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夜宴(上)——日本东京
日本议会大堂里,林铣十郎身体抖看着他最不想看到的结果1937年4月3o日,日本大选结束,大选中民政党获18o席(原有2o4席)、政友会174席(原有171席)、昭和会18席(原有24席)、国民同盟11席(原有11席)、东方会11席(原有9席)、无属所26席,大的形势并没有改变。在这次选举中社会大众党获37席(原有2o席),批判现内阁的政策是取得大胜的原因,引人注目。
林铣十郎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解散议会的结果居然会是这样。难道自己作为相的命运就到此截止了么?他这事还要从最早1912年说起。
当中国开始了民国时代的时候,日本却在这一年开始了二战前最光明的时代——大正年代在《明治宪法》颁布了十周年的时候,日本著名元老伊藤博文成立了一个政党叫立宪政友会,随后桂太郎又组建了另一个政党叫立宪同志会,后来先后改名叫宪政会、立宪民政党。以伊藤博文为的文官系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愿望,成功的仿照西方议会制度成立了日本的议会,从此开始了十年的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时代,在这十年中,日本由于经济展平稳加上时值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不少甘愿冒险的外国商人前来日本投资,造成新日本的一片繁华景象,令大正前期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前所未有的盛世。并于当时欧战结束,民族自决浪潮十分兴盛,民主自由的气息浓厚,后来称之为“大正民主”。当时的日本民众丰衣足食,情侣们往往喜欢去剧院和电影院享受休闲时光,音乐、文学等文艺方面都有巨大的展。
但是好景不长,一场全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使得繁荣迅灰飞烟灭,无数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无论是立宪政友会还算立宪同志会都拿不出一个确实可行的办法解决经济问题。使得民众对文官内阁大为不满,而这种情绪使得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迅抬头,日本军界法西斯势力很快征服了整个军界,唯一不同的是对实行法西斯化的步骤和理解。
一派主张继续以军事政变的方式推翻现内阁,由天皇依靠军队直接进行统治。由于他们开口闭口不离“皇道”、“皇威”,故被称为“皇道派”。其代表人物是曾担任6相的荒木贞夫大将和6军教育总监真崎甚三郎大将,其成员多为现政权中没有地位、来自农村并对现实不满的青年中下级军官。“皇道派”受法西斯理论家北一辉《日本改造法案大纲》的影响较大,主张通过政变方式控制政权,实行军部法西斯独裁。
另一派的组成者多为裕仁天皇的亲信小集团成员。他们在清洗了长州藩势力之后,逐渐占据了6军中上层的重要岗位。其代表人物是在6军中享有“三杰”盛誉的头号人物永田铁山少将,以及东条英机少将,该派主张保持军部中央机构的统制,认为血腥的军事政变不利于军队和政局的稳定,主张运用军部的现有地位,在对外侵略战争中逐步扩大势力,以自上而下的合法手段改造国家,建立军部控制的法西斯政权,被称作“统制派”。
军人的斗争往往容易生军变,1936年2月26日,日本军阀中的“皇道派”青年官兵动二·二六事件,导致冈田启介内阁垮台。
但是上至日本天皇,下至将军元老,对于疯狂无礼的皇道派都没有好感,于是便想选择一个统制派人物做为6相来压制皇道派的势力,而林铣十郎就成为了极好的选择。
这是因为林铣十郎一开始是皇道派的人物,但是在其前辈武藤信义死去后,迅投靠到统制派,这样的作为让林铣十郎已经无法在皇道派立足,林铣十郎也很快实现了选他上台的天皇和元老们的想法。他立即将统治派中坚永田铁山调为军务局长,接着林铣与永田又在闲院宫和渡边锭太郎的支持下开始在6军中清除皇道派。次年更是罢了真崎教育总监的职位。这引起了皇道派青年军官的极大愤怒,马上便生了相泽中佐杀害永田铁山军务局长的事件。二·二六事件,叛军更是提出要求罢林铣十郎的官。叛乱被镇压后,林铣十郎与其他许多大将一起被编入预备役。
林铣十郎也在这件事上彻底恨上了那些政党,认为就是因为政党才会导致他的悲惨下场,不过广田弘毅内阁倒台后,元老西园寺公望推荐宇垣一成担任相。但是6军统治派们反对稳健派的宇垣组阁,不出人当6军大臣。已退出军界数年的宇垣也无可奈何,不得不向天皇请辞。这件事主其事者是后来被赞为日本唯一战略家的石原莞尔。
