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此时的海上霸主,荷兰人自然不会甘心失败。 东印度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在东方的贸易。 这个时候,全世界最赚钱的航线就是从东方将丝绸、茶叶、瓷器还有香料运送到欧罗巴去。 原本荷兰人就是通过马六甲城来保证自己的垄断地位。 因为通过马六甲海峡的商船几乎都要在马六甲城停靠。 而荷兰人会对其他国家的商船收取高昂的税收,这样他们就没有办法与荷兰人竞争。 巴达维亚总督府中,十七人会议正在召开。 会场上的讨论非常激烈。 “我认为,我们当前应该将重心放在战争上,如果不击败明国人,那么我们今后很可能会被从东印度群岛赶走。那时候,东印度公司就将走向灭亡。”
议员弗雷德里克说道。 “这些明国人并没有那么好对付,他们的枪炮技术已经要赶超我们,而且,他们能够轻易拉出几万士兵出来,我们却没有办法集结那么多的军队。”
“那咱们怎么办?难道就看着他们一点点蚕食我们的力量。看着他们一步步将我们赶走?”
“不,当然不是,我们不是跟清国人结盟嘛。那么为什么不利用好我们盟友的力量呢。”
“是啊,我们应该与盟友协同作战,他们之前不是已经打到了广州嘛,说明清国人还是有实力的,现在他们有困难,我们就帮一下他们,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之前清国的那个使者让我们跟他们一起进攻厦门。我想我们可以考虑打下那里,然后将那里要过来。”
“不不不,我们为什么不直接进攻明国的沿海城市,比如去广州,他们在那里建造了造船厂,如果任由这样下去,他们的海船会越来越多,现在有葡萄牙人帮他们,这些人也能够造出盖伦船。”
“该死的,我觉得应该将葡萄牙人彻底从东方赶出去,让我们的舰队在开普敦和锡兰岛全面封锁葡萄牙人的商船。”
“没用的,这样我们付出的代价太高了,你知道封锁一片海面需要多少的战船吗?”
“况且,这会导致我们与所有的欧洲国家开战。”
…… 十七人会议还在激烈地讨论。 他们不知道,此时有一支庞大的东方舰队已经向荷兰人位于东番岛的据点靠近。 永历帝十四年底,正当李定国在江南与清军的三汉王麓战,当李嗣兴正在武昌府指挥军队向中原渗透。 当明军与英法葡西等国在孟加拉湾组成联军准备阻断荷兰人的航道的时候。 郑森率文武官员及将士两万五千人,大小船只数百艘,从金门岛的料罗湾出发,浩浩荡荡向东番岛开去。 第二天,船队到达澎湖列岛,遇上逆风大浪,无法继续前进,只好停船待风停了再走。 这一停就是好几天,原以为路上不过数日就可到达东番,未多带粮食。 眼看粮食将尽,决定向当地百姓借粮,可岛上山多,百姓以捕鱼为业,农作物也只以蕃薯大麦为主。 但当地百姓听说大军缺粮,就各家一斗一升地进献,总数不过百余石,还不够全军一餐之用。 而用兵宜贵神速,不能耽搁太久。可是现在风大浪急,船在海上航行,十分危急,但退又不能退回金门,否则前功尽弃。 郑森急得汗毛倒竖,决定不等风停,冒风前进。 他传令全军:三十日晚上开船。军中将领听了,纷纷提出意见,认为这样太冒险了。 郑森坚定地对将领们说:“我们收复东番,要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这一点风浪算什么?如果因风不走,还要造成更大的损失。这一行动是冒险,险中求生,唯此一举!” 第二天晚上,郑军拔锚起航。此时风大浪高,洪涛扑船,几百艘船在大海上像一片片飘浮不定的树叶,随时有覆灭的危险。 郑森的军队尽管都是与大海久经搏斗的勇士,但这次也坚持不住了,不时有晕倒或被掀到海里的事故发生。 郑森为稳住军心,拔剑在手,站在船头,仰天长啸:“大明如不当灭,苍天应须助我,令风停浪平,顺抵东番。”
说也奇怪,到了后半夜时,忽然云收雨散,满天星斗,由逆风转为顺风。在船上的将士见了,精神焕发,齐呼万岁!立即扯起篷帆,借顺风之势,向东番岛驶去。 第二天清晨船队就到达东番岛的鹿尔门港。 守港的荷兰守兵见明军敢于逆风而来,都吓呆了,放不了几枪就弃械而逃,郑森顺利地占领了鹿尔门港这个滩头阵地和前进基地。 之后,郑森组织将士在禾寮港登陆,手下大将周全斌率领一万多人登上东番岛土地,指挥部队奋勇冲杀前来迎战的荷兰军队,斩首数百人。 荷兰军不敌,只好退守赤嵌楼,然后,郑森命部队把赤嵌楼团团包围起来。 荷兰殖民者在东番岛已统治三十八年,实行残酷的剥削和血腥的压迫。 所以,郑森在东番一登陆,受到了东番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纷纷献粮献物支持登陆大军。 登陆后,郑森还亲自深入内地,访问内陆高山族的头人,高山族同胞也热烈欢迎郑森的军队。 士民男妇,壶浆迎者塞道。 就连荷兰人也承认:“郑森之来,深得民心。”
陷于孤立无援的荷兰守军不得不派人请降。 十二月五日,荷兰总督揆一派人与郑森谈投降条件:每年向郑森纳租税银五万两,进贡各种土特产,并送劳师银十万两,以保留荷兰在东番的统治。 郑森一听,严词拒绝,命令他们立即投降。十二月七日,郑森指挥大军包围了东番城,由于城防坚固,直到二十四日还未攻破。 郑森采纳参军肖拱宸的建议:围三阙一。实行长期围困,留几条路口出入,以防敌作困兽之计。 同时,随时打击出来抢粮、抢水的荷兰人。 就在此时,荷兰人派出地援军到了,一共有夹板船十艘,水兵数百。 不过却被郑森的水师打得大败而逃。海军失败后,,荷兰人实在支持不下去了,揆一又派人请降,同意退出东番,让其归国。 郑森接受了揆一的投降,让其率手下残兵败将两百人,离开了东番回到巴达维亚,从此永远结束了东番的殖民统治。