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共治天下(1 / 1)

陈烈是绝不可能让一败涂地的文官们混进自己的队伍中的。

不过陈烈倒也不急于处理这些文官,毕竟这些都是天子的臣属,陈烈要处理他们,当然首先要和天子说清楚。

如果现在就杀气腾腾地拒绝这些文官,恐怕文官一个个都要四散奔逃,隐姓埋名逃到江南去。

到时候陈鸿庆就算手眼通天,也要漏掉许多藏得深的。

陈烈看了看和自己搭话的兵部尚书,决定先稳住他。

“百官如此殷勤,寡人自然不会推脱,只是京城初定事务繁杂,若要欢宴,要等天子的封赏下来之后。”

听到陈烈的话,兵部尚书身边的文官们眼睛一亮。

陈烈居然答应了宴请。

要知道朝中的文官一直都是百般诋毁,打压陈烈的。

除了东阁大学士,朝廷从上到下就没有一个文官和陈烈亲善的。

而如今陈烈大获全胜之时,陈烈却答应了文官的宴请。

看来陈烈并不准备继续和文官为敌,是准备借大胜的威风和文官交好,在朝廷上建立自己的班底。

文官们对视了一阵,眼睛里都闪现出兴奋的光芒。

陈烈如今在兵力上一家独大,如果陈烈再联合文官,就可以牢牢的控制朝廷,成为超越天子的权威。

届时整个大明都要陈烈说了算,天子有什么想法,都要首先征得陈烈的同意。

对此,文官们当然是乐观其成。

对于精于权术的文官们来说,只要能生存下去保持目前的权位,就总有翻身的那一天。

文官们仿佛一瞬间全变身为陈烈的同僚,纷纷围上来。

“王爷此番大胜,威震海内,当真是我大明的中流砥柱。”

“天下再无人可挡王爷。”

“王爷今后可执朝政,和天子共治天下。”

看到文官们刹那间和陈烈变得无比融洽,甚至已经露骨地表示陈烈可以控制朝政了,小太监瞳孔一缩,忍不住冷哼了一声。

如果陈烈真的和文官们联手,天子就会变成完全的劣势,这天下就当真要由陈烈说了算了。

这陈烈当真是狼子野心。

然而天子还觉得他是忠臣,还要册封他为亲王。

小太监想着想着,忍不住闭上眼睛叹了口气。

陈烈看了看周围围上来的文官们,皱了皱眉头,却不愿意和这些文官们多言。

一抖龙袍袖子,陈烈不再停留在刑场下面,而是大步往观刑台上走去。

文官们兴高采烈,仿佛已经成为陈烈的跟班,跟着陈烈往台上走去。

小太监看到那场景,忍不住又哼了一声。

最后在众人的最末尾,他独自一人慢慢走向了观刑台。

众人各怀心思坐上了观刑台,行刑的刽子手们便开始干活了。

“时辰已到!”

侩子手喊了一声,台下的百姓们就爆发出一片叫好声。

显然,百姓们对妄图推翻天子新法的江北军吴三桂是恨之入骨。

侩子手举着短刀,走向了瑟瑟发抖的吴三桂。

首先第一个动作,就是将一大块棉布塞入吴三桂口中,防止被绑着的吴三桂咬舌自尽。

这个动作彻底让吴三桂崩溃了。

所谓凌迟,就是在死刑犯的身上割肉,一刀一刀将死刑犯身上非要害部位的肌肉脂肪全部割下来,让死刑犯在无比的痛苦中逐渐死去。

据说经验丰富的刽子手能在死刑犯身上割三千多刀,直到最后一刀才了结死刑犯的生命。

这种刑法的残酷,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吴三桂想到接下来要承受的痛苦,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意志。

