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粮山后,秦军当天夜里没有发动攻势。赵军也陷入失去粮仓的巨大阴影中,只是抓紧加固壁垒,整顿战守器械,防备秦军再来进攻。特别是赵括大帐所在的那座山头,是赵军全部营地中惟一没有阵地陷落的山脚。预计秦军的下一个打击目标可能就是它,所以驻守这里的赵军更加紧张。
赵军四十多万人猥集于一个小区域内,真要消灭他们也不容易,他们要反咬一口也会很疼。从分割赵军考虑,拿下大帐所在的山脚是大势所在;而白起对南面堡垒群特别不爽,这里顶在向各处进攻的要道上,如果拿不下这里,其他区域就不能放手打。他把自己的大帐推进到丹水岸边的小山包上,就是冲着这个堡垒群来的;夺取粮山其实也含有威胁堡垒群的意思。 在昨天的会议上,王龁和王陵都认为,在夺取了石城以后,尽快夺取赵军的主帅大帐,有利于迅速击败赵军。如果后方首脑被打掉,这里那里几处堡垒不足为害。从大势上说,夺取粮仓只是压缩了赵军,并没有分割赵军,立即歼灭赵军的态势并未形成。如果赵军负隅顽抗,未来还有很多仗要打。 立即进攻赵军主阵地,最大的障碍是上郡的兵力不足。由于上郡人口稀少,地处边地,各地必须留下大批防御兵力,所以上郡只派出一万多刑徒,其余部分用牲口补足。而上郡带来的一万牲口已经在安邑、高都、端氏发挥了重要作用。上郡尉摎发起过几次试探性进攻,没能找到赵军的弱点。 从昨天夜间的攻击过程来看,合理使用剑士是一个关键点。而在那个山脚,如何使用剑士也是个难题。那处山地几乎没有可以取巧的地方,只能硬攻,但拿剑士拼消耗,谁也不敢。而上郡军又偏偏拼不起消耗。在北地军归属于白起后,石城王陵所属就只有关中军和上郡军两支部队,三万人。即使用三万人强攻赵军的主阵地,那也是不够的。所以,分割赵军的想法虽然诱人,但如果不对兵力作大的调整,也很难做到。 大家都同意,夺取粮仓将立即改变敌我强弱态势,与敌以巨大的震撼,所以最后达成的意见是先攻取粮仓,再决定下一步进攻方向。白起认为,攻击南线堡垒不必对兵力作进一步调整,各部队从现地就可以开始进攻,就把心思放在进攻堡垒群上了。他在给秦王的战报中写道:“臣等既夺赵食,复将挞其门而入其庭,破赵只在数日间!”在从司马靳那里得知粮仓中其实并无多少余粮,自己只是被赵括当了挡箭牌,赵军的军心大约也不会因此而急剧涣散。这种被小儿利用的心情,也在下意识中促成白起下决心攻占南线的堡垒,给赵括一个教训,让他知道,前辈是不可以随便利用的。 这天夜里,白起领着十来个随从和丹水营中的一名公乘秘密来到东岭营中。第二天点军后,白起随着换防的秦军上了粮山。东岭的两名公乘也跟着上了山。白起与三名公乘一起巡查了营地的守御。 整个营地纵横里许,偏北的部分屯兵,偏南的部分是粮仓区,有一道营栅隔开。在赵军驻守时,这里设一个营,主要屯于北部,南部粮仓的部分没有命令不得进入。粮仓的南面是堡垒区,东西两侧都有赵军军营,所以屯于营中的赵军其实相当于治安军,一般是不会有战斗任务的。而且不能长时间屯驻,以免发生腐败行为,通常以五日或十日为率,各营轮换。二十营轮换一轮,一般也就到了更卒的时候了。那时候,老兵离开,新兵就位,重新开始轮换。但石城的失守,使得粮山的东面和北面暴露出来。以忠诚,而不是善战作为挑选标准的粮山守军,不是白起的对手,面对紧急情况时,举动失措,连犯错误,造成粮山一夜失守。连续的攻击也不得法,又遇上了剑士,自然损失惨重,而一无所获。 但现在粮山为秦军占领,守御的态势与赵军完全不同了。山下两面都是赵军,相距不过二三里,双方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眼里。而整个营地都必须加以守备。营地纵横三百步,按百步一人计算,需驻军六百人,所以安排了一个营五百人;再加一百弓箭兵驻于箭楼。 白起等人向公大夫和官大夫指示了防御的重点。大家进入粮仓区,五座大粮仓巍然屹立。进到里面,却空空如也,只有第五座粮仓里还存有大批草袋装的泥土。白起过去看了看,对官大夫道:“若垒之于壁上,得无固乎?”
