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汉中祖 > 第二百三十章考课(下)

第二百三十章考课(下)(1 / 1)

在橘黄色灯盏的照耀下,刘禅仔细浏览着《百官考课法》,时不时提笔在表上批注内容。  此次考课法的制定,刘禅所图甚大,他不仅对两汉遗留下来的考课法进行大范围的增改,他还准备将大汉朝野所有部门的官吏纳入考核体系。  过往大汉重视郡县长官的考课,而轻视对其他官吏的考课。如今将扭转这样的思想,对不同职权的官吏考课严格起来,同时扩大对地方郡县考课的内容。  在刘禅的示意下,大汉文武官吏今分为近侍、选曹、礼官、判事、宿卫、屯官、督领、法官、牧官、度支、关津、将军等二十四类官吏。每一类的官职相对应的考课内容则是不同,同时他们也对应着一项‘最’高的治事才能的标准,即‘二十四最’。  何为最?  上、佳也。始于最殿之制,即考课之法,最者受奖赏,殿者受惩罚。  如近侍之最,乃献可替否,拾遗补阙。即能否为刘禅出谋划策,查漏补缺。而不同职责的侍中、侍郎他们的考课细则也是不同的。  如对廖立的考课则是有五项,一曰掌建六材,以考有序,即他要管理好秘书监;二曰,进视唯允,以考说言,即为刘禅的出谋划策;三曰,经纶国体,以考奏议,即看他的奏事内容;四曰,九卿时叙,以考事典……  亦或者督领之最,乃兵士调集,戎装充裕。如对江夏太守陈到,其考核指标也有五项,一曰统领兵马,以考军纪;二曰为军主帅,以考赏罚;三曰镇守边疆,以考城防;四曰充实兵库,以考甲械……  在考课年限上,与两汉相同,每岁皆课,是为常课,三岁三考,是为大课,明以三年过往政绩如何。  其考核评判有九个档次,一最以上而有五项皆善,是为上上;一最以上而有四项为善,或无最但有五善是为上中;一最以上三项皆上,是为上下……  与考核年限结合的话,一年为中上以上,加官吏的俸禄,中中俸禄不变,中下降其俸禄,连续三年评判,是为大课。即任官以来,迁代三考为限,三考中中,增其俸禄,优为迁官,三岁有一考上中者,进年升官。  大汉的考课法的制定,基本上继承了两汉时期不看资历看才能的核心思想,量才授职,计劳升叙。  如此繁琐的考核内容自然非一朝一夕所能制定出来,而是商讨完制定考课法之后,刘禅让大汉诸卿回去之后,由蒋琬牵头,董允为辅,费祎、马良、杜恕等大汉要臣商讨一个多月的时间,数次交由刘禅修改,方才新鲜出炉一份草纲。  这份大汉最新的《百官考课法》上有参照两汉时期的考课法,亦有向曹魏学习,其中刘劭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的内容在大汉的考课法条例中出镜次数颇多。  当然刘禅每次修改都会将后世经验及自己的想法加入进去,如官职划分上,参考了唐代划分方式。唐代将官职种类划分为二十七类,而大汉则是将官职种类划分为二十四类。  还不仅于此,刘禅特意将历官、医师、匠工三官纳入考核标准当中,即推步盈虚,究理精密,为历官之最;占候医卜,效验居多,为医师之最;营造器物,约省钱力,为匠工之最。  刘禅深知自己不是理工人才,对于火药以及器械这种东西基本抓瞎。他想发展工业或是培养理工人才,无疑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大汉培育合适的土壤,种下一颗种子,等待其发芽。  他不知自己种下的种子未来会是如何?即便不能跃进入工业社会,若能改变风气,或是让日后的执政者重视这块,则是善莫大焉。  还是那句话,祖上再富,也禁不住后人的不争气。  汉唐盛世之时,国有西北、岭南之地;时入宋明,玉门关外皆为化外之地,岭南已为他人之土。  不过《百官考课法》的完成,不代表大汉可以马上实行考课法了,毕竟考核的对象有了,但考课的体系及其机构还需敲定。  两汉时考课其有两个系统:一是中央课郡,郡课县,这是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其二是公卿守相或各部门主官各课其掾史属官,这是上下级的系统。  中央考课郡县方面,由于汉末以来权归尚书台,因此尚书台负责了考课地方的郡县,即为上计考课。上下级系统的考课,即刺史课太守,太守课县长;或是尚书令课台内属官。  以两汉考课法的执行上并无太大的问题,但最大的问题便是缺少监督部门的介入。缺少了监督部门考课,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  在经过刘禅深思后,考课权力任由尚书台执掌,但御史台需要介入监督,即尚书台‘校’,御史台‘监’,两者对官吏进行考课,负责考课结果的真实性。且上级的考课只作为参考的方面之一,而不作为考课的最终结果。  考核结束后,其结果需要公示三日,及当场宣读,若有异议可提出,重新评判。  这样一来,行政权虽在地方上,但是官吏的考核权集中在尚书台。近乎于扁平化的管理,把考核权集权于中央,而非层层由上级把关考核,将会增加官吏舞弊徇私的难度。  毕竟考核职能由上级单独把持,则官吏贪腐行为,极易被隐瞒掩饰下来,其考核结果难免出现虚假作弊等情形。由中央权力跨越层级直接对中下层官吏进行考绩,无异于是加强了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  浏览完毕之后,刘禅将笔墨放下,揉了揉干涩的眼睛。  “陛下,《百官考课法》可还需修改?”