他口中含着棉布,拼命朝陈烈所在的方向磕头。

磕着磕着,他头上都磕出了血来。

他求的不是活命,只是希望能得一个痛快的,不要承受千刀万剐。

陈烈看着把头磕破的吴三桂,一言不发。

刽子手把吴三桂抓了起来,绑在了一根行刑柱子上,很快就剥去了他身上的囚衣。

行刑开始了。

一刀又一刀,刽子手的短刀在吴三桂身上挥舞。

刑场上顿时响起了吴三桂杀猪一般的惨叫声。

然而吴三桂每叫一声,刑场上的百姓们就响起一片大笑。

时不时还有兴奋的百姓大声叫好,为谋逆造反的士绅终受严惩而欢欣鼓舞。

这种刑罚实在太残酷,陈烈作为一个穿越者,看了十几刀以后便看不下去,闭上了眼睛。

周围的文官们看到陈烈的样子,越发觉得陈烈是个意志不坚强的老好人。

他们对视了一阵,觉得陈烈最终联合自己这些文官的事情必成。

陈烈发明新武器的本事了得,但若论权术,恐怕完全不是文官们的对手。

文官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什么时候该骄横,什么时候要隐忍。

陈烈连个凌迟都看不下去,如此心志不坚,拿什么和文官们斗?

这朝堂,终究还是文官的天下。

士绅的特权,也会在一次又一次博弈后重新获得。

小太监看了看陈烈的样子,又看了看文官们满脸欣喜的表情,又哼了一声。

刑场上,刽子手的刀法十分精湛,当真在吴三桂身上割了三千多刀。

到了后面,吴三桂已经失血过多,完全昏死过去,无论怎么割他都没有反应了。

在百姓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刽子手最后一刀刺进了吴三桂的心脏,了结了这个叛军大帅的生命。

陈烈受封亲王的册立仪式在紫禁城中举行。

京城的文武百官个个身穿华丽冠服,站在了皇极殿和皇极殿外的广场上。

浩浩荡荡上千文官武将,气势十分了得。

不仅是百官们衣着正式,京城中的宗室们都来了,一个个穿着正式场所才穿的冕服,手持牙牌站立在皇极殿内。

陈烈同样身穿郡王冕服,头戴七旒冕冠,站在皇极殿的中央。

透过垂旒,陈烈看了看周围的文官们。

陈烈接受兵部尚书宴请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朝堂,此时的文官们都知道陈烈有意接受文官们的亲善。

原先江北军覆灭时候的绝望情绪已经消失,文官们又对未来的朝局有所期待。

在文官的想法中,既然陈烈有心亲善文官,自然是想联合文官控制朝廷。

既然陈烈要借助文官的力量控制朝廷,自然就会给文官们一些好处。

这样的局面,当然是对文官,甚至对天下士绅都极为有利的。

说不定陈烈和文官博弈一阵后,会保持大明的现状,仅在局部保持新法,而不将均赋变法推广到其他地方去。

总之,因为陈烈的亲善,朝局大有可为。

文官们看向陈烈的目光中,一时间少了许多敌视和仇恨,倒是有了几分期待。

兵部尚书看到陈烈打量自己这边,还冲陈烈点头微笑。

陈烈心里冷笑了一声,暗道这些文官们当真是毫无廉耻。

前几天江北军围攻京城的时候,这些文官们还站在天子面前耀武扬威,满脑子都是随江北军活捉自己。

然而此时江北军全军覆没,没有依靠了,这些文官们就开始在自己身上找希望了。

这些文官希望陈烈和天子争权,他们可以从中渔利。

不过陈烈暂时没有打破这些文官的幻想。

在皇极殿里站了三分钟,他就听到鸿胪寺的官员大声唱道:“天子驾到。”

皇帝朱慈烺入皇极殿。

跟在朱慈烺后面的是宗室诸王、尚宝卿捧宝、及导从奏乐如常仪。

鸣鞭司晨报时讫。

皇极殿中吹响了《大明歌》,一时羌鼓齐奏,浩浩荡荡。

在乐声中,朱慈烺一甩天子龙袍,缓缓坐在了御座上。

抬头看了看站在百官中间的陈烈,朱慈烺点头说道:“真中流砥柱矣!”

