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十分服气(1 / 1)

正面的战线上突然间出现一个缺口,鳌拜和二百突阵的摆牙喇不懂汉语,还以为陈烈军正面被他们击溃了。

鳌拜脸上兴奋得血红,以为自己的冲击有效果了。

他往前跨了一步,大声喊道:“追!”

两百名摆牙喇士气如虹,便要追逐那两百多士兵。

但他们只走了几步,就看到那些步兵后面出现了四百名荷枪实弹的步枪手。

四百个黑洞洞枪口,对准了鳌拜和两百名摆牙喇。

鳌拜刹那间面无血色,知道这些步枪手要开枪射自己了。

被四百多挺火铳瞄准,这哪里还跑得掉!

他猛地将手上的斧头扔了出去。

那斧头在空中飞了十几米,倒是没能砍中第一师的士兵。

距离不过十米,四百名步枪手朝鳌拜和两百名摆牙喇开火了。

只听到一片噼哩啪啦的枪声,凶猛的火焰从枪口喷出。

四百发子弹毫不犹豫地射入了十米之外的两百个目标,破开了这些精锐鞑子厚厚的两层,或者三层重甲。

在铁与火的步枪面前,这些冷兵器时代的装甲毫无意义。

两百个摆牙喇毫无悬念地被步枪打死了。

二百名差点击穿防线的摆牙喇精锐,只花了几秒钟,就全部死在四百挺步枪的枪口下。

在第一师的步枪面前,敌人没有强弱的区别,任何人都是一枪解决问题。

如果一枪无法解决问题,那就两枪。

冲在最前面,被众多步枪兵瞄准的鳌拜身中十几弹,被打成了马蜂窝。

鳌拜不敢置信地看着自己身上的伤口,又抬头看了看前面指挥战斗的陈烈,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然后他往前一倒,失去了性命。

看到鳌拜被打死,四百名第四排步枪手齐声高呼,声音响彻整座山林。

还在和第一师刺刀兵鏖战的鞑子们听到这欢呼的声音,一个个脸色惨白,飞快地丧失着斗志。

鳌拜是大清有名的勇士,作为这两万人的总指挥,鳌拜是这两万人的胆气所在。

明军的火铳兵不断地杀伤后排的大清兵,如今没有鳌拜组织突阵,这仗必输无疑。

鳌拜一死,鞑子们已经没有勇气再战斗下去。

第一排的士兵们齐齐往前突刺,吓得正面的鞑子慌张往后躲窜。

鞑子们已经没有斗志,只敢往后躲,甚至连用刀盾档格刺刀的动作都做不出来了。

第一排的士兵刺完,第二排的刺刀兵又集体往前刺。

这一次,刚才慌张做出躲避动作的鞑子中招了。

正面的鞑子本来就没有了斗志,此时又遭重击,立即被打崩了。

几十个鞑子再无斗志,抓着武器就往后面逃去。

他们一边逃一边大声喊叫,很快就带动了摇摇欲坠的其他鞑子。

只用了短短的一分钟,整个正面的一万多鞑子就全部崩溃了。

鞑子们弃了他们对阵的士兵,拖着武器张皇往山林北方逃去。

后排督战的摆牙喇兵根本无法阻止这支大军的崩溃,只能跟着溃散的大军一起往北面逃。

陈烈一挥手,大声喊道:“追!”

一万五千大兵放弃了回形阵,抓着刺刀追了上去。

鞑子们见明军追了上来,更加慌张,直直往北面逃。

陈烈军追了两里路,又击杀了不少跑得慢的鞑子,追到了三万鞑子和三万五千明军厮杀的主战场。

一万多清军溃兵逃到了济尔哈朗三万大军的身后,才稍微振作不再溃逃,恢复了队列。

山林中视野不好,看不到远处的情况。

济尔哈朗看到溃下来的一万多鞑子溃兵,才知道这场仗打败了。

济尔哈朗不明白清军是怎么败的,我百战百胜的两万大清兵在山林中冲击无法远射的陈烈军,居然会溃败!

这才多久,从鳌拜出战到现在不过两刻钟,这就败了?

眼下,王廷臣和白广恩的三万五千明军已经被自己这边的三万兵马打得找不到北,眼看就可以击溃他们,陈烈却杀过来了。

当真是功亏一篑。

一个镶黄旗的甲喇章京冲到济尔哈朗面前,泪流满面,说道:“郑亲王,梅勒章京鳌拜已经战死在明军阵前!”

