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边的天上泛起了鱼肚白,崇祯回到了宫中。
不多时,那四百个教官,排着整齐的队列,来到了太和殿外面的广场上。
崇祯站在这些人的面前,看着这些人。
这些人现在说起来也算是教官,不过,他们的训练时间,满打满算也才半个月的时间。
因为是崇祯亲自训练,所以训练的效果能好上一些,可总的来说,也才训练了半个月。
这些教官,现在让他们训练新兵还行,可要是让他们打仗,还差点火候。
“现在,朕教你们战阵配合,刀盾兵和长矛兵的配合!”
崇祯大喊道:“现在,将你们的武器都亮出来,按照朕的命令,开始列队!”
这些人在来的时候,已经将各自的武器都带上了。
崇祯为了能够更好的教学,就让他们将所有的武器都带上了。
除了腰刀之外,还有长矛和盾牌。
每个士兵,腰悬腰刀,手持长矛,肩背盾牌,身上还穿着板甲。
这些东西都是精钢打造的,重量可不小。
要在这些士兵刚刚当兵那会,想要将这些武器背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现在,这些士兵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训练以及足量伙食的供应,不敢说各个力大如牛,但也身强力壮。
崇祯看着眼前的这些士兵,开始对这些士兵进行分队。
四百人,被崇祯分成个三个队列。
两百长矛兵,一百刀盾兵,以及一百游弋兵。
刀盾兵位于最前方,手中的盾牌都是半人多高的精钢大盾,因为是精钢,所以就比较薄,质量也不是很重,但防护力却很高。
盾牌竖在地上,刀盾兵死死的站在盾牌的后面,死死地控制着盾牌。
两百长矛兵位于刀盾兵的后方,一百长矛兵将手中的长矛架在盾牌的上方。
另外一百长矛兵将手中的长矛斜着往上,位于最后,时刻准备替补。
一百游弋兵位于军阵的两侧,时刻准备往前扑。
“就这样,所有盾牌兵,缓慢往前,长矛兵,手中的长矛给朕往前刺!”
崇祯站在军阵的侧方,看着眼前的这些士兵,大声的喊道。
其实,在军阵的两侧,应该布置骑兵,时刻准备出击,时刻准备包围和分割前面敌军的军阵。
崇祯布置的这个军阵,是一个非常传统且常见的军阵。
古代打仗,不是后世影视剧演的那样,一窝蜂的扑上去乱砍乱杀。
一窝蜂扑上去乱看乱杀的那是土匪,那样的法子,打打顺风仗还行,要是前方的战事稍微吃力,整个队伍就会瞬间崩溃。
崇祯的这个军阵也不是没有缺点,相反,缺点很大,在面对敌军炮火的时候,是非常危险的。
而且,这个军阵的机动性很差,几乎没有机动性可言。在战场上,要是遇到敌军炮火轰炸,几乎瞬间会被轰炸的稀巴烂。
但是,既然这个军阵不行,那崇祯为什么要将这军阵传授给这些士兵呢?
那是因为,这个军阵是基础军阵,是最简单的军阵,不管做什么,都必须要从基础开始。
其实,一个可以上战场的军阵,是非常复杂的,也非常考察将领的决策能力。
崇祯的这个军阵,是最简单的,不管学什么,都要从最简单的开始,一口吃不成胖子。
“刺,杀!”
崇祯站在军阵的侧前方,大喊道。
“杀!”
军阵的士兵大喊一声,长矛兵手中的长矛猛然往前刺去。
精钢打造的长矛,在夕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杀气凛然。
就这样,崇祯一直将这些士兵训练到晚上。
训练虽然结束了,可是理论课程还没有结束。
在内府库的一个巨大库房中,灯火通亮,崇祯站在库房的最前方,给这士兵讲课。
这些士兵基本上不认识字,所以崇祯讲的很慢,生怕这些人听不明白。
“打仗,打的是后勤,打的是配合,朕希望你们永远明白,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都必须做好万全之策!”
崇祯给这些士兵们详细的讲解着:“今天给你们教的只是最基本的军阵,这只是一个基础,关键就是武器和兵种的配合,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
这些士兵们将崇祯说的这些,认认真真的记下来。
只是因为不识字,所以很困难。
崇祯没有过多要求这些士兵,崇祯也明白,识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之间能达到的,着急也没有什么用。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转眼间已经是后半夜了。
“今天下去,你们都必须给朕学习识字,以常用的三千个字为准,谁要是完成的速度快,那朕就重重有赏,升迁的时候,朕也会优先考虑,谁要是最慢,那就别怪朕无情了!”
崇祯的声音在库房中不停的响起,这些士兵们兴致高涨。
在崇祯的规划中,以后,手中的军队,都要进行扫盲运动。可如今,李自成马上就要打过来了,只能先将这事放下,只能先让这些将领们学习认字。
至于教他们的人,崇祯打算自己亲自来。在每天晚上训练完成之后,崇祯亲自给这些教官叫识文断字,以及简单的算术。
这些教官将从崇祯那里学来的东西,开始给那些新兵教授。
同时,在这些教官当中,也掀起了一股识文学字的风潮。
......
经过几天的招募,修建城墙的工人和匠人也招募的差不多了。
将这些人招募到之后,崇祯拿到了工人和匠人的花名册,开始对其进行分组。
此次总共招募了三万人左右的工人和匠人,匠人的数量也还可观,差不多有一千人左右。
京城毕竟是天下首善之地,工匠数量多也正常。
崇祯将这三万人分成了六个队,从第一工程队一直编到第六工程队。
那一千工匠,也平均的分配进了这六个工程队。
同时,崇祯还在这六个工程队队中,分别安排了两到三名的童生和秀才。
不为别的,就为了能够看懂崇祯的文书以及命令。
将这些安排好之后,王承恩也将崇祯要求的人挑选了出来。
王承恩做事还是比较稳重的,挑选出来的这六个人几乎人人识字,都是老成可靠的人。
崇祯在第一时间,就将这些人安排了下去。
分配完之后,崇祯给了这六个人两天的时间,让他们熟悉各自麾下的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