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拾少年 >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1 / 1)

夏日的风很刚烈,几夜的雨水冲刷,却未带走那股子“闷氛围”。心中思虑过多,怎样也无法平静下来。2019.8.2晚九点三十分,公众号的工作完成后就打开了手机浏览着自己收藏的书架!不得不说自己是个喜欢藏书的人,就连电子版书也是那么热衷的。每每看到开篇写的精致,或者韵味十足就会收藏下来,可要再次拜读就不知道是什么年月了,想想连自己都觉得可笑至极。而这晚,让我与读书的认识更深层了,让我于散文的意识更迫切了。我与崔先生和阿来都不认识,可他们的文风笔触让我深深折服,像极了冬日映雪的腊梅花,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绽蕾,斗寒傲霜。像极了清风拂过杨柳岸,晓风独为残月,虽轻文而极雅。阿来在“云行雨步,临观异同”一文中对读书的看点极燃我心,读文章,就是读人,从文章中可以嗅到这一人的“经历、学问、情感、思想、思绪。。。”

这些可以让我们更加融入“阅文之境”。这些虽是辅助,更胜主观论述。其实我在上午还读着“朱子读书论法”,晚上就看见了,经“朱子六法”而演变的现实文选。看一部行走的书,比看见一群行走的人还要来得容易。可如今的社会,定在一时一地一思的人太少了,每个人每天都在行走,每天都会看着“微信运动”的步数进行炫耀。而当你走了这上万的步子,又有几步让你做到观察、记录与思考呢?看见的都被消逝脑后,被忽略,被遗忘的总是那么多。总感觉人生的意义不大,而有意义的很多都是“路过的风景”。就像崔先生这本《也看风景也读书》,其中《山药蛋的遐想》开篇写的特别平易近人,雅中之最,一如《循着钟声远行》那般,芳溪静流,莹莹清澈,不言而姣。可到了第二节就有些俗气,为什么俗气?古典与俚俗,来者不拒,一古脑地往上堆,硬是把一篇散文给打造成一篇“侃文”,静女其姝变身成为快嘴李翠莲!是添了些“趣味”,然而却丢迷失了“审美”。变得俗不可耐!崔先生的这些写法完全不符合散文常规,有些段落过于铺陈,有的章节游离于中心之外,有的地方还犯了写作常识的忌。可人家的文章就是好看,还有味儿,耐读,壮士出征,笔底风霜……能从“山药蛋”来反映晋蒙一带老百姓的风土人情,还有许多生活细节。不仅如此,还能追述这种农作物从安第斯山脉启程,经而欧洲,经而中国,再经而晋蒙的漫长历程。实可谓“是俗不世俗,世俗也是俗!”

“云行雨步”和“临观异同”来自于曹操,来自于他东征乌桓的路上。最让我钦佩的是,曹操不写自己作为一代枭雄的丰功伟绩,也不写大讨四方的事法权谋,而只写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的人生感慨。“云行雨步”带着情感与思索前行,而这样行走正是诠释“临观异同”。我想作者(曹操、阿来、崔济哲)都是这样想的吧。崔先生最后一篇“跋(一般写在书籍、文章、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也是在写读书,对于读书的一种惜叹。说起“国人不再待见读书”这一观点特别刺耳,而这所谓的“刺耳”恰巧特别真实。以读书立国立家立业的华夏民族,经过了多少莘莘学者笼扩而出的“思想之道”,走到如今竟已没落?自“天不生仲尼,万古无长夜”开始,孔子为何而伟大?因为他读书立说,读书传人,著书留世。活一辈子,学一辈子,又和书相伴一辈子。之后“百家争鸣”,各派学说如百花争艳而开泽,各种适合实时社会大同的理论与著作脱颖而出,更是诞生了:禽滑厘、胡非子、韩非子、邓析、惠施、公孙龙、邹衍、许行、苏秦等等大家。而他们的理论与行为,哪个不是从读书与现实的臆想中而得来的?臆想中的规律并非只是形而上学,也有通过可知论而缔造的实际。战国时期配六国相印、登峰造极的苏秦说过一句话“位尊而多金!”