济尔哈朗听到这话如遭重击,暗道不妙。

镶黄旗是皇上亲自统帅的兵马,这鳌拜又是皇上极为看重的镶黄旗虎臣,如今自己把鳌拜折在这里,皇上一定不会轻饶自己。

不过此时已经没有时间为鳌拜难过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这四万多兵马撤下去。

济尔哈朗大声喊道:“鸣金守兵,全军向北急行军,躲避陈烈的兵马。”

清军四万多人弃了王廷臣和白广恩,整军向北方逃去。

陈烈带领一万五千人紧追清军,看到了已经被清军杀得摇摇欲坠的王廷臣和白广恩的兵马。

王廷臣看到陈烈前来,脸上恢复了一些血色,赶紧迎了上去。

走到陈烈跟前,他噗通一声半跪在地,拱手说道:“运河伯义薄云天救下我部兵马,实为救命之恩。”

“运河伯的恩情,来日王廷臣若有机会一定报答!”

白广恩见王廷臣朝陈烈跪了下去,也半跪在地,喊道:“若不是运河伯赶到,我部已经被济尔哈朗打溃了,白某人多谢运河伯救援之义!”

陈烈看着损失惨重的两名明将,笑道:“救援友军是我大明将领该有之义,二位何需如此大礼?”

陈烈看了看王廷臣和白广恩的部众,只看到满地的尸体,明军恐怕损失了几千人。

两人的兵马都已经被清军打怕了,已经没法上去追击清军。

自己这边只有一万五千人,追杀近五万鞑子太凶险。

陈烈放弃了追杀鞑子的计划,转而回去割首级,清点伤员了。

山林里漫山遍野都是尸体,还有重伤未死的鞑子伤员。

重伤的鞑子陈烈直接杀了,轻伤的鞑子被陈烈关在一起,用来审讯套取鞑子的情报。

这一战陈烈擒斩了鞑子首级三千一百一十六具。

其中有蒙古鞑子一千四百六十七人,满洲鞑子一千六百四十九人。

缴获这么多首级,也是可观的大胜了。

从俘虏的轻伤鞑子口里,陈烈知道,这一战擒杀的那个满清大将叫作鳌拜。

此人被皇太极赐号巴图鲁,被是镶黄旗一等梅勒章京。

陈烈把鳌拜的尸体装在车上,准备带回杏山城给洪承畴看看。

陈烈的士兵这一战和鞑子士兵近距离厮杀,伤亡也不小。

军官们统计数字,最后统计这一战战死六十七人,重伤一百二十三人,轻伤一百九十八人。

战死和重伤的士兵,大多是被清军弓箭射中面门造成的。

白刃刺刀战虽然激烈,但实际造成的伤亡反而不高。

王廷臣和白广恩兵马伤亡较大,死伤三千多人。

二人的兵马差一点就崩溃了。

不过两人的兵马也杀伤了四百多鞑子,鞑子逃跑时候逃得慌张,也没有把死伤鞑子拖走。

王廷臣和白广恩就靠这四百多鞑子首级报功了,急急割了首级。

清理完战场,陈烈装着一车车战利品,往杏山城行去。

洪承畴已经得到了消息,带着亲卫快马赶到了杏山城。

一进入城中,他就被陈烈那一车车的首级惊得满面红光。

他似乎想到些什么,有些无奈,却又掩饰不住满脸的兴奋,抓着陈烈的手说道:“运河伯又立战功了,当真是可喜可贺啊!”

杏山城外,十三万明军援锦大军联营十里,浩浩荡荡一眼看不到尽头。

杏山城内副将府大堂中,洪承畴打开大地图,召集众将议论军情。

陈烈因为再破清军,救下王廷臣和白广恩,被天子恢复了太子太傅的官位,如今在军中地位更高。

如今在这副将府大堂中,在众将的簇拥下,陈烈已经和洪承畴平起平坐。

众将对陈烈的高人一等十分服气。

不但因为陈烈官位高,更因为陈烈确实能打。

接下来的硬仗,要仰赖陈烈的还有很多。

说不定一不小心陷入重围,就要靠陈烈来支援解围了。

众将一个个对陈烈恭谨起来,说话时候都执下官礼。

陈烈的兵马如此强盛,若是被陈烈提携一下,升官发财不在话下。

洪承畴看了看地图,说道:“如今我大军已入杏山,而松山城未受清军攻击,从松山到宁远的道路已经全部打通。”

