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北塘村就像开了锅似的,家家户户都处于兴奋状态。
几百万元现金,发到一个一千六百多口人的村庄,这是一种普惠式的“分红”。
让村庄经济发展的红利,惠及了全体的北塘村人,人们都在互致问候,询问“你家分多少钱?”。
当年,合作社年底分红的感觉又回来了,不过,这次分的可是真金白银,不是过去那点可怜的粮食。
赵午文哄着小儿子,时不时地在儿子脸上亲上一口,说:“钱,这钱给你买好吃的,娶媳妇!”
赵午文家领回了八千块钱,他媳妇把红红的钞票铺在炕上,数了一遍又一遍,她的心里是满足的。
她面色红润,时不时用那一只手撩一下头发,温热的阳光照射在她的脸上,喜上眉梢的感觉一直都在。
午文的老母亲早就该去养老院享福了,可是,她前些年放心不下儿子,没有办法去养老院养老。
现在,有儿媳妇照顾儿子,老太太张罗几次,想去养老院享福。
可是肢体残疾的午文媳妇死活不让去,理由是“需要婆婆搭把手,帮助照顾小孙子!”
实际上,是她把婆婆的生活照得很好,这一家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很幸福。
别看身体有残疾,午文媳妇是一位身残志坚,非常懂得感恩的人。
她在料理家务、经商和照顾老人方面,不比健全人差。
这两年,她带着午文又去看了几次病,经过中医药的调理。
赵午文的病明显好转,他的头脑比过去又清醒了很多,也能明辨事物和是非了。
虽然嫁给了这样一个男人,可是他是绝对忠诚的,待媳妇特别地好,口袋里有几块钱都交给媳妇。
从某些方面看,赵午文并不是最好的男人,可是他非常适合她,她真心地爱着他。
这种生活对于她是弥足珍贵的。
现在,午文家里的买卖,在他媳妇的打理下,一直做得不错。
村里养老院的老人们,同样也领了分红钱。
这些老人有村里养着,现在又领了一笔钱,他们的幸福感爆棚。
领到“分红”的人们除了有喜悦之外,每个人的体会和感触都不一样。
北塘村的老干部刘广发,他此刻的心情也是此起彼伏,难以名状。
他的感慨颇多,仔细想想他自己,在村里干了这么多年,却是非常地平庸,没有啥大作为,这让他确实有些惭愧。
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选择了一个好的接班人。
当年,是他英明决策,把赵木生选成了北塘村的村主任。
这才开创了北塘村大发展的先河,让北塘村走上了富裕的阳光大道。
近期,他出于家族掌权的狭隘的思想,把侄子刘文章推到了村干部岗位上。
没想到却是歪打正着,刘文章这小子干得也很好,得到了赵木生的认可哩!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疾病,让刘广发这个老干部,也变得有些迷信。
过去,他是最不待见杨的,说他装神弄鬼、糊弄钱财,早晚得把骗得钱财吐出来。
可现在,刘广发反倒觉得,这世界上,真的有一种神秘的力量。
这力量在牵引和掌握着大自然和人们的命运,这股力量绝不是个人所能对抗的。
美好生活要靠好的带头人去规划,更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把希望总是寄托在别人身上,永远只能在计划之中。
现在,赵木生的心思不仅仅在北塘村上。
他是南场镇的班长,他需要谋划全镇的事情,2012年的种植调整已经完成。
除了努力工作之外,木生更加注重家庭生活。
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刘慧敏的儿子,更加疼爱慧敏给他生的小女儿。
没事的时候,他最喜欢牵着女儿的小手,在北塘的街景中玩耍,他感觉整个生命都流进了女儿的血脉中。
有时候,他看见正在慢慢衰老的父亲,手里拎着电喇叭,行走在村间,时不时地喊上几句。
木生就会莫名地感动,老人家这把年纪了,还在为北塘村的文明事业,发挥着余热呢。
经常地,他会想起过世的王治天、王大军、杨和老岳父。
这些人就像电影一样,在木生的脑海中不断地浮现。
斯人已逝,可他们都曾经是北塘村的一部分,他们都是那样的真实和鲜活。
无论如何,这个世界上还是晴朗的日子多,即便偶尔狂风暴雨,过后依然会是阳光灿烂!
赵木生生在北塘,他热爱北塘这片土地。
以他的条件,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都能买得起房子。
可他喜欢北塘的一草一木,还有这里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们。
无论走到哪里,当多大的官,他的根都在这片热土上,他已离不开这片土地。
前阵子,木生到县里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
散会后,县里的主要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里,说是找他喝茶随便聊聊天。
可是,木生从领导整个聊天的话题,还有眼神和语气中。
能够感觉得出来,县领导想把他调到县直机关任一把手,具体是啥机关,领导并没有明说。
木生巧妙地把话题岔开了,而是提到了南场镇的产业发展。
他说他正在调整和推进中,他和老柳配合得很好,用不了两年,镇里各村都会有大改变的。
其实,赵木生的潜台词,就是南场镇的发展离不开我,我还不想到县直机关任职,这就是一种委婉的拒绝。
县领导也听懂了赵木生的意思,然后就没有再说这个话题,而是改聊了一会儿产业项目。
最后,木生说了一堆感谢话,县里领导对这位草根镇干部,更是刮目相看。
这是一个喜欢基层、扎根基层的实干家,也许他不喜欢机关工作的按部就班。
记住别人的好,原谅生活的不完美,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不仅是一种豁达,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赵木生就是赵木生,他没有官瘾,也没有谋求更高职务的冲动。
他自知出身于草根,他喜欢在乡村这片沃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干些实际的事情,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从经济条件来看,赵木生是最有条件和领导搞关系的,可是,他却不善于此道。
在他这些年的任职经历中,他几乎没有操作过请客和送礼,这显得很另类。
从某种意义上讲,南场镇有了这样一位主官,也是南场人的幸运。
赵木生至少比某些消极应付上级,没有任何建树的基层干部,要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