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返回青州,他的目的没有达到,而是直接被辽东看见和听到的给弄蒙了。
李谷严格地来说算是儒生,他对高继冲已经在江陵时期的离经叛道的基础上,越走越远而感到烦躁,可是他又说不出来什么地方错了。
郭威不同,他不死儒生,他读过书,刚开始是读过兵书,后来身居高位,要处理政事,读的都是实用的书籍。那些儒学经典,他实在涉及不深。所以他没有什么固定的思维模式。
大唐衰落到了现在,几十年战乱,人们开始中追求割地称王,称皇称霸慢慢地走向了反面。特别是受战乱最为深重的中原地区,人们不想再打仗了,人心思定已经影响到了朝臣。这就是为什么到了郭威这一代,这些官员都有了一心为公责任感。
北汉的这些朝臣,即便是苏逢吉和王章,都不是墨守成规的人。他们杀伐果决,宁可用苛政也不愿意让社会变得混乱,顶着坏名声,一心就想做事。
对于这一点,郭威非常了解。所以就算是史弘肇和苏逢吉几乎已经彻底闹翻了,他们两人在政事上还是该支持的支持,该反对的反对。公事和私事分得很清楚。郭威并没有太大的担心。特别是史弘肇,他明着拿刀剑砍苏逢吉,就意味着他不会暗地里整人。苏逢吉其实也明白这一点。
苏逢吉心眼小,可是要他下狠心去对付这帮武将,那也是不可能的,顶多在言语上面嘲讽几句而已。
所以,郭威接受辽东的这些思想没有半点心理压力。
只有一点他弄不明白。因为从见到的这些人的言语之中,虽然大家都有着教导高继冲的意味,可是实际上,辽东的整个思想体系不是出于吴夏,不是出于敬梁这些有可能主导的人,而确确实实是出于高继冲和王婉容。
“这可能与小王爷和小王妃的性格有关。特别是小王爷。小王爷小的时候就是被南平王带着在乡下和小孩子们玩在一起。南平王不善言辞,不怎么管他。南平王妃因为要辅佐南平王,所以更多的是带着小王爷做事,小王爷是从小看着奏折长大的。他没有读过什么经典,倒是齐民要术这些书籍从小就读。”
李谷自己都觉得有些牵强附会。但是除了这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解释吗?
“小王爷重实务之学,其实郭公,南平王也是重实务之学,只是没有小王爷这么离经叛道而已。”
“是的。南平王有治世之能。”郭威肯定道。
“小王爷没有受过正规的儒师教导,却被逼在七岁的时候在江陵主政,当时孙光宪曾经要教导小王爷,可是那是耿先生和蓬莱县主已经进了王府,小王爷年纪小,正是任性的时候,孙光宪自然不能成功。之后,小王爷单独主持将作坊和蒙学,筹建新军,之后就越走越偏。到了现在这个地步。”
“如今之计,该如何处置?”符彦卿问。
李谷道:“郭公,秦王,您也看到了,渤海王击败了高丽军,可是并没有获取多的土地,据说连保州和归州也没有完全控制。渤海王真正控制的只有苏州和复州,而且看样子更加像要建一个学宫。渤海王的卫队不列战阵,注重个人修行,看起来如散兵游勇。春秋战国。墨家子弟曾经盛极一时,燕太子丹谋勇士可刺秦,可是燕国还是灭了。即便是始皇帝被刺,也还有其它的秦王继任。并不能成事。”
“你是说渤海王不足虑?”
“你是说辽阳靠渤海王靠不住?”
符彦卿和郭威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所以问话也不一样。符彦卿对渤海王较为忌惮,因为渤海王一旦崛起,受到冲击的肯定是他。而郭威看重的是大局。
李谷肯定地回答:“是的。不过我倒是不担心渤海王守不住辽东,渤海王在海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守住辽东不成问题。但是辽阳,恐怕鞭长莫及。”
郭威叹了口气道:“冯太师答应到辽阳,看中的就是渤海王。现在如何是好。”
郭威说这个话其实是给冯道留面子。冯道与高保融相似,是治国的好手,可是不能打仗,善于守成,而不善于开拓。
渤海王千里迢迢,带着一万多人到达辽东,并想办法救出了石重贵,把东丹国搅得稀烂。年轻人,有勇气,有胆气。手下一帮人也颇为忠心,按说足以在东丹立足。这是冯道愿意去的原因。
郭威其实也有些担心,小孩子最容易被蛊惑,渤海王手下的人能力不错,如果再加上冯道,即便是石重贵死了,万一这个小家伙在北方弄得尾大不掉,那就是另外一个辽国。
郭威的依仗就是在自己控制之下的南平王一系的高氏一族。高氏一族,都是良臣,可是说一个好君主,那是一个都没有,那么多人,除了高保勖在蜀国边境拥有一点军权以外,高保融最近也把自己的卫队交给了郭荣。高保正和高保绪那都是文臣。也就是说这些都掌握的在自己手里。郭威不怕高继冲能够翻天。
高继冲现在看来,又犯了高氏一族的老毛病,居然一心治学。这对于郭威来说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高继冲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危险。忧的是,如果高继冲担不起这个担子,辽东该怎么办?
“冯太师到辽阳,是小王爷的提议。所以真到了那个时候,小王爷不会不管。我倒是好奇小王爷该如何破局。”李谷皱着眉头。
郭威直摇头,对符彦卿道:“也只能如此,如果辽东事危,还请符兄从沧州进兵瀛洲和莫州。把辽军的兵力吸引一部分,减轻渤海王的压力。这孩子现在不好把握,压力大了,怕把他压垮了。压力小了,你看现在他这个样子,对打仗十分不情愿。”
符彦卿点头:“要是他再大几岁,可能就不会这样,现在确实太小了。”
郭威点头道:“说起来,梁震死了真是可惜,如果不是梁震给高保融献策,倾荆南全国之力打造了一只舰队,我还真不敢把孙子放在旅顺。现在看来,再差也不过是被辽军赶下海而已。”
符彦卿呵呵笑:“我的小闺女也在,放心,真到那个时候,我不会不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