“我十三万马步援军已经齐聚,可以直接越松山北上。”

洪承畴一指松山城城北十里的一座山岗,又说道:“不过,要赶到锦山,大笔山是必经之路。”

“清军在大笔山挖壕建垒,把大笔山筑成了一座堡垒。我大军若不拿下大笔山,粮草供应就要被清军截断。”

“如今只有强攻大笔山,打通通往锦州城的道路。”

众人听到洪承畴的话,都是皱眉不语。

鞑子虽然不善攻坚,但挖壕筑垒的本事不小。

强攻清军的山垒,恐怕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清军围点打援以逸待劳,实在是狡猾。

如今大明的兵马来解锦州之围,反而要攻打清军的山垒。

洪承畴看了看面色严肃的众将,一挥手说道:“我大军已经在杏山修整了两日,明日便赴松山,北上大笔山攻坚!”

五日后,洪承畴的十四万大军到达大笔山,驻扎在山下五里之外。

根据洪承畴的线人汇报,鞑子最大的红夷大炮可以打三里。

大炮架在山头俯射射程增加,可能会打到四里,所以洪承畴的兵马在五里外扎营,远离红夷大炮的射程。

十四万大军花了一天的时间修建营寨,大军分为九个军镇,由九个大方阵组成。

每个方阵由一镇的总兵指挥,占据几百米的战场宽度。

整个大军连绵出去十余里宽度。

明军刚胜了两场,士气高涨。

洪承畴站在中军处,举着陈烈送给他的望远镜,仔细观察大笔山上的防御。

大笔山上面,到处挖着沟渠立着石垒,整座山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堡垒。

从山脚下到山头,不知道挖了多少道沟渠。

那些沟渠大都是一丈宽大沟,看上去挖得极深,边缘陡峭,估计跳下去就爬不上来了。

山上不仅有沟渠,沟渠的后面往往依着山势修了夯土的高台。

这些高台动辄高出山体五、六尺,这样沟渠和高台之间的落差就达到一丈多。

高台的外边缘,还修着几尺厚的土墙,似乎是用来防御炮弹的。

这样厚实的土墙,即便是陈烈的重炮也无法一炮洞穿。

而这样的土墙高台,整座山上密密麻麻,不知道有多少。

想一炮一炮地把这些防御工事清掉,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

清军的士兵手持弓箭、火铳守在土墙后面,只露出肩膀以上的部位出来。

即便是陈烈的步枪手,也极难在远距离瞄准这些只露出头和肩的清兵。

山脚往上两百多米,一处山势陡峭的地方,则干脆挖得笔直,改造成为了巨大的悬崖。

悬崖高六、七米,上下仅有一条窄小的,一线天般的土坡。

这样的土坡上,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只要在悬崖上守着十几个弓箭手或者火铳手,下面人极难冲上去。

小山的最上面,建着石质的敌楼。

敌楼的炮台里摆着清军的十几门红夷大炮,俯瞰整座小山。

架在山上的大炮射程更远,恐怕远在四里外,清军就能对山下开炮轰炸明军。

清军防备严密,在防线各处都绑着狗,用来警戒。

如果明军晚上偷偷攻山,这些狗就会大叫警戒,叫醒其他清军。

陈烈仔细观察清军的阵地,发现不少犬牙交错的高台是多角度对着山下仰攻的敌人的。

这样的设计极为阴险,一旦明军攻山,可能会受到多个平台上的联合火力打击。

众人好久才放下望远镜,一个个面色凝重。

“这鞑子防御得好严密,想打下这座小山,不知道要死伤多少官兵?”

“督臣,清军防御得好严密,不知道在山上指挥的清军,是鞑子哪个将领?”

洪承畴说道:“是建奴睿郡王多尔衮。”

众人对视了一眼,恍然大悟,暗道原来是多尔衮。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明末达人秀 湛湛露斯卿豆氏凉拌 蛙人之两栖刀锋丁一王志军 崛起在晚明 覆汉(公孙珣) 开局被女土匪看中,我占山为王键盘起灰 穿越历史:我竟成了万古第一暴君 三国:我!曹家儒圣,不服就干 吕布之雄图霸业 三国之我是曹家大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