官大夫道:“臣愚钝,未能及此!”
白起复道:“吾观此仓,各得百人,亦将一营也。半居于楼,半居于仓,频频巡哨,未可缓也。”
公乘立即让公大夫传令,将另一营也调上来,进驻仓中。 出了粮仓,就是营栅的后门。这里按十步一卒的比率安排了三十人瞭望。白起等人到来后,对面的瞭望立即敲响了竹筒示警。一名百人将登上瞭望看了看;不多久,又一名五百人将也登上来望了望。白起对公大夫道:“赵人将攻矣,如之奈何?”
公大夫道:“奈何攻之?”
白起道:“彼见吾等游手,必非卒也。若攻之,必有获!”
公大夫道:“诚若是,愿君上且退,臣当拒之!”
白起道:“汝且拒之,吾坐观汝拒敌耳!”
对面的百人将和五百人将都下去了。但预想中的进攻并没有发生。白起摇头叹息道:“直自守之奴也!”
白起抵近观察南面营垒的消息报到赵括那里,赵括只是简单地说了声“知矣!”
他不相信白起会去攻击那些坚固的体系,赵括自己也不会去进攻。他还是命令一面加固主阵地,一面命各军准备向当面之敌发动进攻。就在白起认为赵军是“自守之奴”时,他发现赵军沿南山一线,派出了大批军队。
又一营五百人上了山。公大夫、官大夫紧急将这五百人安排好防御区域,士兵们各就各位。又安排人手,把仓中的泥土袋都搬运出去,垒砌在营栅的内侧。由于进攻的方向不在白起预想的南面营垒区,而是来自于西边的山谷中,这让白起有些诧异:这种进攻,意图何在? 失去了粮仓的万人将,在得到周围五个营的补充后,略恢复了些战力。他将这五个营与自己的五个营相配合,组成了一个拥有十个营攻击集团。吃完早餐后,第一波两个营立即向粮仓阵地发动了进攻。与向粮山进攻的同时,向南山六营的进攻也依次展开。面向六营的三个赵军受限于攻击正面,每个营地只能派出一个营进攻。 战斗就在白起的眼皮底下展开。 没有花哨的阵形变换,就是密集的方阵一线推进。进入百步距离后,双方先展开弓箭战,进到五十步后格斗兵开始冲锋。这时,防御一方的策略有所不同,有的以弓箭兵加以还击,有的放出自己的格斗进行反冲锋。 第一波的进攻很快被打退,第二波的进攻接踵而至,前面的过程再重复一次。 白起让随从十来人也参与作战,自己和公乘们也拿起弓箭射击。公大夫不许他们在一线停留,硬把他们拉上箭楼作战。白起在箭楼上往下射了几箭,发现能射中大约五六十步外的赵军队列。这一发现让白起十分开心,他和公乘们赌赛谁能射中更多的赵军。白起的箭法在剑士中间也算是高水平的,而那些公乘们则比剑士还要差一些,仅能算略通射术。白起连射三箭通常能中两箭,而公乘们才能中一箭,或全都射空。 第二波进攻开始时,白起的随从们也被公大夫安排上了箭楼。他们的射术要比公乘们强。当赵军前进到五十步距离准备发动冲锋时,箭楼能够在这时发出致命一击:十几个人能够在这十几步的距离下射倒十来人。从天而降的死亡,让进攻者看不到希望,狼狈退下。 发动了五波进攻,时间已经到了中午。赵军各军都不约而同地停止了进攻,收兵回营:早上的一碗稀粥能够支撑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每个营都奔跑了几十上百步,也算对得起那碗粥了。 打退了赵军的进攻后,白起让秦军把瞭望哨放在箭楼上,迎敌的两面多派哨探,而不是多安排哨兵。哨探要得力,如果遭遇敌军哨探,要敢于加以驱逐。公大夫和官大夫都一一应喏。白起等人这才离开。 这一天,白起从南面又观察了堡垒区一番,加深了对堡垒区的认识:堡垒群既相互支援,又自成体系;每攻击一处营垒,都要应对其他营垒的打击;而攻下一处营垒后,对防御体系的破坏不大,其他堡垒依然可以承担起防御任务。白起一遍遍在心中揣摩各堡垒之间的联系,想从中找出最薄弱的环节加以打击。但似乎并没有这样的环节。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离开了哪个环节,体系都能正常运转。这里的确难以攻击。这令白起心生烦恼,也有些佩服起廉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