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太行山里的黑山贼出来为祸州郡。灵帝当时忙着折腾西园八校和阅兵,无力征讨,黑山贼的首领张燕便遣人到洛阳请降。
——杀人放火受招安,张燕被封为平难中郎将,领“河北诸山谷事”,甚至还有了举孝廉的权力。
赵国跟张燕对抗了好几年,结果人家摇身一变当上了将军。不能主动去打黑山贼了,每逢秋收还要防着他们来偷麦子,自然不会乐意。
而黑山贼只是名义上投降了,饭还是得吃的嘛,所以老乡的粮食还是照抢不误。
故而双方气氛一直剑拔弩张。甚至因为对抗日久,黑山贼跟冀州各郡的郡兵已经有了点互相渗透的情况。赵国这边黄盖负责兵役,每次征兵都得卡着籍贯严防死守。
刘寿回国之后,黄盖便把此事报了上来。
刘寿自然要给自己人撑场子了。于是派人去传张燕,写了长长一篇文书,让他带兵到邯郸来见,一起讨伐董卓去。
张燕不敢来,就托病,只派部将杜长带了一千兵马和他的印信到邯郸拜见刘寿。
杜长倒是姿态很低,毕恭毕敬地说了些他们“虽身在草莽,实则心向国家”之类的话。
结果刘寿见张燕不来,佯作怒容,斥道:“我以骠骑录尚书事,节制州郡兵马,张燕何敢欺瞒!”
杜长吓得两股战战,颤抖着说:“不敢欺瞒将军啊!中郎将已卧病三月有余,实在不能起身了。”
刘寿当即道:“卧病三月?按制,官病三月而免。张燕既病,当即免官。”
杜长只是起义军的小头目,如何知道这种不太常用的朝廷法度?方才信口胡诹,此时只得目瞪口呆。
刘寿直接下令撤了张燕的名位,传信州郡。
然后把杜长留在自己府里充任郎中,他带来的一千都归贾琮部下,而平难中郎将印绶则被送给了正在并州剿匪的黄忠。
张燕派的这一波人马、印绶皆是有来无回,自然气愤不已。
随后不久,张燕几次带人从太行山里窜出来进攻赵国,都被黄盖、骆俊分别挡了回去。
张燕急于打劫粮食,不得不放弃了赵国,去袭扰南边的魏郡、甘陵郡。
正值秋收的时节,被山贼光顾还是很麻烦的。这两郡被张燕搞得颇有些焦头烂额,偏偏现在冀州又没有刺史,只好都求到赵国来。
刘洪等人都劝刘寿派兵去张燕的路线上阻截一番。新封为校尉的乐进、韩浩已经向刘寿请战了。
而刘寿则惦记着另一桩事。
卢植当年征讨黄巾起义时,对战张角主力,稳中取胜,用兵之才可谓胜董卓十倍。后来在朝为尚书,刚强直言,独秀于公卿之中。
卢尚书若不得封侯,实乃千古憾事哪!
黑山张燕这一战,不如送给卢植刷个战功吧。
……
这天早上,刘寿来到邯郸城西的一处马场,观看高顺、朱灵练兵。
场中乃是年初随刘寿出征塞外的将士们,现在由高顺统领、朱灵为副。
这支两千人的部队见识过艰苦的行军和骑兵肉身对骑枪的血战,如今操练起来都是一片肃杀之气,跟刘寿其他的部曲相比更显精锐。
刘寿看完了整场操练,把他二人叫到帐中,夸赞道:“高司马、文博(朱灵字),二位典兵不懈,真良才也!”
高顺二人抱拳称谢。
刘寿又道:“黑山贼早晚必来犯,我欲先往击之。你们以为如何?”
这就是考校了。
现在刘寿的骠骑营只有两个校尉加一个挂名的鲍信,比起当初何进部下五校、十三校,实在寒碜了点。
刘寿出兵对上董卓之前,定是要再提拔两三个校尉的。而高顺、朱灵都是很好的人选。
只是做校尉与做司马不一样,个人勇武的影响低了,而需要决断的事情多了。甚至于说,判断力和决心比单纯的统兵之才更重要。
当然,一句两句也问不出什么所以然来,但至少要调理通顺、性格不能犹豫,也不能惹事生非或者迷之自信……
此时高顺当先表态:
“将军躬杀乌桓峭王,雄视北方,端坐顾盼,远近自然畏服,不宜轻自出军。
黑山贼动辄藏于山谷中,其兵易破,而贼首未必可得。如或不捷,损名非小。”
……高顺有点耿直啊!
刘寿心里默默吐槽了一下,想着高顺说的道理还不错。
又看向朱灵。
朱灵接着高顺的话说:“将军不须亲往,我等愿效塞上之战,追贼于太行山中!”
刘寿颔首,心中已有定论。
便对二人道:“卢宣威文武并略,屡救朝廷,至今未得封侯,实在可惜。你二人且随之去讨张燕,但有斩获,悉推卢公。归为校尉矣。”
高顺、朱灵闻言自然十分惊喜,连忙拜谢。
……
卢植出兵之后,对阵黑山贼连战连胜,很快就离开赵国境内,推进到南边的魏郡了。
而刘寿计划十月份再征兵数千人,已经放出了消息。
赵国政令宽惠且军饷从不拖欠,乡民参军报国之情踊跃。
这时秋收已经接近尾声。在各处乡村,都能看见拿着农镐、镰刀、磨石练武的年轻人。
--------
九月中旬左右,董卓为拉拢士人,任命了一批士人为官。
时任御史中丞的韩馥成了冀州牧,入主魏郡治所邺城,就在邯郸以南八十里。
韩馥到任的时候,卢植正屯兵于邺城附近,跟从山里跑出来蹭乡民秋收的张燕激战。
韩馥想要劝和,亲自到卢植军营里来讲道理。结果却辩不过卢植,只好躲进邺城里看他们打。
刘寿得知后笑道:“韩冀州是个好相处的邻居呀。”
……
十月,卢植斩黑山贼小帅十四人,得胜回师。因表其功,加良乡亭侯,封地在其家乡涿郡。
高顺迁陷阵校尉,统领精锐马步两千人,置司马、主簿。
朱灵迁平寇校尉,领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