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暴雨下来的时候,卢冕刚刚吃了早膳,准备带着长公主分给他的那些衙役,去吴江县的堤坝上瞧一瞧——他没想到这场大雨会来得这么急,这么突然……于是,劈头盖脸地被淋了彻底。
胡乱摸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卢冕心想:这正六品的都水监监察使还真不是人干的。
关键长公主还让他“灵活机动”!
咋个“灵活机动”?您倒是提点几句啊!
“卢大人!”
几丈外,吴江县的县令赵三朗已经在那里等了,他撑着大伞,谄笑地走上来,“大人何必这么辛苦呢?勘察的工作交给手下人去干就行了!”
大伞给他挡去了大部分的雨水,但卢冕早就湿透了,这伞撑不撑,挡不挡,都没啥区别。就人情世故上来讲,卢冕还是把那把大伞接了过来,笑着道,“长公主殿下亲自吩咐的,卢某怎么能不过来亲眼看看呢?”
赵三朗笑容有点僵:“这雨这么大,堤坝路滑,卢大人要不等天晴了再过来?”
卢冕叹气道:“卢某也想啊,但卢某天生就是个劳碌命!”
赵三朗的表情更加僵硬了,他眼神变了变,“卢大人,卑职的姨父是工部尚书赵大人,赵大人已经把卑职的事情与长公主说过一二了。”
“说过那就更好了,咱们都是一家人,”卢冕打着哈哈,“卢某就看一下,赵大人总不能让卢某无功而返,渎职被贬吧?”
赵三朗听到“一家人”三个字,心领神会地笑了笑,躬身道:“那卢大人请——”
卢冕这意思是他这都水监监察使就是来走走过场的,你好我好,大家就能一起好!
于是,赵三朗给那边等候的十几个孔武有力的县衙差役们使了个眼神。
众人退让开。
卢冕偷偷为自己抹了一把冷汗,他要不是长公主亲自任命的,今天怕是连上吴江县堤坝上瞧一眼的资格都没有。
这吴江县在吴江的中下游平原地带,县府在稍高处的西北面,地势低的下游分布着吴江县的两个小村落——班家村和吴家村,每年汛期,这两个村落的民房和农田总会被淹掉一半。但今年,才刚入夏就这般大的雨了,要是这雨连着下上半个月……
卢冕心中叹了一口气,长公主这是给他找了根极其难啃的硬骨头啊!
吴江县的堤坝年年修整,远远瞧着像长长的一整条灰色的长龙,走近了,走上去看,却只能看到各种龟裂的口子,以及口子里面露出来的杂草和烂木——这工程质量,怕是守不了半个月,七天就得决堤了!
赵三朗瞧见他目光在那些杂草和烂木上停了许久,忍不住诉苦:“卢大人,卑职能做到这些已非易事,上头说要拨款,但真正能到卑职手里的又有多少呢?每次洪涝惩戒,卑职少不了要上下打点,不然早早被贬到荒郊野岭去了。”
这吴江县的吴江平原是产粮大县,即便年年洪涝,依旧供应了临南城四分之一的稻谷。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百姓苦干,交通便利——作为富县的县令父母官,他的油水自然比荒野小县城的油水要丰厚多了。
卢冕听到这句话,很理解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赵大人做的都没有错,但死人是绝对不行的!”
赵三朗脸上的肥肉抖动了一下:“卢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卢冕带着衙役走的这一路,已经看清楚了。
他按着赵三朗的肩膀,皮笑肉不笑:“赵大人,今年雨期提早了,雨量也比往年还要大,您这堤坝质量……最多三天,下面的班家村和吴家村就会被洪水全部冲没了。”
“长公主让我下来啊,给我下了一条死命令。”
“堤坝裂开没事,人,一个都不能死!”
赵三朗脸色白了白,“卑职……卑职……”
卢冕靠过去,压低声音道:“长公主说你派差役去临南城做的事,她不想管,但这吴江县的班家村和吴家村两个村落近一千条人命,要是丢了一条,就拿你的项上人头来补!”
赵三朗被骇得全身发抖,自己一个踉跄从大伞下跌了出去。
大雨立刻把他身上的官袍浇得完全湿透。
卢冕自己身上也是湿的,被风一吹本该觉得冷,此刻却因为那段很帅气的话,内心燃起了一把火,他举起右臂高呼:“长公主有令,班家村、吴家村举村迁出!村中百姓,皆暂住在县衙和赵家村!”
他带来的那些衙役皆举臂回应,往堤坝下游的那两个村落传达政令去了。
赵三朗带来的差役四目相顾,都有些茫然。
卢冕居高临下地看着那个瘫坐在泥水里的赵三朗,笑问:“赵大人,你可得帮忙,否则要是班家村、吴家村发生个小意外,你的项上人头,卢某也保不住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赵三朗赶紧爬起来,招呼县衙的差役:“走!快点去帮忙!”
那些差役散去后,不远处的班家村和吴家村内就响起了铜锣和呐喊的声音。
大雨如注,堤坝上的裂口“咔咔咔”地发出声响。
这一场决堤洪灾,无可避免。
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却可以降到最低。
……
大雨下了一整夜,寝宫中的容千玉睡不踏实。
即便派出了相当“聪明”的卢冕,她依旧担心——这人口迁出以后,村落民房、田地该淹得还是会被淹没的,而且堤坝泄洪,灾后重建,都是些麻烦事。
这些事可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
就在她披上外衣,站在窗前看屋外的大雨时,寝宫中的暗门被人轻轻推开了。
明易清将那把还在滴水的油纸伞放在墙角,慢慢走了过来。
殿内的烛火已经烧了大半,光线有些昏暗。
容千玉听到脚步声,并没有回头,直到脚步声落在了她身后。
“殿下,大雨嘈杂,是睡不着么?”明易清伸手,将她披散的长发一点点、慢慢地安抚平整,“属下有幸读过一本杂书,如果能找到此书的撰稿人,吴江县之事或许会有转机。”
容千玉心上一动,转身看他。
他左手拿着的是一本有些泛黄的书籍,书籍上写着《东庆水利考》五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