朱慈烺话音一落,教坊司的乐器手们又换了一首曲子,吹响了《威风八面曲》。

五名太监走了进来,为首一个中年太监手捧册封亲王的册宝,进入了皇极殿。

看到那个亲王册宝,皇极殿中的文武百官们都露出嫉妒的表情。

亲王,当真是人臣的最高爵位。

除了天子,就数亲王最大了。

陈烈年纪轻轻,屡次拯救天子朝廷、江山社稷,最后竟得到了这异姓人本不可企及的亲王爵位,当真是令人唏嘘赞叹。

这亲王大有不同,以后见了陈烈百官们都要下跪了。

鸿胪寺的司仪举起了一封圣旨,开始大声念诵册封的册文。

“朕仰膺眷佑,驯致治平,受真检于大霄,启仙源于邃古,盛仪交举,鸿瑞洽臻,方徇群心,以建藩室。”

“运河王陈烈,上穹降祉,列圣储精。凝正气以渊深,禀五精而英秀。辨惠之性,言必有章。趋进之容,动皆合礼。力挽狂澜,屡救朝堂于危难。独擎大厦,每振社稷于欲倒。愿涓吉时,特颁明命。眷寿阳之奥壤,控淮水之明区。爰锡旌旄,俾开茅社。”

“维城之制,虽稽周室之彝章。半楚之封,用遵汉氏之谦德。顾兹承卫之重,聿表灵长之休。钦我训言,无怠祗率。进封陈烈运河亲王,定都济宁州,岁禄万石,世袭罔替。”

“……”

那长长的圣旨念了好久。

陈烈虽然这些年接触了不少古文,可还是没能把这册封圣旨听懂。

前前后后,真正听明白的只有“进封陈烈运河亲王,就藩济宁州,岁禄万石”这一句。

从此以后,陈烈就是大明朝的亲王了,名号是运河亲王。

礼部尚书董九器走了出来,从太监手上接过册宝,唱道:“陈烈上前受宝!”

按照礼制,陈烈要三次谦让,以证明自己的易退难进。

陈烈拱手说道:“臣资年尚浅,不敢受此大宝。”

朱慈烺说道:“爱卿如今正值壮年,已非弱冠少年,正当受封。”

陈烈拱手又说:“臣屡屡受封,进阶太速,恐引议论。”

朱慈烺哈哈大笑,抚须说道:“爱卿谬矣,爱卿南征北战,东征朝鲜,再平倭国,南吞吕宋,我华夏几千年不曾有疆土之功如此盛者。”

“爱卿之功,名震海内声驰九州,妇孺蒙童何人不知何人不晓?以卿之功受封亲王,无人可议,无人可论!”

陈烈眨了眨眼睛,最后说道:“臣非大明宗室,以外姓身份受封亲王,于祖制不合。”

朱慈烺正色说道:“爱卿谬矣,祖宗在世时候,可曾遇到如今这三百年未有之大势?”

“流贼横行,东奴南下,士绅叛军围攻京城,江山社稷屡屡陷于危难之中,正是爱卿挺身而出,这才救下朝廷社稷。”

“爱卿这亲王之位,当仁不让!”

陈烈看了看朱慈烺,拱手说道:

“臣谨受命!”

陈烈接受了亲王册封,这亲王爵位就算是正式成立了。

朱慈烺哈哈大笑,从御座上站了起来。

他亲自从礼部尚书手上拿过那个册宝,亲手交到了陈烈手上。

抓着陈烈的手,朱慈烺语重心长地说道:“这大明的江山,还要运河王拱卫!”

看到天子如此看重陈烈,亲自授予册宝,百官们都有些吃惊。

皇极殿内外的千名文武官员们齐齐跪了下去,大声唱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清宫中。

陈烈面对坐在书案后面的天子朱慈烺。

在乾清宫被赐座,坐着和天子畅谈国家政策这件事,对于一般的大臣来说是很大的荣耀。

一般的大臣坐在这样的椅子上,都是小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身子前倾,脸上挂着必恭必敬的表情。

不过对于陈烈这样的亲王来说,自然不需要摆出这样谦卑的姿态。

陈烈坐的椅子是带有靠背的花梨木椅子,坐着很舒服。八壹中文網

陈烈坐在这样的椅子上和天子论事,不像是恭垂圣听,而更像是一起商量大事。

朱慈烺从书案上拿出了一封奏章,看了看,交给了陈烈道:“运河王看一看这封奏章。”

陈烈打开了奏章。

那奏章是东阁大学士所写,所奏的事情是请天子抓捕兵部侍郎、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大理寺少卿等七人。

要三司仔细审查这七人是否沟通叛贼史可法、吴三桂。

陈烈看到这七人的名单,知道这是前段时间江北军。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晨唐旧梦 我为王 扩张之路 极品万岁爷 极品家将 穿入中世纪 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 开艘航母去抗日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阳光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