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9年,魏帝曹叡太和三年,十一月,雒阳。 自从曹真伐蜀失败后,曹叡虽有些沉寂,但是自有大志的他,很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着手对朝廷内部的整顿。 十月,将平望观改名听充观,每逢死刑及重大案件,经常会去亲临听充观,旁观案件审理。 再紧接着,曹叡向律法下手,从后汉到曹魏,律法世有增损,错糅无常,条例繁杂。 而且近百年来,士族各为律法章句(分析注解),马融、郑玄诸儒章句十有余家,各家皆有数十万言,判决刑法合计条例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七百七十三万三千二百余言,以至于官吏查阅律法,非常艰难。 曹叡于是下诏全国统一用郑氏章句律法,同时采纳尚书卫觊的建议,并置律博士一职。 最后曹叡又下诏司空陈群、散骑常侍刘邵等删约汉法,以制《新律》《州郡令》《尚书官令》《军中令》。 十一月,为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将雍丘王曹植迁徙到东河。并调持假节,督幽、并、河北军事的吴质入朝,担任侍中一职,成为辅弼大臣。 吴质字季重,乃是先帝曹丕四友之一。在曹丕与曹植争夺世子时,曾帮助曹丕剪除曹植羽翼杨修,并建言曹丕以仁孝打动曹操,可谓在夺嫡之中,居功至伟。 不过吴质出于寒门,为人趋炎附势,常倚仗曹氏父子权势,作威作福,令人反感。 这一系列的人事安排及修缮律法,让因为内外原因有些混乱的朝局,迅速稳定了下来,也让重臣再一次见识到这位年轻天子的手段。 曹叡在铜镜前,捋着鬓角旁的几根银丝,不由叹了口气,暗自思忖道:“女色不愧是刮骨刀,自己年纪轻轻便有白发,日后还需节制少许。”
但又想起昨夜宠幸的才人,心中不由一时火热,又想道:“自己年纪尚轻,此时不作乐,老后岂不是感叹大好年华易逝!”
就在曹叡思绪之时,侍从拱手说道:“校事官赵印求见!”
“让其在殿中稍等。”
曹叡淡淡回道。 “诺!”
校事官,乃是曹操时期为监控忠于汉室大臣所设,后见有奇效,便以校事官监察百官及吏民,为皇帝耳目,类似后世大明的厂卫制度(注①)。 后面孙权见校事官制度好用,东吴亦设校事官,以校事江东士族官吏(注②)。 曹叡待侍女为其更衣,梳理完发髻之后,徐步出殿。 只见一人身材中等,平平无奇,若将他放到人堆里根本发现不了。 赵印跪地,恭敬说道:“臣赵印拜见陛下!”
曹叡正襟危坐案后,缓缓问道:“免礼,不知赵卿将死间人选,准备的如何?”
赵印从怀中掏出巾帛,恭敬地递给曹叡,说道:“启禀陛下,臣已经挑选出二人,出生各不相同,皆有才华,或口才过人,或治政清约,符合西蜀、东吴二国用人喜好。”
曹叡摊开巾帛,查看二人履历,点头说道:“辛苦赵卿了,此二人忠于我曹魏乎?”
“启禀陛下,此二人出身寒门,受我大魏恩德甚多,愿入异国为死间。”
顿了顿,赵印拱手说道:“况且此二人孝顺父母,珍爱妻儿,必然不会反叛。”
曹叡微微颔首,说道:““善!”
说完,曹叡将巾帛合上,扔到殿中火炉之中,沉声说道:“此二人消息,不可轻易传出,违者杀之。”
“诺!”
曹叡负手背腰,望着窗外飘扬的雪花,问道:“不知赵卿,何时安排此二人起程?”
“入吴者,号隐蛇,将于腊月入吴;入蜀者,号蝮蛇,正在思量何时入蜀。”
赵印应道。 忽然,殿外侍从禀告喊道:“陛下,新任吴侍中奉诏入宫求见!”
赵印见状,识趣拱手答道:“陛下有事,臣先告退!”
曹叡摆了摆手,说道:“可,此事便交予你安排,朕便不插手了。”
“诺!”
赵印答行礼,缓步后撤出殿。 “宣,侍中觐见。”
阶下的吴质闻言,驱步上阶,与出殿的赵印擦肩而过。 吴质瞟了一眼赵印,只觉得此人十分熟悉,好似之前见过,但却记不清何时。而且看了一眼此人面容,根本记不住,脑海中印象模糊异常。 赵印则是一眼认出吴质,也不打招呼,直行出宫。 吴质锁眉看着赵印远去的背影,问道:“此人是谁,为何没有见过?”
领路的侍从,看了看四周,低语答道:“校事官。”
闻言,吴质脸色微变,似乎想起什么,也不敢多问,随着侍从入殿。 “臣吴质拜见陛下,祝陛下万年!”
吴质跪地行礼,说道。 曹叡面露笑意,下阶扶起吴质,温声说道:“卿与先帝交好,情同兄弟,卿亦乃朕叔父,无需多礼。”
吴质咧着嘴,虽口中连称不敢,但脸上的笑意根本抑制不住。 吴质跪坐榻上,好奇问道:“不知陛下今日唤臣入宫,可有何事?”
曹叡从案上抽出一份奏疏递过吴质,说道:“吴卿请看,此乃征东将军(满宠)所上之表,言东吴今岁蠢蠢欲动,准备出兵攻打合肥。”
“征东将军以旧合肥城南临大江、巢湖,北面远离寿春。东吴有水师之利,常可长驱直入,围攻合肥城。此地形利于吴军进犯,却不利于我军救援。故于在西北三十里鸡鸣山,新建合肥新城,以抵御东吴入寇。”
吴质抚须看着奏疏,没有着急回答,而是说道:“近些年西蜀连连入寇,夺我陇右之地,孙权称帝之后,蠢蠢欲动也实属正常。敢问陛下,其余诸卿如何认为此事?”
曹叡沉吟半响,说道:“征东将军同时上奏言,合肥新城可诱东吴士卒上岸远离水师,便于我军救援时,包抄断其后路。”
顿了顿,曹叡继续说道:“护军将军(蒋济)则以为不可,其言西蜀夺陇,大司马兵败。此时另行修筑新城,乃是向天下展露我大魏软弱,好似见敌烽火便烧毁城池,不攻自破。一旦如此,大魏民心不稳,东吴便会愈加肆无忌惮入寇我国。”
------------------- ①《三国志高柔传》校事卢洪、赵达等,使察群下,柔谏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今置校事,既非居上信下之旨。……” 太祖曰:“卿知达等,恐不如吾也。要能刺举而辨众事,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能也。昔叔孙通用群盗,良有以也。”
②《三国志步骘传》后中书吕壹典校文书,多所纠举,骘上疏曰:“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诬,辄欲陷人以成威福;无罪无辜,横受大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