从一个不折不扣的穷小子,通过“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造就了合纵大家!那时代读书真的能改变命运。秦始皇焚书坑儒,并没有改变中国人读书的潮流,中国人以读书作为高尚,以读书作为改变命运、掌控命运的实质力量而盛行着。隋开皇三年,科举开科!读书之人更是以排山倒海之势传遍全国。那年月真是读书需一生,一生需读书!朱子就题有“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的名句,上文也提到《朱子读书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朱子读书法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读书法,集古代读书法之大成,值得认真研究和参考。吴敬梓写《范进中举》虽然抨击了社会黑暗,可也突出了读书的重要性!无产阶级的范进,从一穷二白,断炊三日到一步登天用了几十年!到底说范进是“科举制度的殉道者”还该说是“科举制度的受益者”?由穷鬼变为了权贵,由家徒四壁读书饿到到两眼泛白到豪宅阔邸美食家佣一应俱全,咸鱼翻了身!谁还能挡得住天下的读书人呢?显然知识就是力量不应该是英国人培根说出来的,是中国千千万万读书人的行动而诠释的,得出的实际也比培根更深刻。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官职,知识就是资本,知识就是权贵。当然,知识更是进步!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一句话,即是口号又是行动:“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

不敢说所有人持烛达旦夜读春秋,可读书的思想从未改变过。读书,就像一粒种子根深蒂固的埋藏在我们国人最灵魂的深处。从啥子时候读书反而成为“累赘”了?人们不再热爱它了,被科技所豢养的世界懈怠着,被所谓的“高端娱乐”所滞留着。读书不再是光明的前程了!有份数据让人心寒,全世界每年每人读书本率:以色列64本/人、俄罗斯55本/人、美国50本/人、日本40本/人、法国20本/人、韩国11本/人、中国在2013年4.7本/人!!中国人讲究读书破万卷,以现在的数据,看完万本书都是难的!按照一年五本书的概率,也要看够2000年!哈哈,人生尚且未有一百年!可我们的前辈是怎样读书的?我们不说完全效法,可有做到万分之一也是好的!钱穆乃中国国学大师,被梁漱溟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钱穆先生和胡适先生在当时有“北胡南钱”之称。钱穆先生读书是真下功夫,竟然能暗诵《史记》。张恨水自喻“恨水不成冰”,写小说哭笑怒恨不由己,和现在被“吹红”的小说家不同,张恨水先生有真本事,能背诵《三字经》《左传》《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易经》《礼记》《古文观止》,仅《古文观止》就三十七万两千多字,张恨水先生读书好生了得。史学家曹宗仁先生奉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儒林外史》读过一百多遍,《红楼梦》读过七十多遍。茅盾先生当年曾经背诵过《红楼梦》。胡风当年在狱中凭记忆批注《红楼梦》。鲁迅先生也曾暗诵过《纲鉴》。前辈们读书真让我们汗颜,真让我们敬佩。现在的书店不再像是书店,开封的“三毛书城”也早就破产!开封市图书馆更是少有人问津。许多书城格局变了,卖书的摊位少了,休闲娱乐、贩卖玩具与电子产品的摊位更多了。我有时候真的不清楚,这所谓的“书城”已然面目全非!有许多人买一身名牌衣服花一万块心甘情愿,心花怒放,四处显摆。买一百块钱书就犹如抽其一根肋骨。风气使然?嗟乎。让人谓之叹矣!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在虚拟世界如鱼得水 序幕:我可爱的猫咪 七与中元 逃离此地 魂穿奥特:居间惠都为我折腰 时刻警戒 三国:逢乱必出声名扬 穿越宝可梦世界 沉默入侵 遇见另一个世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