阶下,蒋琬见状问道。  刘禅微微颔首,说道:“大体上并无多少问题,可于明岁颁布于天下,从明岁起,考课由尚书台评定,御史台监之?何如?”

询问蒋琬意见,倒不是刘禅不能拿定主意,而是刘禅需要让蒋琬认同新的考核机构。以往尚书台一家独大,自己考核评定即可,无需有任何官属监督,如今加入了御史台,必定削弱了尚书台的权力。  那么作为尚书令的蒋琬也会受到影响,刘禅不想与自己的辅臣发生冲突,自然把这件事摆到明面上说,希望君臣和睦。  出乎刘禅意料的事,蒋琬没有任何的犹豫,拱手说道:“陛下所言,乃是上上之策,臣并无异议。”

蒋琬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葛公及陛下之所以让自己执掌政务,不过是看重自己的才能及品德而已,过渡下权利而已。加之自己年岁已高,身体多病,也不知什么时候辞世,反而不如站好最后一班岗,给陛下留下一个好印象。而且陛下所言的内容,确实也是利于国事的策略,他于情于理都需要赞同。  顿了顿,蒋琬说道:“启禀陛下,《百官考课法》新制不久,明岁推行并无问题。然还需查缺补漏,宜当增修,以令其校百官之绩。”

见蒋琬这么上道,刘禅很是满意,说道:“既然如此,《百官考课法》后续之事,有劳蒋卿操劳。京师之内二千石及以上官吏皆由蒋卿考课,蒋卿政绩由朕考课便是。”

“谢陛下!”

蒋琬跪地应道:“臣必不负陛下之托!”

两汉三公、丞相等上卿无人考课,新的考课法出来后,他们的政绩则是由刘禅亲自考课,也会给出九个等级评价。而刘禅则是把自己考课的权利暂时让给蒋琬,让他考课这些人,无疑是增强了他的权利,这也是刘禅另类的恩赐。  次日,刘禅的恩泽再次下达,在尚书台内当着众人的面,下诏封蒋琬为司徒,录尚书事。晋升马良为尚书令,兼任司隶校尉。而御史台内,则是悄悄地成立了一个监课司。  (治国方略上干涉不好写,不知书友们是否喜欢这一类的内容?)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父皇,请退位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超品姑爷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