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知道吴三桂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将这半截龙袍拿到崇祯这里的,但以吴三桂那种卑贱的人品,肯定会在崇祯这里说自己的坏话。
想到这里,唐通额头上的冷汗就流了下来。
“唐爱卿啊,将你手中的那半截龙袍拿出来吧,让朕看看,那半截龙袍到底长什么样!”崇祯一脸平静的看着唐通,缓缓说道。
唐通不敢耽搁时间,急忙将盒子中的半截龙袍取了出来。
取出龙袍,完完全全的在崇祯的面前展开。
看着眼前的龙袍,崇祯想起了吴襄说的那些话。
“唐爱卿啊,你知道,在你来之前,是谁将这半截龙袍送过来的吗?”崇祯看着唐通,问道。
唐通心里当然有了答案,只是在现在这个时候,只能装作不知道的样子。
唐通摇摇头,说道:“陛下,臣不知!”
“那半截龙袍,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拿给朕的,你知道,吴襄是怎么说的吗?”崇祯的脸上多了不少的戏谑,玩味的看着唐通。
虽然吴三桂和唐通都是崇祯的臣子,但是崇祯并不这样觉得。
要是这两人是忠臣,那他们早在贼兵来京城之前,就应该率领着自己的兵马前来救援。
可是呢,这两人是什么时候来的?
他们来的时候,贼兵已经被崇祯打败了。
这样的臣子,崇祯才不会在乎他们会不会内斗。
说难听点,崇祯巴不得他们内斗,他们内斗的话,崇祯才可以稳坐钓鱼台,才可以渔翁得利。
虽然是吴襄将这半截龙袍拿到崇祯这里,但本质上,和吴三桂拿到这里没有什么区别。
“臣不知道!”
唐通摇摇头,尽管非常想知道吴三桂会让自己的老爹,怎样说自己的坏话,但唐通还是表现出了一副不想知道的样子。
崇祯哪里看不出唐通的小心思?于是,将吴三桂之前说的那些,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
当崇祯最后一句话落下后,唐通整个人瞬间不好了。
他的眼睛瞪得就像是牛眼一样,看着面前的地板。
此时的他,非常想要骂人,可是在崇祯的面前,只能将这些全部忍住。
“当时朕还很好奇,在朕的印象中,唐爱卿可不是这样的人,怎么突然之间,就变成了这样的人了呢?”崇祯咋舌不已,语气之间,满是对唐通的打抱不平。
“陛下!”
唐通将手中的龙袍放在地上,旋即跪在了地上,朝着崇祯磕了几个响头,语气悲怆:“陛下,这是吴家父子在污蔑臣,臣何时袭击过他们?事情本来就不是那样的,这一切都是他们对臣的污蔑!”
“朕也是这样认为的,朕也觉得,以爱卿的性格,是万万不会作出这事情的!”崇祯一脸相信的说道。
唐通见崇祯这样说,这才放下心来。
不管吴家父子到底怎么样污蔑自己,只要皇帝不相信,那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既然如此的话,那爱卿就先退出去吧,朕今天将你叫到这里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崇祯轻飘飘的说道。
让唐通来,就是让他知道吴家父子在自己的面前诋毁他,现在目的已经达到了,那还留着他干嘛?
唐通也没有在这里多待,告了一声谢,表了忠心之后,退了出去。
看着走出的唐通,崇祯的脸上多了一丝讥讽。
“待会,让司礼监起草一封圣旨,封唐通为辽东总兵,挂征虏前将军印。”崇祯轻飘飘的说道。
尽管崇祯说的云淡风轻,可却将王承恩吓了一大跳。
封唐通为辽东总兵没有问题,可这个征虏前将军,名头实在是太大了。
明朝有四大重号将军,分别是:“大将军,征虏大将军,平虏大将军,镇朔大将军。”
这四个重号将军高高在上,非开天之功不可授予。
这四个重号将军的名头,以前都是徐达,常遇春这种猛人的专属。
在这四个重号将军之下,便是九边重镇总兵官的封号将军,分别是:“征虏前将军,镇朔将军,征西前将军,镇西将军,征西将军,平羌将军,征南将军,平蛮将军,征蛮将军。”
明初时,九边重镇的总兵几乎都有封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承平日久,这些封号也渐渐的和总兵官剥离,总兵官带有封号将军的,越来越少。
如此一来,愈发显得封号将军的珍贵。
到了明中后期,总兵官被分为封号将军总兵官,以及普通总兵官。
带有封号将军的总兵官,品级地位就是比普通总兵官高。
本来,封号将军只有九边重镇的总兵官才能拥有,可后来,就算是九边总兵官,也难以拥有。
老朱家的皇帝,大部分都比较扣扣索索,这种好东西,又怎么会随意赏赐呢?
尽管象征意义比较大,可以就备受众人的追捧。
吴家在辽东经营几十年,尽管一门两总兵,可时至今日,也没有一个封号将军。
现在让唐通为辽东总兵,而且还挂征虏前将军印,但凡吴家有一点的好胜心,都不能将此事忍下来。
要知道,辽东总兵,之前可是他吴三桂的老爹。
“皇爷,确定挂征虏前将军印吗?”王承恩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崇祯,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崇祯点点头,非常笃定的说道:“确实,就是挂征虏前将军印。
之前的时候,吴襄父子,经常打这个征虏前将军的主意,现在朕将这个征虏前将军印封给唐通,看看他们是个什么样的嘴脸!”
现在的崇祯可不是以前那个抠抠索索的崇祯,一个封号将军,还是能拿出来的。
“可是,黄将军那里怎么办?”王承恩再次问道。
黄将军就是黄得功,黄得功可是崇祯的铁杆心腹,出力甚多的心腹还没有接受封赏,被一个墙头草捷足先登,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他那里朕自有安排,这件事你就先去做吧!”崇祯说道。
见崇祯已经下定了决心,王承恩也只好按照崇祯说的去做。
第二天清晨,王承恩亲自带着圣旨,带着随从走出了皇宫,走出了京城,朝着昌平城而去。
唐通,吴三桂,刘泽清等人,现在基本上都驻扎在这里,王承恩也不用浪费时间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