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谢隋难得早起,豆豆丁丁都很稀罕,爸爸竟然起的这么早,感觉爸爸要冬眠,一整天也就晚上能见到人。
谢隋亲儿子两口,儿子很嫌弃:“爸爸没刷牙!”
谢隋:“不喜欢算了,我老婆不嫌弃,想让我亲我还不亲了呢!”
胡盼走出来,有些脸红,也有些羡慕,他们家人一看就是很幸福的样子,还有双胞胎的儿子,菀菀姐真的很有福气呢。
林菀菀训斥他:“家里有客人,别满嘴浑说,你昨天不是说布置车子吗?还不快去,回来吃早饭。”
谢隋缩着脖子,道:“胡盼姑娘,以后你可得帮我干点儿活儿,为了你我牺牲可大了。”
胡盼好脾气道:“能帮忙的我一定帮,谢谢你了。”
林菀菀不好意思道:“你别搭理他,人来疯,就是早起一次,跟多大功劳似的,这人一到冬天就恨不得猫在屋子里,哪儿都不去,就差冬眠了。”
胡盼笑的不行:“冬天我也不想出门,菀菀姐,你和小隋真是恩爱!”
“嗐,什么恩爱啊,是没办法,日子总得过,这个人不能太惯着,给他点儿好脸色就想上天!”
谢隋听不到,否则肯定和林菀菀好好掰扯,他这是乐观,容易满足。
农用车谢隋自己开会开,后斗子用帆布包裹成车厢,焊工搭了架子,绑上去像个小房子一样,密不透风,还塞了棉被保暖,比公交车都暖和。
要不是担心中煤气,他都能放了炉子在里面,路上才不遭罪。
“菀菀,看怎么样?灌点儿暖手瓶带着,路上不冷。”
林菀菀很满意:“挺好的,奖励你一个鸡蛋。”
谢隋高兴了,“谢谢老婆,待会儿你坐副驾驶,我开车,张文峰在厂子里忙着,住两天咱们就回来。
二姐,你在家照顾孩子们,有事儿找大姐夫,还有徐会计,顾主任,再不行找唐秘书啊,真的该往村子里装电话了,太不方便了。”
谢隋是担心何亮来找麻烦,要不是天冷,早收拾他了。
拉着一车子人回了村子,比起以前村民的热情,这次好些人都是阴阳怪气儿的,是因为谢隋关了作坊,大家没了收入,对谢隋意见很大。
谢隋无所谓,前世见惯了人情冷暖,大多是这幅嘴脸,你有用的时候比亲爹都孝顺,没用了恨不得把你往死里踩,都是小人!
当然,这些人不敢当面哔哔,谢奶奶一个人怼的她们说不出话来,只敢背地里嚼舌头。
谢陈回来,再次成为村里的焦点,虽然不满意谢隋,可是不得不承认,谢家两房人都有出息,谢陈可是要当镇长的,谁敢得罪?
巴结还来不及呢,一家子都在新房里说话,加上村里的人,满当当一院子人,谢隋有些懒散,应酬这些人还不如睡觉呢。
大家更好奇胡盼,长的白净漂亮,一看就是城里人,只是打扮的有些土气,这鞋子,像是村里人自己做的豆包鞋啊!
顾盼的小皮鞋放在县城了,豆包鞋暖和啊,穿上不舍得脱下了。
“这姑娘是谁啊?”
大伯娘刚想开口,谢隋一个激灵,道:“他是我们厂子请的经济顾问,也是大学生,堂哥同学,大家别看人家,把人家看羞了。”
大伯娘有些不高兴,为什么不能说是自己儿媳妇儿?还是市长千金,让这些人好好羡慕她,她多有面子啊!
谢隋给谢陈使个眼色,谢陈了然,阻止大伯娘乱说,“盼盼,你去陪着奶奶说话吧。”
“好,那我过去了。”
顾盼被他们盯着浑身不自在,她终于明白,出门的时候爸爸的眼神是什么意思了,她非要来,有的苦头吃了。
感激看了谢隋一眼,幸好有他解围,否则这些人看猴儿的眼神,她能尴尬死了。
谢奶奶老眼毒辣,拉着她坐在自己身边,抓了瓜子给她吃:“姑娘,我那大孙子笨嘴掘舌的,委屈你了。
你有什么跟奶奶说,奶奶给你做主."
"谢谢奶奶,我还好。”
之后谢奶奶花样夸谢隋,小孙子才是她的心头宝,大孙子除了会读书,人情世故差的太远,谢奶奶觉得他这个镇长都做不会太好。
当然,这话没有和顾盼说,顾盼倒是了解了谢隋家里的事儿,一开始的不着调,后来突然醒悟,顾家做买卖,村子里谁都夸他。
林菀菀帮着婆婆烧水做饭,这么多人,热水都烧不过来,谢母倒是很喜欢家里热闹,以前谢隋不正干,没有人来家里串门儿,来家里也是讨债的,这么热闹的时候可不多见。
还有婶子们来帮忙,话里话外都说作坊的事情,还希望谢隋能开起来,她们也看明白了,想赚钱,还是得低头道歉,让谢隋带着自己才行的。
林菀菀道:“家里的作坊一直赔钱的,不能开了,大姐现在读夜校,大姐夫学开车呢,也没人管理,想重开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蔡金花和谢隋关系最好,也是最后悔的一个,她当初就敢拦着那些人作死,谢隋顾念村里的人情,肯定不会轻易关掉,这么一闹,谢隋正好把她们都给摆脱了。
恳求林菀菀你道:“菀菀啊,婶子们真的知错了,以后你们说什么我们都听,你看这村子里有个赚钱的营生也不容易,你和小隋求求情,帮咱们一把好不好?”
林菀菀也不喜欢她们胡搅蛮缠的嘴脸,不过没有直接拒绝:“我问问他吧。”
“哎,婶子先谢谢你,你歇着,我们来就好,歇着吧。”
林菀菀索性去陪着胡盼了。
谢隋那边,也有人说起作坊的事情来,希望谢隋带着村里人一起致富,都是满含期待地看着他,瞧着有些可怜。
谢陈问清楚事情原由,也和他们一起劝谢隋:“冬天里农闲,你有本事,带着村民一起赚钱,也是回报社会了。
我回来当镇长,这个可以大力推广,解决更多的劳动力,小隋,你不如扩大规模,要是每个村子都有作坊,岂不是大大改善经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