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夜雨,湖广又传来了襄阳被围的消息。 吴三桂进攻云贵的计划就这么泡汤了。 顺治不得不让吴三桂先去为襄阳城解围。 顺治只感觉处处不顺心。 陕西那边的情况也不好,明军虽然只占领了汉中,没有占领别的府县。 但是根据他手下内务府的探子回报,明军几乎可以在整个陕西活动。 李国英一味地固守城池,助长了明军的气焰。 这也让普通百姓丧失了对朝廷的信任。 明军在各地掠夺人口,几乎要将整个陕西给搬空了。 陕西连年大旱,土地也不肥沃,要是百姓都没有了,那大清还要陕西干什么? 现在明军竟然都打到了襄阳,要是被他们拿下襄阳,那么整个中原都将被明军窥视。 想到这里,顺治顿时感到背脊发凉。 李定国手中到底有多少兵力? 他们在去年年初明明已经被赶到了腾越,难道他们会撒豆成兵吗? 长沙府,吴三桂的提督衙门。 “王爷啊,您真的准备带兵去支援襄阳吗?”
谋士方光琛问道。 “怎么了,襄阳乃是战略要冲,要是被明军占领,中原就将受到威胁,咱们窝在长沙岂不是要被明军包围,襄阳城必须要救。”
“可是,王爷,兵力抽调到襄阳,长沙必然空虚,明军要是进攻湖南又当如何?”
吴三桂在房间中陷入了沉思。 要襄阳还是要长沙?这是一个问题。 他吴三桂为什么要做选择题呢。 襄阳府,马利的穿插营攻击府城,最终没有成功。 襄阳是一座大城,要想依靠突袭就拿下来无疑是痴人说梦。 不过马利虽然没有拿下府城。 清军却被吓得躲在了府城之中不敢出来。周围的县城全都被明军一一拿下。 …… 张煌言走在滇京城的街道上,整齐干净的街市,满面红光的行人,很难想象,这里在一年前刚刚经历了战火。 这么多年,张煌言一直在战斗,现在骑马走在滇京城中,他的心中竟然难得地感受到了一丝安宁。 终于,他来到了晋王府的门前。 这里的大门敞开,人员进进出出,似乎是完全开放的。 “这王府为何如此?”
张煌言问身边陪同他的礼部官员道。 “张大人,这王府的前院是世子殿下侍从室的办公地点,为了公务方便,因此大门总是这么敞开的。”
这个晋王世子还真是务实啊。 他到了滇京之后先去觐见了太子殿下。 只不过太子朱慈煊就见了他一面,然后说了一些提前背好的台词。 张煌言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位太子只是那李家父子的提线木偶呢。 他可是那种能够上马指挥打仗,下马合纵连横的政治家,不是那种榆木脑袋的腐儒。 “沧海公,请坐。”
李嗣兴在前院的书房接见了张煌言。 对于这位民族英雄,李嗣兴是发自内心地佩服。 “世子殿下。”
张煌言简单地行了一礼。 他对这位世子的第一印象就是年轻。 听说他今年才刚刚十四岁。 虽然看起来比同龄人成熟,但是面相上还是有几分稚气。 “殿下,可是准备留张某在滇京养老?”
张煌言问道。 他觉得自己可能回不去了,李家父子很可能将自己当做一个吉祥物养在滇京城中。 “哈哈哈,先生说笑了,我观沧海公龙精虎猛,正值壮年,抗清大业现在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先生这样的大才自然是要为国效力。”
“敢问世子殿下,陛下哪里去了,我大明可不能一日无君。”
张煌言问道,现在几乎没人知道皇帝的下落,整个滇京也没有人敢打听,但是他张煌言不怕,正好试探一下这位晋王世子。 一个少年总比那李定国好对付吧。 “沧海公,实话跟您说吧,当初西南危机时刻,陛下南狩,落入了缅人手中,后来本世子带兵杀入缅甸,可是那个缅甸叛臣黑鲁叨将陛下给掳走,大概是去了海上,您也知道大海忙忙,要想找人非常困难。”
“那陛下是生死不明了?”
张煌言非常震惊,没想到是这样一个情况。 “不,陛下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更何况太子殿下坐镇滇京,大明国力蒸蒸日上。你还不知道吧,赣州已经收复,我父王正在沿着赣江北上。”
“什么?这么快,晋王殿下果然神勇。”
张煌言在心中暗道,李定国要是再早上两个月就好了,那样的话,他真的可能拿下南昌,与晋王会师。 可是,唉! “沧海公不用担心,江西早晚是咱们的,鞑子迟早要被赶走。”
“沧海公,现在有一件事情想要拜托您。”
“殿下请讲。”
张煌言非常好奇,李嗣兴会要他做什么。 “沧海公,朝廷想要任命你为交趾总督,领兵南下,收复交趾。”
什么?收复交趾? 张煌言觉得这个李嗣兴一定是疯了。此时正在与清廷作战,为什么要进攻交趾? 两线作战可是兵家之大忌。 “殿下还请三思,交趾乃是我大明藩属国,没必要擅起战端。”
张煌言起身道。 李嗣兴看了一眼张煌言道:“沧海公,交趾本是我大明治下,只是后来北方边患严重,大明才暂时放弃那里。有件事情你可能不知道。”
“大学士郭之奇,之前在两广抗清,退到交趾之后,对方身为我大明藩属,不仅仅不好好招待,反而杀害我官兵,拘禁了郭大学士。”
“他们还与满清暗通曲款,准备将郭大学士移交满清。这样的藩属,如果不加以惩治,我大明今后将如何管理藩属国?”
“这……竟然有此事?”
张煌言还是一个比较热血的读书人。 “但是世子殿下的兵力够用吗?现在晋王率领主力与鞑子作战,哪里有多余的兵力征伐交趾。”
“沧海公,交趾的征伐并不是太难,难的是怎么治理那里。”
现在的交趾内部非常乱,郑氏把持后黎朝政,南方被阮氏割据,北方还有莫氏的割据政权。 南北之间先后展开了六次内战,其内部现在可谓是民不聊生。 李嗣兴准备与暹罗合作,由暹罗从南边牵制阮氏,明军从北边控制后黎。 莫氏可以做明军的带路党。 至于军队,李嗣兴准备出动三万新军,就当是新军的一次练兵。 他找张煌言来是看中了他的治理能力,他需要一个人将后黎给稳定下来。 因为后黎朝在文化上与中原是相通的,他们读的也是四书五经,要有一个像张煌言一般有手段又饱读诗书的文人去对付他们。 PS:求月票,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