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末,国家关于知青的政策出现调整,准许下乡知青返城,北塘村的4户知青中,刘家和金家都属于“老三届”。
1978年10月1日开始,国家准许知青返城了,但是也有一些条框限制,只允许带一个子女返城。
对于金家和刘家,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是,只准带一个子女返城,这可让两家都犯了难。
听到这个政策的时候,刘慧敏第一个向父母表明了态度,她说“爸,妈,我就不返城了,我要在这里继续教书,我离不开孩子们。”
其实,刘大夫最清楚女儿的心思,她还在怀念着金志国,因为她最爱的男人葬在北塘村。
有时候,人生就是始于身不由己,作为“老三届”刘家和金家,二十多载的人生,在这个偏僻的小村里度过,这是一场经历。
其实,在国家意志之下,他们遇到了身不由己,命运把他们推到了这片土地,他们把无悔的青春挥洒在这片热土上,如今时代变迁,命运又把他们推向城市。
这本身就是矛盾的,这里条件虽然艰苦,可是这里既有他们的悲欢离合,也有他们的汗水和眼泪。
日子像路,总是要走的,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几次的城市和农村的往返,老金把北京的一切都安排妥当。
最后,金家把返城的日子定在1979年的6月8日。
距离这个日子越近,金家人的心情愈发的复杂,特别是老金媳妇总是陷于无尽的悲伤中。
在那个狂热的年代,新婚燕尔的老金来到北塘大队,二十几载岁月,无数次的历练和挫折,已经让他们学会了适应,学会了承受,这些都是他们人生的财富。
可是,如今他们爱情的结晶,儿子金志国却留在了这片土地里,如今终于可以返回京城了,儿子却不能一同回家。
听说老金家要返城,北塘村二组的人们,都纷纷登门帮忙,有的帮着收拾东西,有的来嘘寒问暖,聊聊过去一起相处的时光。
老金媳妇去儿子坟地好几次,她的心里是刻骨铭心的痛,除了给儿子多烧点纸,让儿子在另一个世界里不再缺钱,日子好过一些,更多的是想和儿子说说话。
赵队长组织了一次欢送会,会上老金是各种的感谢和不舍,有些与老金家关系好的乡亲,还落下了激动的眼泪。
人生就是如此,造化弄人也好,命运捉弄也罢,逝者已矣,生者还需要忍痛前行。
不可控的命运让他们来到这里,在这里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任劳任怨的品质,懂得了什么叫自食其力。
6月8日,很快来临,金家雇的汽车开进了村子里,人们七手八脚帮着装车,一些不想带走的东西,都送给了左邻右舍。
汽车鸣笛,老金夫妇带着女儿,与北塘的乡亲们洒泪而别,前来送行的刘大夫夫妇,更是百感交集,挥手告别的时候,刘大夫也流了眼泪。
刘大夫夫妇还在痛苦的徘徊中,因为女儿不愿意返回天津老家,他们很难做出抉择。
想起城里的父母年事已高,需要他们返城照顾,可留下女儿自己在北塘,他们又于心不忍。
1979年的深秋,当树叶全部落光的时候,北方的白毛风,吹卷着落叶,在北塘这个村庄的上空翻飞。
刘大夫出诊后,回到了家里,坐在炕上发呆。
“刘大夫,在家吗?”门口传来赵队长的声音。
接着赵队长,走进了屋里,他手里拿着一份电报。
“刘大夫,有你家的一份电报,还是加急的呢。”赵队长说。
刘大夫立马接过来,打开一看,电报是天津发过来的,主要内容是“父亲病重,请速回天津。”
第二天清早,刘大夫就急匆匆地坐车,赶往天津的老家。
大概过了一个多礼拜,刘大夫返回了北塘村,人们才知道,刘大夫的老父亲得了“脑淤血”,已经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了。
经过反复的商量,刘大夫下定决心,要返城伺候自己的老父亲,作为医生他最明白,没有人伺候的卧床老人,后续照护的重要性。
听说刘大夫家要返城了,村组的社员们都十分不舍,这二十多年,刘大夫医德高尚,医术高明,为乡亲们诊病不辞辛苦。
刘大夫媳妇是妇产科医生,村里的妇女生小孩,几乎都是她来接生,处理了无数次危险的难产,救过许多母子的命。
那是个极富人文关怀的岁月,不存在人情荒漠化,老百姓最知道谁好谁坏,对于刘大夫夫妇的感恩是发自内心的。
虽然说“在命运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弱者。”
但是,刘大夫在北塘同样得到了历练,乡亲们的包容和大度,同样成就了他,他的医术是在乡亲们身上,得到提高的,当然也有组织的培训与关怀。
至于,女儿刘慧敏的意志还是十分坚定,她坚决要留在北塘村教书。
刘大夫发动亲戚朋友无数次的劝说,都没有任何效果。
因为老父亲重病,刘大夫仓促决定返城,城里的一切都没有办好,他决定先返城,工作再慢慢想办法,可以住在老父亲家里。
等到刘大夫返城的时候,场面更加的隆重,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送行,就连最怕刘大夫打针的小孩子,也在送行的人群中。
挥手告别后,刘大夫夫妇领着儿子,望着送行人群里的女儿刘慧敏,更难免老泪纵横。
第二年春节前,老金夫妇回村给金志国上坟,住在了刘慧敏家里,刘慧敏就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照顾二老吃住。
本来回来的时候,老金媳妇曾经和老金商量过,准备把儿子的坟迁走。
可是,看到刘慧敏辛苦照顾着他们,一句接一句的叔叔、阿姨地叫着。
老金夫妇还是打消了给儿子迁坟的念头,他们想有刘慧敏照看着儿子,他不会再孤单。
就这样,刘慧敏成了北塘村最后的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