这使得林铣十郎再一次的成为了选择,林铣十郎就这样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相的位置。
林铣十郎此时虽然还有一些政治野心,但是他顽固的认为,对外侵略的前提必须是内部的统一,而内部统一的最大障碍就是议会,是政党,不得不说林铣十郎在政治上是一个十足的笨蛋。
林铣十郎很快用最愚蠢的办法去实现了他的抱负,在议会批准了全部法案后,林铣十郎突然宣布解散议会,这就好像让别人为你打工盖房后,盖完房子就宣布工程队解散,钱一分没有。因此被人称为“食い逃げ解散”(吃饱就走)
林铣十郎本来以为,解散议会再选举,一定会有大的改善,但结果却是没有任何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批评他的政党得到了更多的席位。
就在林铣十郎又羞又气的时候,一座古色古香的房子里,一老一中正在品茶对弈。
老的须皆白,身穿和服,气势不凡,正是在日本有最后的元老之称的西园寺公望。西园寺公望看着对面英姿飒爽的中年说道“现在的局势已经很明显了,林铣十郎已经失去了组阁的基础,无论是军界还算政界都已经不愿意支持他了,我看,唯一可以代替他挽救局势的也只有阁下你了。这次你不可再次谦虚了。”
年纪较青的是近卫文麿,近卫文麿出身豪门世家,他的曾祖父是西园寺公望的老师,父亲是多位元老的好友,自己少年起便显示与常人不同,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他曾经买糕点送给贫穷的邻居,主张礼贤下士,口头禅“叫花子也是宾客”为他赢得了不少好名声。让人无奈的是就是这个邻居眼里笑眯眯的贵公子却动了恐怖的战争,只可以说日本人往往具有让人无法理解的两面性。
近卫文麿听到西园寺公望的话点点头,他上一次之所以坚决拒绝组阁是因为他认为即使有天皇命令,但6军内部没有可以商量政策的人。而如今自己作为华族出身,法学学位,轻松的可以得到元老和政党的信任,另外自己在皇道派和统制派之间的立场也可以得到军界的认可。的确到了自己组阁的时机了。
西园寺公望看到近卫文麿点头应承,忽然浑身一震大吼道“近卫君,你的为政纲领是什么呢?如今帝国内部分崩离析如同即将坠落的星辰,外部被白人世界敌视,支那抗日情绪高涨,帝国就好像面对围堵的巨兽,你准备用什么办法突出重围。”
近卫文麿想了想也严肃的说道“我将对内以天皇陛下为核心来凝聚人心,对外寻求我们的生存权力以便追求国际正义。”
西园寺公望对近卫文麿的答案感到很满意说道“你不错,虽然有些不听话,但的确是我的优秀弟子,去联系你看中的人吧,不要再让天皇和国民失望。”
近卫文麿站起来对西园寺公望鞠了一躬说道“绝不负天皇陛下所望。”
林铣十郎却并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他找到自己的党羽,希望可以再一次的解散国会,但是包括佐藤在内的众人都对其不再看好,林铣十郎看着沉默的众人丢下一句“我不会放弃的。”便离席而去,佐藤看着林铣十郎的背影叹了口气,他并不关心林铣十郎是否可以一直是相,他只是担心自己佐藤外交的努力会不会被新相放弃。
中国这边,姜诚因为办重工业受阻而垂头丧气的回到上海。
虞艺珊看到姜诚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便想找他出去玩散散心,姜诚的确心情不佳又想到一直以来答应春游的事情,这都快到夏天了,便点头应允,同时通知虞洽卿和虞致民,准备把上次商量的事情落实。
深夜,姜诚坐在客厅的沙上思考着后面该怎么做。
“东家,您在烦恼什么,说给我听听,说不定可以帮帮东家。”金山推着夜宵走进姜诚的房间,看到姜诚皱着眉头在思考着什么,便声问道。
姜诚看到是金山叹道“没什么,我只是再想该在哪里开工厂,没什么,你不用担心。”
金山抓了抓脑袋说道“上海这边不是有很多工厂么,把工厂设在这里就行啦。”
姜诚摇摇头说的“不行,工厂只可以设在内地。”
金山皱眉道“那最内地就是四川和陕西了吧,那就这两个地方吧。”
听到陕西,姜诚不禁想到延安和那个现在实力还很弱小的中国未来。
自己要不要去延安看看呢,可是自己现在是一个资本家了,虽然有周冠生的接触,但是他们真的会接受自己么。至于要是去四川或者更远的青海,那就是自己要独立干了,先不说自己有没有这能力,这个人才问题就很难解决,这个时候有才之士都已经被红白二党瓜分完了,自己要想独立的话,先不说成败,自己也没有那个时间啊,动不动就消失的元,国家非得大乱不可。
金山看着姜诚似乎还在犹豫,不禁说道“东家,我听先生上课时和我说过‘什么闻什么见来的’我觉得很有道理。东家与其犹豫,不如实地看看到底哪里适合开厂。”
姜诚听了笑道“是百闻不如一见,金山你学问见涨啊,不错,是该去看看了,你去安排一下去西安的飞机,我尽快出。”
姜诚转眼一想,自己现在也是在蒋中介那里挂上了号的,这样突然去延安,肯定会被阻拦,便又说道“等等,你注意保密,不要惊动太多人,用点钱,我不想别人知道我去西安。”
