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军似乎找到了灵感,他认为多往乡里跑一跑,和上级领导勤沟通,没有坏处。
这样,既可以混个脸熟,也可以扑捉到一些新的信息,有好事的时候,领导肯定会想着咱。
通过赵书记到村里调研,王大军已经给这位新书记,在心中画了像。
所以,他一改过去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做法,而是完全用请示和汇报来代替。
在这方面,不得不说王大军是个高人,他做到了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了他研究人的优势。
有些时候,真正的把控来源于人对自身优势的辨别和把控,也来自于人对事物的理解和追求,这些都是有意义的。
春节前,王大军再到乡里找赵书记,此前,他找村里的巧媳妇做了点豆包、年糕、豆腐。
打好包之后,王大军骑着摩托车,斜挎着他的人造革提包,出发了。
给领导送礼,这也是一门学问,王大军这些年研究的比较透彻。
如果给赵书记送烟酒,以他的判断,赵书记肯定不收,赵书记都不收,乡长也不会收。
但是,自家做的吃食,拿给领导会显得很亲切,领导肯定不会拒绝,这可谓经济、有效。
他在门外转悠一圈,发现赵书记在办公室,就敲门而进。
“赵书记,快要过年了,我让老婆做点吃的,给您拿点尝尝,都是自家产的,不值啥钱,您别笑话俺呀!”王大军满脸诚恳,小话说得贼溜,他老婆才不会做这些东西呢。
赵书记笑呵呵地说:“没想到,老王还娶了个贤妻啊!好,我尝一尝,谢谢啦!”。
赵书记给王大军递了烟卷,自己也点燃了一支烟,说:“今年,你们村抗旱工作抓得确实不错,这样干就对路子,干部有责任担当,在群众中才能有威望!”。
“这还是您指导的好,我们也是受您的鼓舞,还不够,我这也在想下一步的项目呢!”
赵书记若有所思地说:“现在横向上比,你们北塘村的项目不错了,明年刘万山砖窑再投产,可以给乡里贡献不少税收呢!”。
王大军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现在想搞一些农业项目,那种普惠各家的,让土地多获得收益的。”。
赵书记突然明白了王大军的意思,笑着说:“好啊,这思路也是正确的,前几天,我去县里开会,县里也鼓励发展农业项目呢!”。
王大军显得很着急,他对书记说:“是啊!我发愁的是,现在没有合适的项目哩”。
赵书记拿起电话机,开始拨打电话:“小王,你来我办公室一下。”。
几分钟后,农业站的王站长敲门进了屋,他问“赵书记,您找我,有事?”。
赵书记说:“小王,你先坐下,今年县里有没有新的农业项目呢?”。
王站长拘谨地挠了挠头,然后说:“前阵子开会,说明年要发展玉米制种项目哩,现在,具体的方案还没有下来。”。
赵书记饶有兴趣地问:“小王,你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玉米制种项目。”。
王站长认真地说:“这个项目很好,就是县里农业技术主管部门,为了推广玉米良种,寻找合适的地段,专门制作玉米种子,县里统一回收,价格可高了。”。
王大军插话说:“王站长,这个项目有别的要求吗?”。
王站长说:“有一点必须做到,如果村里成为制种基地,别的玉米就不能再种了,避免串种出现杂交现象。另外,这个项目的收益肯定比单独种玉米高很多,但是,农民得有一个认识过程”。
赵书记问:“大军,你们村相对封闭,挺适合干这个项目的,村里群众工作好做吗?”。
王大军说:“书记,现在分开单干了,我没有十分的把握,我尽最大努力吧!”。
王大军回到村里后,他自己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这家伙先没有动声色。
他认为这个项目,给了他希望,可以让他的威信得以提升,当然这希望也同样给了王大军动力和激情,他认为为了这希望,值得他去搏一搏。
也是,责任制后这些年,王大军自觉过得很窝囊,甚至都比不上刘万山,人家刘万山都敢折腾点项目,虽然果园子没整成,以挨骗告终,但是人家现在又干起来砖瓦窑还引进了现代化的设备。
他王大军一直在寻找机会,他需要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来放马一搏,重拾过去的雄风。
好,现在一个让全村人赚钱的项目,就摆在他面前,他不想再错过,他极力想双赢。
尽管他考虑到了可能的阻力,但是,他义无返顾地开始了行动。
春节期间,他不停地串门走访,渗透他的思想,再加上他张罗请客,借酒说服。
过了元宵节,王大军忙慌去乡里,再次找领导沟通,正好乡里在开项目工作会议。
真是巧了,王大军来的正是时候。
散会后,王大军找到了赵书记,问:“赵书记,我今天过来,想问问项目的事。”。
赵书记笑呵呵地说:“大军,你来得正好,我正要找你呢,县里正式通知下来了,刚才开会定了,你们村是制种实验村。”。
“那太好了,我这就回村做工作去。”王大军转身要走。
“别走,等一等,有些技术性的问题,你需要和制种委托单位,县种子公司负责人沟通一下,不能胡乱宣传,还要签订协议呢!”赵书记叫住了他。
此刻,王大军才开始醒悟,原来这个项目是县种子公司委托做的,属于政府引导的企业行为。
不一会儿,王站长领着种子公司负责人,进了赵书记的办公室,双方互相介绍后。
赵书记首先说:“你们协作单位,认识之后就要多沟通,把工作往细了做,不管怎么干,必须保障群众利益,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赵书记,请您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做这个项目,让老百姓多赚钱。”项目负责人抢先回了话。
赵书记给二人接上头之后,又忙着去开会了,王站长领着二人找了一间屋子。
三个人坐下来,针对制种的技术问题,又聊了一个来小时。
王大军从他的黑人造革皮包里,拿出了笔和本,戴上了老花镜,坐在那里,还记了许多条目,他怕自己给忘了,这些都需要他回去消化一下,也需要他开会去讲清楚。
王大军听得十分仔细认真,毕竟,这对于他而言,是一件新生事物,他的认真是为了办好这个涉及家家户户的项目。
这次,王大军作为村长,他是合格的,他的初心和角度完全没有问题,他再一次把握了机遇,迎接了新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了王大军这样的村干部,这也是北塘村村民的福分。
在大变革的时代,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关键看什么人,这人的捕捉能力,眼界和格局。
全乡各村,也只有王大军主动来要项目,别的村干部一听说要推广玉米制种,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提出了一箩筐的困难,这种情况下,乡里也就只好作罢。
王大军边记录项目要点,边憧憬着北塘村美好的明天。
他的心里已经想好了,回去就立马组织召开村干部会议,把这项目的事安排下去,待到工作做通以后,就和种子公司签订协议,然后全面展开。
最终,王大军的心愿能够达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