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放映完后,作为导演吕长青也跟这些工人影评人进行了一番交流。
大多数人的评价都还是比较好的,对电影的悬念营造、演员的精彩表演、讲究的电影画面,大多数人表示了夸赞,有少数的批评声音也集中在电影的思想内涵不高,过于追求感官刺激,过于商业化上。
不过吕长青也注意到,刚才电影结束后,一直皱着眉头,似乎对电影不太满意的一小帮人,在放映结束后的交流中,一直都没怎么开口说话。
吕长青对此也不是很关心,一部电影拍出来,是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也许这帮人是不喜欢这种电影类型呢?
第二天,正在沪上电影译制片厂做客,顺便跟进《红高粱》外文字幕制作的吕长青和张银幕正在招待室跟译制片厂的领导聊着天,就看见在译制片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余玉溪神情不悦的拿着几份报纸走了进来。
余玉溪笑着跟译制片厂的领导打了个招呼,然后神情古怪地才把手上的报纸递给了吕长青。
看着她的动作,吕长青虽然有点奇怪,不过还是顺手将报纸接了过来,低头浏览了起来。
最上头一份报纸头版二版都是普通的政府新闻,没有半点吸引人的地方,直接略过,吕长青接着往后翻,直到翻到报纸的第3版,一个特别的标题,一下就吸引了他的目光。
《年轻著名导演向强权的下跪——吕长青新电影〈风声〉的美学机会主义》
“著名导演吕长青的新电影《风声》昨晚在沪上沪西工人文化宫进行了试映,作者有幸到场观看了这部电影,然而整部电影看下来,实在让人失望不已……综合分析,整部电影的本质就是政治电影,是导演迎合政治强权的美学机会主义,过度夸张渲染的爱国主义,让整部影片趋于庸俗化……,吕长军导演的电影,已经没有了当初《罗生门》对人性深入的探讨与探索,新电影只是一味的利用视听手段,刺激观众的感官情绪,包括渲染陈旧的民族主义思想……整部电影沦于庸俗!”
看着这篇文章,吕长青感觉格外的新奇,甚至忍不住小声的读了出来,读着读着,自己忍不住笑了起来。
慷慨激昂,痛心疾首,整篇文章气势很足!
一路慢慢看下来,吕长青心里也有了结论,这是现在这个年代自命清醒的文青啊,还是有点文化的那种,起码是看过一些西方宣扬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书籍的!
啧······
这感觉跟后世那些喜欢在网上进行各种自我民族反思的网民一脉相承啊!
喜欢关注宣扬国外那些聚焦人性的文学和电影,对于国内主流的爱国思潮不屑一顾,对宣扬爱国主义的网民蔑称之为战狼、小粉红!
再看看眼前这篇文章,这不是一样的嘛!
只不过一个是发在网络上,一个是发在报刊上。
而旁边,余玉溪看着吕长青的反应,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甚至都忍不住想怀疑他的脑子是不是有点问题了,一篇骂自己的文章,竟然还能看得笑起来。
“吕导,你还能笑得出来,这可都是骂你的,说你向强权下跪,拍的新片是政治电影,整部电影散发着庸俗腐臭的气味……”
“自由表达嘛,有人不喜欢也很正常啊,不用那么在意!”
看到他这个样子,余玉溪表现得比他本人还着急,也顾不上旁边还有译制片厂的领导在了,上去把另外几张报纸一一翻开到影评版面,放到了吕长青的面前。
“吕导,你看一看,这个不是一篇两篇,你这电影还没上映呢,只是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试映,就有这么多批评,甚至可以算得上攻击的声音了!”八壹中文網
吕长青一一翻看了一下,看着看着,表情也逐渐变得严肃起来。
好几篇文章都是在批评和攻击电影宣扬的爱国主义,表示这是一种落后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只不过有的文章表现的含蓄些,有的文章表现得很直白。
看完这些文章,吕长青没有多说什么,反而是找译制片厂领导帮忙,来到了厂里的办公室,把译制片厂办公室这几年订阅的各种旧报纸都找了出来,慢慢的翻看了起来。
越看吕长青表情越严肃,各种自由主义思潮在报纸上泛滥,对西方世界的赞美和向往,对自我民族的反思与批评,各种报纸上面这类文章比比皆是。
这天之后,吕长青就不再参加各种活动了,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文章,这种连爱国主义都是陈旧落后,只有西方的自由才属于先进的思潮,自己绝不能忍。
想到之前那些报纸杂志上的某些文章,吕长青都觉得犯恶心,在某些人的心里,外国的空气都是香甜的,连外国人放个屁都是香的,在西方的电梯里,闻到屁的人,不会掩鼻,不会皱眉,为了表示友善,甚至还会理解的笑一笑,简直就是扯他妈的淡!
两个星期下来,吕长青已经写下了好几篇文章,有直接对自由主义宣战的,有对中华文明璀璨历史回顾的,有对外国实际情况进行科普的,都是一些打破某些人美好幻想的文章。
不过吕长青也没有急着发,自己的电影还没上映呢,各种反对批评的风潮还没有起来,现在发文章的话,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影响力也有限。
而如果等到自己的新片上映,掀起观影热潮的时候再发文章,作为电影的导演,关注度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至于说《风声》这部电影能不能掀起热潮?
对这一点,吕长青还是非常有自信的,在整个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中,朴素的爱国主义永远是最深入人心的!
而在这段时间里,《红高粱》的外文字幕译制以及制作也已经完成了。
至于电影的审查工作,在外文字幕译制的这段时间里,就已经由西影厂紧急的送往京城电影局拿到了审批。
虽然送审时间不同,但《红高粱》与《风声》的审查通过通知,是同一时间下发的!
张银幕这边,制作好的电影交给了余玉溪,紧急的送往柏林,赶在圣诞节前,柏林电影节主席哈德尔就看到了片子。
······
“这是了不起的杰作,这正是柏林电影节需要的片子!”
回来后的余玉溪,捏着嗓子,活灵活现地复述着电影节主席哈德尔的评价。她笑得很开心,自己推荐的片子得到了良好的评价和反馈,这说明自己的工作很成功。
而张银幕等人,听到这样的夸赞,也笑得很开心,看来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另一边,《风声》的拷贝也已经通过中影公司分发到了各省的发行公司,省发行公司经过内部激烈的争吵,此时正紧张地将拷贝按争吵出来的分配方案分发到旗下的各主要城市发行公司去。
《风声》马上就要在全国各主要城市正式上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