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元年(1645),五月二十六日。
朱媺娖召开了登基后的第一次正式朝会。
大明的朝会分为三种。
大朝会,即大型礼仪性朝会,一般都是为庆祝重要事件或节日才会在召开,如皇帝登基、大婚、册封皇后、太子等,以及万寿节(皇帝生日)、元旦、冬至三大节。
定朝,又称定期朝会,及在约定好的时间举行朝会。
主要是会因为定朝会让一些不在京城的官员参加,无论是通知他们,还是这些官员赶来京城,都需要时间。
大朝会与定朝,都没有确定日期,一般都是因事而定。
最后便是常朝了。
常朝也分两种。
一为在初一、十五召开的朔望朝,一为日朝。
而日朝即可在早上召开,称为早朝;也可以在上下午召开,称为午朝。
通常意义上大明皇帝和臣子们议事的会议,其实就是日朝,并且多为早朝。
明初朱元璋当皇帝时,精力充沛,又很勤奋,早朝几乎天天有。
等到后来其他皇帝就不行了,起初是隔天开一次,后来越来越随意。
皇帝说开,那就开;皇帝说不开,那就不开。
嘉靖可以几个月不开一次朝会,万历更是能十几年不上朝。
所以到了明朝后期,朝会时间已无一定之规。
朱媺娖索性取消了早朝群臣来紫禁城站班处理事务(御门听政)的制度。
她让各部门平日里都在各自衙门的办公,并且规定了上下职时间。
唯有需要的时候,她才会召集阁臣及相关官员,在武英殿开会——这便是她昭武女帝的常朝。
之所以不在奉天殿、华盖殿,是因为这两处是大朝会专用的礼仪性场所。平常朝会在这里召开,于礼不合。
朱媺娖给内阁及朝廷中枢各部门规定的上职时间为上午八点。
今日上午九点,她召集了阁臣及其他几个相关部门的主佐官员,在武英殿正殿开了昭武朝第一個“早朝”。
“今天要说的第一件事,便是如何以二十四小时制替代十二时辰至。”
早朝开始后,朱媺娖亲自开口说出了第一个议题。
朱媺娖要将后世的一些技术乃至物品运用到大明的发展建设上,继续沿用十二时辰制肯定是行不通的。
事实上,早前在四川时,部分军队及军器局、兵工厂就已经开始使用二十四小时制了。
如今朱媺娖已正式登基为帝,自然要公开推广二十四小时制。
并非强行快速推广,而是准备从朝廷中枢各部门开始,向下级部门及地方施加影响,再渐渐令整个大明接受二十四小时制。
整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几年,甚至是十数年。
阁臣中,马士英跟朱媺娖的接触较其余人早一个月,对后世的一些物品、概念也是阁臣中了解最多的。
他闻言便道:“要想推广二十四小时制,其实最重要的便是计时工具。
如果没有适宜的计时工具,即便朝廷下令强行推广,也难以见效。”
其余大臣皆是点头。
十二时辰制为什么没有分秒这样的细分时间单位?还不是受计时工具所限制?否则谁能拒绝更精准的计时方式呢?
朱媺娖既然决定公开推行二十四小时制,自然是做了研究和准备的。
她含笑道:“朕对此事已有解决办法,现说来听听,诸卿若觉得有什么不足之处,可以明言。”
顿了顿,她才接着道:“关于计时工具,我大明继承历朝所得,有日晷、沙漏、水漏,其中精密者有东汉张衡制造的漏水转浑天仪,又有宋朝苏颂、韩公廉等人制造的水运仪象台。
这水运仪象台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其中还运用了后世计时工具钟表中的关键部件擒纵器。
可惜后来此瑰宝先是于靖康之难落入金人之手,再之后又因元灭金而毁坏。
至我大明,已经无人知道如何制作这水运仪象台了,殊为可惜。”
众臣几乎都是头一次听闻这事,惊奇的同时也不禁扼腕叹息。
朱媺娖又道:“此番推广二十四小时制,朕准备引进后世精确计时工具钟表,其中便用到了擒纵器。
早期的钟表虽然结构也颇为复杂,但以我大明如今的工造能力,还是可以参照后世技术制作出来并进行规模化生产的。
可以预见,随着二十四小时制的推行,钟表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甚至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百姓生活必备。
因此,朕决定成立‘大明第一钟表制造厂’,负责制造、售卖钟表。”
听完这番话,众臣都在默默沉思。
很快,马士英便问:“陛下,莫非官府需要钟表也需向钟表厂采购?”
“不错。”朱媺娖点头,“以后不仅钟表厂需如此,其他官营机构也要如此改变。
凡朝廷需要获得官营机构所产物资,皆需付钱采买。”
作为财政部尚书,马士英一听这话,但是感觉压力又大了一分。
但还没等他想好怎么劝说,就听黄道周道:“官营所得之利本就归朝廷,若朝廷还需向其付款岂不是多此一举?徒令银钱流转损耗?”
明朝获取官营机构的物资,都是直接拿走的。
比如说以前的大明铁厂,朝廷需要多少铁,才让他们开炉炼多少,不需要了就让关闭掉。
开始大明缺铁时,还准许官营铁厂向民间出售,可等后来民间铁产量上来,干脆就不准了,认为这是与民争利。
所以大明铁厂应该把“官营”中的“营”字去掉,其实就是一僵硬的朝廷机构。
朱媺娖却是要把一部分官营厂等,变成真正的官营,也即是后世的国营模式。
南京这边的大臣基本都不了解“新官营”概念,朱媺娖也不怕费口舌,将其中道理详细地讲了。
最后她又道:“依据大明眼下的情况,银钱多一道流转,确实会多一些火耗来,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况且,火耗问题我们迟早也是要解决的,到时就不存在因银钱流转而增加火耗的问题了。”
钟表是新物件,官营钟表厂并不存在“与民争利”的问题。
况且,以朱媺娖如今的威望,即便真的“与民争利”,这些阁臣、部员也未必敢拿出来说事。
于是钟表厂以及朝廷需要向官营机构付钱采购的事就这么定下了。
随后,朱媺娖又道:“官营厂既然改革,便不方便再归工部管辖,朕将成立官营局进行统一管理。诸卿没有异议吧?”
众人都看向工部尚书兼阁臣的何应瑞。
眼见各类官营厂将成为下蛋的金鸡,何应瑞自然希望放在工部下面。
但他又清楚,这确实不是工部该管的事,他也不敢为此跟朱媺娖争,于是带头道“臣无异议。”
工部尚书都不在乎,其余人自然更不会提出异议了。
于是,大明官营局就这么出现了。
今天上午,朱媺娖要处理的大事就这一个,后面又议了议几件较小的事,便在十点刚过时散了会。
她知道大明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但治大国如烹小蟹,急不得。
她也还年轻,有的是时间。
散会后,朱媺娖却是带着御林军赶往南京西郊,参加“南京军事学校”的落成典礼。
南京军事学校选址在原来西郊的一片固定军营上,营房都是现成的,稍稍改建一番,就能当军事学校用了。
只是军校虽然建成了,山长人选却还没找到。
不得已,朱媺娖只能让红娘子暂时代理山长。
此前武昌、南京“将官进修营”、“士兵整训营”都是由红娘子管理的,如今南京军事学校也没几个正经学员,仍是以改造旧官军中的部分将官为主,让她暂时代理山长倒也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