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场宴席下来,元馨的目光都在温宪身上,温宪朝元馨轻轻点头,示意自己无碍,元馨这才将信放进肚子里。
康熙和太子父子二人倒是其乐融融,一副父慈子孝的模样,时不时的父子二人同饮,康熙吃到好吃的菜式总要给太子赏一道。
其他的阿哥们也得了赏赐,只是终究不如太子的。
还有一个阿哥除外,他今日算是头名了,就是十七阿哥胤礼,日后的果亲王,如今这个小娃娃倒是可爱受宠的紧。
也不知道谁教的吉祥话,将康熙逗的是哈哈大笑,太子也难得给了这个小弟弟一个好脸色,毕竟年纪太小,对自己产生不了威胁。
康熙打量着在坐的阿哥们,一溜下去,十几个阿哥,除了十八阿哥,尚在襁褓,其他的阿哥们都在。
长大的儿子们都很优秀,今年开始十三阿哥也要渐渐的接触朝政了,看着这么多优秀的儿子,康熙是高兴的。
太子注意到康熙的目光,也打量了一眼在场的兄弟们,压力很大啊,孤的兄弟们太多了,多就算了,还优秀。
等到了元宵前,温宪的身孕总算满三个月了,元馨跟温宪透了信,便高高兴兴的带着小厨房炖的川贝炖雪梨,去找康熙。
“德妃娘娘,万岁爷请您进去。”小路子躬身道。
元馨带着连翘进了乾清宫,乾清宫里的地龙烧的十分暖和,进门后元馨将披风解下递给了随侍的宫女。
康熙在正月里难得清闲,正在练字。
元馨脱了护甲,上前接替了研墨的小太监,“万岁爷的字是越写越好了,臣妾瞧着似乎越来越随意了,少了份拘谨。”
康熙含笑拿笔蘸了蘸墨,显然对自己的字很有信心,“朕也觉得比起之前大有进步。”
等康熙写完最后一个字,才揉了揉手腕,“今日这般夸朕,莫不是瞧上了朕的墨宝?”
元馨笑着应下,“宫中的嫔妃、孩子们谁不想得万岁爷墨宝,不过臣妾是来给万岁爷报喜的。”
“什么喜?”
元馨跟着康熙坐到暖炕上坐下,“今儿公主府的宫人进宫报喜,温宪已经有了三个月的身孕了,万岁爷您又要当郭罗玛法了。”
“这确实是喜事,朕实在没想到温宪才成婚没多久,朕就要当郭罗玛法了。”
康熙唤来梁九功,“去选些好东西,送去公主府,给公主贺喜、安胎之用。”
“嗻。”
元馨也起身朝康熙行礼,“臣妾替公主谢万岁爷隆恩。”
“免礼。”康熙笑吟吟的说道。
元馨却没起身,“臣妾有个请求,还请万岁爷让臣妾说与您听。”
康熙坐正了身子,“你且说,朕听着。”
“按照规矩,公主成婚后当随额驸去蒙古居住,万岁爷怜惜温宪冬日赶路不便,特留了公主在京中过冬,臣妾和公主都感激不已。”
元馨说着还给康熙行了个礼,接着说道:
“按理臣妾本不该再多提要求,但如今温宪遇喜,虽已经过了三月,只是前往蒙古路途遥远,体弱的女子本就艰难,更何况温宪还身怀有孕。”
“臣妾为人额娘,实在不忍公主受此颠簸,所以臣妾斗胆想跟万岁爷求个恩典,让公主留京待产,等公主产子之后再回蒙古。”
元馨的话句句情真意切,康熙听得也有些触动,亲自拉起了元馨。
“朕与你都是为人父母的,自是明白你的思量,只是此事没有先例呀。”
元馨一脸羞愧状,“臣妾羞愧,明知此事没有先例,却依旧为了自己的私心,前来为难万岁爷。”
康熙对元馨的感观却是很好,元馨这么多年在宫中谨言慎行,很少掺和嫔妃之间的争风吃醋,在宫中对宫人也不错。
“这么多年,你也没提过什么要求,这一次也是为了孩子,朕理解。”
元馨示意连翘将川贝炖雪梨端了上来,“臣妾记得万岁爷每到冬日里都会嗓子不舒服,这是臣妾吩咐小厨房炖了许久的,您尝尝,润润肺也好。”
立马有试毒的小太监上前来,他用过了才能呈给康熙。
元馨一直待到了用了晚膳才回永和宫,温宪有孕的事宫里这会子应该都知道了,毕竟赏赐送去的时候,阵仗可不小。
元馨回到永和宫,将已经有些凉了的手炉递给了紫苑,回了宫里这手炉就有些用不上了。
“给公主的东西可送到了公主府?”
“送去了,奴才亲自送去的,奴才还是同万岁爷的人前后脚一块进的宫,万岁爷可是送了不少的东西,其中江宁织造供的暖缎就有好几匹。”
元馨听了轻轻点头,康熙对闺女都不错,其他几个公主遇喜的时候都在蒙古,康熙其实也是在温宪身上弥补其他几个公主。
“奴才去的时候还瞧见了四福晋,想来四福晋也给公主送了礼。”紫苑补充道。
元馨拆了头上的钗环,“既是这样,给四福晋也准备一份礼吧,等过几日四福晋进宫请安的时候,再让她一并带回去。”
她们姑嫂关系好,元馨这个做婆婆的也得有点表示才行。
次日温宪进宫谢恩,康熙看着微微有些显怀的温宪,都有些动摇了,他也想让温宪在京中生产了再离京。
宫妃们遇喜,康熙首先想到的都是孩子,虽然他也算怜惜嫔妃的了,但依旧是孩子优先。
但自己的女儿怀孕的时候,康熙第一时间在意的却是女儿。
“你额娘心疼你怀有身孕,不忍你路途颠簸,想留你在京中生产,让额驸先行回去,等你平安生产之后,再回蒙古,朕也觉得如此甚好。”
温宪却摇了摇头,“汗阿玛,儿臣不愿意汗阿玛为了儿臣开这个先河。”
温宪一字一句,落在了康熙的心里。
“为何?”
温宪的目光清亮,眼中没有任何的躲闪。
“汗阿玛和额娘心疼女儿,可是其他的姐妹们都是早早的去了蒙古,女儿能等到开春再出发,已经是汗阿玛凯恩了,儿臣不能得寸进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