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禁海的大明,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都没有意识到郑芝龙的强大!
为什么郑芝龙能称为东方海上的第一人呢?
据史料记载,这个时期的郑芝龙,在大明东南海上,光船就有七百多艘,这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按照平均每艘船一百五十人计算,郑芝龙在海上的势力就有一万多人。
而且郑芝龙的势力跟历史上如李自成这类农民军不一样,他可是拥有大量火炮的,如果不是荷兰人等西方海盗,盘踞在爪哇群岛,光凭郑芝龙就可以横扫那一片。
大明自从郑和的船队南下归来以后,就放弃了航行,慢慢的开始禁海,郑和时期的造船技术、航海图也被人有意识的遗失,至此后大明就失去了东南海域控制权。
直到郑芝龙的郑家海盗集团的崛起,大明才重新掌握自己的东南大门,但终究只是掌握在私人手上,这个时期在海上讨生活的人,只知郑芝龙,不知朝廷。
可以说每一个想在东南海域讨生活的人,必须得经过郑芝龙集团的同意。
按照后世人的意淫,要是穿越成郑芝龙,完全可以出海打下一个地方,自立为王,至于朝廷,鸟他干甚!
但是华夏文明是个很神奇的文明,它能让所有生长在这片土地的人,都对它有着很强的依恋,每个人都向往着回归正统,那个落草的宋江如此,郑芝龙也如此。
明明拥有不惧朝廷的实力,偏偏天天想着朝廷招安,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名正言顺面对世人,还有光宗耀祖。
正是这种心里,郑芝龙一直都想个归顺朝廷,对于崇祯来说当然是大好事,只要收服郑芝龙的势力,就可以把大明的海军,建立在一个很高的起点,只要掌握住郑芝龙这种心里,就能很好控制他。
“想当官,朕就给你一个你想都不敢想的大官,让你欲摆不能”,崇祯暗道,此时他在御书房把玩着一把小型的燧发枪,此枪只有一尺多长,是科学院专门按照他的设计做的。
崇祯心里知道,郑芝龙说白了就是一个海盗、一个纯粹的商人,正像史料记载那样,说到郑芝龙肯定会带一句:民族英雄郑成功之父,这也是郑芝龙最有搞头的简介。
所以崇祯就打算跟他做生意,用的郑芝龙的实力来换他想要的东西!
首先郑芝龙需要的第一个就是朝廷的庇护,不是说郑芝龙是东方海上的第一人吗?怎么会需要人庇护?
他是第一人没错,但第二人、第三人、第四人加在一起,并勾结荷兰人呢?这样他这个第一人就算能打败这个联盟,也会伤筋动骨啊,这是一个商人不愿意承受的。
在天启七年时,郑芝龙的海盗集团在南海彻底跟荷兰人闹掰了,双方发生过多次海战,结果郑芝龙不负东方海上第一人的称号,直接把荷兰人按在海里摩擦了一遍又一遍。
在南海荷兰人心态蹦了,上帝他姥姥的,这些黄皮猴子怎么这么强,明明他的船不如我们、他们的火炮也不如我们,我们还是被他们打的不要不要的,不行,打不赢就要叫妈妈。
于是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就像东方不断增兵,向上帝的小姨子发誓,一定要干翻郑芝龙,可打着打着就发现,在大明的东南海域,就算上帝的小姨子来了,都得给郑芝龙骑上一骑。
知道差距的荷兰人学精了,我们打不过你郑芝龙,那就联合你郑芝龙的敌人,于是开始离间东方海上的海盗、联合郑芝龙曾经的对手,那些第二、第三人为了夺回自己的地位,纷纷做了荷兰人的走狗,如大海盗刘香、郭怀一等。
被荷兰人这么一搞,郑芝龙就有点头大了,虽然他还是可以硬抗下去,可是势必会损失惨重,作为商人的郑芝龙绝对不愿意的。
也是在这时,郑芝龙和熊文灿开始眉来眼去了,熊文灿想要得到招安之功,郑芝龙想到得到陆地上的支持,不论是粮食还是补充兵力,这些是绕不开陆地的,于是双方就搭上了,就有今日这一出了。
“陛下,熊大人和郑芝龙在门外等候了!”王承恩的声音打断了崇祯的思绪。
“嗯?那就叫他们进来吧!”崇祯把手上的燧发枪放好,这玩意现在还不成熟,谁知道会不会走火,把自己干嗝屁了。
“臣熊文灿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草民郑芝龙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郑芝龙这里也讨了个巧,他是海盗,没有自称罪民,而是称草民。
崇祯也看出来他的小心思,也不理会他,“都平身吧!”
“谢陛下!”
“你们来求见朕所为何事啊?”崇祯明知故问。
御书房有很多椅子,但下方这两位,显然没有得到其他心腹大臣的待遇,起码现在在崇祯心里他们还不配,那就站着吧!
“回陛下,臣之前给陛下发过奏疏的,这位就是臣在奏疏上提过的郑芝龙,他之前违法了朝廷的禁海令,私自出海讨生活,在海上发展些势力,为朝廷挡住红夷人骚扰,臣深感其大义,特代朝廷招安之,今日带郑芝龙来向陛下请罪!”
这么一听,熊文灿也不是什么好鸟,一个大海盗,大到朝廷都比不上,居然在他口中说是出海讨生活,还有郑芝龙为朝廷挡住了西方的海盗不错,这是事实,但是他的出发点可不是为国为民啊,他是为了自己的地位,为了抢地盘啊。
熊文灿的奏疏确实是有,但崇祯也确实没看见过,当时崇祯还在陕西砍人了呢,奏疏都是内阁和其他部堂共同处理的,而熊文灿这类的奏疏,接受的是兵部,当时兵部看后,招安一个“小海匪”,没什么大不了,就一个准字!
崇祯也很快想到当中的关键,结果是一样的,过程就无所谓了,于是满不在乎说道:“熊爱卿上个奏疏啊?可能那时朕带兵在陕西平乱,忙着杀人,没看到,这些都是内阁他们处理的,不过朕的想法和他们一样,接受郑芝龙的报效朝廷的做法!”
看似无心的话,在这两人心中惊起一片波澜,熊文灿是第一次见新皇,而且他在南边,崇祯的传闻听的很少,他和郑芝龙在心里上,都认为这个新皇是个菜鸟,好骗。
可皇帝说这么不经意的话,他们不得不另眼相看了,皇帝才十八岁吧多点吧,这个年龄就敢亲征平乱,而且说话完全不注意君王文雅的象形,“砍人”,这还是一个皇家子孙该说的词吗?
从这个词他们就可以看出,皇帝说的亲自平乱,不只是那种在后方观战的平乱,而是真的砍了人,这不是一个好欺骗的主了。
老江湖就是老江湖,单凭只言片语就可以分析出一些东西,这也是崇祯想要的,无形中自己的形象就高大神秘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