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将厅里静悄悄的,胡湘儿轻轻地抚摸着儿子的后背,默默地退到旁边的角落里。
与会的几个将领,田见秀,陈牛,李过和吴林峰等人全部都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着李自成接下来的话。
“历朝历代,君臣猜忌都是国之悲哀。魏晋南北朝时期,宋文帝刘义隆猜忌杀了檀道济,最后的结局就是自毁长城。如今皇太极以反间计让崇祯上当,将袁崇焕下狱,终究难免一死。
檀道济冤,袁崇焕也冤。但是从一个食古不化的君王角度,他们似乎并不冤枉。前人已成过往,但是袁崇焕的例子我们都要引以为戒。袁崇焕的冤,其实就是崇祯的刚愎自用又好大喜功所导致。
可袁崇焕的不冤,也是他为人臣的不谨慎招致的。虽然诸多细节还不明了,可袁崇焕的其中有一条罪状一定是倒卖军粮给蒙古人换取军饷,结果却是军粮流向了建奴。
其二,那就是上下不和,一直对毛文龙如鲠在喉,没有为帅者的气度,这才导致了部下的反噬。其三,他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崇祯的傲气。大明破烂不堪,崇祯力挽狂澜根本不可能。袁崇焕时时刻刻以济世之臣自居,忘了还有一个同样要做中兴之主的崇祯。”
根据后世的研究,李自成很客观地将袁崇焕的悲剧进行了剖析。这是一个绝好的教材,既可以用来教育部下,也可以时时刻刻警醒自己。
“主公,难道这个蓟辽督师的死真的会影响如此深远?”
田见秀沉吟了一下,还是站起身来,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袁崇焕的死不足介怀,真正让人耿耿于怀的是人心向背。崇祯要做明君,却从不考虑手下人的死活。
袁崇焕一死,他的接任者祖大寿和手下的军官时时刻刻都在提心吊胆,但凡风向不对就会全体哗变,这就是自毁长城的本意。”
点了点头,李自成肯定了自己之前的答案,然后从根底上给田见秀解释了袁崇焕存在的意义。
“大大,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做?”
李过也从沉思中清醒过来,他想知道李自成接下来的部署。
“待袁崇焕被杀,建奴就会退去,皇太极逼着崇祯自毁长城。而后三月开始,崇祯就要对我们动手了。从明天起,训练要加紧,而我也会再发一份祭袁崇焕的檄文,让崇祯丧失民心......”
李自成心中已经有了决断,既然皇太极利用袁崇焕做文章,那么他也打算来个锦上添花,以檄文祭奠袁崇焕,让皇太极和崇祯来个双输局面。
“好,这个主意妙哉......”
田见秀深以为然,李自成的每一步都能恰到好处,有这样的领导,他对顺天军的光明前途越发有信心。
朝堂之上,崇祯和文武大臣陷入了激烈的交锋。铁证如山之下,孙承宗终于妥协了,默默地不再发声。
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等人陈列九大罪状,谋逆之罪昭然若揭。当夜,重病的杨肇基在听完了九大罪状后,大笑三声而后溘然长逝。
正月十六,九大罪状公布于众,袁崇焕被押在菜市口处以磔刑,身中三千六百刀最终断气。他的血肉被鼓动起来的百姓分食,彻彻底底成了人所唾骂的汉奸。
二月初二龙抬头,皇太极带着自己的大军一路边打边退,浩浩荡荡地向关外而去,历时八个月的京师保卫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大明朝文武官员弹冠相庆,纷纷奔走相告,整个京师都笼罩在一片祥和的胜利氛围中。
崇祯松了一口气,他开始准备大宴群臣,然后将揭开自己扫除流民的大杀器。
可就在二月初八宴会的前夜,崇祯却被从关中传来的一份奏折和里面的檄文给震惊到了。
奏折是杨嗣昌发来的,而檄文却是李自成写的,如今已经传的是四方皆知。
“昔公乃岭南布衣,明皇昏聩关外胡乱再起。胡人之心,恶如豺狼,窥我神器,乱我朝纲,掠我民脂,屠我兄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公以及第,以进士而请武,奉己之力,镇守辽东,排兵布阵,安民屯边。宁锦大捷,炮轰敌酋,天下震动,为公所贺
公谋臣位,励精图治,赤胆忠肝,舍身报国,请命督师。虽未五年克复辽东,然瑕不掩瑜。公之文武韬略,傲视辽东群雄,何人能敌。
然信王志大才疏,年少昏聩好大喜功,朝廷诸公尸位素餐,结党营私荒谬无能。信王中敌酋反间之计,自鸣得意,竟刑公以磔,自毁长城而不知。
岳武穆以莫须有而身死,高宗以秦桧为替死鬼。于忠肃被明皇以谋逆论处,推石亨为罪羊。虽明实昏,荒唐至极。磔公血肉,以泄胡蛮之恨,岂非明君所为,岂不笑哉。
试问千刀临身,公痛乎?公身痛乎?公心痛乎?
督师身死,天道尽丧。此等昏君,有何面目,称孤道寡。此等昏君,该铸像长跪,受万世唾骂。
半世功名皆成空,督师忠魂镇辽东。华夏之魂,永世不灭。
某家当自强不息,替督师守住我汉家江山,不让我华夏儿女成为建奴之猪狗。
督师有灵,某家定秉承遗志,驱除鞑虏,再造华夏。信王有知,自当效仿前元顺帝,莫要误我国民。”
洋洋洒洒不过四百来字,崇祯读完之后顿时遍体生寒,晕厥在了乾清宫中。而后檄文快速传遍京师,一时间举世哗然。
檄文穿山越岭,很快就到了关外。皇太极刚到老家,就收到这份檄文。当他看完之后,直接双目喷火,几欲暴走。
崇祯的庆功宴最终取消,一时间朝堂上宛如死水,首辅温体仁直接称病,周延儒更是收拾细软,向江南而去,走的是行色匆匆。
“朕是昏君,朕难道真不如一个流贼见识深远?哈哈,好一个前元顺帝,好一个李自成......”
崇祯喝的是酩酊大醉,一连三天不去上朝。宫里伺候的太监和宫女人人自危,只有一个王承恩勉强敢靠近。两个逃回来的太监小春子和小夏子,已经服毒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