金山笑道“您瞧好嘞,保证不让那些尾巴知道。”
第二天大清早,虞艺珊便梳洗打扮好,穿着现代的骑手装备,姜诚看着不禁有一种恍惚感,好像自己看到的是21世纪的自行车选手一样。
虽然姜诚带了好几种车,但是虞艺珊更加喜欢死飞,死飞可以前进倒退做出很多高难度的动作,当姜诚看到虞艺珊已经可以用后轮做支点原地旋转的时候,不得不承认这个虞家大小姐的运动神经真的很强悍。
虞洽卿和虞致民早已联系了商界精英,先一步前往佘山准备晚上的宴会。
昨晚的小雨让今天的空气格外清新,姜诚和虞艺珊一边听着车轮碾过地面的沙沙声,一边听着掠过耳旁的风声,望着前轮飞旋转及下面疾驰而过的路面,一边欣赏着民国时期上海郊区风景,一时之间姜诚忘记了种种不快,一路上不停的虞艺珊说笑。巴顺和李大勇等人开着汽车远远的在后面吊着,姜诚二人不一会儿就骑出了市区,来到了郊区。这是姜诚第一次看到了上海的农村,明明相隔不远,这里和租界却就像两个世界,租界的纸醉金迷和这里好像一点关系都没有,大部分人都是瘦骨如柴,穿的也是衣衫褴褛,绝大部分人的衣服都是明显由几种布条拼起来的,孩子们个个脏兮兮在地上玩耍,但不时却可以看到青砖朱墙的大院,这便是农村里士绅家了。一直以来姜诚都是坐汽车往返上海和南京两地,这样近距离的观察民国农民还是第一次。
对于民国抗战前的时期的农村,大多数后代人有两个误区,一个误区是误以为当时的农村到处都是周扒皮、黄世仁一样的大地主,土地兼并极其严重,实则不然。
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是日本为侵略中国而设立的特殊企业,其重要业务之一是对中国国情做细致的实证调查。1935年,“满铁”调查了华北453个村落的土地分配状况,并记录了每个村庄最大地主拥有的田亩数。其中,占田千亩以上的地主只有两户,2/3村庄的最大地主占田不过2oo亩。同期,南方土地的分散状况更严重,据安徽、浙江的土地册档显示,各地最大业主占田都在百亩以下。1939-194o年代“满铁”还调查了江苏南部4县11村,结果显示,这些村庄里,“地主户”有173户,“佃户”却只有159户,平均每户“地主”只出租4.92亩地。换言之,民国时期,中国农村的大地主已经非常之少。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是人口增长,中国古代往往因为人口增长而导致土地兼并加剧,因为人口增长而土地不增加,往往使得老百姓一有意外支出就容易卖田卖地,但任何事情都是对立统一的,物极必反,当人口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土地反而无法再兼并了。清代同治年间编纂的《黄县志》里记载:山东黄县“地寡人众,惜地如金……虽有豪强,无由兼并”,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另一方面,农户储蓄剩余财富的度,因人均耕地的减少而变慢,土地价格则因人均耕地的减少而上涨。这一降一涨的双重压力,使农户越来越难以扩充田产,在清代晚期,往往需要经过几十年或几代人,一个中产之家才有可能买进几十亩地。人口的增长,正是导致“兼并”越来越难、地主规模越来越小的主因。如果很难理解的话,就这样打比方,现在的上海北京房价之贵众所皆知,如果一个有四、五套房子无其他资产的家庭想不通过贷款不断买房最后变成上百套同样价值房子的大房东,在房价没有剧烈波动的前提下是要花近百年才可以完成的任务。
也就是说民国的农村,地主有,小地主很多,真正的大地主除了那些军阀人物以外是少之又少。
另外有一个误区是后世很多网络段子中,民国时的中国农村是一片祥和的世外桃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黄垂髫怡然自乐。地主则都是靠勤劳家致富的种粮大户,并且都是对佃户心怀慈悲的大善人。总之在他们看来,民国的中国农村是无比美好的人间天堂,直到红党的土改将其变成了地狱。这种农村的描写在家族文学中最为多见。
但是实际上的民国农村却是普遍的贫穷,也就是大家习惯说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1932年薛暮桥的《江南农村衰落的一个索引》中写道,其考察结论是:“中等地主之能收支相抵不致沦入债丛者,亦已寥若晨星。……留居乡间之中小地主,日渐没落,其自身反受高利贷之压迫。今年农民、新华两银行之抵押贷款,几全以地主为其对象,且所借款项,无一投资农业,多用于还债、押会及各种消费事项。”连“中小地主”都普遍破了产,可见当时农村衰败的境况。
而他调查的地方并不是什么贫困地区,而是著名的鱼米水乡——无锡。连无锡的农村都是这个情况,更加不用说更加贫困的其他省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