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骠骑国君 > 第91章 三拜骠骑

第91章 三拜骠骑(1 / 1)

光熹元年八月二十五,戊辰日,何进终于听从了袁绍的建议,准备尽诛宦官。

二十六日该有朝会了。何进提前一天带了些部曲侍卫入长乐宫,去找何太后商议此事,打算在杀了宦官之后任用三署郎官来补充宫中职位。

宦官们瞧见何进,各自计议:“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忽然入宫,估计是要来杀我们的?”

张让等便派人到长乐宫潜听,何进之言自然全被其听去了。

生死关头,宦官们决定先下手为强。由张让率领常侍段珪、毕岚等数十人,持兵器从嘉德殿侧小门进入禁中埋伏。

何进从太后宫中出来,带着部下往外走。快走到宫门时,宦官使人诈称太后又诏他回去,要在朝会的嘉德殿见他。

去嘉德殿要再经过一道宫墙而入。这宫墙之内称“内省”,乃是东汉政权最核心的机关,由虎贲卫士值守,旁人出入皆不许带随从兵士。

何进因为袁术为虎贲中郎将,便以为宫禁在自己掌控之中,独身入省,毫无防备。

这日的内省人迹全无。

等何进走到嘉德殿前,张让突然从不知何处转出来,劈头盖脸地责问道:

“天下愦愦,亦非独我曹罪也。卿言省内秽浊,公卿以下忠清者为谁?”

何进被这突如其来灵魂拷问惊得一愣。

不待何进作答,尚方监渠穆抢步上前,拔剑斩何进于殿前。

——大将军、慎侯何进薨。

从始至终,袁术部下那些本应值守宫殿的虎贲卫士一个都没有出现。

杀了何进之后,张让、段珪等人矫诏,用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想要替换掉何进布置的袁绍、王允二人。

位于内省围墙之外不远的尚书台接到了宦官送来的诏板,见要替换何进刚提拔的亲信,便怀疑有假,派人去再确认一下。

派去的尚书到了内省西侧连通尚书台的宫门前喊话道:“请大将军出来共议。”

一个宦官从门中出来,取出何进的首级掷与尚书,说:“何进谋反,已伏诛矣。”

尚书大惊,赶忙带着何进首级回去通知其他人。何进的部将吴匡、张璋正等在嘉德门外面,听说何进被害,立即驱兵想入宫为何进报仇。

宦官把内省宫阙各门全部锁住,吴匡不得入。

袁术的二百虎贲此时终于姗姗来迟,与吴匡合力进攻。一群低级宦官持兵器守阁,袁术他们竟然久攻不克。

正值日暮,天色晦暗,宫门进不去,也不知宦官在何处。袁术让虎贲兵放火烧了九龙门及东宫、西宫,想把张让等人烧出来。

张让、段珪等人就进长乐宫告诉何太后,说大将军何进起兵造反,烧宫,攻尚书门。

太后、皇帝及陈留王刘协就此被宦官扣住。宦官又劫持了在内省办公的少府等官属,不放他们回家。

袁术和吴匡攻了整整两日都没有攻下,而何进的西园八校等其他部曲都不见踪影。

而随着宫里大火越烧越烈,宦官们先胆怯了,准备弃守内省。

八月二十七日,宦官劫持了何太后、刘辩、刘协和一批官员,通过复道跑去北宫。

尚书卢植闻讯执戈而前,立于复道窗下,正看见他们逃跑。

卢植仰头骂段珪,声如洪钟。段珪害怕了,便放了何太后。何太后从二层楼高的复道跳进护城河,才没被劫去。

宦官躲进了北宫,赵忠曾担任车骑将军,勉强有点武力,带一拨宦官守着宫门。

这时车骑将军何苗带了人来参战,开始攻打北宫的朱雀门。

何进部下的吴匡等人素来怨恨何苗不与何进同心,如今何进被害,又怀疑他与宦官同谋,于是对兵士们说:“杀大将军的就是车骑,你们能够为大将军报仇吗?”

