”
当小阿哥被抱来的时候,乌希哈满脸的慈爱,目光是一刻也不想离开孩子。
“嫂子你是不知道,这小子嗓门可高了,刚出生那会哭得呀,整个八贝勒府都能听见。”
乌希哈头回做额涅,说起孩子就有说不完的话。
后院里的女人们都围着孩子说话,前院里头阿哥们也算和谐,虽然直郡王挤兑了几句。
“四弟倒是跟八弟走得挺近。”
胤禩隐晦的看了一眼胤禛,心中有些失落,他猜到过这样的情景,他和四哥注定属于两个不同的阵营。
胤禛在外时常冷着脸,今日却难得笑了出来,“大哥说笑了,咱们兄弟一块长大,一同在上书房读书,自然都是亲近的。”
胤禟则接话道:“大哥可别忘了,四哥和八哥可是一同被孝懿皇后抚养过的,自然不同。”
“九弟。”胤禩喝道。
胤祉也摇着折扇,帮腔道:“我记得我回宫后可是和太子二哥住过一段时间,看来也是不一样的。”
胤禟笑笑,胤䄉忙拉住胤禟,“九哥,咱们先喝酒。”
“对,菜都上齐了,先喝酒,弟弟我亲自给哥哥们满上。”
胤禩也取来一壶酒,亲自给直郡王、胤祉、胤禛三人满上,随后又给胤祺、胤祐倒了酒。
直郡王接过了酒,也没再说什么,胤祉瞧了一眼胤禛,接过酒水。
几杯酒下肚,酒席也就热闹了起来。
又是一年春闱结束了,康熙看了看监考递上来的名单,皱了皱眉,随后将手中的名单递给了太子。
太子认真瞧了瞧,一甲三人,二甲、三甲加起来一共两百九十八人,再一瞧名单,太子的脸色也不好了。
“二甲三甲竟被官宦子弟占了一半有余,不少南方的士子也多是出身大家。”
康熙欣慰太子一下子看到了问题的关键,“寒门学子出头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