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
“秦少禹,我二哥和石头考上大学,有没有你的功劳?”沈苏苏抱住喝得面色发红的秦少禹问道。
秦少禹睁开眼睛,伸手捏捏自己的眉心,“二哥和石头成绩那么好,我根本不需要做什么。”
“那倒是。”
沈苏苏还以为石头会比二哥的成绩,没想到二哥的总分接近满分,是京都高考的第一名,这让沈家高兴了许久。
“我让二哥和石头来京都考试,也算是占到了一点先机。”秦少禹坐起来,“恢复高考很多学校都没有准备好,所以每个学校的录取都只能就近录取。”
这件事情秦少禹以前跟自己说过,现在运输落后,各个地方的考生只能在本地考试,有可能他们的成绩达到了他们报取的学校,但也不可能如愿去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这就是现实问题,不管是学生和学校都没有办法。
“谢谢你少禹。”这个问题,沈苏苏以前都没有想到,如果二哥他们在他们怀宁县考试,就算成绩再好,可能也只能被他们附近的大学录取,想上京都的大学,只能凭借运气。
“谢什么,我们都是一家人。”
秦少禹整个人都清醒过来,伸手捏捏苏苏肉肉的脸蛋,他发现苏苏胖起来,更加可爱,“苏苏,等过完年,我就要回部队。”
他的伤已经恢复,按理说他早就应该去部队,一直被秦老爷子给压着。
“好。”
两个孩子还小,秦家人不可能再让沈苏苏跟着一起去随军,他们夫妻两人意味着要分居两地。
“我会想办法调回来。”
原本秦少禹想再过两年再提这件事情,现在有了孩子,他迫切想离家里近一些。
“真的可以吗?”沈苏苏心里一动,如果秦少禹调回来,那最好不过了。
“嗯,等我将那边的事情处理好,我就回来。”秦少禹眼神寒下来,这次任务出现的纰漏他还没有查清楚,只有查清楚他才能回来得安心。
“好,我在京都等你。”
接下来的日子,沈苏苏坐月子,沈爸沈妈他们每天都会去新家收拾。
出月这天,秦家特意办了月子宴,秦家很多朋友都有来看孩子,其中也包括秦少禹的很多朋友。
这天,秦少禹很忙,他将沈飞鸿和石头介绍给他的那些朋友,一整天都没有进房间。
直到晚上,秦少禹才喝得面红耳赤回到房间,倒头就睡。
沈苏苏有些无奈,拿出湿毛巾给他擦擦身子,再从空间里面取出灵泉水兑水,喂给他喝了一些。
坐月子期间,沈苏苏每天都会给自己和孩子喝一些录泉水,希望他们的身体可以健康成长。
至于秦少禹,她只会每几天少喝一些。
沈苏苏总觉得,秦少禹应该知道自己给他喝了一些治伤的药,两人心照不宣。
出月子的第二天,沈苏苏高兴坏了。
整整两三个月没有怎么出门,现在的她像是工作许多,休假的感觉。
沈苏苏一大早起床,先给两个孩子喂好奶,然后换上一身衣服准备出门。
直到现在,她都没有去一次二哥他们的家。
“你就这么迫不及待的?”秦少禹好笑地看着沈苏苏屋里忙前忙后,像一只脱笼的小鸟马上回归天空。
“那是当然,我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出过门了,我都不知道京都变成什么样子了。”沈苏苏用力点头,他天天在外面跑,当然不可能理解自己现在的心情。
自己的媳妇这么想出门,秦少禹也不能闲着,他将两个孩子交给秦奶奶秦爷爷他们。
自从有了两个重孙,秦爷爷现在几乎都不出门,天天围着孩子转,照顾起孩子比保姆都用心。
秦爷爷秦奶奶接过孩子,连忙催促他们早点出发,可还可以在外面多待一会儿。
秦少禹开着车,载着沈苏苏,沈爸沈妈到沈家新买的家。
“前面就是京都大学,以后二哥石头上学,不用住校可以直接回家。”
秦少禹指着不远处的京都大学说道。
“这地段还挺好的。”以后上学回家,确实很方便。
“京都可真好呀。”沈爸沈妈不是第一次来京都,还是会被震撼,京都他们那边城里好太多。
“爸妈,如果你们喜欢,直接搬到京都来生活呀。”沈苏苏趁机给沈爸沈妈做心理工作。
“是,爸妈,二哥和石头在京都上大学,苏苏以后还想在这里办厂子,到时候你们都在京都工作生活。”
秦少禹也跟着劝说。
“我们怎么能搬到京都来?”沈妈下意识拒绝,当初从乡下搬到县里,他们都适应了很长时间。
“为什么不能,等我们京都的厂子开起来,大哥大嫂肯定也愿意到这里来。”
可能现在他们都意识不到生活在哪里对后辈的好处,不过,这些沈苏苏会慢慢灌输给他们。
“这个……”沈妈没有接话,心里很犹豫,京都好不好,可这里不是他们的家呀。
沈爸没有说话,只是苏苏口中的那句在京都开厂子,让他的心激动起来,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在京都开厂,那得是多光荣的事情。
很快,汽车停在新家门口。
“苏苏,少禹,你们来了。”沈飞鸿听到汽车的声音,打开大门。
“二哥,这座院子真不错。”沈苏苏下车,看到这排院子,都很新,每一家的院墙都很高大,安全性很好。
“是挺不好的,外面冷,你们快进来。”
现在已经是一月中旬,前几天刚刚下雪,京都现在特别冷。
“好。”
沈苏苏现在心很热,就在大雪天站在外面都不觉得冷。
走进院子,一座漂亮的二层楼出现在沈苏苏的面前,光是楼房上面的雕花都让沈苏苏觉得这钱花得很值。
“不错不错,就是大哥大嫂他们来京都,这座院子都可以住得下。”
走进房门,宽大的客厅很敞亮,屋子里已经升了火炉,很暖和很舒服。
“那肯定可以住得下。”沈妈高兴地去厨房给他们拿热水,“你们一家过来住,都可以住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