何进对部属仁惠,士卒都流泪称“愿以死相报”。吴匡就带兵与董卓的弟弟奉车都尉董旻一起赶到北宫,与何苗战于朱雀门下,斩之,弃其尸于苑中。车骑将军长史乐隐一并战死。

——车骑将军、济阳侯何苗薨。

八月二十八辛未日,袁绍连夜带着一百家丁,汇合了何进早先派出去征兵的王匡,一起来到朱雀门下。

袁绍与叔父袁隗矫诏,传来宦官想用的樊陵、许相到宫门前,直接将其斩杀。

随后又和吴匡、张璋一起攻打朱雀门,抓住赵忠等人杀了,夺取了北宫。

袁绍下令关闭宫门,指挥兵吏搜捕宦官,无分大小良莠,统统杀掉。

士兵们蜂拥而入,见人就杀。被劫持在北宫的官吏,有的因脸上无须而被错认为宦官杀死,有的被追得顾不得脸面,主动露出了自己不是宦官的证据,才得以免死。

一场北宫屠杀,从中午直杀到晚上,死者两千余人。

--------

张让、段珪等人眼见就要被围困,遂劫持了皇帝与陈留王,数十人步出穀门,逃奔距离洛阳最近的黄河渡口小平津。

没被劫持的公卿都从平乐观出了宫,没有人跟着他们去追皇帝。只有尚书卢植连夜骑马追过去沿河寻找,王允派了掾属闵贡跟在卢植后面。

闵贡追到,拿剑斩了几个落后的宦官,张让等人眼见大势已去,遂拜别了皇帝,纷纷投黄河而死。

此时刘寿早先留下的韩浩他们粮草将尽,韩浩已经带大部队返回,只留下王象带着百骑在洛阳城外,预备接应打算弃官投刘寿的钟繇。

王象看到洛阳烈火冲天,赶忙按照刘寿吩咐进城去找卢植,可是卢植在宫里一直联系不上。到了这日晚上,听人说卢植追着宦官往北去了,王象又带队往黄河边跑。

皇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躲在河岸边的草丛里,外面一片漆黑。

两个少年步行循着微光了走好几里,遇到了寻过来的闵贡。闵贡找了一个民用的板车,给刘辩、刘协二人同乘。

王象带人找到了卢植,又沿着河一起寻找皇帝。天黑瞧不见人,却是跟闵贡他们擦身而过。

快天明时,皇帝到了洛阳北面的北邙山。公卿百官都在从北邙回洛阳的官道旁等待迎接。

却说董卓一直屯兵在洛阳四十里外的夕阳亭。二十八日他远远看见皇宫中不只一处黑烟滚滚,知道必有变故,遂领了三千骑急进,天未明就到了城西的显阳苑。又听弟弟董旻说皇帝在北邙,于是带兵赶去北邙,直接到上山寻找。

刘辩看到董卓带着兵马来到,害怕得哭了起来。董卓问时,刘辩不能答;又问了陈留王刘协,才弄明白事由。

董卓遂与百官一起奉迎天子还宫。

执政的何太后下令大赦天下,改光熹为昭宁。以闵贡为郎中,封都亭侯。

正好是这天,何进派出去募兵的鲍信带着一千多人回到了洛阳。鲍信劝袁绍说:“董卓拥强兵,有异志,其初至疲劳,宜早袭之。”

而袁绍不知是害怕凉州兵还是太过信任董卓这个袁氏故吏,不肯袭击董卓。鲍信于是带兵回乡去了。

董卓进京时只带了兵马三千,自嫌兵少,恐怕不能唬住洛阳公卿。于是这天夜里,董卓让兵士偷偷出城,次日早上再大张旗鼓回城。如此,公卿都以为他另有部曲又到了。

此时何进、何苗的部曲皆无所属,都归附了董卓。董卓又让吕布杀了执金吾丁原,兼并了他从并州带来的部众,于是洛阳兵权皆在董卓手中。

洛阳自从六月开始下雨,直到九月才止。

董卓既已手握兵权,便想执政。于是发挥了东汉惯例,以“久雨”为由让三公免官。

司徒丁宫、司空刘弘皆免官,只有太尉刘虞远在幽州才没有被波及。而董卓自己做了司空。

董卓想要废立,遂找来袁绍商议说:“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董侯似可,今当立之。为当如此,刘氏种不足复遗。”

董侯就是刘协,因被董太后抚养,故封王之前被称作董侯。

董卓这是说,当初的灵帝实在令人愤恨,现在看着刘协还可以,所以想改立他,要是再不行,就不需要再有皇族刘氏了。

袁绍曰:“废嫡立庶,恐众议未安。”心里暗骂董卓脑子有坑。信不信你今天立了刘协,明天刘寿就能在赵国称帝?

董卓案剑怒斥:“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

袁绍这才发现,董卓跟之前对其恭恭敬敬的那些袁氏故吏完全不一样。勃然大怒:“天下健者,岂惟董公!”

于是横刀长揖而出,当日便悬司隶校尉印及符节于洛阳上东门,逃奔冀州。

董卓又去找袁隗,袁隗同意了废掉刘辩。

董卓当天晚上在显阳苑摆宴召集百官。

席间,董卓说他要效仿霍光,改立陈留王。又以霍光定策而田延年按剑督行之旧事威胁百官。

公卿以下无人敢说话。只有尚书卢植反对说:“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过千余,故有废立之事。今非前事之比也。”

董卓大怒,就要杀卢植。此时卢植身后作为随从跟来的王象起身斥道:“我主赵王以庶出谦退,盖为汉祚礼法耳!尔敢妄为,大军旦夕便至!”

董卓见他提起刘寿,冷笑道:

“赵王庸懦,不足与谋。”

径自离席而去。

--------

九月初一甲戌日,逢朝会,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

威逼何太后,要她下诏废少帝。说:“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仪不类人君,今废为弘农王。”

于是改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何太后还政。

袁隗解下刘辩腰间的玺绶,扶了刘协正坐,又扶刘辩下殿,北面称臣。

何氏哽咽流泪,大臣们含悲忍痛。卢植已被免官,再也没有人敢说话。

董卓又议何太后害永乐太后“忧死”,逆妇姑之礼,乃迁于永安宫。

九月初三丙子日,董卓进鸩于何太后,弑而崩。又杀其母舞阳君。

何后在位十年,谥号“思”,称灵思皇后何氏。董卓令公卿皆白衣会,不为吊丧。与灵帝合葬文昭陵。

至此灵思皇后、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皆身死。

自八月二十五日到九月三日,短短八天之间,东汉的最后一家外戚、出身南阳民间的何氏轰然倾覆,而汉室亦自此败乱。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 开艘航母去抗日 走私大明 阳光大秦 三国之生化狂人 三国开局我能撒豆成兵 极品万岁爷 扩张之路 大秦第一皇帝 晨唐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